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方案 (2)_第1页
研修方案 (2)_第2页
研修方案 (2)_第3页
研修方案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研修方案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教学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使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学生手握笔,似有千斤重,写什么?怎么写?学生万般苦恼,教师心急如焚。写作,似乎成了学生无法逾越的大山。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可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但是阅读教学的

2、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能够“取其法”,还能够“用其材”。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洋洒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但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使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因

3、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再者,我们品读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很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所以,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提升教学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将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

4、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使用练习,让学生就语言的组织使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又提高写作能力。2、通过开展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课题的界定。关键词之一:“阅读教学”。指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

5、明显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关键词之二:“随文练笔”。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使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冋的对话过程。2、名家教育理论。叶圣陶:“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

6、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能够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叶圣陶:“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3、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使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因为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

7、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五、课题研究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使用能力,使之适合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整合教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在指导随文练笔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改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

8、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对应的练笔题,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2、适度性原则。首先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0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如果贪多求全,靖蜓点水;也不能草草了事,摆摆花架子。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再次,指导学生练笔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3、反馈性原则。要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使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应引导纠正,发挥榜样作用,使“随文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4、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进行及时激励、分层激励

9、、需要激励、期望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等,使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七、课题研究的方法。鉴于本次研究内容多,实践性强,研究方法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査法。1、文献分析法。从多角度地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案例研究法。通过个体案例的解读、测试研究的成效。3、行动研究法。筛选和研究小练笔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4、调查法。调查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确立新的生长点;筛选作文教学中的新点子,新做

10、法,进而用来指导实验。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一)把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1、读写结合、尝试使用一一仿写。(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一一扩写。(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一一缩写。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一一改写。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一一续写。(二)明确随文练笔的教学手段。1、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习作要求,将“随文

11、练笔”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以写“句”为主,中年级以写“段”为主,高年级以写“篇(或片断)”为主。各级的训练除强调侧重点以外,还注意了内容之冋的连贯和年级之冋的衔接。2、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随文练笔”,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随文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3、要求语文课题组教师每学期拟订好研究计划,每月写一次反思,上一节与课题有关的研究课,交一篇以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案,每期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或论文,收集一部分学生小练笔习作;每期开展一次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交流会,给予课

12、题研究成绩优秀的教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三)、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在一个训练点上,能够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疏通文意”,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概括内容等等。“重点导读”,主要指有助于学生练笔的部分。要求词求其义,句宗其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体会表达”,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练写,围绕随文练笔训练目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预期成果。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