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真题集训化学试题1.2012上海高考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16HC12KC1+5c12T+2MnCb+8屋O就楙NnHr一-4-KMrtBr2I2B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C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De处变红色还原f:Fe2+Cl解析:A项,由现象得氧化性:C12B2、C12I2,但无法判断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B项,由现象可知在此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同时生成了漂白性物质;C项,在此过程中只能判断溶液不再显碱性,无法判断有无漂白性物
2、质生成;D项,此时Fe2+被C12氧化为Fe3+,而C1被还原为C1,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Clo答案:D2.2012广东高考下列陈述1、n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n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滨水褪色BSiO2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Fe3+有氧化性FeCl3溶液可附十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解析:A项,SO使滨水褪色体现的是还原性;B项,SiO2不导电;C项,两种陈述均正确,但者无因果关系。答案:D2011上海高考下列溶液中通入SO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 Ba(OH) 2C. Na 2sB.Ba(NO3)2
3、D.BaCl2解析:A项,可生成BaSO沉淀;B项,可生成BaSO沉淀;C项,可生成S沉淀。答案:D2012海南高考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C.CO2、NO或SO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气中CO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pH5.6的雨水。解析:CQ不是大气污染物,也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酸雨是答案:D5.2012四川高考向27.2gCu和Cit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Q)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一的NaOHU夜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
4、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与Ci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iKCu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为0.2mol解析:依据题意列出如下方程组:n Cu + 2n Ci2O39.2 g98 g/molnCux64g/mol+nCuOx144g/mol=27.2g解得n(Cu)=0.2mol,n(CuzO)=0.1mol。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以求出:n(NO) =nCux2+nC&OX2=0.2molNO在标况下的体积V(NO)=4.48Ln c(HNO) =_NaNO +n0TL
5、NO1.0 mol +0.2 mol0TL=2.4 mol/L注:n(NaNO)=n(NaOH),钠原子守恒n(HNO)剩=n(HNO)总一2nCu(NO3)2n(NO)=1.2mol2X0.4mol0.2mol=0.2mol。答案:B2013广东高考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用SO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D.用N&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和H+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考查考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能力。A项,SO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项,硫酸与CaCO反应产生的CaSO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2表面阻止反
6、应进一步进行;C项,局温下C和SiO2反应生成Si和CO可以用于制取粗硅;D项,Cu+、Hg都能与S2一形成沉淀。答案:B2013上海高考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选项XYASQH2sBCl2COCNHCODSQCl2解析:本题考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解释问题的能力。A项,会有沉淀(单质硫)生成,正确;B项,Cl2通入BaCl2溶液中无现象,再通入CO也不会有BaCO沉淀生成,错误;C项,会有BaCO沉淀生成,正确;D项,后通入的C12可将先通入的SO氧化为HkSO,因此后有BaSO沉淀生成,正确。答案:B2
7、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Q通入FeSO溶液中CO通入CaCl2溶液中NH通入AlCl3溶液中SO通入已酸化的Ba(NO)2溶液中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A选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B选项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因此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C选项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D选项酸性环境中,硝酸根离子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有白色的硫酸钢沉淀生成。答案:B2011广东高考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H:酸性KMnO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出:微热稀HNO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8、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制备及性质,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不对,氢氧化钠会与澳反应,故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应该无色;B正确,浓硫酸先使蔗糖发生碳化,再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又被高镒酸钾溶液氧化,故会看到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不对,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但是在广口瓶中遇到空气会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D正确,是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答案:BD2013四川高考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
9、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和NbQ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犬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该浓硝酸中HN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C.NO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g沉淀时,加入NaOHO(的体积是600mL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考查考生化学计算能力等。A项,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NaOH生成Mg(OH和Cu(OH)2沉淀,固体质量增加的是O口的质量,且有n(OH24x+64y=1
10、.52质量守恒一)=n(e一),设合金中镁、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2.541.522x+2y=-电子守恒,50X1.40X63%moln63解得x=0.01,y=0.02;B项,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v=50 x103L=14mol/L;C项,NO和NO都来自硝酸,设混合气体中有NOxmol,据电子守恒得x+(0.05x)X2=0.06,x=0.04,NO的体积分数为80%D项,得到2.54g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NQ故n(NaOH)=n(HNQ)=0.7mol,则NaOH液的体积是700mL。答案:D2013广东高考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
11、提升科学素养。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1)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2)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CCl4于试管中,(3)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解析:(1)收集Cl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同时要吸收尾气,故选择装置Q(2)Cl2通入水,部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HClO,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为Cl2、HCl。ClOo(3)可以利用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比较Cl2、Br2的氧化性,需要加入NaBr溶液。答案:(1)C(2)Cl2、HCl。ClO(3)滴加NaBr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红棕(
12、棕黄)色2010海南高考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0小何不蠹同一“F和G的混合溶液110一点燃一MnO,1tLa回卷回X*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以防止其转化为Go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实验现象为。解析:本题通过框图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与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1)利用题给信息(B、D为气态单质)和生成BD的反应条件可推知RD为C12与Q,再结合AG与B-E以及E与C
13、反应后产物的特点可知:C为浓盐酸,D为Cl2,B为Q,G为FeCl3,E是四氧化三铁(FesQ),F为FeCL;若A为液态,则为H2Q;若A为固体,则为KClQ(需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2)结合(1)的分析知,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A应为H2Q,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QMnO2H28QT;若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物A为氯酸钾(KCIO3)。(3)反应为浓盐酸与MnO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2的反应。(4)为防止FeCl2中Fe2+被氧化,常加入还原性铁粉(Fe)。G中的阳离子为Fe3+,常用KSCN或NHSCN瞪液检验,Fe与SCN作用能使溶液变红色。答案:(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2
14、)2H 2QMnO=H2O+ QTKC1O3(3)MnO2+4HCl(浓)=MnCb+Cl2T+2H20(4)FeKSCM出现血红色2013北京高考某学生对SO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父监(约为12),后褪色持续一尼W处理A浴淞.液向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3)向水中持续通入SO,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
15、,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实验a的目的是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尾气J?而M器一空气I可收co似atCO. HDT燃料反应器甲烷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字母编号(i)煤燃
16、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A.温室效应B.酸雨C.粉尘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2)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所用的石灰石浆液在进入脱硫装置前,需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其脱硫效率;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值,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化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浆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为。亚硫酸氢钙被足量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ABC(2)Ca(HCO)2(或碳酸氢钙)Ca(HSO)2+Q=CaSaH2SO解析:(2)由pH试纸变蓝(pH约为12)可推知漂粉精溶?呈碱性,由pH试纸褪色可推知漂粉精溶液有漂白性。(3)由实验a可确定白雾中没有Cl2
17、,排除Cl2的干扰;酸化的AgNO3溶液可与H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也可与SO反应生成Ag2SO白色沉淀,故通过实验a、b无法判断白雾中含有HCl。(4)SO2在实验过程中会被氧化成H2SQ,由题干信息知可能会发生反应Cl+ClO+2H+=CbT+H2OO要确认实验过程中发生了这个反应,设计实验时可向漂粉精溶液中加入H2SQ4,观察是否产生Cl2。(5)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SO被氧化生成H2SO,CaSO微溶于水,BaSO难溶于水,综合考虑即可得出答案。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SO,黄绿色褪去应该是SO与Cl2发生了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正确写出Cl2、SO2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1月份特种车辆操作模拟器版权转让协议
- 第十三章 完成工作的合同8篇
- 单间租赁标准合同7篇
- 到期未续签劳动合同5篇
- 防盗协议书7篇
- 买卖合同国际商业合同7篇
- 建材品牌影响力协议
- 货物承包运输合同范本
- 反渗透膜采购合同
- 劳动合同书甘肃标准版模板5篇
- 2025年广东能源集团云浮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考生面对挑战时的心理调整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4,4-二氟二苯甲酮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2024年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 药物治疗管理MTM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外研版英语期中练习题(含答案)
- 钢筋精算管理操作手册
- 2025年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
- 近十年英语中考完形填空试题
- 教学课件:密织法律之网和强化法治之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