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第一讲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由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司马光资治通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2、。”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宦官专权 首先我们看下宦官专权,我们知道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东汉,唐朝和明朝都是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与东汉和明朝相互比较,唐朝的宦官专权的程度要比后两者严重的多。东汉王朝和明朝虽然有宦官专权,但是宦官是狐假虎威。但是唐朝的宦官操纵着皇帝,宰相的任免,国策的制订都取决于宦官。唐朝初年,唐太宗为了限制宦官的
3、权力,对于宦官的限制是十分严格的,并且规定宦官只能担任四品的内官。但是到了天宝年间,宦官的权力逐渐地扩大。宦官高力士的权利很大。诸王和公主称其为“阿翁”,驸马称其为“爷”。唐肃宗时期的宦官李辅国执掌禁军,权利非常大,曾经拥立唐代宗即位。他非常跋扈,曾经对代宗说:“大家但在内里坐着,外事皆听老奴处分”,唐代宗听了龙颜大怒,但是只因其大权在握也无可奈何。唐宪宗由于宦官俱文珍的拥立而即位。宦官仇士良曾经当着皇帝的面历数其过失。唐文宗称自己连汉献帝和周赧王都不如。唐朝后期的大部分皇帝大都是宦官拥立。其中唐宪宗,唐敬宗竟为宦官所杀。中央政权实际上操纵在宦官的手里,皇帝成为了宦官的傀儡。唐朝的宦官只所以这
4、样嚣张,在很大一部分上应该怪皇帝。皇帝对大将不信任,所以把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从唐德宗时开始,宦官掌握禁军,成为惯例。为了反对宦官专权,皇帝曾经多次连结朝臣共同对付宦官。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和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但是这些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宦官的权力不但未能削弱,反而更加加强。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 为了保卫边疆地区,唐朝在景云年间设置了节度使刚一开始,这一设置只是存在于边疆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卫中央政权,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权重,掌握地方行政大权和兵权,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割据势力而且节度使一职传子或者部将,中央到时只能加以承认
5、而且他们垄断了地方的税收藩镇之间以及藩镇与中央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土地,不断进行着战争各个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统一在”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在”安史之乱”的源地河北设立了诸多的藩镇,其中昭仪,成德和魏博三镇最为严重,史称为”河北三镇”他们长期与中央对抗,名为”王室之臣”,实际上是土皇帝唐宪宗即位以后,曾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对藩镇用兵,平定了吴元济的叛乱,而且还歼灭了其他不服从中央的藩镇,这时候一向骄横的河北三镇也不得不服从中央国家表面上恢复了统一的局面可是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唐宪宗元和末年,唐朝的统治区域内除了都城以外,共有藩镇46处。这些藩镇大都大都处于独立半独立
6、状态。但是某些事关唐朝安全的一些重要藩镇,则都是由中央控制,这也保证了唐朝的存在。藩镇割据在和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朋党之争 唐朝中央官员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门荫入仕的官宦贵族子弟,一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大多来自庶族地主,倾向与门阀士族斗争。科举出身的官员,由于政治地位相近,情趣相合,极易结成党派。是时,同榜进士称“同年”,进士对主考官称“座主”,被录取的进士为“门生”,门生座主关系密切,互相援引,形成一个政治上的小圈子。士族地主虽已衰落,而且其地位每况愈下,但是,他们仍然以阀阅自矜,看不起庶族地主。这两种官员不断进行明争暗斗,而以长庆(821年824年)至大中(849年86O
7、年)年间的“牛李党争”历时最久,斗争最为激烈,牛党主要人物有: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等,他们都是权德舆的门生。李党主要人物有:李德裕、郑覃。李德裕是赵郡士族,他“不喜科试”,以门荫人仕。两党官员之出身,亦非清一色,牛党虽以进士科出身居多,亦有士族以门荫入仕者。李党虽门荫人仕者居多,亦不乏进士科出身者。两党的斗争,有不少是无谓的意气、门户之见,但亦有政见的分歧。这些政见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科举取士的态度。牛党赞成科举取士。李党个别人。如郑罩则主张废除进士科。李德裕主张朝廷显官,应用公卿子弟。对科举取士的态度,总的说,牛党主张较为合理。但李德裕对科举制中的一些弊端,主张革除,如要求废除“呈榜
8、”、“曲江宴”等,这是有道理的,应予肯定。所以,既不能一概而论说李党是主张废除进士科的,也不能笼统说牛党拥护科举是对的。第二,对藩镇的态度。李德裕对反叛中央的藩镇,主张坚决平定。李德裕父亲李吉甫,在唐宪宗时为宰相,力主削弱藩镇势力,他曾“岁余,凡易三十六镇”。 李德裕在唐武宗时为宰相,他坚决地以武力平定了昭义镇的叛乱,牛党则主张对藩镇采取姑息态度,当朝廷向藩镇用兵之时,牛党又往往采取消极甚至阻挠态度。大和五年(831年),卢尤兵马副使杨志诚叛乱,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孺如何处置,牛僧孺认为,安史以来,范阳已不属中央,主张不必计较他的逆顺。当唐文宗问“天下何时当太平?”牛僧孺回答:“太平无象。今四夷不
9、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在牛党看来,藩镇割据并不算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去理它。第三,对佛教的态度。唐朝佛教有空前的发展,但佛教活动耗费大量资财,佛教寺院占有大量土地,隐占众多的劳动人口,佛教徒亦不服役,不交租税,使国家的财赋收入和兵源受到极大影响,加之有些佛徒还干预政事。这样,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尤其是经济上,唐朝政府虽然要利用佛教,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却日益发展起来。会昌(841年846年)年间,在李德裕赞助下,唐武宗采取了灭佛措施,废寺4600所,拆去招提、兰若之类小寺院4万处,还俗僧尼26万余人,寺院奴婢15万人被放为两税户,没收寺院田地数千万亩,毁佛像以铸铁及农具。大大打击了佛教势力。而唐宣宗时,李德裕被贬斥,牛党上台,立即废除了李德裕的灭佛措施。第四,裁减冗吏。李德裕认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他为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罢斥冗吏2000余人,这不仅可以节省俸禄等开支,减轻人民负担,而且斥去冗吏,极有利于澄清吏治,提高办事效率。但牛党一上台,便以“衣冠去者皆冤”。立即恢复任用了大批被斥的冗吏。此外,在对回纥等周边民族的关系上,在财政上,以及对宦官的态度上,两党都有分歧。总起来看,李党政见优者居多。朋党之争是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没有更多的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艺术展览馆摊位租赁及艺术品展示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充电桩充电设施租赁与使用权转让合同4篇
- 2025年教育资源租赁合同
- 2025版万科物业知识管理制度更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园区临时用工劳务合同样本4篇
-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现状调查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人机交互中的手部动作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2025年度时尚奢侈品经纪人聘用合同
- 永磁辅助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设计与控制系统研究
- BBX28和BBX29整合光和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拟南芥幼苗发育
- 狮子王影视鉴赏
-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题每日一练(25套打印版)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中考英语真题
- DL-T573-2021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 绘本《图书馆狮子》原文
- 安全使用公共WiFi网络的方法
- 2023年管理学原理考试题库附答案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欧洲食品与饮料行业数据与趋势
- 放疗科室规章制度(二篇)
-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