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_第1页
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_第2页
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_第3页
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_第4页
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小论文三篇中第一篇(每两周做一次论文): 古希腊辩证法述评 (分三部分:起源、内容、价值所在) 毕达哥拉斯派“数本原说”主要观点: 第一,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在数目中可以发现许多与存在事物以及自然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相似的特点,比在火、土或水中找到的更多”。 就是说,数的规定性比物理属性更加普遍,一个事物可以缺乏某一种物理属性,但却不能没有数的规定性。 第二,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飞矢不动” 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 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 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就是说,它停

2、驻在这段路程的各个不同位置上,而不是从一个位置飞至另一个位置。 巴门尼德 主要观点: “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这句话通常被缩写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换句话说:凡是同思维有矛盾的,就不可能真实。 这样的观点是针对赫拉克利特万物都变化 ,火可变成水,水变成土,土变成火。也就是说事物存在又不存在。 一一.智者智者 何谓智者何谓智者 ? 在希腊文里,“有智慧的人”最初用“智慧”(sophia)的形容词形式表示,指诗人、音乐家、 预言家、狂诵者,希腊历史上著名的“七贤”、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也有这样的称号。 直至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

3、所成就的人。 智者传授的智慧主要是修辞学和论辩学,但这些学问与其说是“学”,不如说是“术”。 智者着重培养学生演说和辩论的技艺,而不传授知识学理。 其教学的目标是在政治和诉讼中取胜,而不是寻求真理,更不是满足个人的好奇心。 智者与早期哲学家有何区别?P33. 二. 智者代表人物 1.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应该作如何理解? 苏格拉底把“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为“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 柏拉图转述普罗泰戈拉的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世界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于另一个人,正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不同于对另

4、一个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 按照这种理解,相对主义把知识归结为感觉,并把感觉等同为个人的感觉。 既然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事物,既然人们的感觉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必不能就事物的存在和性质做出不变的共同判断。 再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衡量这些不同认识的优劣是非,这样,相对主义的结论便顺理成章地推导出来了。 苏格拉底反驳说,如果把这一相对主义的原则更加彻底地贯彻,那么将没有理由否认猪、狗、猴等动物也是万物的尺度,因为它们和人一样具有感觉,有什么理由说人的感觉优于动物的感觉呢? “人是万物的尺度于是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2.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在一本题为论非

5、存在,或论自然的书中提出了三个命题: “ 第一,无物存在; 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高尔吉亚三个命题表达了什么意思? 按巴门尼德的说法,有物存在,无物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既不能被认识,又不能被说出。 高尔吉亚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并论证了相反的观点,以便向人们表明:既然被当作绝对不变的真理都有相反的说法,其他道理还能例外吗? 其意图则在于坚持“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正相反对的说法”这一相对主义的原则 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年)出生于雅典的中等阶级家庭。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雕塑作坊。他的母亲是

6、一个助产婆。苏格拉底面目丑陋,身材矮小,步履蹒跚,性格尤其特别。 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是一个勇敢、顽强的战士,平时生活像一个智者,以教育青年为己任。 他的对话式教学方法也有智者风格,但他与智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从不收取学费,更反对诡辩和似是而非的夸夸其谈。 他自称是没有智慧但爱智慧的人, 而不自诩为有智慧的人。 “爱智慧者”和“有智慧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根本不同。前者指追求确定真理的哲学家,后者指靠炫耀知识赚钱的智者。 哲学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不是纯思辨的私事,而是他对城邦所尽的公民义务。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 苏格拉底最终被指控犯有“亵渎神明”和“腐化青年”两条罪名而被判

7、处死刑。 1.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据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 苏格拉底早年曾潜心研究自然哲学,但无收获,最后得出结论:哲学不能单纯研究自然,而不知道有用处的人事问题,诸如虔诚、适宜、正义、明智、勇敢等德性的定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的品质等。 不研究这些人事问题而猜测天上的事物是不务正业,不通晓人事问题的人连奴隶都不如。 更重要的是,自然哲学家的途径错了。 他们“用眼睛盯着事物,或者试图用某种感官来把握它们”,这种感觉观察的方法毫无帮助,思辨的方法也无裨于事。 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应由自然转向人事的主要理由还是实用的考虑。 他把公众利益作为哲学的目标,放弃了对自然奥秘的

8、思辨。 因此,他的思想始终局限在道德实践领域,他习惯于社会交往的实际行动,没有提出世界观和伦理学的完整理论。 但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 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 他打比方说,那些直视太阳的人会弄坏眼睛,不如通过太阳映在水面的影子去看太阳。 同样,灵魂是人认识外部事物的中介。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 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 他打比方说,那些直视太阳

9、的人会弄坏眼睛,不如通过太阳映在水面的影子去看太阳。 同样,灵魂是人认识外部事物的中介。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 苏格拉底说: “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2.德性就是知识德性就是知识 这个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什么呢这个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说,这个原则就是德性苏格拉底说,这个原则就是德性(arete)。 “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

10、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地知道的原则。 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 以上两原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 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 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 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无人有意作恶”这一断言有这样的概述:“如果人们不相信一件事是最好的事,他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只是出于无知。” “德性就是知识德性就是知识”意义何在?意义何在?P40. 3.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与智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传授知识,只是与人对话。 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 承认自己无知,正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所在。 据说,德尔斐神庙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 自知没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为了验证神谕,开始考查被人们称作有智慧人的智慧。 他先后与政治家、诗人和工匠交谈。 他发现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