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_第1页
硕士论文-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_第2页
硕士论文-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_第3页
硕士论文-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_第4页
硕士论文-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一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步考察姓名:侯素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导教师:苏君20070601AbstractFinancial income stat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ounting system. However, becaus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greatly,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ncome measure method has been emerged. Tradition

2、al accounting income statement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 of users. Therefore, western countries tried to improve the income statement, and then implemented the 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or statement of total recognized gains and losses.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who research the

3、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but few people research the value relevanc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published in 2006 has put the way for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in our country. Is it necessary that put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in China? How are ab

4、out the value relevanc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Therefore, I try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at i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our capital market, I make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I find that in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income is more value relevanc

5、e than net income. Then I analyze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for enhancing the value relevance of our country accounting earnings.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paper. In part 1,I mainly state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and render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Aimed to de

6、sign this research scientifically, in part 2 I examine th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review 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the value relevanc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In part 3,I design the research from advancing hypotheses,analyzing and selecting models, defining variables and selecting samp

7、les respectively. Part 4 is the tests process of this paper. 1 compared the value relevanc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net income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relativity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tests. I find that, in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income is more value relevance than traditional income, an

8、d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So in part 5,Isummery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nd tentatively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for enhancing the value relevance of our country accounting earnings. Finally,I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and the further w

9、ay to the study in this field.Key words: comprehensive income,value relevance, empirical research北京工商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奉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旅Jl 日期:年A月/J日北京工商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工商大学有关保存和

10、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工商大学。学校有权保存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局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可于当年一年二年后在学校图 书馆网站上发布,供校内师生浏览。学位论文作者签名:4姊导师签名:日期:月/f日第一局部导论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开展、资本市场的完善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等,会计环境 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会计收益确定模式所固有的缺点日益显现,传统会计收益 指标

11、的价值相关性不断下降,传统会计收益报表也逐渐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 要。为此,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收益列报的改良。上世纪90年代,英国开改革收 益列报之先河,在其第3号财务报告准那么FRS3,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No.3)?报告财务业绩?中,要求除保存收益表外,增加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 失表,即全面收益表,以报告企业全面的业绩信息。相继,美国、国际会计准 那么委员会以及G4+1集团1也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全面收益的列报准那么。可以判断, 全面收益表已经成为会计业绩报告改良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对会计收益列报改良、全面收益列报的探讨也一度成为会计理论研 究的热点,如程春

12、阵1999)、葛家樹2000)、党红2003)等人都对相关问题 进行过精深的研究。但是,由于其时我国欠缺完善的公允计量环境以及存在其他 的一些原因,在当时看来,全面收益列报在我国的推行多少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那么第1号存 货等38项具体准那么以下简称新会计准那么的通知?,这说明我国会计标准的 国际协调又迈进了一大步。该通知指出,新会计准那么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 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从新会计准那么的具体内容来看,其最大突破之一在于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 计计量的根本属性,这为对公允价值计量有较大依赖性的全面收益列报的引进奠

13、 定了计量根底。同时,“满足决策需求的会计目标定位和“利得、“损失概 念的明确提出,也为全面收益在我国的推行奠定了理论根底。尤其从?企业会计 准那么30号财务报表列报?来看,新会计准那么对利润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工程的列示,并明确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为四大法定报表。其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 为全面收益表权变选择的国际通行做法,它在我国的法定实施,说明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雏形己初露端愧。随着新会计准那么的公布和实施,全面收益列报在我国推行的条件将日渐成 熟。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首先,新会计准那么对决策有用观的釆纳,为全面收益在我国

14、的推行提供了理 论依据。将决策有用观作为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而 全面收益的产生也正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新会计准那么第十三条明确指出:企 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由此可见, 我国也逐渐将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这无疑为全面收益列报的推行提供了方 向,为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列报提供了理论根底。其次,新会计准那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全面收益引进的计量 根底。伴随着新会计准那么的出台,公允计量已在我国会计中重新得以应用。新会 计准那么的根本准那么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

15、素进行计量时,釆用“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显然,在会计的计量方 法上,突破了过去历史本钱计量和过多依靠谨慎性原那么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可谓 一个实质性的进步。具体而言,金融业系列准那么、企业合并等准那么全面引入公允 价值,以及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那么也恢复公允价值 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涉及范围之广,从表5.1中便可略见一斑。 表5.1新会计准那么关于局部资产/负债计量方法2准那么工程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差额处理金融工具确认 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入损益持有到期投资公允价值+交 易本钱实际利率摊余成 本贷款和应收账款可出街

16、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入权益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入损益其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交 易本钱企业年金年金投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入权益债务重组抵债实物资产公允价值相关准那么入损益无形资产商誉公允价值不摊消减值测试租赁融资租入尚定资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入损益投资交易g的证券实际本钱公允价值入损益持有待售证券入权益长期债权投资摊余本钱减值测试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大范围的引进,一方面为全面收益列报的引进创造了条 件;另一方面也昭示了引进全面收益列报的必要,因为传统利润表对于衍生金融 工具的大量出现表现出无能为力。新会计准那么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 定,为我国引入第二业绩报表提前铺平了道路。3

17、在会计环境对全面收益列报迫切需要的背景下,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探讨全 面收益价值相关性那么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从而也使得本文极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二、问题的提出 (一传统收益表中会计收益信息的缺失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开展,传统会计收益确定模式的局限性与日俱增。其弊 端主要在于:确认和计量会计收益是以传统的历史本钱计量为根底,以及在这一 计量根底之上所采用的实现一配比原那么和会计计量的谨慎性原那么。国外有相当多的实征研究说明,传统会计收益面临着信息缺失。例如,比弗、 兰伯特和莫尔斯1980)将19581976年这19年间各公司每年度的股票价格变 动百分比率与每股收益额变动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未预期收益

18、每增减变动 1%,非JE常报酬率仅增减变动0.1%0.15%。Lev (1989)的研究说明,收益 变动与股价变动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但收益变动百分比与股价变动百分比之间的 统计相关程度却非常低,即股票价格的非正常变动仅有2%5%是由于收益信息 所引起。Collins、Maydew 禾n Weiss (1997)研究了 19531993 年 41 年间美 国公司净资产和收益价值相关性的系统性变化。他们发现,净资产和收益的联合 解释能力并没有下降,但收益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却出现下降。在我国,孙铮和李增全2001)对19971999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盈余 指标进行了比拟研究,结果发现:1)经济收益的

19、价值相关性强于会计收益的价 值相关性;2)经济收益相对于会计收益更具有信息含量。郭旭芬、熊剑2003) 通过对1998-200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会 计信息在中国股票市场是价值相关的,但每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显著下降,即会 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逐渐下降。至此,油然而生的疑问是: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为什么会下降?是否是因 为传统会计收益中缺失了某些信息?而这些缺失的信息事实上已经为投资者或 市场所感知?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收益确认上存在的某些逻辑混乱,或许是传统会计收 益价值相关性下降的原因之一。(二我国收益确认逻辑上的混乱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根本特征以权责发生制和

20、历史本钱计量为主。利润表在 本原逻辑上是披露影响两资产负债表H(期初与期末净资产变动的非资本性交 易因素及其金额。4稳健性原那么对收益确认模式的修正,使得未实现损失可以确 认并计入利润表,而未实现收益那么绕过利润表暂且以“递延收益或“资本公积 的身份进入资产负债表,等待将来实现时,可能会转出计入利润表,也可能永远 不会被认定为收益。一种显然的逻辑不一致由此产生。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捐赠支出、非货币 性交易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被确认营业外支出进入利润表;而另一方面,与营 业外收入利得工程具有同样性质的工程,如接受捐赠取得的收入、非货币性 交易获得的收入新会计准那么对

21、该项已作改良,将非货币性交易收入确认为收 益)、外币折算差额等,那么被确认为资本公积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绕开了利润 表。但相关会计准那么规定,这些资本公积工程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详细披 露。事实上,会计报表附注中所披露的信息也得到了定价。5因此,我们认为, 这些绕开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诸多工程是传统利润表信息缺失的根源, 也是导致传统净收益价值相关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必不可 少地要借鉴先我们而为的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经验。(三收益列报的国际改良为解决传统收益信息缺失的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在收益列报上进行了改革。 199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其研究报告?财务报

22、告的未来模型? 中认为,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包括收益表和利得表,并建议改革传统的收益表,由 收益表和利得表共同报告主体的全部财富变动。1992年,英国会计准那么委员会ASB,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开全面 收益列报之先河。时年,在其第3号财务报告准那么FRS3)?报告财务业绩?中, 要求除保存损益表外,增加“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以报告企业全面的业 绩信息。1997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委员会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正式公布了其 130 号财务会计准那么SFAS 130,Statement of Fina

23、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l30)?报告全面收益?,要求企业在收益表之外报告全面 收益,并重申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SFAC 6,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6)中对全面收益的明确定义,即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企 业在一段时期内由于交易、其他事项以及来自除业主外的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 益净资产的变动。相继,原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1ASC,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也于 1997 年在国际会计准那么第 1 号IAS 1, Intern

24、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No.l)?财务报告列报?第88段中规定:“由于在评估两个资产负债表 日之间的财务状况时考虑所有的利得和损失是重要的,本准那么要求企业提供单独 的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总损益,包括在权益中直接确认的那些利得和损失。1999年8月,G4+1集团发表了?报告财务业绩?Repor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征求意见稿,认为所有的财务报表使用者都需要一个关于主体全面 财务业绩的信息,提出将企业的活动分为三大类,即:经营活动、理财和其他财 务活动、其他利得和损失,并将这所有的活动归集到单一的报表中报告财务业绩。 2003 年

25、,国际会计准那么理事会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与预测财务报告中工程变化率相关的信息作为 区分全面收益报告各组成工程的首要标准,提出取消净收益,采用单一、矩阵式 的报表格式报告全面收益。(四探讨我国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必要在我国,众多学者开展了对改良收益呈报的研究,全面收益成为会计理论探 讨的热点之一。1999年,程春晖博士在?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中对全面收益作 了深入的研究。他首先明确指出,传统財务业绩报告势在必改。进而就全面收益 确实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我国利润表改革方面提出许多有创见 的观

26、点。他认为构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需分阶段推行:第一阶段,通过附表 形式披露;第二阶段,在利润表之外编报“第二业绩报表:第三阶段,与现行 利润表合并,重新与资产负债表构成三大财务报表。葛家樹2000)重点对G4+1集团提出的财务业绩报告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认为G4+1集团的建议为财务业绩列报提供了新思路,能够把“损益满计观更 好地贯穿在一张财务业绩表中。因此,主张把G4+1集团建议作为财务业绩报告 的一个有创见的备选方案。党红2003)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全面收益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认为全面收 益是历史的回归,但这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历史,而是经过否认之否认之后的 更高开展阶段。收益计量最初就是建

27、立在资产、负债价值变动的根底之上的,将 经济学中的收益概念引入会计学其实是要复原收益的本来意义。全面收益的理想 内涵是与经济收益完全契合的。如果我们认定全面收益理想内涵在理论上的正确 性,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应当是建立起与之相契合的会计标准体系。可见,全面收益在我国的理论可行性已得到了较为充足的论证。新会计准那么 的出台为全面收益推行所必备的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过,从投资者 和资本市场的视角观察,全面收益在我国推行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该方面的实 证研究在我国还比拟鲜见。基于这一前提,笔者认为,有必要依托我国的资本市场,就全面收益的价值 相关性进行实证考察和研究。于是便尝试着从资本市场的

28、角度,以全面收益的理 论分析为切入点,釆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实证 考察,以期能为提升我国会计收益价值相关性和全面收益相关准那么的出台提供实 验证据和政策建议。三、研究内容及意义本文拟从实证角度探求全面收益在我国资本市场是否价值相关,以期为改良 我国财务业绩呈报的相关规定提供政策建议。本文主要是基于我国现有年报披露 的净利润,结合报表附注中所提供的其他全面收益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整,并利用 经适当调整后的国内外惯用的检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全面收益进行检验,得出全面收益在我国适用性的经验证据。在此根底上,对我国 新会计准那么进行具体分析,并为制定全面收益

29、准那么或相关规定提供政策建议。因 此,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另外,在理论方面,本文也期望能对厘清会计收 益确认逻辑有所奉献,使会计收益报告更符合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全面收益。具体而言, 就是将国外考量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思想引入我国资本市场,将检验会计 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具体应用到全面收益,并在对国内外同类 实证研究梳理的根底上,对模型进行了适当调整,使模型和指标的选用更科学、 合理;第二,基于对新会计准那么的深入分析,总结新会计准那么在提髙会计收益价值 相关性上的改良,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收益价值相

30、关性的问题提出政策建 议,以期能对我国全面收益列报相关规定的早日出台有所奉献。四、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共分五局部。第一局部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的描述,并重点提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第二局部阐释了全面收益理论根底并对其价值相关性的主要文献进行回忆。 第三局部是本研究的实证检验设计,分别从实证假设、模型评析与选取、变 量界定和样本选取等方面进行阐述。第四局部是本文研究的实证检验过程,主要通过统计性描述、相关性检验和 回归性检验,对每股全面收益和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比拟研究。本局部将 重点放在回归性检验上,依次通过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进行考察并加以说明。第五局部是本文的结尾,首先提出本文的实证结论,并结合

31、新会计准那么,尝 试性地提出一些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收益价值相关性的政策建议。最后,指 出本研究的缺乏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第二局部理论根底与文献回忆一、全面收益概念及其列报准那么的国际比拟 (-)全面收益概念对于全面收益的概念,各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存在着不同的表述。 早在1980年,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3号SFAC3)?企业財务报表要素? 中,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委员会FASB)就对全面收益进行了明确界定,后在其 第6号SFAC6)中又进行了重新表述。根据SFAC6中的表述,全面收益是指: “一个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由于交易、其他事项以及来自除业主外的事项所引起的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变动。除了业

32、主投资和对业主的分配引起的所有者权益 变动之外,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全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中。 在1997年公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中,FASB又具 体将全面收益分为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其他全面收益包括外币工程、最 低养老基金债务调整以及某些债务性和权益性投资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三个独 立的类别。在英国,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全面收益的概念,但其要求报告业绩的实质是相 同的。1992年,在?报告财务业绩?中,英国会计准那么委员会ASB)要求编 制“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时,将“利得定义为“除涉及所有者投资外的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将“损失定义为“除涉及派给所有

33、者款项外的所有者权 益的减少。所以,“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实质上也是“一定期间由于交易、 其他事项以及来自除业主外的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变动。同样,1997年,原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IASC)将“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表述为“两个资产负债表R之间的企业权益变动;除了与业主之间的交易如资本 投入和股利分配引起的变动外,所有的其他权益变动都属于企业当期活动所产生 的利得和损失。很显然,这一界定,己经表达了全面收益的实质内涵。因此,无论是否明确对全面收益进行定义,各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对全面收益实 质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即如美国SFAC6所界定,全面收益是指除业主投资和向业主派给款项外所发生的一

34、切所有者权益变动。这一概念,将为本文所沿用。 (二全面收益列报准那么的国际比拟针对传统会计收益表相关性的下降,西方国家的许多准那么制定机构如英国会 计准那么委员会ASB)、美国会计准那么委员会FASB)等都先后对收益列报进 行了改良,并制定了相应的准那么,现主要就全面收益列报进行简要的国际比拟。英国会计准那么委员会ASB)1992年,英国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在其财务报告准那么第3号FRS3)?报告财务 业绩?中要求,引进一个全新的业绩报表“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作为对 第一业绩报表损益表的补充,两表共同构成全面收益报表。其中,损益表用 于反映己经实现的全部损益,包括非常工程;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

35、失表那么用来 披露没有在损益表中表述的那些未实现的、但已确认并影响净资产即所有者权 益的利得和损失,如财产重估未实现利得、商业投资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等。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委员会FASB)1997年,FASB公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那么?报告全面收益?,要求企业在 收益表之外报告全面收益。允许以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来报告全面收益:1) 一表法,即釆用扩展的收益表可称为收益与全面收益表来报告全面收益,表 的上半局部详细列示净收益及其构成工程,表的下半局部列示其他全面收益及其 构成工程,如报表折算调整、未实现的证券利得等,并单独列示每股收益和每股 全面收益;2)两表法,即除收益表外,还编制全面收益

36、表,且全面收益表以 净收益为起点,然后列示出其他全面收益及其构成工程;3)用权益变动表详 细报告其他全面收益构成工程,并明确列示其他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的金额。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IASC)1997年,原国际会计准那么委员会IASC)在修订的第1号国际会计准那么?財 务报告列报?中要求“企业提供单独的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总损益,包括在 权益中直接确认的那些利得和损失。在报告全面收益的具体方法上也具有一定 的灵活性,允许在以下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1)除收益表外增加一份业绩报 告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先列示財产重估价盈亏、投资重估价盈亏、国外主 体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等工程,再列示净利润,得出已确认的利

37、得和损失总额。(2) 在业主权益变动表中单独报告已确认而未列入收益表的其他利得和损失。并列出 XYZ集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和XYZ集团权益变动表两种格式来说明。4. G4+1集团1999年,G4+1集团在其征求意见稿?报告财务业绩?中认为,所有的财务 报表使用者都需要一个关于主体全面财务业绩的信息。因此主张把传统的收益表 和新增的全面收益表合二为一,推荐使用一张财务业绩报告对全面收益进行报 告,称之为“财务业绩表,大致等同于美国FASB所提出的扩展收益表的概念。 该表共分为三大类,除经营活动、理财活动外,单独列示了其他利得和损失,如 长期资产评估增值、外币净投资折算差异、持续经营活动资产销售利

38、润等。概言之,国际上对全面收益的列报方式主要存在三种思路:一是“两表法, 即除传统损益表外,增加一张业绩表反映全面收益;二是“一表法,即扩展损 益表,将传统利润表进行扩展,将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工程包含进去,然后加 总得出全面收益;三是“权益变动表,即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相 关佶息。比拟而言,三种思路各有利弊。“两表法的优点在于能使会计报表使用者 将已实现的传统损益与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区分开来,缺点是似乎两张报表有 “主次之分。与“两表法相反,“一表法确保了净收益与全面收益的同等 重要,但该法在全面收益列报初期,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至于第三种方法,即 仅仅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披露其

39、他全面收益组成工程,这与要求在财务业绩报 告中披露这些工程是自相矛盾的,这样不仅会降低其他全面收益组成工程的透明 度,还会降低其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二、全面收益主要理论根底全面收益的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必然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其存在 的理论根底。因此,在研究其价值相关性之前,有必要对其理论根底作一简要的 分析和概述。通常认为,全面收益的理论根底主要有会计理论、经济收益理论和 财务理论。财务理论根底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费尔萨和奥尔森Felthan and Ohlson) 提出的企业价值模型。该模型在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时运用了全面收益即“干 净盈余的思想。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全面收益的现实运用,而

40、不能作为全面 收益的理论根底。所以,本文将主要从会计理论和经济收益理论来阐述全面收益 的理论根底。()会计理论 1.现代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各国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探讨,大致有两种主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 有用观。在受托责任观中,财务报告的作用在于报告企业管理当局在运用企业资 源中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提供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层受托责任的信息。决策有用 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并主张, “假设我们不能提供理论上正确的财务报表,至少应该使历史本钱报表更加有 用。6目前各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主要表达在各自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 具体如表2.1所示。从表2.1中不

41、难发现,国际会计准那么、加拿大和我国都采用了以决策有用观 为主、受托责任观为辅的会计目标,美国和澳大利亚那么采取了单一的决策有用观 为会计目标。显然,决策有用观已经成为会计目标首要的主流观点。理论上来讲,会计是一个主要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所以会 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外部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 现实中,随着决策理论和市场理论的引入,人们逐渐开始从信息维度观察会计, 现代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得以形成。7决策有用观的形成,使传统会计收益 由于信息的缺失、价值相关性的下降而必须进行完善,而全面收益那么很可能完成 补回缺失信息的使命,提升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8因此

42、,全面收益的提出, 也正应合了决策有用观的要求。会计目标的国际比拟9各国 文献会计目标具 体内容决策 有用 观受托 责任 观SFACs向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类似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 策的信息。V VIASC框架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关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层受托 责任的信息。VSP提供有关企业财务业绩、财务状况的信息要有助于一系 列使用者评估管理局的受托责任和进行经济决策?上述信息符合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需要。VV VFSC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传输有助丁投资人、组织成员、捐赔者和 其他使用者用来进行资源分配决策和评估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信息

43、。V VVSAC通用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给使用者,用于作出并评估有关稀缺资源分配的决策。V V我国 根本准那么 (2006)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 况。V VVSFACs:美国!iH务会计概念框架;IASC框架:国ft):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SP: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英B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制定的“財务报告原那么公告; FSC: Financial Stat

44、ement Concepts,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制定的“财务报表概念; SACi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Concepts,澳大利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VV:表示“为主;:表示为辅财务报表体系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通过勾稽关系形成的 一个整体,且以前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最为重要,因为它们分别反映了企业最重 要的两个方面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无外乎两个来源- 一 是所有者投资或对所有者的分配,即企业与业主之间发生的资本性交易;二是企 业在该期间的经营业绩。在排除资本性交易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后,利润表就应 能解释期初与期末净资产变动的全部原因,

45、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因此而直接勾稽在一起。这一勾稽关系,在传统财务会计模式收入实现、费用配比和历史本钱 计量下,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近年来,由于对企业财务状况报告真实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资产负债表项 目来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利润表仍坚持以实现原那么和历史本钱计量,这样一来, 造成资产负债表中期末与期初净资产的变动扣除由业主交易引起的变化与利 润表中净收益之间的脱节。加之稳健性原那么对会计确认的修正,即选择低而 不是高收入、高而不是低费用、确认未实现损失而不确认未实现利得,使 得会计收益确认出现了逻辑上的棍乱,从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进一步减弱。会计收益确认上的逻辑混乱,在我国主要表达在

46、会计报表中日益庞 大的“资本公积工程。因此,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的再次真正建立, 有赖于对利润表进行完善和改良,有赖于对全面收益的引入。引入全面收益之后, 这一勾稽关系表达在如下公式: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期末净资产超过期初净资产的局部1:=m+mmM (净资产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一费用+利得一损失(包含前期调整应在本期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本期净损益土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全面收益“_收益概念一直是经济学家的重要兴趣所在。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把收益定义 为财富增加的经济学家。随后,许多经济学名家进一步完善了一般收益的概念, 开展了收益理论,认识到应把收益概念从抽象认识引

47、入到企业实践,提出收益是 补偿资本之后的一种增量。如J.R.希克斯在其著作?价值与资本?中明确指出 “收益是指在保持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悉德 尼.S.亚历山大作了进一步引申,认为收益是“公司向其权益所有者分配的数额, 但要能保持公司年底的境况和年初的境况一般好?经济收益观的要点在于:对于企业而言,考察期内的收益是指期末与期初资 本效用比拟的差额,即如果存在正的收益,那么是指在保持原始投入资本完整、维 持原始资本价值的前提下,超出原始投入的局部。由此可见,经济收益在资产负 债表上表现为:期末净资产减去期初净资产,即一定期间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增 量都应是企业的收益。资产

48、负债表中资本公积工程作为净资产的一局部,其增量 在经济学上属于企业的收益,在会计学上属于绕开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 其他全面收益。可见,全面收益是向经济收益的一种可能的靠近,试图反映一种 真实收益,这与会计的本质设想之一会计是“现实经济实现 12,相契 合。因此,经济收益观使人们在诸多会计规那么的背后看到了收入、费用的替代性 质,从而为全面收益计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底。依照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收益产生于资本价值增值之时而不是资本出 售之时,收益产生不同于收益实现。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时,对收益的真正来 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利润的本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产 生于商品的生

49、产过程而非商品的流通过程,只不过通过流通过程得到了实现,也 就是说收益产生于生产过程而实现于流通过程。所以,经济收益应该在资产价值 发生变动时确认而不是等到取得实际的现金或现金要求权时确认。会计学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但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会计学的 很多理论问题应当以经济学理论为根底。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 观的开展,会计更多地应是反映经济实质的功能。因此,经济收益确实认思想, 为在全面收益表中列示已产生而未实现的收益提供了理论根底。三、全面收益价值相关性主要文献回忆 ()国外研究理论上来看,全面收益确有其存在的意义,能够补回净收益所缺失的信息。 就经验证

50、据而言,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就此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了全面收益的价 值相关性。Lo,Lys (1999)以19621997年的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全面收益与 净收益按美国财务会计准那么计算的绝对差异占全面收益的比例来估计不干净 盈余。研究结果说明,不千净盈余占全面收益的比例平均为15.71%,且有14.4% 的样本公司的不干净盈余超过了全面收益的10%。等人2000)以新西兰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两个问题进行了 实证研究,即1)新西兰会计准那么第2号FRS2,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No.2)要求披露的其他全面收益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2)强制披 露

5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否提升价值相关性。他们发现,全面收益比净收益有更高 的价值相关性,但强制披露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不能比利润表提供更多的价值相 关信息,即在提供价值相关信息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没有对投资者提供有用 的额外信息,全面收益表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Biddle和Choi(2002)针对1994-1998年的美国上市公司数据,按照SFAS 130 定义下的全面收益,研究了传统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以及其他全面收益构成项 目分别与股票收益率和经理层业绩考评的相关关系。研究说明,传统净收益指标 对考评经理层业绩更有效,而全面收益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力度明显强于传统净 收益指标。(二国内研究在我

52、国,虽然直接对全面收益进行价值相关性检验的研究比拟鲜见,但从实 质内涵上,已有类似检验的雏形。孙铮和李增全2001)以19971999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息增加 值和信息相关两个角度,运用报酬模型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会计收益、剩余 收益、经济增加值和修正的经济增加值进行了价值相关性检验。研究说明:基于 损益满计观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于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经济收益相对于会 计收益具有信息增量;在不同的交易所,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陈信元、陈冬化、朱红军2002)运用Ohlson剩余收益定价模型考察了上 海证券市场19951997年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他们主要研究了剩余收

53、益、 收益和净资产三个变量对股价解释能力,同时还考察了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在我国 证券市场定价中的作用。他们发现,收益、剩余收益等都具有价值相关性。 上述文献的研究结果说明,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于传统会计收益。但是, 在国外研究中尚有不一致的结论。如DanDhaliwal等人1999)以SFSA130颁 布后两年的美国公司数据为样本,以更好反映公司业绩为标准,考察了全面收益 和净利润。该项研究,将净收益、外币工程、最低养老基金债务调整和某些债务 性权益性投资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I3,分别作为收益模型的自变量进行回归检 验,得出全面收益不比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业绩的结论。笔者认为,DanDhaliwa

54、l 等人所作的是其他全面收益的单个组成工程同股票收益率的线性回归,结论充其 量只能说明单个工程如外币折算调整不如净收益更价值相关,而不能推断为 全面收益不如净收益价值相关,因此DanDhaliwal在此处犯了 “偷换概念的错 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其他全面收益本来就是对净收益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的调整,发挥的是“锦上添花之效,当然不可能“喧宾夺主,更何况它的一 个工程。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主要是全面收益和净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比拟,而 不是其他全面收益的单个工程同净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比拟。第三局部实证硏究设计 、研究前提根据美国財务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在SFAC 6中的表述,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企 亚在

55、一段时期内由于交易、其他事项以及来自除业主外的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 益净资产的变动。因此,在开始我们的实验论证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一 个前提是“业主是谁。这关系到我们后文实证研究对全面收益指标界定的合理 性和尽可能的准确性。就业主界定而言,主要有所有权理论、主体理论、企业理论和剩余权益理论。 不同的理论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根据所有权理论,权益的所有者只包括股东,即 业主是指“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而主体理论认为负债也是一项投入资本, 故业主是指“债权人和股东;相应的还有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所有相关群体都应 该是业主,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和政府;还有剩余权益理论认为“普通 股股东才是企业唯一的业

56、主。依据不同的业主理论,业主交易内容就会有所不 同,进而影响到全面收益即与非业主交易引起的权益变动确实定。对业主界 定理论的比拟具体如表3.1所示:表3.1业主界定理论比拟业主理论类型业主包括对业主分配的内容所有权理论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支付普通股股利和优先股股利主体理论债权人、股东支付债务利息fi股利企业理论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支付股利、利息、T资、所得税剩余权益理论普通股股东支付普通股股利学术界通常认为所有权理论主要适用于独资、合伙企业,但从股份公司产权 关系来看,也隐含着所有权理论。在所有权理论下,收入被视为权益的增加, 费用那么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显然,FASB对全面收益的界定也

57、是根据所有权理 论,除股利分派和业主投资之外的一切交易引起的权益变动都计入全面收益,因 此,本文对业主的界定也釆用了所有权理论,即业主是指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是指除股东投资和发放股利之外的一切 交易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二、研究假设基于前文的详细分析,我们知道,传统会计收益确认模式逐渐随会计环境的 变化暴露出其自身的缺点,加之会计收益确认逻辑所显现出的某些泡乱,致使会 计收益指标的信息缺失。相关实证研究说明,传统会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逐 渐减弱,每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显著下降。传统收益列报越来越不能满足报表使 用者的决策需求,这同会计g标决策有用性背道而驰

58、。由此推断,会计收益 的价值相关性下降可能是由于我们的传统会计收益中缺失了某些信息,而投资者 或市场已经感知到了它的存在。对会计收益列表的改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引入“全面收益观,将全面 收益或单独、或辅助地列报出来。因此我们认为,传统会计收益便是缺失了绕开 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一些信息,如资本公积等工程。全面收益恰恰是因 此应运而生。所以,我们得到下面的假设:HI:每股全面收益CEPS)具有价值相关性。同时,由于我们推断全面收益补回了净收益所缺失的信息,即完善了净收益 的决策有用性,因此,传统的净收益指标也决非一无是处。毕竟,它在很长时期 内始终是投资者获取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

59、许多实证研究提供了会计盈 余价值相关方面的证据尽管相关性较低或解释力度较小。因此,为同全面收 益价值相关程度进行比拟分析,本文便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设: H2:每股收益EPS)具有价值相关性。 H3:每股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强于每股收益。三、模型评析与选取就方法论而言,研究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传统模型有价格模型、报酬模型 和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Event Studies)方法的研究假设认为,当公司公布盈余报告时, 投资者会在报告公布日前后修正他们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从而导致股票 价格的变化。故而,事件研究方法一般探讨会计报告公布日前后一个较短时间窗 口内的盈余、回报之间的关系。该方法下,其模

60、型的超额收益率的计算是以短时 窗为根底,以会计报告公布日为计算起点。由此,事件研究法具有以下不可防止 的缺陷:1)无法确定股价的变动到底是因为“盈余的影响还是因为“宣告 的影响;2)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盈余所能解释的很少;3)大局部事项的时 间不易捕捉,等等。鉴于此,笔者未将事件研究法作为本文实证考察的方法。价格模型以股票价格为因变量研究股票价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会计收益的 相关性。虽然价格模型也存在规模效应、股价波动性大等问题陆宇峰,1999), 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模型调整或数据的选择进行修正。收益模型那么以股票收益为因 变量,研究股票收益与会计收益、会计收益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收益模型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