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重点名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重点名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重点名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重点名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重点名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

2、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B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C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2选出下列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本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之时,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B首联与颈联都描绘了山西村的人情之美,表达

3、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之情。C颔联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人生思考。D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体现了陆诗章法整齐谨严的特点。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爷爷给孙女一包花生,疼爱地说:“乖,多吃点,你外婆家的花生不如咱们家的好吃!”B市里最大的中医药店门口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坐闻百草香。”C激烈的比赛结束了,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采访亚军:“请问刚才的比赛你尽力了吗?”D小张考砸了,同学小王安慰他:“不要难过,你上次考试不也一样是班上的倒数吗?”4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 亵渎 行将就目 无精打

4、采B诘责 躁热 恹恹欲睡 名符其实C缄默 辟邪 络绎不绝 分崩离析D翡翠 翌日 不知所措 锋芒必露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鞭挞(t) 寒噤(jng) 关隘(i) 眼花瞭乱(1io)B狡黠(ji) 联袂(mi) 蜿蜒(wn) 炯然不同(jing)C句读(du) 丝缕(1) 骤然(zu) 拾级而上(sh)D连翘(qio) 狼藉(j) 作揖(y) 果实累累(li)6阅读下面新闻,为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人民网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

5、、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_。7名句默写。 _,则无败事。(老子) 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九曲黄河万里沙 ,_(刘禹锡浪淘沙) 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 马

6、作的卢飞快,_。 (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散入珠帘湿罗幕,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最爱湖东行不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李白行路难以“_,_”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端无尽的惆怅和迷茫。8名著阅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A保尔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忠贞不二的信仰、永不服输的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B红岩中的成岗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他有崇高的信仰,对共产党无比忠诚。被捕后,他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监狱的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C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讲述了许多荒

7、诞的故事,如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飞岛国用飞岛剥夺人民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D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比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郑屠当不过,讨饶。A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A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

8、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上面这段文字是节选自水浒传中_(情节),文中的 A 是_(人 名),他因为什么事打郑屠?_如果换成是武松去打郑屠,他会说“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吗?为什么?_二、阅读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古人很喜欢写咏物诗,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摘自百度)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9、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结合上面两首诗和百度对咏物诗解释,说说你对咏物诗理解。2如果把上面的两首咏物诗推荐给你的同学,其推荐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抓住了写作对象的特征,表达对写作对象的喜爱之情。B王冕的白梅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C元稹爱菊除了菊花是在四季中最后一个开放的花,也暗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D元稹的菊花中用了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说明元稹也是田园诗人。3仿照下面的咏物诗,请为其中的一物再写一句符合这个物的特征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或道理。(1)鹦鹉虽然巧舌如簧,却不能表

10、达自己的思想。凭借勤学苦练,才有自己的绝门独活。(2)藤爬得再高,还是大树的附庸。懂得与大树真诚合作,向阳枝头才有它一席之地。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

11、、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主人日再食 腰白玉之环 悉焚常所为文 闭户益读书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B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C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D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4宋濂和苏洵经历有什么异同点?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职业汪曾祺

12、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

13、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卖杨梅!”“玉麦粑粑!”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

14、,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

15、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椒盐饼子西洋糕!”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

16、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556532椒盐饼子西洋糕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556532捏着鼻子吹洋号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

17、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1文中有好几种叫卖声,请你分别说

18、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在写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之前,作者还写了好几种叫卖声,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3关于卖糕饼孩子的吆喝声,作者说“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并以音乐简谱的形式将其标注了出来,请你说说这一表达形式的妙处。4文中卖糕饼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文章的结尾很有味道,作者说当那个孩子“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文学有什么用文学是很综合的东西,功利地说,它可以向你输出几乎所有人文类的基础理念。比如政治,比如历史,比如民俗文化,又比如地理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是知识的润滑剂

19、。假如没有文学,我们依旧能靠一本一本的政治、历史书去认识这些领域,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不是专业研究者,文学正是在帮助他们用比较轻松的手段理解世界。这样的文学是一种人类常识的灌输与巩固,是一种对人类既有文化的复习。文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文学由社会中最具有语言能力与思想性的那些人完成时,它是拥有由精英向大众的不由自主的意识形态灌输意义的。所谓意识形态,即对事物的理解、认知。这种灌输的产生并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而是因为意识形态是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作者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在自己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于是,优秀的文学也就确实影响了人类社会“下一步”的走向。我们

20、难以被一九九零年的舆论感染,却很容易被一九九零年的文学感染。在保存和重新挖掘人类的社会心态上,文学具有超越其他几乎所有艺术的长久时效性。与电影、漫画这些相对速朽的艺术形式相比,文学的形式是简单的,它几乎只有文字,这种简单为后人对它的理解大开方便之门。同时,文学包涵抒情和感性体验,这意味着和新闻相比,一个世纪后的人依旧有兴趣阅读它,所以文学更容易被后世再挖掘。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总结,容易作为关于知识的潜规则的基础,这继而使之成为了身份标识。一如老欧洲的贵族应该说法语,文学是不少社会圈子或阶层的通行证,也是想要进入这一圈子或阶层人们的敲门砖。与其他的身份标识相比,文学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它很难一蹴而

21、就,也不会轻易消失,因此具备了比较完美的身份区别能力。文学有影响其他艺术的作用。写作比起拍电影写歌画画等等,是一门进入门槛最低的艺术。同时,由于其基本只依赖文字这一最基础而最富有变化和革新能力的表达方式,人类对有关文学经验的运用,是这些经验试用于其他艺术的最简单、最没有门槛的手段。人类在会拍电影之前,就已经会在文学中使用镜头,使用无数电影中即将被使用的手法。而文学在电影等新艺术已经获得成效的今日,仍然具有印证、强化观阅者思维模式的功能。人类的审美标准其实是被培养出来的,文学就是审美标准培养中最基础的一环。失去文学作为基础的其他艺术是残缺的。就最简单的例子而言,高级而复杂的对电影、对电视的阅读理

22、解能力,依旧需要中小学的相关文学知识作为基础。人类承载复杂信息的感性表达,全都需要文学上的印证。1下列对文学在知识传输、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人文类基础理念都可以通过文学进行传输。B文学通过帮助我们理解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了。C作者与读者的意识形态往往能通过文学作品相互影响。D优秀的作者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2下列对文学在社会心态、身份区别等方面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的文学作品依然能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B文学相比其他艺术包涵更强的抒情和感性体验。C文学是不少社会圈子或阶层的身份标识。D文学的身份区别能力源于它较强的稳定性。3下

23、列关于文学影响其他艺术这方面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写作更容易取得成就从而带动其他艺术发展。B人们可以参考文学方面的经验创作其他艺术。C文学教育的缺乏不利于人们审美标准的完善。D中小学的文学知识有助于人们理解其他艺术。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口袋里的父爱李静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24、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

25、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

26、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1请从父亲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想去看女儿,却找不到路_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加点字的表

27、达效果是什么?)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加点词语“离家出走” 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3文中有两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4请赏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别让你妈知道”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口袋里的父爱”的理解。三、语言表述14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银花火树开元夜 避恶遍插茱萸枝几处笙歌留朗月 角粽投江祭诗魂四、写作15作文初中三年,时光匆匆,成长路上,我多了一份自律,因为我学会了对玩手机说不;我多了

28、一份坚强刻苦,因为我学会了对娇气懈怠说不;我多了一份积极进取,因为我学会了对虚度人生说不;我多了一份梦想,因为我学会了对随波进流说不;我多了一份专注和安静,因为我学会了对沉迷电视说不;我多了一份独立自强,因为我学会了对爸爸妈妈的帮助说不那一个个取舍和节制的故事,让我的成长收获更多以“对 说不”为题,写下你的成长故事。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不得抄袭题干中的材料。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试题分析:A两面与一面不对应。把“使用得当与否”改为“使用不得当”。B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

29、C成分赘余。去掉“进行了”。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2、C【解析】C错误,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A.“爷爷”的话含有对“外婆家”的轻视,表达不得体;C.“小记者”的访问含有怀疑“亚军”的努力之意,不尊重他人

30、;D.“小张”的语言有挖苦讽刺之意,表达不得体。故选B。4、C【解析】A.行将就目 行将就木。B. 躁热燥热,名符其实名副其实。D. 锋芒必露锋芒毕露。5、D【解析】试题分析:A.寒噤(jng)(jn)、眼花瞭乱眼花缭乱;B.狡黠(ji)(xi)、炯然不同迥然不同;C.骤然(zu)(zhu)、拾级而上(sh)(sh);D.正确。据此,答案为D。6、示例:门户网站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解析】试题分析: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考试经常考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31、本文可抓住导语一句“人民网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压缩整理即可。7、(1)慎终如始(2)博学而笃志(3)浪淘风簸自天涯(4)留取丹心照汗青(5)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6)狐裘不暖锦衾薄(7)绿杨阴里白沙堤(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解析】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笃、簸、霹雳、裘、衾”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点睛】此题考查

32、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此题全部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8、B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达(鲁提辖) 因为郑屠要强占金翠莲 示例:不会.原因是:虽然武松和鲁达一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但他不像鲁提辖那样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解析】试题分析:(1)红岩中“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的人是许云峰,不是成岗。故答案为B。(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

33、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文本叙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故事情节,其原因是:鲁达在潘家酒楼喝酒时,遇金氏父女,听闻郑屠虚钱实契 强骗了金翠莲,便决定打抱不平。他安排父女离开此地,然后去郑屠户的肉店,三拳将郑打死在地。之后急中生智称其诈死,扬长而去。后出城,最终投奔五台山。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特点。如果换成是武松去打郑屠,是不会说“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因为武松虽然也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之人,但他的性格不像鲁提辖那样有“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特点。据此理解作答。二、阅读9、1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

34、叹体现人文思想;在咏物诗中,诗人往往借助所咏之“物”并抓住物的特征来来表达感情;或者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2D3示例:鹦鹉: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总胜于在雕笼中乞食学舌。【解析】1结合百度对咏物诗的介绍可知: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王冕的白梅,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35、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元稹的菊花,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2D错误,引用东晋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并不能说明元稹也是田园诗人。3本道题是语言运用题,学生只要能抓住两个物中任何一个物的特征,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就可以。如,藤:藤的柔美,反而能更好地衬托大树的巍峨遒劲。10、1(1) 再:两次 (2)腰: 腰上系着 (3)悉:全、都 (4)益:更加2B3(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2)登士大夫争着传阅(苏洵的文章),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争着模仿苏洵写文章(的方法)。4同:宋濂

36、和苏洵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读书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年龄很晚【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腰”是名词用如动词“腰间系着”;“再”是古今异义词,“两次”的意思。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文章中语句“年

37、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的句意是: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据此正确的句读是:B.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以、足、奉、若”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传、竞、效、为”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乙】文通过叙写“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和“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

38、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来表现苏洵虽读书时间晚,但凭借着勤奋刻苦的学习,终取得了成就。据此,宋濂和苏洵经历相同点是都“发愤刻苦读书”;不同点是【甲】重点写其家境贫寒,【乙】文则写苏洵在很大的时候才开始刻苦读书。【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

39、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乙)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

40、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11、1 收旧衣的脆亮,卖跳蚤药的苍老悲凉,卖杨梅、玉麦粑粑的娇嫩,卖糕饼的动听。 2 描写 “同行”们的叫卖,为卖糕饼孩子的出场铺垫;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也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碌;各种职业、各种风格的叫卖与卖糕饼孩子的动听的叫卖声互相衬托,突出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更富有乐感。 3 以音乐简谱直接记录原声,更富有现场感和表现力;同时也是对文学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补

41、充和创新,增添了文章的新颖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 他是一个失学(失怙)的儿童;懂事;尽职;能够吃苦耐劳;在沉重乏味的职业中不失童趣童心;善良宽容。 5 全文以主要篇幅介绍了卖糕饼孩子谋生的不易,重点是表现其“小大人”的特性。结尾神来之笔,写出这个孩子身上童心未泯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和立体。结尾有幽默感,但这是含泪的笑,有些心酸(这是他暂时摆脱自己职业时高声叫喊,也是对于被限制的生活的抗议)。在表达效果上意料之外,又戛然而止,引人回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

42、语句,准确表达。文中描写了收旧衣的,卖跳蚤药,卖杨梅、玉麦粑粑的,卖糕饼的等吆喝声,找出对声音描写的句子概括其特点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作者重点描写的是“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吆喝声。前面大量描写“同行”们的叫卖,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为卖糕饼孩子的出场铺垫,突出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更富有乐感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以音乐简谱的形式入文,是这篇文章的特色。要分析其作用,既要结合语境从它传达的内容入手回答,又要从它的别致带来的效果回答。作者前文说“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接着就把他唱的腔调以这种音乐简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一方面非

43、常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小孩吆喝声的腔调之处,更加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使得文章本身更加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作者却还能清除地记得吆喝声的调子,说明这语调在他的记忆深处很深刻。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仔细阅读文章,围绕“天真懂事、吃苦耐劳、善良宽容”等方面具体作答即可。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44、: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的理解。要求结合全文来谈对小说结尾的作用。回答时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主旨、读者感受等角度入手分析。“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和前文所提到的“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他童心未泯的一点。当然,由此可见,这样的结尾与前文完

45、全不同,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一个本该童真、天真烂漫的孩子,因为生计而变成了“小大人”,但他身上孩童的一面并未泯灭,这大概是现实给人最难以接受的苦楚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2、1C2B3A【解析】1C对文学在知识传输、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相互”错误,文中未提到读者影响作者。属于无中生有。2B对文学在社会心态、身份区别等方面作用的表述不准确。文中只相比于同样是文字形式的新闻。3A关于文学影响其他艺术这方面作用的表述不准确。“进入门槛”不同于“获得成就的难度”。文中只是谈“文学就是审美标准培养中最基础的一环。失去文学作为基础的其他艺术是残缺的”。并没有谈到“写

46、作更容易取得成就从而带动其他艺术发展”。13、1 给女儿买点心,又迷路了 给女儿外套放钱 2.一个“塞”子很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离家出走”本意是指在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通常指青少年)因与其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其他原因而离开家的一种行为。此处的“离家出走”指的是父亲由于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出门后找不到家。3“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他钱” “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补贴她”“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放好,别让你妈知道”4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通过“放”“说”两个连贯的动词,以及说的话“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生动的刻画了父亲对孩子的爱。5标题“口

47、袋里的父亲”中的“父爱”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作者以“口袋里的父爱”为标题,流露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内容。解题时,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或层次,然后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作答时要仿照给出的示例格式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3试题分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作答时从文章中筛选符合题意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