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 承 与 融 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sueedingandfusing:aparisnfthenatinalspiritsbeteeninlaziandzhuyikeyrds:lazi;zhuyi;da;natinalspirit何谓“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这个民族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那么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力量,是这个民族文化传统孕育的结果。它集中表达了一个民族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风貌。它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辜鸿铭先生说:“我所指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中国人赖以生
2、存之物,是本民族固有的心态,性情情操。1而所谓中华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在中国长期的社会理论中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民所认同和追求、对推动民族进步与社会开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根本思想和根本观念。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根本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四项根本概念,即“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2那在?老子?与?周易?中所凝聚的一般的共同的民族精神又是什么呢?我们先从两部典籍及其关系加以讨论。?老子?是春秋末年作品,为老子所著。?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生于西周乱世,任周守藏之史是可以
3、肯定的。其博览商周典籍,读到?易经?也在情理之中。?周易?分?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易经?乃殷周之际作品,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为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总汇,反映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早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易传?那么不同,它是公元前43世纪的作品,反映战国中后期新兴封建阶级的世界观,已形成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3“经是占筮书,早于?老子?。“传,又称“十翼,是后人对“经的解释,比“经晚出很长时间,在?老子?之后。李镜池先生在?周易探源?中说:“传虽然是解释经的,但作者们从卦画和卦、爻辞分析综合、引申发挥,研究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很清楚,?易传?是哲学书。4?老子?五千文深邃思辨,文约义丰。
4、其立论的根基是“道这一观念,“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将道视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5“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运行规律,也是人生的准那么和宗旨,是对经历世界的总结和感性人生的体悟。并由宇宙观来反省人生观,以求社会开展应然与必然的统一。徐复观先生说:“老子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获得人生的平安立足点。6?老子?哲学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内在精神,与孔子一样,其独特的哲学思维形式已扎根人心,决定着中国人的性格情操和处世待物的方式方法。?老子
5、?与孔子的内在精神共同决定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而民族精神在?老子?哲学中有其独特的表现,它上承?易经?,下启?易传?,自成体系。?易经?对?老子?和孔子都产生过宏大的影响,而?易经?中的阴阳符号、八卦构架,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卦爻辞,都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根本因素。?老子?秉承?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开展了其阴阳辩证思想和整体性直觉性的思维方法,并对?易传?的形成发挥了直接的启发作用。?老子?与?周易?的传承关系十清楚显。陈鼓应先生说:“?老子?这本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有系统地建立了一套完好的形而上学体系及独特的人生观。其自然观的形成,可上溯?易经?而下启?易传?,并成为?易传?哲学
6、思想的主要骨干。7而?老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由此脉络而得以展开与延伸。?老子?虽没有直接引用?易经?,但?老子?中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生历程,很像是?易经?在八卦构成上的构思,即由整体的“一衍生出两个爻,又由两个爻经排列组合衍生出“三画的八卦。“三生万物的说法也很像?易经?从八卦组合中衍生出象征万物的六十四卦的构思。同时?老子?中“贵柔、“守雌的观念,也与?易经?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传自商代的?归藏?即?坤乾?的思想。与此相应,?老子?的思想又为?易传?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矗首先在思维形式上,?易传?直接承继?老子?,由天道推衍人道,以天道明人事,并进而以人
7、道反观天道,以社会反观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这是两者民族精神融会贯穿的根底与联结的桥梁。?老子?追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以下引用?老子?只注章目,强调“人道效法天道;?易传?也追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强调天地人三才统一,认为:“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传系辞下?以下引用?易传?只注章目名其次,两者共同点是“道,“道不仅是?老子?的核心观念,其也贯穿于?易传?始终。?老子?认为,“道超越万物而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25章而以“道
8、释?易?是?易传?的一大特点,?系辞上?说:“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是变易不居的“道。?老子?中的精义在?易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传承与发挥,?老子?与?易经?中的民族精神也在?易传?中得到充分的交汇与融通。“刚柔同构的进取精神。?易传?中的“尚刚与?老子?中的“贵柔思想看似是对立不容的,但其实际上两者是互相补充、互为前提的,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柔刚同济,刚柔同构,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两个方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人民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内在自觉。?乾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之道,昼夜不懈,周而复始,君子当效法天道而自强不息。
9、乾,天之德象,天下之至健也。?易?以“乾为首,说明已注意到事物刚健有为的一面,?乾彖传?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可见,万物的产生都是禀赋这种阳刚之气而成。而与此相应的?老子?,更注重“柔弱的力量,强调“弱者道之用40章、“柔弱胜坚强36章,注重事物开展的另一面。?老子?常以“水为喻,来表达“以柔克刚的精神,恰好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老子?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43章这正是“滴水穿石的进取精神,水性也
10、正是道性的表达,“道运行不已,“周行不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4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5章,正是其生生不息、无穷创造的精神,便是对民族精神的勾勒。水是至柔的,但它却具有不断向前的魄力和探究精神。水的柔性表达在人身上便是一种韧性,表达在整个民族之中便是一种民族意志力,柔性越大,这种民族意志力就会越强。而这种“柔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强,是可以抑制坚强、超越坚强的柔弱之“坚强。老子尝言:“自胜者强33章,“建德假设偷42章,契合的也正是中国民族中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宽得以容人,“厚得以载物。宽广的胸怀和厚重的品德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品质,?老子?与?周易?中所蕴涵的“上
11、德假设谷的胸怀与“厚德载物的情愫,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宽厚相得、博大包容的道德精神。?老子?中以“谷喻人的宽广胸怀和博大的包容精神,提出“上德假设谷41章思想,认为最高的德,就如同虚谷一样,包容万物,谦下处卑。?老子?中举例以论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66章江海可以居下不争,兼容并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章?老子?非常重视道德生命之修养,要人们真正做到“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32章的宽大与包容,以“谷与“江海的宽德来涵容一切。?老子?在“上德假设谷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报怨的思想,这正是其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正表达。?老
12、子?说:“报怨以德63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49章只有具有博大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万物,引人向善,最终也使自己得到善报。?易传?对此思想吸收、利用和发挥,?坤象传?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高亨先生在?周易大全传今注?中说:“光借为广,地道广,谓地道广阔,兼载万物,无所不容。言人能取法地道之广阔。?易传?此处借“地之广阔喻德之宽容,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人法地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坤卦六二爻辞言:“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突出坤德之“大,恰好契合了?老子?中“地大的精神。?老子?显然是认识到了大地的深邃博大之德,只有效法大
13、地,才能更好地接近大道。很显然,这种“允地广裕的美德在?易传?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易传?中首先提出了“厚德载物的思想,?坤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意指大地宽厚仁德,故能承载自然万物,而毫无怨悔。?象传?解乾坤两卦是一一对等的关系。前者在于“法天,后者在于“那么地“法天之运行不已与“那么地之广裕载重,因此象征着民族精神形成的两个不同的内容。“坤,顺也。地道顺,君子当以深沉之德容载万物。故有:“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系辞下?彖传?解坤卦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安贞之吉,应地无疆。阴柔的坤元之气,乃是万物化生
14、的依靠。大地有载物之德,万物依地而繁茂。大地有含弘之德,故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长远。?易传?对天地乾坤之德的颂扬,也正是对民族精神的归结。而大地生育万物,承载生息,博大宽广,正是坤厚之德的表现。“厚,由“后“苍天后土演变而来,?说文?云:“垕,古文厚从后土。“厚即厚重之意,象征大地向下厚重的德性。人类对大地的依附和称赞,正是表达了人类自身的一种宽厚精神。“厚是一种美德,是人类一种宽广博大的精神。?老子?非常重视“处其厚的品行,认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55章即品德修养深沉的人,才能保持淳朴无华。“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38章?老子?中的“上德假设谷与?易传?中“厚德载物
15、的精神,共同规定着中华民族“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中和为用的和谐观念。?易传?将“保合太和看成是“易的最高理想境界。整部?周易?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尚“和崇“中的思想。“中和思想也是?老子?的重要价值观念,“守中的理想与“致和的境界,是?老子?中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中,?说文?曰:“中,内也。从口、,下上通也。段注曰:“内者,入也;入者,内也。然那么中者,别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亦合宜之辞也。“中是统一的原那么,即中正适度。在商朝,“中就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原那么而被重视,?尚书酒诰?曰:“作稽中德。?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无禄永终。孔子将“中开展为“中庸即
16、中正不变之道,以作为最高的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由此可见,“中或“中庸是古人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根本原那么和方法。“中是?周易?的重要概念之一,有120多处论及。其主要涵义有三:1中间、当中之意,如“中孚卦;2位中,指爻的位置,易有六爻,以二、五为中,中正之爻必吉或无咎,从而引申到天道,如“刚中、“柔中、“中正、“中行,?临彖传?云:“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观彖传?云:“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位于中正之位,便能执中守正,遵礼守法,为世楷模。3适中、适宜,?系辞上?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中,无过无不及也。?易传?从天道推衍
17、人事,强调人应处中应事,保守大道。故“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临象传?坤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充分肯定了“中的道德价值。?老子?也非常重视“中的道德内涵,强调“守中,?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5章此“中是指“中虚之道,亦即自然法那么。?老子?认为,只有把握住这个“中虚之道,才不会被外物所惑;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把握大道的运行。?易传?中的“中正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子?“中虚之道的影响,共同构筑着中国人的思维特质和生命精神。?老子?不仅“守中,还非常重视“和的思想,其曰:“万物负阴而抱阳,
18、冲气以为和。42章阴阳消长平衡便能到达“和的境界,这种和谐的整体观念在?易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开展。“和,?说文?:“和,相应也,原指一种乐器,引申为乐器演奏的协调,后引申为不同事物互相配合的关系。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那么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和是多样性的统一,?老子?将“和看作是阴阳统一协调的结果,是虚静和谐的境界。认识了“和,就把握住了生命的永久规律,就可以到达明智的状态。?老子?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55章?易传?以此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开展了“和的思想。?乾彖传?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19、。“太和观念可以说是对卦爻价值理想的解读。“和与“中相得益彰,“守中便能“致和,守装中正之道便能到达和谐的理想境地。?周易?中论及“和共有9处,而以“太和思想谓显,张载认为:“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王夫之注曰:“太和,和之至也。?张子正蒙注?咸彖传?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传?将“和进步到客观事物开展规律的高度,提出“太和、“和平重要概念,是对“和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开展。?老子?与?易传?中的“中和精神是其“天人合一思维的集中表达,表现为“知和曰常与“保合太和的整体和谐精神,
20、这种民族精神已积淀在民族心理的深层,影响着中华民族心理的特质和思维方式,从而铸造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团结一致、整体向上的和谐观念和进取精神。“重生利物并重的人文理想。?老子?哲学外表看似以探究天道自然为宗,但其实旨仍在人生。“有通生之德,故字之曰道。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故有“道生万物之旨。在?易传?中,“生生之谓易的重生思想也贯彻其始终。“生,?说文?释其为:“进也,象草木出生于土。意指自然万物的滋生成长,后也指人的出生成长。?系辞上?曰:“生生之谓易。孔颖达疏曰:“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续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周易正义?卷十一天地万物开展变化,生生不已,这就叫“易。?系辞下
21、?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最大功用就在于化生万物,生生不已。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这里与?老子?的“道生万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老子?所说的“一,在?系辞?里称之为“太极,“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同时,从两者对个体生命的专注中,也可以看出其相通之处。?老子?曰:“故贵以身为天下,假设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假设可托天下。13章即认为个人的身体比天下更重要,宁肯不有天下,也不肯轻用此身。而?系辞?中的安身崇德、蛰以存身的思想正与?老子?一脉相通。?系辞下?
22、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周易?的实用价值也就在于重生保身,不断进步道德水准。?周易?总的思想是“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人们不仅要“修业、“广业,而且还要“崇德、“进德,最终到达“化成天下的目的。这就是?周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贲彖传?云:“刚柔交织,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不仅讲“重生,也讲“利物之德,非常强调自然万物的作用。因为,首先卦象都是取法自然的产物。?系辞下?认为:“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那么观象于天,俯那么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自然之性如此,万物之性亦如此。这种思想承继了?老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合同样本汇编范本
- 2025保密合同范本
- 2025装修涂料供货合同书
- 2025办公室室内装修合同书
- 2025建筑工程设计版合同
- 2025青年创业者夏季招聘困局:合同签订难题多维权之路漫漫
- 2025个人借款合同协议书
- 2025有关货车司机劳动合同
- 2025幕墙工程的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代理合同范本
- 政府绩效评估 课件 蔡立辉 第6-10章 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应用与改进 -政府绩效评估在当代中国的推进
- 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升学 护理类 专业综合模拟卷(3)(原卷版)(四川适用)
- 烟雾病教学查房
- 我的家乡成都课件
- 延长石油集团招聘笔试
- 风机及塔筒吊装工程吊装方案
- 交流电机控制原理及控制系统 习题及答案 第2-12章 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功率电子电路- 全数字交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 Java开发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MOOC】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二)-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人大题库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题库答案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