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_第1页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_第2页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_第3页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_第4页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零零八年奥运会开幕式导入新课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儒道互补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1、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 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著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补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感受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导当代中学生追寻、传承儒道文化。学习目标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本单元学习儒家文化经典,“经典原文”为论语十则老子五章,“相关读物”分别出自孟子庄子两书,反映了儒道的基本精神。单元概述儒道互补

2、(公开课)课件课文学习论语十则选文(一)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者简介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孔子的主张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选文介绍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子曰:“君子食无求

3、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学而”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译文:原文: 作品分析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解读: 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这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4、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为政”篇原文: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解读: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 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同时,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3、“公冶长”篇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5、之,少者怀之。”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解读: 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这则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雍也”篇原文: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作为快乐。”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6、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译文: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解读: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述而”篇原文: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解读: 孔子

7、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6、“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原文: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 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解读: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8、;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7、“季氏”篇原文: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解读: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 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学习论语有何意义? 资料链接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1、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老子像老子骑青牛选文(二)老子五章儒道

9、互补(公开课)课件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作者简介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选文介绍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作品分析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天

10、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直,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名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行望,鸡犬之声相闻,名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11、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我们该怎样理解无为的思想?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无为的思想,本事就是一种“悖论”: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道家的思想,对过去国人生活的萎靡不振,实应负一定的责任。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资料链接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

12、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成语出处孟母三迁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月朔,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13、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老子与孔子的区别。道与儒的比较: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的比较,就“仁德”而言是完全一致的,区别在如何实现仁德,特别是在教育。 拓展阅读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曾任陬邑大

14、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孔子身世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也曾说:

15、“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 所不知的圣人,但孔 子自己不这样认识, 孔子曰:“圣则吾不 能,我学不厌,而教 不倦也。”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 于人” “躬自厚而 薄 、责于人”等第,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16、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名言: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

17、“仁”的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二、老子的辩证思想,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经验和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而不是玄虚的哲学思辨。比如,他看到三十根车辐拱着一支车毂,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车辆才得以运转使用;抟揉黏土做成器皿,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器皿才可以用来盛东西;开凿门窗,建造房舍,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房舍才可以居住。由此他得出结论:“有”“无”相互为用,不可或缺。(见老子第十一章)这也就是“有无相生”的意思。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老子这种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思维,启发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和处理问题,而不要偏执于一点或一个角度,这样,对问题的处理才会比较周全、合宜。 当然,对老子的辩证法也不能机械地认定它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