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师 资 格 考 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_第1页
教 师 资 格 考 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_第2页
教 师 资 格 考 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_第3页
教 师 资 格 考 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_第4页
教 师 资 格 考 试《教育心理学》第四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教 师师 资资 格格 考考 试试教 育 心 理 学 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 mail: qq:544571387陈满成第八章第八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第一节第一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八章第八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本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第一节即学习策略的种类主要考试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第二节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概率相对较高。1、识记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2、理解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元认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3、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认知策略。 第八章第八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典型的学

2、习策略典型的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1)主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有效性: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过程性: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程序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画线等)精细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组织策略(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计划策略(设置目标等)监控策略(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等)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

3、、复查等)时间管理策略(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找固定安定地方等)努力管理策略(归因努力、调整心境、自我强化)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寻求他人支持:教师、伙伴)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典型学习策略典型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还有以下一些方法:(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多种感官参与(3)复习形式多样化(4)划线2、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

4、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联系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1)记忆术精细加工策略中,记忆术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策略,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以下几种: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课堂实验课堂实验:钢笔、熊猫、沙发、文具盒、老虎、桌子、钢笔、熊猫、沙发、文具盒、老虎、桌子、 纸张、大象、圆规、书橱纸张、大象、圆规、书橱缩减和编歌诀。如辛丑条约内容;二十四节气歌谐音联想法。运用联想,假借意义。视觉想象:想象奇特、夸张,越容易记住语义联想:把过去旧知识当做“衣钩”,“挂住”

5、新知识。(2)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记不如墨记。学会做笔记。(3)提问勤学还得好问。问自己、问老师、问同学。(4)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用自己的话,生成自己的东西)(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更多地联系背景知识,并感觉有用。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当然,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笔记和写提要等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正面是一些常用的组织策略:(1)列提纲使学习者不得不考虑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

6、。金字塔式。流程图。从左至右,用箭头连接。模式图或模型示意图。图解或简图的方式。网络关系图。(3)利用表格一览表; 双向表(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学习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或他人作为学习或思维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材料的性质、长度、熟悉性、结构特点、材料的呈现方式、逻辑性等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对学习各

7、种学习策略及其优点和不足、应用条件和情境以及效力的认识。 元认知控制-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包括:1、计划策略(过程前)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过程中)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

8、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3、调节策略(过程后) 元认知调节是对认识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节认知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元认知策略的这三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三)资源管理策略(管理资源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有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学习时间(3

9、)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画线等)精细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组织策略(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计划策略(设置目标等)监控策略(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等)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等)时间管理策略(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找固定安定地方等)努力管理策略(归因努力、调整心境、自我强化)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寻求他人支持:教师、伙伴)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小结:小结:例:1、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策略 ( )2、在历史学习中,有人按古

10、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来学习,有人按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来学习,这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3、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调节AC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D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一、学习

11、策略训练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 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这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也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二)内化性原则内化性原则是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三)特定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个别差异选择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四)生成性原则(加工不照搬,生成自己的东西) 生成性原则是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

12、成某种新的东西。 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写内容提要、向别人提问、将笔记列成提纲、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向同伴讲授课的主要内容。 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区分的画线、不抓要点的记录、不抓重要信息的肤浅的提要等。这对学习都是不利的,应注意避免。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五)有效的监控原则是指学生应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知道何时何地用何策略)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一)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指导教学模式训练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因为儿童很难自己发现

13、策略知识,有时就是发现了也不能自动地运用。(二)程序化训练模式 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三)完形训练模式 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四)交互式训练模式 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一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成绩差的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这样四种策略:(1)总

14、结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五)合作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至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例1: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起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地运用。这类是运用了策略教学的原则。答案:内化性 例2: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

15、习策略训练模式是( )A完形训练模式;B合作学习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模式答案:A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学习策略的分类,具体见教材的图,将教材的图补充完整,能够说出分别有什么策略。这部分主要考试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 二是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和方法,主要考试简答和论述题。自我检查:1、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A

16、、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AC3、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划线 B复述C谐音联想法 D列提纲4、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CC5、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形式答案要点:(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本章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这是当今社会都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历次考试中,都是考试的重点。以往的试题中

17、涉及本章内容的题目较全面,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考生应把本章作为重点复习章节进行准备。本章两大问题:一、问题解决;二、创造性第九章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评价目标:1、识记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2、理解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结合实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第一节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概述问题解决的概述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可能与我们平时说的不一样。 “请问你贵姓?您祖籍什么地方?你现在住哪?”等等这类问题不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解

18、决”的范围。但“21层楼失火,人在22层,该如何逃生?”“走在半路上,自行车胎给扎破了,该如何回家?”等等,这类问题包括在“问题解决”范围。问题情境与个体主观状况也有关。22楼的人醉酒、高考题对低年级小学生“不成问题”。1、什么是问? 问题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障碍,障碍越大,问题的难度就越大,不存在没有障碍的问题。问题的定义:在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与个体的主观认知与感受有关。2、问题种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

19、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1)有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比如“349+189=?”即是有结构的问题,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个特征: 一是:问题有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和条件都非常明确,解决者可以从问题的起始状态中找到明确的条件,也明白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且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可以对应起来。 二是:解法的稳定性。即有明确的算法规则。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20、。 研究性学习、创造发明、论文等问题多是结构不良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如怎样造就天才儿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都是重要但又无确切的、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属于:(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界定清晰的问题;D、非现实的问题。答案:B(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

21、称之为问题解决。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不是问题解决。 例:问题解决的特点包括:( )A已知性;B认知性;C目的指向性;D条件性答案:BC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只有

22、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问题的发现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是问题解决者的思维习惯。其次,问题解决者已有知识的质和量、思考的时间等都会影响到发现问题和敏锐性。同一个事件或情境能否成为问题,因人而异。有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人则对问题视若无睹。如有经验的老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二)理解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信息,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23、常用的解决问题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1、算法式:是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尝试,搜寻所有途径,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如:你要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组合6、8、6、3四个数字,得数必须是24,就可以采用算法式,运用各种方法组合这四个数字,最终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但对“1+2+3+4+10000=?”如果采用连加的算法,虽然也能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但是非常烦琐。这时就可以采用启发式。2、启发式:指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使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更接近的状态的方法。如上述问题就可以转换成加乘除法(1+10000)(100002)进行简便计算。电脑常使用算法式来搜索问题空间,人脑则通常用启发式来解

24、决问题(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例:1、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四)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体验;二是间接检验。C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问题的特征 包括问题的呈现方式与问题的类型(课堂提问、课堂和课后作业、有文字陈述或图示辅助线、背景情况等)(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通过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

25、研究发现,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如前所述,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如果屡屡采用同一方法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习惯,以后每当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不假思索地以同样方式去处理。 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它功能。 功能

26、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它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其它的功能就越难看出来。 例如,钥匙是开锁用的;铅笔是写字用的;刀子是切割用的。必要时不知道变通一下。例:1、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单选B;多选BC)A习惯;B功能固着;C定势;D定向。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案:问题的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动机强弱、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

27、特征,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式(学会学习。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老师把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模仿、概括和总结)(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低落水平、简单提问)(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的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

28、高对问题的敏感性,还要让其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了解,主动分析问题的各个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和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例:1、简述

29、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方法(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第二节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的含义及特征(一)创造性的含义: 1、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的分类(1)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如鲁班发明锯子。(2)类创造:创造的产品并非社会首创,但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如:做数字1-100的连加,发现一种简便方法,即首尾相加,将连加变为乘法。虽不是首创,但对个人而言,也有创造意义。 又如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于好奇心对某一规律的发现,学生自己发现了解

30、决某一类问题的窍门等。虽然这种方法不是首创,但对他个人而言,也是具有创造意义的。虽然就社会价值来说有极大的不同,但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说,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即使在小学生身上,也可能存在着创造的潜能。例1: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和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 )A产品的独特性; B产品的新颖性;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 D产品的清晰性答案:C例2: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创造两种。(注意不是:假创造)(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尽管不同的研究及其相关测验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征,但目前较公认提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

31、表创造性。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发散思维有三个主要特征: 1、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例如:一个学生在两分钟内能组词30个,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组词的速度。 流畅性只体现了发散思维的单方面的数量特点,代表发散思维能力的较低层次。2、变通性: 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

32、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在不同方向上想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例如:一个孩子只知道砖块可以盖房、筑墙、砌炉灶,他的思维就只能在同一维度内发散,变通性小。 变通性包括对信息的重新归类、对意义的重新表达、改变对物体用途的定势思维等。变通性强能使人们的思维触类旁通,因为它代表了发散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缺乏创造性的人通常只能想到一个方面,缺少变通性。 3、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回答圆形的东西还有老鼠洞、水

33、珠等,这种回答在一般孩子中很罕见,因而是独特的。又比如:说砖磨成了粉可当作颜料来画画,相对于说砖可以盖房子就显得独特。 独特性是在流畅性和灵活性基础上形成的最高层次的发散思维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是相互关联的。发散思维也是可以训练的。例1: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答案:A例2:“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 )A流畅性; B变通性;C独特性; D集中性答案:C二、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一)环境 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是影响个体创造性重要环境因素。(1)在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氛围等都在不同程度

34、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家庭的教育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 父母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与儿童创造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不过分严格、适当辅导、民主氛围、关注和期望、鼓励和肯定等有利于孩子创造性培养)(2)在学校教育方面,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3)社会环境也同样会影响到创造性的发展,如社会文化等。 由此可见,创造性的发展需要开放和自由的环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方面。(二)智力智力和创造力是

35、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智力更加倾向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属于解决一般性问题的能力。创造力虽然也需要知识,需要观察力、需要记忆力和理解等一般认知能力,但更需要想象力、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两者是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其基本关系表现为:(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低创造性的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3)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三)个性: 个性通常是指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心理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但不沉迷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有独立性。三、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即创造一个支持和容忍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信任、减少不必要的规定、不作评判、诚恳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