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西汉的政论和子书—孙立菲_第1页
第七讲+西汉的政论和子书—孙立菲_第2页
第七讲+西汉的政论和子书—孙立菲_第3页
第七讲+西汉的政论和子书—孙立菲_第4页
第七讲+西汉的政论和子书—孙立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谭家健主讲人:谭家健第七讲第七讲 西汉的政论和子书西汉的政论和子书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子书:诸子著作子书:诸子著作汉代的子书,形式跟先秦诸子著作相近,而内容更加广泛,往往涉及政治 经济 哲学 文化 教育 修身等多许方面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政论政论:单篇流行的奏疏或专论单篇流行的奏

2、疏或专论西汉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为了休息生息,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黄老道家为主导,同时对儒、墨、法、名等家兼收并蓄,汉初的散文作家有,“三贾”陆贾、贾山、贾谊,他们三位思想都有杂取各家的特点。即所谓杂家的特点。西汉散文家陆贾西汉散文家陆贾陆贾(约公元前240前170),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西汉散文家陆贾西汉散文家陆贾 陆贾是一位辩士,很有口才,曾经随刘邦陆贾是一位辩士,很有口才,曾经随刘邦打天打天。刘邦称帝之后,陆贾经常在他跟前讲刘邦称帝之后,陆贾经常在他跟前讲诗、书。流氓出身的刘邦他对诗书没有兴趣,诗、书。流氓出身的刘邦他对诗书没有兴趣,并

3、且发火说:如今的天下是你老子我从马上并且发火说:如今的天下是你老子我从马上得来的,哪里用的着诗书啊!陆贾回答说:得来的,哪里用的着诗书啊!陆贾回答说:陛下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陛下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意思就意思就是说,你的天下,不错,是马上得到的,你是说,你的天下,不错,是马上得到的,你可能还在马上来治天下吗?意思是说你凭武可能还在马上来治天下吗?意思是说你凭武力,凭军事手段是不可能治理天下的。刘邦力,凭军事手段是不可能治理天下的。刘邦这个人很机敏,马上就清醒了,就说:陆贾,这个人很机敏,马上就清醒了,就说:陆贾,你把秦为什么失天下,汉为什么得天下以及你把秦为什么失天下,汉为什么

4、得天下以及各国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这些事你写来给各国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这些事你写来给我看看。于是陆贾就写了十二篇文章,每写我看看。于是陆贾就写了十二篇文章,每写成一篇送上去,高帝看了都说成一篇送上去,高帝看了都说“好好”“”“好好”,而且左右旁边的人都高呼而且左右旁边的人都高呼“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从这段史记的记述当中可以看出来,汉从这段史记的记述当中可以看出来,汉代初年的君臣是比较重视吸取历史经验,以代初年的君臣是比较重视吸取历史经验,以便巩固政权。而陆贾的作品,应该是见解深便巩固政权。而陆贾的作品,应该是见解深切,文辞可观的,否则不会让高祖称善,也切,文辞可观的,否则不会让高祖称

5、善,也不会让左右连呼万岁。不会让左右连呼万岁。 Add your title in here西汉散文家陆贾西汉散文家陆贾陆贾的著作后人称为新语陆贾的著作后人称为新语一共有十二篇,是不是就是当年给刘邦看一共有十二篇,是不是就是当年给刘邦看的那十二篇呢?也可能是了。基本宗旨就说明的那十二篇呢?也可能是了。基本宗旨就说明 :治天下应该依照诗书,治天下应该依照诗书,就是儒家的著作,要行仁义,他的文章就是儒家的著作,要行仁义,他的文章经常引用历史事实,借古证今,经常引用历史事实,借古证今,来阐明君主治国的方略,文章的风格晓畅明快,经常打比喻。来阐明君主治国的方略,文章的风格晓畅明快,经常打比喻。比如比如

6、辅政篇说:辅政篇说: 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而益固。处宴安之台,乘克让之涂,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垂于无穷,而益固。处宴安之台,乘克让之涂,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垂于无穷,名传于不朽。名传于不朽。汉汉陆贾新语陆贾新语辅政辅政尧治天下所以就天下安稳,尧治天下所以就天下安稳,这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得到舜、契这几个人的帮助,秦国呢?这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得到舜、契这几个人的帮助,秦国呢? 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顿仆跌伤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顿仆跌伤之祸。何者?所任者非也。之祸

7、。何者?所任者非也。 汉汉陆贾新语陆贾新语辅政辅政赵高、李斯在赵高、李斯在历史上都认为是坏人,以他们做助手,为什么这样呢?主要是君主所依历史上都认为是坏人,以他们做助手,为什么这样呢?主要是君主所依靠的人不对。靠的人不对。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亡。 汉汉陆贾新语陆贾新语辅政辅政所以依靠圣人的就能成为帝,依靠贤所以依靠圣人的就能成为帝,依靠贤人的就能成为王,人的就能成为王, 依靠仁人的就可以称霸,依靠义士就强,相反地,依依靠仁人的就可以称霸,依靠义士就强,相反地,依靠坏人、馋贼之人,就要灭亡。这篇文

8、章是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尧舜之靠坏人、馋贼之人,就要灭亡。这篇文章是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尧舜之所以能兴盛,秦王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用人和不用人的问题。任用贤所以能兴盛,秦王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用人和不用人的问题。任用贤人那就国家安定,任用坏人国家就危亡,这篇文章写得比较通俗,而又人那就国家安定,任用坏人国家就危亡,这篇文章写得比较通俗,而又切合汉高祖刘邦当时的需要。汉高祖初定天下,很需要人才,所以这篇切合汉高祖刘邦当时的需要。汉高祖初定天下,很需要人才,所以这篇文章受到欢迎,连连称善。文章受到欢迎,连连称善。 Add your title in here西汉散文家陆贾西汉散文家陆贾 陆贾还曾经两次

9、出使南越,就是现在的广东,说陆贾还曾经两次出使南越,就是现在的广东,说服当时南越王赵佗取消帝号,臣属汉朝,当时的南服当时南越王赵佗取消帝号,臣属汉朝,当时的南越王赵佗本来是北方人,后来秦末他在南越广东一越王赵佗本来是北方人,后来秦末他在南越广东一带做官,趁乱就自己称帝,带做官,趁乱就自己称帝, 这个时候天下已经统一了,陆贾就去说服他:你这个时候天下已经统一了,陆贾就去说服他:你不要称帝,还是归顺汉朝吧。这个事情取得成功了,不要称帝,还是归顺汉朝吧。这个事情取得成功了,对国家统一有利。陆贾在劝说南越王的时候,游说对国家统一有利。陆贾在劝说南越王的时候,游说之辞写得不错,很有辩论性、诗赋性,风格跟

10、战国之辞写得不错,很有辩论性、诗赋性,风格跟战国游说之辞差不多。游说之辞差不多。 陆贾这个人实际上是兼有辩士、辞赋家、政论家陆贾这个人实际上是兼有辩士、辞赋家、政论家三种身份。三种身份。这几种素质的揉合,就造成了新语这几种素质的揉合,就造成了新语的风格特色,它有辞赋的讲究押韵、整饬,富于铺的风格特色,它有辞赋的讲究押韵、整饬,富于铺陈、比喻的特色,还有一种浩荡的气势。陈、比喻的特色,还有一种浩荡的气势。 Add your title in here贾山贾山至言至言至言就是直言极谏,是一篇给皇帝的奏疏,很长,有两千五百字,当时至言就是直言极谏,是一篇给皇帝的奏疏,很长,有两千五百字,当时就很长了

11、。这篇文章开头说,他要就很长了。这篇文章开头说,他要尽忠竭愚,以直谏主,不避死亡之诛尽忠竭愚,以直谏主,不避死亡之诛者,臣山是也。者,臣山是也。汉汉贾山至言贾山至言意思是说:就是我要对国家效忠,意思是说:就是我要对国家效忠,直话直说,招来死亡的罪责我都不怕,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和报国献身直话直说,招来死亡的罪责我都不怕,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和报国献身的精神。的精神。这篇文章敢于放言高论,他用宏阔的历史眼光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这篇文章敢于放言高论,他用宏阔的历史眼光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呢?一是什么呢?一 任刑极武任用刑罚,相信武力,而不相信仁义;二任刑极武任用刑罚,相信武力,而不相信仁义;

12、二 横征横征暴敛暴敛 奢侈无度在经济上搜刮民众,腐朽浪费;三奢侈无度在经济上搜刮民众,腐朽浪费;三 恣行暴虐恣行暴虐 恶闻其过就恶闻其过就是说专断专行,不喜欢批评。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教训,对于其中第二是说专断专行,不喜欢批评。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教训,对于其中第二条,有具体的揭露和描述,对第三条,就是拒绝批评,尤其强调。他说:条,有具体的揭露和描述,对第三条,就是拒绝批评,尤其强调。他说: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汉汉贾山至言贾山至言秦皇帝就秦皇帝就不是秦始皇了,包括二世,他们已经处于崩溃灭亡这种环境当中,可是不是秦始皇了,包括二世,他们已经处于崩溃灭亡

13、这种环境当中,可是他们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呢?他们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呢?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汉汉贾山至言贾山至言天下人没有人跟他说天下人没有人跟他说。为什么别人都不给他说呢?为什么别人都不给他说呢?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汉汉贾山至言贾山至言没有能够尊养老成的人,没有能够尊养老成的人,没有

14、辅佐的大臣,没有敢进谏这样的人士,统治者对谁来批评他,就是没有辅佐的大臣,没有敢进谏这样的人士,统治者对谁来批评他,就是直言敢谏的人,就排斥甚至诛杀,这样,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上来了,直言敢谏的人,就排斥甚至诛杀,这样,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上来了,把皇上的道德说成是(比)尧舜还高;说秦王的功劳比汤武还要高,天把皇上的道德说成是(比)尧舜还高;说秦王的功劳比汤武还要高,天下已经垮了,谁也不告诉他,当然就是蒙在鼓里了。下已经垮了,谁也不告诉他,当然就是蒙在鼓里了。Chart Title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贾山贾

15、山至言至言 这篇文章,像刚才我们引述的这一段的大意了,它是用对这篇文章,像刚才我们引述的这一段的大意了,它是用对比的方法,它把古代圣王的民主作风大加赞扬,而对当今的比的方法,它把古代圣王的民主作风大加赞扬,而对当今的人主提出希望,特别强调在皇权高压的情况下,开道求谏的人主提出希望,特别强调在皇权高压的情况下,开道求谏的重要性,就是广开言路非常重要。反映了在大统一之后,士重要性,就是广开言路非常重要。反映了在大统一之后,士人们(士大夫们)的压迫感和言论自由的诉求。贾山这篇文人们(士大夫们)的压迫感和言论自由的诉求。贾山这篇文章在中国散文史上是有地位的。章在中国散文史上是有地位的。 今天的学者也认

16、为这篇文章有战国策士说辞的遗风,像战今天的学者也认为这篇文章有战国策士说辞的遗风,像战国末期那些纵横家的言论那种风格,言辞激动,雄健疏放。国末期那些纵横家的言论那种风格,言辞激动,雄健疏放。善于在铺陈中交错使用短句,长句,疑问句及语气词,造成善于在铺陈中交错使用短句,长句,疑问句及语气词,造成跌宕起伏之势,流露出激昂慷慨的情绪,所以能够在它的重跌宕起伏之势,流露出激昂慷慨的情绪,所以能够在它的重点方面充分地展开,而不讲究章法结构,点方面充分地展开,而不讲究章法结构,议论当中把铺张性议论当中把铺张性的描摹和结论性判断结合起来,显示出较好的思辩力和概括的描摹和结论性判断结合起来,显示出较好的思辩力

17、和概括力,语言简洁,节奏紧凑,形成了比较雄健的气势和笔力。力,语言简洁,节奏紧凑,形成了比较雄健的气势和笔力。Chart Title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贾谊的生平贾谊的生平 “三贾三贾”的第三位就是贾谊的第三位就是贾谊,他在历史上很有地位,比前面两贾,他在历史上很有地位,比前面两贾都要更高一些都要更高一些。 这个人很年轻就成名,十八岁就在当地能够诵诗书闻名,汉文这个人很年轻就成名,十八岁就在当地能够诵诗书闻名,汉文帝即位以后,由洛阳郡守吴公推荐他担任博士,这个博士跟我们帝即位以后,由洛阳郡守吴公推荐他担

18、任博士,这个博士跟我们现在的博士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博士是个学位,当时的博士现在的博士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博士是个学位,当时的博士是个教官,是一个官职。因为他有过人的才识,受到博士中长者是个教官,是一个官职。因为他有过人的才识,受到博士中长者的尊重和文帝的接见,文帝曾经半夜接见他,很重用他。升他为的尊重和文帝的接见,文帝曾经半夜接见他,很重用他。升他为大中大夫,还要更重用。可是老臣们觉得这个人太年轻,而且想大中大夫,还要更重用。可是老臣们觉得这个人太年轻,而且想抓权,他要上来事情不好办,加以阻挠。文帝就派他到外地去,抓权,他要上来事情不好办,加以阻挠。文帝就派他到外地去,到长沙那个地方做长

19、沙王太傅,就是做长沙王的老师,我想文帝到长沙那个地方做长沙王太傅,就是做长沙王的老师,我想文帝的出发点可能就是让他到外地锻炼锻炼吧,贾谊认为离开京城到的出发点可能就是让他到外地锻炼锻炼吧,贾谊认为离开京城到外地等于贬逐,心里就不痛快,后来又改任梁怀王太傅,这是在外地等于贬逐,心里就不痛快,后来又改任梁怀王太傅,这是在安徽、河南这一带了。怀王年轻喜欢骑马,摔死了,他作为老师安徽、河南这一带了。怀王年轻喜欢骑马,摔死了,他作为老师是有责任的,所以贾谊就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很伤心,经常哭是有责任的,所以贾谊就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很伤心,经常哭,于是就这样满腹忧愁,就死了,才三十三岁,很可惜。于是就这

20、样满腹忧愁,就死了,才三十三岁,很可惜。Chart Title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贾谊贾谊过秦论过秦论 他现在留下一本书叫新书,原来有五十八篇,现在有五十五篇,他最著名他现在留下一本书叫新书,原来有五十八篇,现在有五十五篇,他最著名的作品叫过秦论,古文观止、历代文学作品选都选了就在新书的作品叫过秦论,古文观止、历代文学作品选都选了就在新书当中,当中, 他还有赋,这个不在新书里头,我们不讲赋,我们着重介绍一下他还有赋,这个不在新书里头,我们不讲赋,我们着重介绍一下过秦论。过秦论。 过秦论意思就是论秦过,倒

21、过来念意思就清楚了。就是来分析秦之所以过秦论意思就是论秦过,倒过来念意思就清楚了。就是来分析秦之所以灭亡的错误,这是贾谊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史上一个名篇,本来它是一篇灭亡的错误,这是贾谊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史上一个名篇,本来它是一篇文章,后来昭明文选(将其)分为上、中、下,现在我们经常读到的是上文章,后来昭明文选(将其)分为上、中、下,现在我们经常读到的是上篇篇,过秦论有时不注明,其实就是过秦论的上篇。因为这篇文章文辞过秦论有时不注明,其实就是过秦论的上篇。因为这篇文章文辞美、气势盛、文学性强,历来都受到推崇。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极度的夸张美、气势盛、文学性强,历来都受到推崇。这篇文章的写

22、作特点是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对比,它是讲历史但并不完全尊重历史和强烈的对比,它是讲历史但并不完全尊重历史。 开头讲秦自孝公以来如何强盛,夸张的言辞,但是并没有从正面来着墨,而开头讲秦自孝公以来如何强盛,夸张的言辞,但是并没有从正面来着墨,而是大肆渲染六国:韩、赵、魏、齐、楚、燕,这六国,怎样地广招人才,精练是大肆渲染六国:韩、赵、魏、齐、楚、燕,这六国,怎样地广招人才,精练士卒,然后士卒,然后“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积蓄了好多年,用十倍,积蓄了好多年,用十倍的力量攻打秦国,可是一触即溃,秦就把六国灭了。可是秦国灭六国不久,还的力量攻打秦国,可是一触即

23、溃,秦就把六国灭了。可是秦国灭六国不久,还没有几年,却被陈涉这样一个老百姓(打败)平凡的百姓,没有任何地位,武没有几年,却被陈涉这样一个老百姓(打败)平凡的百姓,没有任何地位,武力也不强,一帮什么人呢?力也不强,一帮什么人呢?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杆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杆为旗旗 汉汉贾谊过秦论贾谊过秦论逃避劳役的农民,几百人,没有武器,砍了逃避劳役的农民,几百人,没有武器,砍了树做武器,拉个杆子就是旗,这帮人起来以后,哗啦一下子就把秦国亡了。接树做武器,拉个杆子就是旗,这帮人起来以后,哗啦一下子就把秦国亡了。接下去又把陈涉这帮农民起义者,本来势力不强的,跟当年的

24、六国相比,六国是下去又把陈涉这帮农民起义者,本来势力不强的,跟当年的六国相比,六国是如何强?遇上秦国一开关就把六国打败了。现在这帮弱者,农民起义者,并不如何强?遇上秦国一开关就把六国打败了。现在这帮弱者,农民起义者,并不强大,可是没有多久就把秦国灭亡了。强大,可是没有多久就把秦国灭亡了。 Chart Title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贾谊贾谊过秦论过秦论 这个比较怎么比啊?智愚之别,强弱之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秦国是那样这个比较怎么比啊?智愚之别,强弱之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秦国是那样地坚固,扫后又

25、何等的脆弱?变化之快,反差之大,令人不可思议。作者做了这样地坚固,扫后又何等的脆弱?变化之快,反差之大,令人不可思议。作者做了这样强烈的对比之后,人们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年六国就制强烈的对比之后,人们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年六国就制服不了秦国,服不了秦国,后来秦国强大以后,统一中国以后,就让几百人小小的一支农民起义后来秦国强大以后,统一中国以后,就让几百人小小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没几年就摧垮了,这个原因值得思索了。作者回答说: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队伍没几年就摧垮了,这个原因值得思索了。作者回答说: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思就是说秦王朝不行仁义,这

26、是根本的,守之势异也意思就是说秦王朝不行仁义,这是根本的,“而攻守之势异也而攻守之势异也”,当年,当年秦国是处于进攻地位,对六国进攻,后来统一国家之后是守,形势变了,这篇文章秦国是处于进攻地位,对六国进攻,后来统一国家之后是守,形势变了,这篇文章是用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是用大起大落、大开大合、 反复对照的手法,高屋建瓴,能够抓住历史转变的关反复对照的手法,高屋建瓴,能够抓住历史转变的关键性环节,以及造成这种转变的决定性因素键性环节,以及造成这种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尽可能给读者以最强烈的刺激,从而尽可能给读者以最强烈的刺激,从而促使人们深度的思索,这篇文章,我认为它是以文学家富于形象性的宏观概括来

27、打促使人们深度的思索,这篇文章,我认为它是以文学家富于形象性的宏观概括来打动人,而不是以历史家细密严谨的理性剖析见长,它是靠气势而不拘细节动人,而不是以历史家细密严谨的理性剖析见长,它是靠气势而不拘细节。 所以如果作为历史论文来推敲的话,你要考虑它的历史真实性的话,是经不起推所以如果作为历史论文来推敲的话,你要考虑它的历史真实性的话,是经不起推敲的。文中说敲的。文中说“九国之师,扣关而攻秦九国之师,扣关而攻秦”,山东六国,再加上宋、卫、中山,联合,山东六国,再加上宋、卫、中山,联合攻秦,这样一个战争根本不存在,这是夸张的。而最后说的陈胜吴广把秦国灭了,攻秦,这样一个战争根本不存在,这是夸张的。

28、而最后说的陈胜吴广把秦国灭了,也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实际上陈胜吴广起义没有多久就垮了,但是他所掀起的农民也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实际上陈胜吴广起义没有多久就垮了,但是他所掀起的农民起义后继者,后来的代表人物项羽、刘邦,终于灭亡了秦王朝,这才是事实。他是起义后继者,后来的代表人物项羽、刘邦,终于灭亡了秦王朝,这才是事实。他是笼而统之,说是陈胜吴广几百人乌合之众,就把秦王朝推翻了。这是从总体上来把笼而统之,说是陈胜吴广几百人乌合之众,就把秦王朝推翻了。这是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个时代特征,并不符合细节的历史真实。而对于当初秦灭六国的成功经验是什握这个时代特征,并不符合细节的历史真实。而对于当初秦灭六国的成功经

29、验是什么,以及后来毁于一旦的根本教训是什么,实际上这篇文章都没有展开论述。要是么,以及后来毁于一旦的根本教训是什么,实际上这篇文章都没有展开论述。要是和贾山的至言相比的话,那是没有贾山那么深刻具体,而只是简括地、夸张地和贾山的至言相比的话,那是没有贾山那么深刻具体,而只是简括地、夸张地描述形势而已描述形势而已Chart Title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贾谊贾谊过秦论过秦论 从文学上来讲,过秦论上篇的美学效果是极佳的,文学性、打动人这一点上,从文学上来讲,过秦论上篇的美学效果是极佳的,文学性、打动人这一点上

30、,那是非常深刻的,那是非常深刻的,所以历代文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文人是讲究文章的气势的,不所以历代文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文人是讲究文章的气势的,不去挑那些历史细节的,所以从六朝到近代,赞美之辞不计其数,当今的学者也指出:去挑那些历史细节的,所以从六朝到近代,赞美之辞不计其数,当今的学者也指出:这个文章主要在气势,通篇翻腾激荡,笔势纵放,加以大量的排比、对偶和夸张渲这个文章主要在气势,通篇翻腾激荡,笔势纵放,加以大量的排比、对偶和夸张渲染手法的运用,使全文充满了不可阻挡的气势。在这方面显然超过了贾山的字眼,染手法的运用,使全文充满了不可阻挡的气势。在这方面显然超过了贾山的字眼,陆贾那些文章也不能

31、够和它比。陆贾那些文章也不能够和它比。 从上面来讲,它是继承了孟子和战国策的气势,但是我们从历史学的角从上面来讲,它是继承了孟子和战国策的气势,但是我们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个目的这篇文章在上篇里头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接度来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个目的这篇文章在上篇里头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接着又写了中篇和下篇。也就是说,中篇和下篇补充上篇。中篇就是说,秦始皇统一着又写了中篇和下篇。也就是说,中篇和下篇补充上篇。中篇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之后,百姓是希望安定,希望和平。他却不体察民情,推行苛政,失去了民心之后,百姓是希望安定,希望和平。他却不体察民情,推行苛政,失去了民心。秦秦二世更

32、加暴虐,继续施行严刑峻法,老百姓受不了了。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群众二世更加暴虐,继续施行严刑峻法,老百姓受不了了。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群众响应。秦王朝瓦解了,下篇进一步铺叙,又指出第三代子婴,秦始皇是始皇帝,响应。秦王朝瓦解了,下篇进一步铺叙,又指出第三代子婴,秦始皇是始皇帝, 二世是二代,子婴是第三代,他也没有能力,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君臣离德,士民二世是二代,子婴是第三代,他也没有能力,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君臣离德,士民不附,孤立无亲,危弱无辅。没人帮助他,所以结果,原来六国之地山东以外纷纷不附,孤立无亲,危弱无辅。没人帮助他,所以结果,原来六国之地山东以外纷纷起义他没办法,根据地关中三秦地区

33、也保不住,那只有束手就擒了。起义他没办法,根据地关中三秦地区也保不住,那只有束手就擒了。 这三篇文章合成一气,是一环套一环,是一层深入一层,最后作者又用了一句谚这三篇文章合成一气,是一环套一环,是一层深入一层,最后作者又用了一句谚语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我们也用,这意思就是向汉王朝提供警戒,我们,现在我们也用,这意思就是向汉王朝提供警戒,我们今天要吸取教训了,这就是他写文章的目的。过秦论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影响今天要吸取教训了,这就是他写文章的目的。过秦论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影响很深,后来许多人就模仿它,总结前代的教训。像西晋陆机的辩亡论,他就总很深,后来许多人就模仿它,

34、总结前代的教训。像西晋陆机的辩亡论,他就总结东吴失败的教训,写法完全是模仿贾谊的过秦论。东晋时干宝写了一篇晋结东吴失败的教训,写法完全是模仿贾谊的过秦论。东晋时干宝写了一篇晋纪总论,其实也是总结西晋灭亡的教训,也是学过秦论。纪总论,其实也是总结西晋灭亡的教训,也是学过秦论。贾谊贾谊治安策治安策 贾谊还有另一篇政论文叫做贾谊还有另一篇政论文叫做治安策治安策,也是很有名的,也是很有名的, 这篇文章其实是后人把它拼起来的,是东汉的班固把贾谊的新这篇文章其实是后人把它拼起来的,是东汉的班固把贾谊的新书里头凡是书里头凡是“切于世事切于世事”的有关的问题合并删削以后变成一篇文的有关的问题合并删削以后变成一

35、篇文章,就放在他所写的汉书章,就放在他所写的汉书贾谊传里头,题目是后人加的。所贾谊传里头,题目是后人加的。所以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是拼起来的,但是基本思想是贾以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是拼起来的,但是基本思想是贾谊的。这篇文章也很有名,它的重点不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是像谊的。这篇文章也很有名,它的重点不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是像过秦论论秦过,而是在针对现实,就是汉初的弊端,主体的参过秦论论秦过,而是在针对现实,就是汉初的弊端,主体的参与意识很强。那篇文章讲历史,现在是讲现实,个人意见表现得比与意识很强。那篇文章讲历史,现在是讲现实,个人意见表现得比较多。较多。 一开头就说:一开头就说:臣

36、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汉汉贾谊贾谊治安策治安策我看现在的形势,我看现在的形势, “ “痛哭者一痛哭者一” “” “流涕者二流涕者二” “” “长太长太息者六息者六”,举不胜举。以下就一件事来立论,条分缕析,作者用特,举不胜举。以下就一件事来立论,条分缕析,作者用特有的敏感,在当时表现太平的时候,发现潜在的危机,并提出对策。有的敏感,在当时表现太平的时候,发现潜在的危机,并提出对策。文章善于对各种社会现象做形象的概括、描状,言辞激切,感情浓文章善

37、于对各种社会现象做形象的概括、描状,言辞激切,感情浓烈。烈。从中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立志改革而又受到从中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立志改革而又受到压抑的火热的心。压抑的火热的心。晁错晁错 晁错。他曾经做到任御史大夫这样的高官,相当于副首相,很受汉景帝的宠信。他是一个政治家,他主张要削弱当时的诸王侯的势力。当时是汉初,封了很多同姓王,他们在地方扩张势力,对中央王朝形成威胁。晁错建议削减他们的势力,于是就受到吴王、楚王齐国这些诸侯的反对,借口要肃清皇帝身边的坏人这样一个名义,发动叛乱,叛乱起来以后,汉景帝为了平息事态,听从别人不正确的意见,抛出晁错,腰斩于市。以为这样可以平息

38、(叛乱),其实没有,战乱照样发生,晁错是被冤斩的, 晁错的政治和文学晁错的政治和文学论贵粟疏论贵粟疏 晁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是一个政治实干家,他晁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是一个政治实干家,他思想上倾向于法思想上倾向于法家,文章不多,主要是奏疏,言兵事疏家,文章不多,主要是奏疏,言兵事疏 论削藩疏论削藩疏 论贵粟疏论贵粟疏 守边备塞疏守边备塞疏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贵粟疏,就是要更重视粮食。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贵粟疏,就是要更重视粮食。 汉初粮食奇缺,汉初粮食奇缺,老百姓大批饿死,晁错就建议要重农抑商,大力增产和老百姓大批饿死,晁错就建议要重农抑商,大力增产和储蓄粮食,实行奖励政策,鼓励老百姓

39、生产粮食,说:把粮食卖给国家政府储蓄粮食,实行奖励政策,鼓励老百姓生产粮食,说:把粮食卖给国家政府的,可以除罪,可以赐爵,就是免去罪过,还可以赏赐官爵。文章这样说:的,可以除罪,可以赐爵,就是免去罪过,还可以赏赐官爵。文章这样说: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汉汉晁错论贵粟疏晁错论贵粟疏要使老百姓自己(从事)要使老百姓自

40、己(从事)农业,就是提高粮食的地位。怎么样提高粮食的地位和价值呢?不是提高它农业,就是提高粮食的地位。怎么样提高粮食的地位和价值呢?不是提高它的卖价,是的卖价,是“在于以粟为赏罚在于以粟为赏罚”,可以号召全国各地,把粮食奉献给国家的,可以号召全国各地,把粮食奉献给国家的可以可以“拜爵拜爵”,可以,可以“除罪除罪”;这样的话,粮食能够流通;这样的话,粮食能够流通。夫能入粟以受爵,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于有余补不损于有余补不足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令出而

41、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三曰劝农功。汉汉晁错论贵粟疏晁错论贵粟疏凡是能够把粮食卖给国家取得爵位凡是能够把粮食卖给国家取得爵位的都是有粮食多的人,有多余的粮食供国家用,的都是有粮食多的人,有多余的粮食供国家用,那么普通穷困老百姓的赋税那么普通穷困老百姓的赋税就可以减少了,这就是就可以减少了,这就是“损于有余补不足损于有余补不足”,这样的措施可以补充三点:一、,这样的措施可以补充三点:一、政府的粮食储备充足,二、老百姓的赋税减少,第三,可以鼓励置身于农业。政府的粮食储备充足,二、老百姓的赋税减少,第三,可以鼓励置身于农业。晁错的政治和文学晁错的政治和文学论

42、贵粟疏论贵粟疏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塞下之粟必多矣。汉汉晁错论贵粟疏晁错论贵粟疏他说他说“爵爵”,官爵是统治者掌,官爵是统治者掌握的,张嘴说什么官就有什么官,这个官往往是一个空的衔;粮食是老百姓握的,张嘴说什么官就有什么官,这个官往往是一个空的衔;粮食是老百姓种的,从地下产生,它也是源源不绝的,得到高官又可以免罪这是人们很希种的,从地下产生,

43、它也是源源不绝的,得到高官又可以免罪这是人们很希望的了,让天下的各地的普通百姓望的了,让天下的各地的普通百姓 把粮食输送到边境,可以受官爵,可以免把粮食输送到边境,可以受官爵,可以免罪。这样的话,用不了三年,边境一带的粮食就充足了。因为最需要粮食的罪。这样的话,用不了三年,边境一带的粮食就充足了。因为最需要粮食的是边境一带,特别打仗的时候,它的政策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增加国是边境一带,特别打仗的时候,它的政策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巩固边防,还有抑制和削减割据势力的作用,所以很快就为家的经济实力,巩固边防,还有抑制和削减割据势力的作用,所以很快就为朝廷所采用,行之三十年

44、,这个国家的粮食就多得不得了了,没处放了。朝廷所采用,行之三十年,这个国家的粮食就多得不得了了,没处放了。晁错的政治和文学晁错的政治和文学论削藩疏论削藩疏 晃错还有一篇文章叫晃错还有一篇文章叫论削藩疏论削藩疏,就是要把诸侯藩王的势力削减,就是要把诸侯藩王的势力削减,也也是很有名的是很有名的。其中有一段讲:汉高祖初年定天下,帮他的人不多,所以就大其中有一段讲:汉高祖初年定天下,帮他的人不多,所以就大封同姓,所以把儿子、侄子、亲戚都封到各地为王,现在这些人怎么样呢?封同姓,所以把儿子、侄子、亲戚都封到各地为王,现在这些人怎么样呢?现在吴王称病不朝,他本来应该每年来朝拜的,他装病不来;文帝不忍批评现

45、在吴王称病不朝,他本来应该每年来朝拜的,他装病不来;文帝不忍批评他,不忍处罚他,他反而更加骄傲,放肆,公开地铸钱,煮海为盐。收集天他,不忍处罚他,他反而更加骄傲,放肆,公开地铸钱,煮海为盐。收集天下逃亡的人准备反叛,今天我们削弱他的势力,他要造反;不削弱他的势力,下逃亡的人准备反叛,今天我们削弱他的势力,他要造反;不削弱他的势力,他将来还是要造反;今天削弱他的势力,他反的快,造成的祸害小;不削弱他将来还是要造反;今天削弱他的势力,他反的快,造成的祸害小;不削弱他的势力,他将来造反得慢,他积蓄的势力大,造成的祸害就大。所以他主他的势力,他将来造反得慢,他积蓄的势力大,造成的祸害就大。所以他主张要

46、对这些阴谋不轨的诸侯王的势力大加削弱。张要对这些阴谋不轨的诸侯王的势力大加削弱。 这篇文章写得风格是很实在的,跟贾谊不同。这篇文章写得风格是很实在的,跟贾谊不同。贾谊是讲历史,讲现实也是贾谊是讲历史,讲现实也是讲普遍现象、共同现象,他是有针对性的,他注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效果,讲普遍现象、共同现象,他是有针对性的,他注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效果,不喜欢用历史材料来说明现实问题,也不停留在理论探讨,单刀直入,就是不喜欢用历史材料来说明现实问题,也不停留在理论探讨,单刀直入,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要解决现实问题。语言简洁明快,只是文采上赶不上贾谊,可以这样说:贾语言简洁明快,只是文采上赶不上贾谊,可以

47、这样说:贾谊的文章是具有学者气质,晁错的文章是表现实干家的作风。鲁迅把他们两谊的文章是具有学者气质,晁错的文章是表现实干家的作风。鲁迅把他们两个加以比较,认为都是:个加以比较,认为都是: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惟谊尤有文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而沉实则稍逊。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他认为,把他们两他认为,把他们两个看,讲个看,讲“兴农兴农”这篇文章,(他们)两个都写过关于这篇文章,(他们)两个都写过关于

48、“兴农兴农”的文章,鲁的文章,鲁迅评价就是说晁错的文章在实用上要超过贾谊。这是符合实际的了。迅评价就是说晁错的文章在实用上要超过贾谊。这是符合实际的了。西汉子书西汉子书淮南子淮南子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淮南子,这是子书了,前面讲的都是政论,下面是子淮南子,这是子书了,前面讲的都是政论,下面是子书。书。 西汉的子书西汉的子书 淮南子这一本书,是西汉前期子淮南子这一本书,是西汉前期子书中最重要的。它的主编是淮南王刘安,他是汉高祖的孙书中最重要的。它的主编是淮南王刘安,他是汉高祖的孙子,喜欢弹琴读书,能言善辩;

49、写文章也很快,而且他喜子,喜欢弹琴读书,能言善辩;写文章也很快,而且他喜欢招致宾客,像战国时期四公子一样,门下养了很多宾客,欢招致宾客,像战国时期四公子一样,门下养了很多宾客,他门下也是上千宾客,其中有不少是学者文人。他的淮他门下也是上千宾客,其中有不少是学者文人。他的淮南子这本书是集体著作,就是由他的门客集体编著而成南子这本书是集体著作,就是由他的门客集体编著而成的,跟吕氏春秋相似,一共有的,跟吕氏春秋相似,一共有2121篇,又叫淮南鸿篇,又叫淮南鸿烈,烈,“鸿鸿”就是广大,就是广大,“烈烈”就是光明,可见主编对那就是光明,可见主编对那本书期许甚高。本书期许甚高。 刘安喜欢神仙、道术,后世还

50、说他成仙了,鸡犬升天,刘安喜欢神仙、道术,后世还说他成仙了,鸡犬升天,鸡犬吃了他的药也升天了,实际上这个是传说了。他是畏鸡犬吃了他的药也升天了,实际上这个是传说了。他是畏罪自杀的,还有说豆腐是他发明的,这也是民间传说。罪自杀的,还有说豆腐是他发明的,这也是民间传说。80%30%55%B.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C.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D.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西汉子书西汉子书淮南子淮南子 淮南子这本书属于杂家,以道家为主而杂取儒、墨、法、阴阳各家,跟淮南子这本书属于杂家,以道家为主而杂取儒、墨

51、、法、阴阳各家,跟吕氏春秋的体例有点相似,但是它的理论性更强,不像吕氏春秋那么吕氏春秋的体例有点相似,但是它的理论性更强,不像吕氏春秋那么散碎,它有许多长篇的文章,纯学术性的,而不是像吕览那样一事一议,散碎,它有许多长篇的文章,纯学术性的,而不是像吕览那样一事一议,简单地拼合。它的论述范围更广,包括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演化,社会的发展,简单地拼合。它的论述范围更广,包括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演化,社会的发展,天文、地理、时令、君臣之道、治世之术,修身养性的原则,以及对各种学术天文、地理、时令、君臣之道、治世之术,修身养性的原则,以及对各种学术思想的评论等等,理论性比学术性更强,表现出他要探究自然和社

52、会发展总体思想的评论等等,理论性比学术性更强,表现出他要探究自然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律的意图,反映出汉代大统一之后思想家一种总结意识形态的意图。规律的意图,反映出汉代大统一之后思想家一种总结意识形态的意图。 淮南子对先秦之书的继承,主要是在淮南子对先秦之书的继承,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全书的结构体例三个方面,一个是全书的结构体例是一个系统,受吕氏春秋影响,全书有统一的计划和编写意图是一个系统,受吕氏春秋影响,全书有统一的计划和编写意图;最后这一;最后这一篇叫要略有说明。而单篇文章的章法是学庄子,长篇之中包括小品,篇叫要略有说明。而单篇文章的章法是学庄子,长篇之中包括小品,可以分别独立的东西;可以

53、分别独立的东西;从原始材料的广泛利用来看,这也是它的特点。从原始材料的广泛利用来看,这也是它的特点。它是利它是利用了先秦时期的多方面的收集材料,用了先秦时期的多方面的收集材料,先秦各家的作品它吸取,尤其是吕览、先秦各家的作品它吸取,尤其是吕览、韩非子、管子、老子、庄子、文子比较多。韩非子、管子、老子、庄子、文子比较多。第三点它的第三点它的说理叙事方法,比先秦诸子书有改进。庄子的说理叙事方法,比先秦诸子书有改进。庄子的“三言三言”,“寓言、重言、寓言、重言、卮言卮言”,孟子的对话体,荀子的专论体,韩非子的解说体,它都孟子的对话体,荀子的专论体,韩非子的解说体,它都有借鉴。有借鉴。还有些自然科学方

54、面的文章,是前人没有的,像天文训、地形还有些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是前人没有的,像天文训、地形训。天文训讲天文,是一种描述性的,是以前没有的,是它的独创;从训。天文训讲天文,是一种描述性的,是以前没有的,是它的独创;从文学史来看,最具审美意味的是为论证理论而辑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文学史来看,最具审美意味的是为论证理论而辑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像像“女娲补天女娲补天”、“后羿请不死之药后羿请不死之药”、“挥戈止日挥戈止日”等等。这更像庄子的风格。等等。这更像庄子的风格。 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

55、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西汉子书西汉子书淮南子淮南子还有些文章喜欢用社会寓言来证明哲理,最有名的一篇就是还有些文章喜欢用社会寓言来证明哲理,最有名的一篇就是塞翁失马塞翁失马边塞边塞之上有个人,他家里的一匹马跑到匈奴那边去了,丢了,别人就觉得惋惜,这之上有个人,他家里的一匹马跑到匈奴那边去了,丢了,别人就觉

56、得惋惜,这个老头说:不一定,可能会带来福气呢。几个月以后,这个马就带了一匹匈奴个老头说:不一定,可能会带来福气呢。几个月以后,这个马就带了一匹匈奴那边的公马回来了,家里多一匹马,人就来恭喜他,这个老头说:不一定,这那边的公马回来了,家里多一匹马,人就来恭喜他,这个老头说:不一定,这个事也可能带来灾祸。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骑马,结果骑马摔断了个事也可能带来灾祸。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骑马,结果骑马摔断了腿,好事变成坏事,人就又来安慰他,老头说:不一定,这个可能又变成好事。腿,好事变成坏事,人就又来安慰他,老头说:不一定,这个可能又变成好事。过了一年,匈奴人从边境上入侵,那些身体强壮

57、的壮丁都去参军打仗去了,边过了一年,匈奴人从边境上入侵,那些身体强壮的壮丁都去参军打仗去了,边塞的人十分死去了九分,这个家里因为他儿子是瘸腿,所以就没参加战争,就塞的人十分死去了九分,这个家里因为他儿子是瘸腿,所以就没参加战争,就活下来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活下来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此何遽不能为祸乎?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

58、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淮南子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它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它的本意是要解释的本意是要解释老子老子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老子子祸福可以转化的,说明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他用祸福可以转化的,说明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他用“塞塞翁失马翁失马”很典型,所以很耐人寻味。后世就成为一个成语了,很典型,所以很耐人

59、寻味。后世就成为一个成语了,“塞翁失马,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非福。” ” 淮南子淮南子里有一个里有一个道应训道应训,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有五十六段小,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有五十六段小品,每一段都是用一个故事来解说品,每一段都是用一个故事来解说老子老子的一个观点,这个是学的一个观点,这个是学韩非韩非子子解老解老的,其中有些故事很不错,比的,其中有些故事很不错,比韩非子韩非子写得详细。写得详细。 段落段落(16):(16):有个有个九方堙相马九方堙相马的故事:说秦穆公请伯乐:你找一位相马者,的故事:说秦穆公请伯乐:你找一位相马者,挑马的,伯乐就推荐九方堙,去了三个月以后回来,说:我找了一匹马,在哪挑马

60、的,伯乐就推荐九方堙,去了三个月以后回来,说:我找了一匹马,在哪里。穆公说:是个什么马呢?他说:是一个母马,皮毛是黄的。里。穆公说:是个什么马呢?他说:是一个母马,皮毛是黄的。 段落段落(17):(17):穆公就派人去把马牵来了,结果是匹公马,皮毛是黑的,穆公不高穆公就派人去把马牵来了,结果是匹公马,皮毛是黑的,穆公不高兴,对伯乐讲:兴,对伯乐讲:“败矣败矣”,你给我推荐的这个人连马是什么颜色、公母都搞不,你给我推荐的这个人连马是什么颜色、公母都搞不清楚他怎么能够相马呢?挑到好马呢?伯乐就说:这就是九方堙高明的地方。清楚他怎么能够相马呢?挑到好马呢?伯乐就说:这就是九方堙高明的地方。说这个九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