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个人礼仪_第1页
第三讲个人礼仪_第2页
第三讲个人礼仪_第3页
第三讲个人礼仪_第4页
第三讲个人礼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服饰礼仪和饮食礼仪服饰礼仪和饮食礼仪服饰礼仪服饰礼仪(一)礼服1燕尾服西方最正式的男士晚礼服,适用于夜晚出席重大活动及晚会。一般以黑色或深色毛料为面料,上衣裤子同色。上身配白色翼领的礼服衬衣,打白色领结、配白色或与礼服同色的礼服背心,外加白色羊皮手套和白色胸帕,黑色燕尾裤裤管两侧有平行的缎面条形镶边,皮鞋以黑色、漆皮为正宗,黑袜子。燕尾服的款式几乎是固定的,变通性极小,除了极正式场合,一般很少穿着。在现代的正式场合,已逐渐被无尾的渐变礼服替代。燕尾服起源于英国。在十八世纪初,英国骑兵骑马时,因长衣不便,而将其前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其花色的衬里,没想到这却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于是,许多其

2、他兵种相继仿效。十八世纪中叶,官吏和平民纷纷穿起剪短前摆的服装作为一种时尚,这样燕尾服就产生了,并且很快地遍及了全英国。到了十八世纪晚期,燕尾服已经在欧美大部分国家风靡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尾服发展成两种样式。其一为英国式。英国式主要为高翻领,且是对称的三角形,扣上扣时为对襟形状。它一般与白色的短外裤一同穿,如是穿紧身裤,就应以黑皮靴相配。其二是法式。法式的主要特点是带有较长的前摆,若与黑色的绒短裤相配,会显得英俊潇洒。后来燕尾服成为某种高雅的象征。特别是十九世纪中期,燕尾服已不再是原来的对襟了,而是时兴单排扣和不剪下摆的样式,也可不必再与靴子相配。在当时,许多典礼或隆重场合都可见到燕尾

3、服的身影,尤其黑色成为众多欧洲男子的宠儿。 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 西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 西装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标签。 西装一直是男性服装王国的宠物,“西装革履”常用来形容文质彬彬的绅士俊男。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领带或领结后,则更显得高雅典朴。 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西装作为一种衣着款式也进入到女性服装的行列,体现女性和男士一样的独立、

4、自信,也有人称西装为女人的千变外套。据说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也有资料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

5、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时至今日中山装更多代表的是中国共和与宪法精神。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为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关于中山装的来历还有其他一

6、些说法,如有的说是1912年在广州问世的,有的说是由日本铁路制服改制的。这里提到的黄隆生是一位越南的华侨,开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孙中山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

7、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女士礼服是指出席正式社交场合所穿着的服装。女士礼服与男士礼服相比,无论从风格造型、色彩装饰

8、、面料配饰上都更为丰富多彩,成为女装中的主要设计素材和亮点。女士礼服的特点是日间密实、夜晚露肤,晚礼服使用闪光布料及装饰品。女士礼服主要是根据穿着时间、场合的不同,划分为日礼服、晚礼服、婚礼服、鸡尾酒会服等种类。(一)日礼服日礼服是白天出席社交活动时的正规穿着,如开幕式、宴会、婚礼、游园、正式拜访等场合穿用的礼服。它不像晚礼服那样规范严谨,显得更为随便、活泼、浪漫,是以表现穿者良好的风度为目的的。像外观端庄、郑重的套装均可作为日礼服。日礼服通常表现出优雅、端庄和含蓄的特点,多采用毛、棉、麻、丝绸或有丝绸感的面料。小配件应选择与服装相应的格调。(二)晚礼服晚礼服也叫夜礼服或晚装,是晚间20:00

9、以后在礼节性活动中穿用的正式礼服,也是女士礼服中档次最高、最具特色和能充分展示个性的穿着样式。源于欧洲着装习俗的晚礼服,最早盛行于宫廷贵妇们的穿着,后来,经过设计师的不断推创,最终演变发展成为女性出席舞会、音乐会、晚宴、夜总会等活动必备的完美服装。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二)职业服装裁剪合体,整洁大方,形象端正端庄、

10、整洁、稳重、美观、和谐舒适、轻松、自然、随意(一)结合个人特点,扬长避短(二)着装要符合身份和角色(三)遵守约定俗成的着装规范(四)着装的TPO原则1. 着装要与时间(time)相符合2. 着装要与地点(place)相协调3. 着装要与场合(occasion)相协调(五)服饰的色彩搭配1. 色彩常识2.色彩搭配3.着装色彩要注意区分场合67着装的色彩意义着装的色彩意义红:象征快乐、热烈。蓝:冷静、安详、淳朴、稳重。绿:象征和平、生命、青春,安详、恬静、温和。紫:象征高贵、威严、神秘。白:象征纯洁、洁净、素雅、真诚。黑:象征庄重、悲哀。金、银:象征富贵、华丽。着装配色原则:着装配色原则:“协调理

11、论协调理论”: 服装色彩自身调和,服装配色与人个性调和,服装与环境场合调和。暖色系+冷色系:红vs蓝、黄vs紫,此配法,是相对配色;浅色系+深色系:浅蓝vs深蓝、粉红vs铁灰,此配法,是深浅配色;暖色系+暖色系:黄vs红、黄vs绿,此配法,是同系配色;冷色系+冷色系:灰vs黑、紫vs黑,此配法,是同系配色;明亮系+暗色系:白vs黑,此配法,是明暗配色深浅配色与明暗配色,营造出的视觉效果不同。深浅配色,是一深一浅的撘配,是和谐的感观明暗配色,是明亮与黑暗的撘配,是强烈的感观。不同材质及色泽衣服的撘配,也会有不同视觉效果找出最适合本身的色系,达到视觉的和谐即可。总体搭配:1、有图案的上衣不要配相同

12、图案的衬衣和领带。2、条纹或者花纹的上衣需配素色的裤子。3、鞋子的颜色要与衣服的色彩相协调。4、裤腿不能过短,否则会给人重心不稳的感觉,而且有失庄重。5、全身颜色不超过三种,以一种颜色为主,加上陪衬色和饰物点缀。(一)男士的着装规范1. 三色原则2. 四点忌讳忌不拆袖子上的商标、忌在口袋里乱放东西、忌配运动鞋等、忌穿白袜子3. 五项注意熨烫平整、配正装衬衫、系好领带、扣好纽扣、慎穿内衣和毛衫(二)女士的着装规范1. 正式场合的礼服 晚礼服、旗袍2. 套裙的穿着规范 深色、中性色为主 套裙为同一种面料 套裙平整整洁 举止得体 配套齐全 饰品佩戴要合理(一)男士配饰的选择1. 领带2. 鞋3. 提

13、包(二)女性配饰的选择1. 点到为止,恰到好处2. 注意搭配,风格协调3. 了解寓意,避免尴尬(戒指)4. 要注意区分场合餐饮礼仪是指人们在赴宴进餐过程中,根据一定的风俗习惯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法,在仪态、餐具使用、菜品食用等方面表现出的自律和敬人的行为,是餐饮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餐饮,既催生人类文明,又展现人类文明。餐饮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既有助于个人,又有助于社会。(一)国宴(二)正式宴会(三)便宴(四)家宴(五)招待会(六)酒会(七)茶会(八)工作餐(一)基本常识1. 座次安排2. 上菜程序席次之安排 西式:有下列三項

14、原則 尊右原則 三P原則 賓客地位(Position) 政治考量(Political Situation) 人際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 分坐原則: 男女分坐 夫婦分坐 華洋分坐 中式 與西式相同,只有夫妻分坐改成比肩 而坐食的禮節席次圖形中式圓桌 男主賓 女主賓 男主人 女主人 男賓女賓 男賓 女賓男賓女賓112244*3355女賓男賓食的禮節中餐座位1、圆桌中正对门的位置为上座2、一个房间中离门最远的桌子为主桌筷子的使用礼仪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不能敲击碗碟,不能横放在碗沿上,不能插在饭食中,不能舞动筷子。转动桌子的时机 在别人都没有夹菜时。转动幅度要小。餐巾的使用

15、 只能用来擦嘴角和手指。敬酒 劝酒要适度,点到为止。上菜程序:先凉后热、先炒后烧、先咸鲜清淡后甜味浓厚、主食(一)基本常识1. 座次安排2. 上菜程序3.西餐的酒(一)西餐中的座位1、陌生人相邻2、男女间隔3、不能13人同席西式圓桌 主人 主賓26107314895食的禮節 男主賓女主賓男主人 女主人 男賓 女賓男賓女賓 男賓 女賓1256910*3478女賓 男賓男主賓 女主賓男主人 女主人 男賓女賓12*34西式方桌食的禮節男主賓 女主賓 男主人女主人男賓女賓12*3456女賓男賓男主賓 女主賓 男主人女主人 男賓女賓男賓女賓男賓 女賓1256910*3478女賓 男賓西式方桌食的禮節西餐

16、自第一客人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布菜。西餐自第一客人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布菜。从宾主左侧上菜,右侧撤盘。从宾主左侧上菜,右侧撤盘。n开胃菜:又称前菜、头盘。如鱼子酱、鹅肝开胃菜:又称前菜、头盘。如鱼子酱、鹅肝酱。酱。n汤:汤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等。汤:汤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等。n副菜:有水产海鲜类和禽蛋类。副菜:有水产海鲜类和禽蛋类。n主菜:肉、禽类。最典型为牛排和牛肉,其主菜:肉、禽类。最典型为牛排和牛肉,其次为鸡鸭鹅。次为鸡鸭鹅。n色拉:蔬菜类。在肉类菜肴之后上,也有与色拉:蔬菜类。在肉类菜肴之后上,也有与之同上。最典型为生菜色拉。之同上。最典型为生菜色拉。n甜食:又称甜品。

17、在主菜之后,如布丁、冰甜食:又称甜品。在主菜之后,如布丁、冰激凌、奶酪和水果。激凌、奶酪和水果。n主食面包:一般全程派发。主食面包:一般全程派发。87餐前酒/开胃酒,通常是具有强烈辣味的就,如鸡尾酒、苦艾酒、苏格兰威士忌、雪莉酒、马丁酒佐餐酒:多选用葡萄酒,分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一般白葡萄酒配白肉,即鱼类;红葡萄酒配红肉,即肉、禽类。餐后酒,一般选用白兰地或香槟酒。n左侧入座,坐直。两臂不撑开扰人,两肘不架左侧入座,坐直。两臂不撑开扰人,两肘不架桌上。闭嘴咀嚼,嘴有食物不说话,也不发出桌上。闭嘴咀嚼,嘴有食物不说话,也不发出大的声响。嘴唇不留油渍。奉行大的声响。嘴唇不留油渍。奉行“一口主义一

18、口主义”,否则必须切割,不能嘴中嘴外各一部分。否则必须切割,不能嘴中嘴外各一部分。n应正确使用餐巾。餐中离开,应把餐巾放在椅应正确使用餐巾。餐中离开,应把餐巾放在椅上或桌上餐盘一侧。结束时,餐巾方可放于餐上或桌上餐盘一侧。结束时,餐巾方可放于餐盘。盘。n一般左叉右刀,也可换右手持叉。不能挥舞摇一般左叉右刀,也可换右手持叉。不能挥舞摇晃,指指点点。暂停用餐时应放上餐盘摆成晃,指指点点。暂停用餐时应放上餐盘摆成“八八”字形状。用餐结束时,刀叉应并排放入盘子中字形状。用餐结束时,刀叉应并排放入盘子中央或右侧。央或右侧。n使用刀叉大体按使用刀叉大体按 “由外而内由外而内”和和“由大到小由大到小”。90

19、赴约时间 1、准时到场 2、如临时不能赴约要尽早通知主人餐巾的使用 只使用来擦手指、擦嘴,临时离席放在座椅上。吃完了放在桌上右手边。刀叉的意义 呈八字摆放是还要继续吃的意思; 并列放 在盘中表示可以撤走了。西餐中的谈话 口中一定不能有食物。水果 颗粒状的水果可以用手拿,香蕉必须用刀叉。品酒 应该小口品酒。坐姿及手的摆放 背部挺拔,手肘以上部位不能在桌面以上。說明: 1.水杯 2.紅酒杯 3.白酒杯 4.雪利酒杯 5.香檳酒杯食的禮節餐具之排列餐巾 (女主人先攤開,餐畢摺疊放回桌面左手邊)餐具(由外而內,右手持刀左手持叉)食的禮節進餐原則 閉嘴靜嚼 喝湯不可發出聲音 欲取用遠處之調味料應請鄰座幫忙傳遞 麵包要撕成小片送進口中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