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大国博弈下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_第1页
2022年下半年大国博弈下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_第2页
2022年下半年大国博弈下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_第3页
2022年下半年大国博弈下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_第4页
2022年下半年大国博弈下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投资聚焦大国博弈之下,建议关注大制造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推进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构建现代能源体系。2022 年我国出口有望保持韧性,优势产业出海前景明朗,关税减免预期、原材料及海运成本回落带来持续利好。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首先需要补齐短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核心组件国产化突破,推动以光伏、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革命。展望 2022 年下半场,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主线一,受益于关税减免预期的以机械、电力设备、汽车、通信为代表的主要产业链,重点推荐鼎通科技、微光股份、捷昌驱动;主线二,我国高端制造业中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的出口型企业,重点推荐东方生物、利亚

2、德、明志科技、英科医疗;主线三,为保障能源安全,以光伏、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革命之五大细分赛道优质企业,重点推荐中信博、长缆科技、金宏气体、同飞股份、高澜股份。 大国博弈之下,关注大制造优势产业出口及能源安全大国博弈之下,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百年大变局下,大国博弈加剧,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大国间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在大国博弈加剧与世纪疫情影响相互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塑。人口结构变迁与“双碳”目标,使得我国整体资源禀赋、结构出现重要变化,我国必须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3、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分配失衡”转向“共同富裕”,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图 1:大国间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图 2:我国经济有望保持中高增速35%30%25%20%15%10%5%0%GDP占全球比重中国美国欧盟10%8%6%4%2%0%GDP实际增长率中国美国 欧盟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资料来源:世界银行,IMF(含预测),图 3:2018 年我国工业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第二图 4: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0.50.40.30.20.10.47工业竞争力指数0.37 0.35 0.35 0.340.330.3

4、070创新指数6560550.26 0.25 0.24504540德中韩美日国国国国本爱 瑞 新 荷 意尔 士 加 兰 大兰 坡 利瑞 瑞 美 英士 典 国 国韩 荷 芬 新国 兰 兰 加坡丹 德 法 中 日麦 国 国 国 本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18 年竞争性工业绩效报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1,我国产业升级、出口结构优化,精密制造成出口主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推进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精密制造已成出口主力。第一,大国博弈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我国要向价值链高端迁移。第二,我国人口红利消退,2012 年我国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相

5、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制造业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复从前。随着我国工程师红利逐步显现,产业升级大势所趋,出口结构也在逐步优化。目前我国“精密制造”已成出口主力,其产品力、品牌力不断增强。巨大的产业机遇期与我国的创新周期叠加,在我国向价值链高端迁移的进程中,一批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的大制造企业有望应运而生。图 5:我国货物出口难以继续依靠量增图 6:2012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绝对下降25%20%15%10%5%0%货物出口份额占比中国东盟 美国德国日本9500094000930009200091000900008900088000总人口:15-59岁(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59岁

6、74%72%70%68%66%64%62%60%Wind,国家统计局,图 7:我国工程师红利发力,PCT 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图 8: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交货值呈下滑趋势PCT专利申请量(千件)出口交货值(亿元)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300250200150100500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其他国家 皮革、羽毛及制品业60005000400030002000,图 9:我国精密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持续提升图 10:民营企业占据我国出口半壁江山出口交货值(亿元)出口金额(亿美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左轴) 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右轴)70000600005000040

7、0003000020000 专用设备制造业(右轴) 汽车制造业(右轴)1700015000130001100090007000500030001000 私营及其他类型企业15000130001100090007000500030001000,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需从保障能源安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三方面重点发力。百年大变局之下,全球能源转型伴随着大国博弈加速演进,各国一方面更加重视自身能源基础保障,另一方面越发重视向绿色能源转型。我国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因此“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发

8、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首先需要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补齐短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核心组件国产化突破;其次需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再次需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对外依存度(%)原油天然气807060504030201002.01.51.00.50.0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PPP美元GDP中国美国 日本 韩国 德国,海关总署,世界银行,表 1:“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体内容具体措施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快推动能源绿

9、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 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1)强化战略安全保障,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强安全战略技术储备;2)提

10、升运行安全水平,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维护能源基础设施安全;3)加强应急安全管控,强化重点区域电力安全保障,提升能源网络安全管控水平,加强风险隐患治理和应急管控1)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2)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3)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推进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环节碳减排,促进能源加工储运环节提效降碳,推动能源产业和生态治理协同发展;4

11、)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锻造能源创新优势长板,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2)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3)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资料来源: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官网 优势产业出海前景明朗,关税减免预期带来持续利好2022 年我国出口有望保持结构性景气,看好精密制造出海2022 年以来我国

12、出口增速放缓,结构性高景气有望保持。由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对我国本期出口增速的压制效应较为明显,以及我国去年受益的出口“替代效应”趋弱,上海等地疫情反复、封控措施升级,对国内供应链和出口航运造成不利影响,2022 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有所下滑。但是,2022 年全年我国货物出口有望维持结构性景气,我们尤其看好我国精密制造行业的出口。68%58%48%38%28%18%8%-2%-12%出口总额:累计值:同比 中国韩国30%20%10%0%-10%-20%集装箱吞吐量:当月值:同比上海宁波-舟山,图 15:美国核心资本品新订单保持增长态势美国:制造业新订单:核心资本品(剔除国防和飞机):季调(亿

13、美元)同比图 16:欧美制造业用工缺口仍处于高位制造业职位空缺数(千人)美国(左轴)德国(右轴)1200250800750700650600550500Wind30%20%10%0%-10%-20%10008006004002000,2022 年截至 5 月份22019016013010070402022 年我国出口有望保持韧性,尤其看好精密制造出海。第一,预计美国等主要消费国的供需缺口仍然存在,补库存等需求会支撑其进口需求。第二,东盟是我国第三大出口地,IMF 预测 2022 年东盟仍将保持 5%以上的经济增速和进口增速。我们预计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复苏将带动对我国中间品、资本品等精密制造行业

14、的需求。第三,包括美国、欧盟、东盟等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均推出了大规模的基建与复苏计划,预计将会拉动投资支出,持续利好我国机械设备、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等精密制造行业的出口。图 17:美国未完成订单仍然处于较高位置美国:ISM:制造业PMI分项图 18:美国库存销售比处于历史低位美国:库存销售比:季调自有库存(左轴)客户库存(右轴) 制造商零售商 批发商 未完成订单(左轴)6555453525Wind1.61.41.21.0图 19:我国对东盟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我国出口地区分布美国 欧盟东盟 日韩25%20%15%10%5%IMF,2022 年截至 5 月份图 20:2022 年我国对东南亚机电产品出

15、口保持高增速我国对其机电产品出口额:累计值:同比马来西亚越南 泰国70%60%50%40%30%20%10%0%-10%表 2:全球主要经济体均推出了大规模基建计划地区名称进展主要内容欧洲复苏计欧盟划美国万亿美美国元基建计划东盟数字总体规划 2025东盟东盟全面复苏框架2021 年 5 月之前所有成员国均批准了计划,2021 年 6 月开始实施2021 年 11 月 15 日,拜登正式签署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规模达 1.2 万亿美元,其中 5500 美元为新增支出2021 年 1 月启动2020 年 11 月提出,2022 年以来各成员国加速推进1.07 万亿欧元的欧盟多期财政预算(MFF)

16、,以及 7500 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专项复苏基金 (NGEU),要点是推进“绿色经济”和“数字战略”,2021 年至 2027 年的 MFF 和 NGEU 总支出的 30%将用于与气候相关的项目。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计划,5 年内美国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 5500 亿美元。二是交通安全计划,美国将投入 110 亿美元资金改善交通安全。三是社区连接计划,美国计划投入 10 亿美元,对街道电网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重建。四是公共交通现代化,美国计划投入 390 亿美元,升级现有公共交通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五是铁路提升改造计划,美国将投资 660 亿美元提升改造铁路。六是宽带互联网计划

17、,美国计划投资 650 亿美元,主要用于铺设和改善宽带互联网。此外还包括: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70 亿美元、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投资 250 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投资 75 亿美元、应对各种紧急自然灾害投资 500 亿美元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规划 2025的行动优先于加快东盟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二是提高固定和移动宽带基础设施的质量;三是提供可信的数字服务,同时保护消费者免受伤害;四是提供一个可持续竞争的数字服务供应市场;五是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和使用量;六是连接商业和促进跨境贸易的数字服务。一是提升卫生系统;二是强化人类安全;三是最大化东盟内部市场和经济一体化潜力;

18、四是加快包容性数字转型;五是迈向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具体包括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能源、农业、绿色等基础设施。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白宫官网,中国-东盟信息港,我国优势制造业出口有望进一步受益于关税减免大国博弈之下,从贸易到科技领域的摩擦,企图延缓中国产业升级步伐。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分工,实际上是美国主导下的以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主体的三元结构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系下,中国作为生产国,对下游消费国累积了较大的贸易顺差这给予了美国引发与中国贸易摩擦的理由。2018 年 3 月,特朗普签署了总统备忘录,宣布将依据“301 调查结果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由此拉开了贸易争端的序

19、幕。依据“301 调查”,美国先后对中国加征三轮关税:第一轮于 2018 年 7/8 月对中国 5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关税;第二轮于 2018 年 9 月对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10%关税,并于 2019年 5 月将关税从 10%提高到 25%;第三轮于 2019 年 9 月对 1200 美元商品加征 10%关税注:第三轮公布的加征关税清单是 3000 亿美元,但是目前其中有约 1800 亿美元商品未实际征收过关税)。图 21:根据“301 条款”,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三轮关税新华网,人民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若加征关税被豁免或取消,将提升中国产品

20、的海外竞争力和需求量。今年 3 月,美国发布了对中国最新关税排除清单(352 项),而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四年前依据所谓“301 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将分别于今年 7 月 6 日和 8 月 23日结束,并启动对相关行动的法定复审程序。我们认为,第一轮加征的关税有望取消。商品此前加征的关税是否获得豁免,主要考虑该商品的可替代性及对经济影响程度,既要“脱钩”,也要避免对美国经济产生大的负面影响:从 2022 年 3 月美国公布的最新关税排除清单来看,1)周期上,豁免加征关税的商品的排除时间追溯到 2021 年末、延长至 2022 年末;2)数量上,豁免加征关税的商品较前

21、期延长豁免的 549 项减少 197 项,降幅 35.88%;金额上,本轮豁免加征关税的商品 2021 年自中国进口的金额约 668.8 亿美元,较前期延长豁免的 549 项商品同期进口金额下降 20%左右;4)从豁免加征关税的商品和贸易依存度的关系看,豁免金额较大的商品多是替代难度较大或对下游影响较大的商品,如通信设备、电网设备、服装家纺等。图 22:2022 年 3 月最新一轮关税排除清单 10 位 HTS 代码数量分布和 549 项清单“大同小异”120100806040200352项清单10位HTS代码数量549项清单10位HTS代码数量数量占比差值(352-549)5%3%1%-1%

22、-3%美容护理-5%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纺织服饰基础化工汽车轻工制造农林牧渔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建筑材料电子通信计算机有色金属钢铁建筑装饰资料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图 23:2022 年 3 月最新一轮关税排除清单的 2021 年出口金额分布和 549 项清单“大同小异”十亿美元21年352项清单商品出口金额21年549项清单商品出口金额出口金额占比差值(352-549)204%162%120%8-2%4-4%机械设备通信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轻工制造汽车纺织服饰家用电器电子钢铁计算机医药生物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美容护理建筑装饰0-6%CEIC,Choice,美国贸易代表办

23、公室网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表 3:2018 年 3 月的 500 亿美元加征关税清单对应行业主要有电气、机械、汽车、航空、贱金属及其制品等产业分类海关二级分类加税产品金额(千美元)无机化学品 3560有机化学品 75800化工产品药品 633636杂项化工产品 282橡胶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47061钢铁 65344钢铁制品 318418贱金属及其制品电气、机械设备车辆、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铝及制品 1261624贱金属杂项产品 27102机器、机械制造、锅炉等 20011177电机、电气设备及零件 14182531轨道装置、铁道车辆 149220车辆及其零件 2074423航空器、航

24、天器 508526产业分类海关二级分类加税产品金额(千美元)船舶5093光学、医疗设备6413180武器弹药武器、弹药28061杂项制品家具、寝具、灯具372362总计46177440资料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原材料及海运成本回落,中游制造业有望迎来边际改善原材料及海运成本回落,持续利好大制造优势产业的出口。原材料成本是影响我国制造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2020 年以来原材料成本的持续提升压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2022 年以来,CRB 工业原料现货指数、CRB 金属现货指数触顶回落,与之对应的是我国 PPI-PPIRM 价差呈现明显收窄态势。同时,海运运价指数 2022 年以来

25、已回落近 20%。多重因素下,我国中游制造业毛利率有望触底回升,中证 1000 等指数的单季度毛利率 22Q1 则已开始回升。总之,我国中游制造业有望迎来边际改善,预计大制造优势产业的出口型企业获益匪浅。图 24:大宗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CRB现货指数:工业原料(左轴) CRB现货指数:金属(右轴)700650600550500450400Wind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图 25:PPI-PPIRM 价差收窄PPI-PPIRM(%,左轴)PPI:全部工业品:当月同比(%,右轴) PPIRM:当月同比(%,右轴)210-1-2-3-4-520151050-

26、5-10图 26:PPI 生产资料增速回落PPI:生产资料:当月同比(%)原材料工业(左轴)加工工业(左轴)采掘工业(右轴)图 27:中游制造业毛利率有望迎来触底回升毛利率:单季度中游制造上游资源22%30802520601540105200-50Wind20%18%16%14%12%图 28:中证 1000 等指数 22Q1 单季度毛利率明显回升毛利率:单季度科创50(左轴) 创业板指(左轴)图 29:2022 年以来海运成本回落SCFI:综合指数CCFI:综合指数560035%30%25%20%中证1000(右轴)20%19%18%17%16%48004000320024001600800

27、Wind 大国博弈下,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光伏支架:享受跟踪支架渗透率提升及国产化替代双重红利光伏已成为中国的著名产业名片之一,相较主辅材、组件等领域,跟踪支架国产占比提升潜力较大。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链依托本土制造业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上下游配套发展较为完善。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国内光伏主辅材、组件及逆变器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产能及产量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明显。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支撑、固定、转动光伏组件而设计安装的特殊设备,相较固定支架,跟踪支架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目前海外厂商在跟踪支架领域占据主导优势, NEXTracker 和 Ar

28、ray 出货量常年位居行业前二,主要系跟踪支架率先在海外市场普及,而国内应用程度仍处于早期阶段。图 30:2019 年我国光伏主辅材、组件产能份额全球领先图 31:相较光伏其余领域,光伏跟踪支架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中信博Nextracker中国产能在全球产能占比中国产量在全球产量占比100%90%80%70%60%50%40%30%20%10%100%80%60%40%20%Array TechnologiesPV HardwareSoltec天合光能(Nclave)Convert Italia其他0%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0%4%6%3%2%18%5%14%9%12%4%9%17%31%33%3

29、0%29%29%6%6%9%6%8%16%9%4%29%26%25%21%25%20162017201820192020CPIA,本图数据为 2019 年数据Wood Mackenzie,信证券研究部预计 2023 年全球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将超过 35%,国内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将超过 15%。从国际市场上看,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在 2012 年不到 5%,而目前已经达到 25%,跟踪支架得到广泛业主的认可,未来受益于全球大量新增光伏装机以及中东非等地区对跟踪支架的大量采用,全球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在 2023 年有 望超过 35%。从国内市场上看,随着大型央企对跟踪支架的率

30、先采用,中信博等优质供应 商技术的成熟,平价时代跟踪支架对 IRR 的改善更为显著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预计 2023 年国内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有望超过 15%。图 32:2020-2023 年中国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预测图 33:2020-2023 年全球跟踪支架占光伏装机量比例预测CPIA,预测Wood Mackencie,预测跟踪支架迎来快速增长期,国产跟踪支架厂商未来增长空间有望超 3 倍。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推算:(1)未来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加速以及跟踪支架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我们测算 2023 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有望超过 90GW,市场规模突破 500 亿元,是

31、 2021 年的 2 倍以上;(2)美国跟踪支架市场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40%左右,所以美国本土企业 NEXTracker 和 ArrayTechnologies 充分享受到了美国市场的红利,然而在美国市场以外,各家跟踪支架厂商差距并不明显,中国企业有望凭借政策扶持及供应链优势占据更多市场份额;(3)随着电力消纳方式逐渐明朗,大基地项目的有序开工,地面电站需求释放,国内跟踪支架渗透率将逐步提升,我们预计中国跟踪支架全球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不到 10%增长到 2025 年的 20%。表 4:全球跟踪支架市场规模测算单位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全

32、球光伏新增装机GW10210411513817021825127330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11%20%23%28%15%9%10%地面电站占比62%64%64%59%50%57%57%57%57%地面电站新增装机GW6367748185124143156172跟踪支架渗透率(地面电站)22%32%44%55%48%58%64%68%71%跟踪支架新增装机量GW14213245417291106122跟踪支架单价美元/W0.120.120.110.10.10.10.0950.090.09跟踪支架市场规模亿美元1726364541728795110跟踪支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3%39%26

33、%-9%77%20%10%15%CPIA,IEA PVPS,Wood Mackenzie,预测光伏储能:政策引导按比例配置,平价时代下装机规模有望爆发光伏+储能具备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等功能,有助于减少弃电比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随机性特征较为明显,波峰高发电量时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较大冲击,而随机性带来的供需匹配错位容易产生严重的电量消纳问题。我国光伏弃光问题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部分光伏建设重点省份仍存在弃光率较高的现象。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2021 年全国平均弃光率约为 2.1%,较 2020 年上升 0.1pct。储能系统的核心作用在于弥补一般光

34、伏发电系统中所缺失的“储-放”的功能,缓解光伏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减少光伏弃电比率,提高电能利用率。图 34:2021 年全国平均弃光率约为 2.1%,较 2020 年上升 0.1pct图 35:光伏发电侧储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平滑出力曲线2019202020216%5%4%3%2%1%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0%资料来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资料来源: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储能降低光伏电站弃光率的经济性分析(于童,张萍,2019 年)政策引导下储能渐成标配,国内储能装机规模有望爆发。2021 年 7 月,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

35、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至 2025 年,国内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系统)装机总规模达 30GW 以上,要求发电侧“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电网侧“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用户侧“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从文字表述上看,政策对发电侧储能的支持力度大于电网侧和用户侧。在顶层设计指引下,各省份亦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综合来看发电侧储能地方政策主要以强制配储和支持补贴政策为主,强制配储一般要求配置比例不低于 10%。表 5:发电侧储能地方政策主要以强制配储和支持补贴政策为主,强制配储一般要求配置比例不低于 10%政策类型地区政策内容青海储能容量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项目装机量的 1

36、0%,储能时长 2 小时以上海南申报光伏项目要求储能配置 10%浙江按照装机容量的 10%以上配建储能系统福建储能配置不低于开发规模的 10%河西地区储能最低配置 10%,其他地区最低配置 5%,储能设施连续储能时长均不强制配储能甘肃政策低于 2 小时天津超过 50MW 的光伏项目要求储能配置 10%河南I 类、II 类、III 类区域分别要求储能配置 10%、15%、20%陕西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关中和延安市要求储能配置 10%、榆林市要求配置 20%宁夏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 10%、连续储能时长 2 小时以上安徽申报竞价光伏项目要求储能配置不低于 10%政策类型地区政策内容山西光伏项

37、目要求储能配置 10%-15%河北南网、北网光伏项目分别要求配置储能 10%、15%,市场并网项目连续储能时长不低于 3 小时广西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储能配置 15%湖南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要求配置储能 5%山东新能源场站原则上配置不低于 10%储能设施江苏长江以南、以北地区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要求储能配置 8%、10%以上江西支持光储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储能配置模 10%支持补贴政青海新建新能源配储项目补贴 0.1 元/kwh策宁夏2022、2023 年建成的储能项目,充放电次数不低于 300 次,补贴 0.8 元/kwh四川年使用小时数不低于 600 小时,补贴 230 元/kw资料来源:阳光工

38、匠光伏网,KESOLAR从储能的技术路径来看,电化学储能有望占据未来制高点。抽水蓄能是当前最为成熟的电力储能技术,根据 CNSA 数据,2021 年约占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的 86%。但受地理选址、建设施工和容量配置的局限,抽水蓄能未来发展空间有限。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容量配置灵活,应用场景更为广泛。随着成本持续下降、商业化应用日益成熟,电化学储能技术优势愈发明显,逐渐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2021 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 10.3GW,同比增长 71.7%。预计未来随着锂电池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图 36:全球电化

39、学储能占比逐渐提高图 37: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将呈快速发展趋势(GW)220200180160140120100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其他储能电化学储能占比20162017201820192020202114%12%10%8%6%4%2%0%(GW)9080706050403020100保守场景乐观场景79.5保守情况下,2021-2026年CAGR为53.4%;乐观情况下,2021-2026年CAGR为69.4% 48.55.7 5.79.5 11.220212022E2026ECNESACNESA(含预测),预计国内市场未来 3 年( 2022-2024 年)光伏储能容量需求可达 1

40、6.82GWh, 2022-2025 年 CAGR 达 72.7%。结合目前各省份出台的政策要求,储能配置比例一般为新能源装机功率 10%-20%不等,储能时长一般要求在 2 小时左右。我们基于新增装机配置及存量改造配置两部份来测算后续光伏储能市场需求:其中,假设 2022 年新增装机、存量装机储能渗透率分别为 20%和 1%,后续逐步增长;储能功率配比从 10%逐渐增长;储能时长按 2 小时估计;则预计 2022-2024 年我国新增储能、存量改造容量需求分别达 2.1/3.4/5.1GWh 和 0.6/1.8 /3.7GWh。表 6:预计国内市场未来 3 年光伏储能容量需求可达 16.82

41、GWh,2022-2025 年 CAGR 达 72.7%市场类型具体指标2022E2023E2024E2025E新增光伏装机量(GW)82.587.592.5100.5集中式占比65.0%65.5%66.0%66.5%新增集中式装机(GW)53.657.361.166.8增量市场渗透率20%25%30%35%储能功率配比10%12%14%16%配置时长(h)2222储能装机需求(GWh)2.13.45.17.5存量未配储装机(GW)299.0370.8443.9518.1渗透率1%2%3%4%存量市场储能功率配比10%12%14%16%配置时长(h)2222储能装机需求(GWh)0.61.83

42、.76.6总和光伏发电储能装机(GWh)2.745.228.8614.12CPIA,预测注:新增光伏装机量、集中式占比、新增集中式装机数据来自CPIA储能温控:重要性逐渐凸显,未来液冷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温控设备是电化学储能系统核心部件之一,起到防止电池热失控、容量衰减、寿命减短的作用。储能系统电池数目多、电池容量和功率大,内部容易出现电池产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温控设备通过对电化学储能电池降温,使得储能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达到防止过热着火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2010-2021 年全球储能电站起火事故中半数以上发生在充电中或充电后休止,由热失控和散热不畅引起。随着发电侧储能系统容量逐渐增

43、大,电网侧调峰调频用储能系统朝高倍率发展,未来储能温控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图 38:锂电池工作需要在合适、安全温度区间图 39:2010-2021 全球储能起火安全事故发生状态分布情况13%3%9%50%13%13%充电后休止充电中安装调试检修维护运行维护其他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现状分析(钟国彬,王羽平,王超,相佳媛,苏伟,陈建,2018 年),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CSEA电化学储能温控系统主要分为风冷、液冷,其中液冷适合功率大、散热要求高的场景,未来占比有望快速提升。风冷系统主要应用在通信基站、小型地面电站等功率密度相对较小的储能领域,具有方案成熟、结构简单、易维护和成本低

44、等优点,缺点在于空气比热容低,导热系数低。液冷系统广泛应用于风光发电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发热量大的场景,具有电池单体温差更小、寿命更长、换热系数高、比热容大、冷却速度快、占地小、散热系统效率更高,冷却均匀性好、可长时间大倍率充放电、能耗及故障率更低等优点,并且液体比热容不受海拔和气压影响,适用范围更广。随着储能电站大型化、高功率、高密度和运行环境复杂化的趋势,未来液冷占比有望快速提升。表 7:液冷、风冷各有优势,适用不同场景方案风冷液冷原理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对流换热降低温度以液体为冷却介质,对流换热降温冷却介质空气液体(水、乙二醇、硅油、纯水)接触方式直接直接或间接设计简单复杂成本较低

45、高散热效率中高散热速度中高寿命长中空间占比大小适用范围应用于产热较少场景液体比热容不受海拔和气压影响,适用范围广应用场景供应商产热率低的场合,储能领域应用在通信基站、小型地面电站等功率密度相对较低场景英维克、黑盾股份、申菱环境等,英维克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电网储能、商业储能等多种储能场景英维克、奥特佳均有出货,松芝股份、高澜股份开始产生订单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技术现状分析(钟国彬,王羽平,王超,相佳媛,苏伟,陈建,2018 年),我们测算 2025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 26.5 亿元(保守场景)、47.3 亿元(理想场景)。具体假设为:1)根据储能的度电

46、成本和里程成本分析(何颖源,陈永翀,刘勇,刘昊,刘丹丹,孙晨宇,2019 年),容量型电化学储能时长 4h 以上(调峰),能量型 1-2h(调峰、调频),功率型低于 0.5h(调频)。随着调峰作用的容量型占比逐步提 升,我们假设 2021-2025 年储能时长分别为 3.0h、3.3h、3.6h、3.9h、4.2h;2)根据上 市公司披露,很多液冷温控项目处于小批量或者试样阶段,我们假设 2021 年风冷占比 90%,液冷占比 10%,由于液冷适合容量大的电化学储能站,随着容量型占比逐步提升,液冷占 比预计将逐步提升。我们假设 2022-2025 年,风冷占比逐年下降 10pct,液冷占比提升

47、 10pct; 3)温控价格:根据产业调研,2021 年,风冷 1GWh 价格为 3000 万元,液冷为 8000-10000 万元。随着规模逐步提升、设计优化,我们认为未来风冷、液冷的单 GWh 成本会逐步下 降,假设 2022-2025 年单 GWh 成本每年下降 3%。表 8:预计 2025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 26.5 亿元(保守场景)、47.3 亿元(理想场景)电化学储能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CAGR新增装机规模(GW)保守场景2.523.325.238.2312.94理想场景3.354.667.9513.5523.10储能时长(h)33.33

48、.63.94.2装机量(GWh)保守场景7.5610.9718.8332.1254.34理想场景10.0415.3928.6252.8597.04温控方式占比风冷90%80%70%60%50%液冷10%20%30%40%50%温控价值(万元/GWh)风冷30002910282327382656电化学储能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CAGR液冷80007760752773017082温控市场空间(亿元)保守场景2.654.267.9714.6626.4678%理想场景3.515.9712.1224.1247.2592%预测储氢:关键设备国产化亟待突破,液氢存储技术未来可期储

49、氢技术贯穿产业链氢能端至燃料电池端,是控制氢气成本的重要环节。氢能端指氢气从生产到下游应用的过程,包括氢气制取、储运、加氢站等核心环节。燃料电池端包括其上游核心材料、中游系统集成,下游应用三部分。储氢环节贯穿整个产业链环节,包括前端制氢、加氢环节的固定式储氢,后端的车载式储氢,其技术发展是制约氢能实用化、规模化的关键。图 40:储氢技术贯穿产业链氢能端至燃料电池端资料来源: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目前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核心设备为高压气态储氢瓶。与低温液态、固体材料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相比,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最为成熟,在国内外已经实现一定规模商用。这种技术主要通过高压储气瓶来实现氢气的储存和释放,储氢

50、瓶的工作压力大多设定为 35-70MPa。按照材料不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纯钢制金属瓶(I 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 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 型)。I 型、II型受制于钢的“氢脆”问题,容易在钢制瓶胆内部形成细小裂纹,因此主要应用在固定式储氢场景。III 型、IV 型瓶由内胆、碳纤维强化树脂层及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层组成,单位质量储氢密度有所提高,同时“氢脆”问题有所缓解,因此车载储氢领域主要以 III 型及 IV型瓶为主。目前海外已实现 70MPaIV 型瓶的车载应用,国内应用较为成熟为 35MPa III型瓶,70MPaIII 型瓶处于推广应用阶段,

51、IV 型瓶仍处于开发阶段。表 9:四种储氢技术的对比储氢技术质量储氢密度技术成熟度优点缺点储氢量太少,重容比较低;2)受压高压气态5.7成熟使用最广泛且技术最漏、爆炸等安全隐患储氢密度高,在常温、对转化技术、存储材料要求较高,成低温液态7.6不太成熟常压下液氢的密度是气态氢的 800 倍以上本较为高昂,国内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仅用于航天领域,尚未实现民用成熟力和储氢瓶材料影响较大,存在泄固体材料7.6不成熟有机液体6.7不太成熟吸附能力较强,储氢质量密度较高存储密度较高,通过加氢、脱氢过程可实现有机液体的循环利用,成本相对较低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对应的加氢、脱氢装置成本较高;脱氢反应效率较低且易发

52、生副反应使氢气纯度不高;3)需燃烧少量有机化合物,非“零排放”储氢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李璐伶,樊栓狮,陈秋雄,杨光,温永刚,2018 年),氢气储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曹军文,覃祥富,耿嘎,张文强,于波,2021 年),表 10:目前国内 35MPaIII 型瓶应用已较为成熟I 型II 型III 型IV 型钢制内胆材料纯钢制金属瓶外层缠绕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铝制内胆外层缠绕 CFRP塑料内胆外层缠绕 CFRP工作压力17.520MPa26.330MPa3070MPa70MPa 以上重容比(kg/L)寿命15 年15 年1520 年1520 年成本低中等最高高应用场景固定式固定式车载式车载式0.9

53、1.30.60.950.3510.30.8资料来源:,储氢瓶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亟待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储氢瓶核心材料,在 III 型、IV 型瓶中成本占比超 75%,从供应链格局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压储气瓶生产企业所用碳纤维以国外产品为主,全球市场由东丽、东邦、三菱丽阳三家企业主导,国内碳纤维材料已实现一定技术突破,在体育产品、风电叶片等领域应用相对成熟,高压容器领域应用较少。氢阀方面,35MPa 气氢阀已实现国产化配套,但核心产品寿命及稳定性方面仍需提高;70MPa 以上配套氢阀处于设计研发阶段,系统阀门均依赖进口。液氢阀技术发展更为早期,目前国内处于空白阶段。图 41:35MP

54、a 高压储氢 IV 型瓶中碳纤维材料成本占比约 77%图 42:70MPa 高压储氢 IV 型瓶中碳纤维材料成本占比约 78%1%1%3% 6%8%4%77%氢气平衡储罐BOP组装检查调节器阀门其余系统碳纤维复合材料氢气1%1%2% 6%8%4%78%平衡储罐BOP组装检查调节器阀门其余系统碳纤维复合材料资料来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官网注:假设储氢质量为 5.6kg,碳纤维选取日本东丽 T700S 纤维宁波材料所官网长期来看,低温液态储氢为重点研发方向,目前主要受制于技术、成本、政策等因素。目前高压液态储氢技术成熟,在未来几年都将是国内主推的储氢技术。参考天然气产业发展历史,以及海外当前应用情况

55、,液氢或是未来主要技术,破局关键点在于突破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液氢民用政策放开及标准的制定。固态储氢最适宜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但该技术目前尚处于早期。表 11:我国氢气储运方式展望阶段时期车载储氢运输氢能发展前期2022-202570MPa 高压气态储氢为主45MPa 长管拖车为主氢气发展中期2025-2030气态、低温液态为主,多种储氢技术相协同高压气态车载运输、液态运输和气氢管道运输相结合氢气发展远期2030-2050低温液态、固态储氢大力发展管道运输,氢气管网覆盖全国资料来源:氢气储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曹军文,覃祥富,耿嘎,张文强,于波,2021 年),氢燃料电池:技术链逐层解耦

56、,上游技术突破进行时氢能顶层设计规划落地,规划提出 2025 年氢燃料电池车辆规模将达到 5 万辆,是 2021年保有量的 5.6 倍。2020 年 9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根据示范城市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氢能供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给予奖励。2022年 3 月,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产业规划、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文件提出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此次规划首次以官方文件和规划的形式确定了氢能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7、根据氢能观察的统计,目前已有 29 个省市出台了氢能专项政策,通过梳理北京、山东等 12 个省市的政策,倘若 2025 年这些省市的规划实现,我国氢能车规模将超过 7 万辆,加氢站数量将超过 800座。表 12:我国部分省市氢能发展目标省市规划年份产业规模(亿元)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累计建成加氢站(座)2023500(京津冀)3000 37北京20251000(京津冀)10000 742022200300030山东2025100010000 10020303000500002002022150250020河北202550010000 5020302000500001002023300050河

58、南20251000500080202280010重庆2025150015天津20221501000 10四川20256000 60浙江20221000 30202310001000030上海202570江苏20251000050广东20223002023383060内蒙古20251000090资料来源:各省市政府机构官网,氢能观察,海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相对较早,供应链配套体系已较为成熟。日韩系整车厂商以丰田、本田、现代为代表,已基本实现打造自主供应链垂直闭环,仅质子交换膜、气体交换层等偶有外部供应商。根据 Marklines 的报告,丰田率先于 2014 年底推出首部量产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59、Mirai,超过 75%的核心零部件由丰田集团旗下公司供应或三井财团旗下公司供应。欧美系整车厂商以奥迪、奔驰、通用为代表,供应链配套成熟且较之日韩系厂商更为开放,以建立合作共同开发为主。以奥迪为例,奥迪与现代签署多年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共享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专利,并与电堆龙头巴拉德合作开发适用电堆。表 13:丰田 Mirai 已基本实现本土垂直供应链闭环核心供应商供应零部件备注空压机消音器、离子交换器(去离子装置)、燃TOTYOTA BOSHOKU 丰田纺织TOYOTA INDUSTRIES 丰田工业公司DENSO 电装料电池堆歧管、双极板六叶螺杆罗茨式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和氢气循环泵逆变器冷却系统

60、:散热器、水泵、节温器(三通阀);加氢系统:氢罐、压力传感器、红外线发射器丰田汽车持股 39.66%丰田汽车持股 24.67%丰田汽车持股 24.23%,丰田工业持股 8.89%丰田汽车持股 24.81%,丰田AISIN GROUP 爱信精机空气阀门模块和电堆端板工业持股 7.68%JIEKT 捷太格特氢罐阀门和减压阀丰田汽车持股 22.5%丰田汽车持股 28.77%,丰田AISAN 爱三工业氢气喷射器CATALER 科特拉催化剂工业持股 7.57%核心供应商供应零部件备注GORE 戈尔、Dupont 美国杜邦、Asahi Kasei 旭化成、AsahiGlass 旭硝子TORAY 东丽、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