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_第1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_第2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_第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_第4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 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看完资料后,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

2、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 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 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

3、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 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1)

4、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 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 5、继续汇报另外两个景点的学习情况。 6、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将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 四、学习其它部分 1、本文作者除了写外洞、孔隙、内洞三个主要景点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呢?(途中见闻) 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

5、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汇报自学结束)重点理解和朗读以下句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 (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而变换调子。 通过对以上句子的理解和朗读,体会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愉快心情。 3、播放录象,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

6、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板书: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2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

7、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 _ _ _ 2、比

8、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 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 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 sh hn n gun shng kng x ( ) ( ) ( ) ( ) mng yn d jun jio jsh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 学习收获: _ _ 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

9、洞四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

10、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

11、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 (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

12、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 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 1.简单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

13、,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坐这样小的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的什么特点?(板书:窄) (5)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

14、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矮、险)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三、整体回归,学习写法 1.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

15、观看游外洞内洞的视频。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画,找出孔隙窄、矮、险的特点,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体会。通过“船小,孔隙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前后句

16、子的比较,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此次教学,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4 1、白板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 2、指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复习作者游览的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活动2【讲授】精度感受 (一)欣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17、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师生互评。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教师板书:宽、大 2、朗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师: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作者的感受。 6、师:

18、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活动3【讲授】学习讨论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

19、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方法:自学法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20、。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

21、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 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 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

22、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 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3.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23、: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翘舌音:浙(zh)呈(chng)稍(sho) 臀(tn)蜿(wn)蜒(yn)源(yu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着绳子、像桥洞(sh)的 2.注意字形。 蜒、

24、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3)讲路上的见闻。 (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6)介绍

25、游览内洞的情景。 (7)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教养 、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

26、第五自然段。 、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育 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录像带、录像机等。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

27、、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

28、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

29、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

30、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书: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自看

31、看孔隙是怎样的和人怎样进出孔隙。 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

32、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2、归纳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导给课文列写提纲。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 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

33、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五、堂上检查,背诵第五自然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7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

34、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读音 wnjrs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进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5、。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 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 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

36、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教师: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外洞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板书:宽敞) 投影: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 2、

37、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 学生汇报谈体会。(板书:漆黑、宽广、奇异) 投影文字、图片,学生谈感受。 投影:黄龙、青龙、神仙、动物、宫室、器用、名目四十多。 教师: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也可以使表达清楚、明白。 自由朗读指名读。 小结学法:写什么有什么特征怎样写具体。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形成了一个特别的通道孔隙。这是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堪称游览方式的一绝,有水石奇观之美誉。 1、自学第五自然段,概括孔隙的特点: (板书:低矮、窄小、昏暗)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投影: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8、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擦破额角,擦伤鼻子。 3、朗读体会: 教师: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写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都是为了把孔隙底矮、窄小和昏暗的特点介绍清楚。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数字说明、举例子和借助对其他事物的描述体现本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写作练习: 出示话题。 口头表达。 出示范文。 动笔练习。 交流指导。 五、总结所学 1、抓住事物特点,把一事物写具体。 2、教师画图,引导再读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9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了解游览

39、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

40、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

41、课时 复习导入 默写生字词。 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

42、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43、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

44、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45、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

46、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浙 簇”7个生字,会写“浙 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 杜鹃 突兀森郁 臀部 漆黑 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

47、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谈话时,(课件出示金华双龙洞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48、,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2.今天我们也一起随着叶圣陶先生一起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一走。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

49、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课件出示词语) 浙江 一簇 突兀森郁 臀部 漆黑 蜿蜒 杜鹃 宽窄 肩背 移动 额角 陆续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 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

50、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51、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

52、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5.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六、板书设计 游 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外洞 见闻孔 隙 : 窄 小 感受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的9个。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

5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及从空隙进入内洞的实景影片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3、了解写作顺序: 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 自读思考。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

54、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和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

55、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 二、学习新知 1、整体感知: 自学要求:默读全文,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 班级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学生在读中感悟。(文中略写部分,如游双龙洞路上见闻部分“景色明艳、溪流欢唱”,随着学生说,就通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解决了,具体描写部分下面深入学习。) 2、直奔课文的主体: 在游览中,你对哪一处的景色印象最深,一会儿向大家做个介绍,形式不限,可以拿着图片或照片做介绍,也可以编成解说词讲解,还可以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外洞宽敞。

56、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黑、奇、大” 板书:宽敞窄小黑、奇、大 3、回归整体: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引导:我们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一同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这其间我们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在我们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找找书中描写泉水的句子。 三、总结全文 知道作者的游踪,清楚文章的主次安排,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四、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读一读,记一记。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教案12 【教学目的】 1

57、、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或听说过什么著名的风景区吗?哪儿怎么样?请用一、二句话跟大家做个介绍。 2、同学们只知道这儿很美,可是老师如果要求把它的美写出来时,往往不知怎么写。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现代著名的作者叶圣陶爷爷的。我们认真学习课文,欣赏双龙洞的美丽景象,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好吗? 二、快速默写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后提问: 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为

58、几段? 2、全班讨论,确定段落的分法。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游览了几个景点?请一学生上台画一画游览示意图。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放映经过选择的录像,看看山景) 反馈问题时引导学生分步进行: 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 再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最后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砂土 新绿 特点多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绿 感受 一片明艳阳天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这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作

59、者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听听山中的溪流的声音。放映录象,学生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了不时变化的溪声。 讨论: 溪水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汇报。 3、课题是记金华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写沿途的景色?学生讨论后自由汇报: 生:沿途景色已如些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 生: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沿途所见抒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过渡: 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已经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说作者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如下要点: 山: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

60、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5、默读第五自然,说说你对孔隙的最初印象: 生读后汇报(低、矮、窄、小)。 再读,划出你认为能说明这一特点的句子来说明: “孔隙”一词本身说明。 “怎样小的小船呢?是这样小的小船”船小说明孔隙小。 “怎样处的工人.拉.拉另一头”船进出只好绳拉,也说明孔隙小。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仰卧贴稍微准会撞破擦伤”乘船进出的姿势与感觉也从侧面写出孔隙的低矮窄小。(教学这点时让学生结合幻片和两只手分别模拟孔隙和小船演示小船进出孔隙加深理解) 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感受船进洞的感受。 6、齐读第六自然段: 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