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_第1页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_第2页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_第3页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_第4页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v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存款、贷款、汇兑等金融服务,承担相应的风险来获取收益。 v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系统风险指与系统因素相关的资产价值变化风险,这种风险不能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来分散v包括: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抵消的风险v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 v利率风险: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例如,投资于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能导致其价格

2、下跌的风险。1980年代中期,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第一系统银行(First bank system, inc. of Minneapolis )预测未来的利率水平将会下跌,于是便购买了大量政府债券。1986年,利率水平如期下跌,从而带来不少的账面收益。但不幸的是,1987年和1988年利率水平却不断上扬,债券价格下跌,导致该行的损失高达5亿美元,最终不得不卖掉其总部大楼。v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如年利率3%,通货膨胀率5%,即实际利率为负。当人们持有100元人民币时,年终价值103元,但若持有100元的商品,年终价格为105元,即年初的100块可以买到的商品到了年终却买不到了,这就是说货币的购

3、买力下降,或者货币在对内贬值。v信用交易:一方基于另一方未来偿还的承诺,而向其提供资金、货物或服务的行为。v信用风险:信用交易基础上,当事人未能履约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一、存款业务中信用风险的管理v对于银行来讲,存款业务中主要风险是挤兑风险,或称流动性风险。存款人对银行稳定性的怀疑而集体挤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重大问题,即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v(一)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一般情况下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v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造成流动性缺口借短贷长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各种存款和其他借入资金构成,其中大部分存款和借入资金是短期的,但银行的资金运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换而言之,大量的短期

4、负债资金被投放于成熟期较长的贷款或其他投资v突发性因素导致存款大量流失在非正常状态下突发性存款大量流失所引起的流动性风险,这是一种非系统风险。突发性存款流失原因: 债权人突然担心该银行的偿付能力 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引起的波及整个银行业的“传染效应”v其他原因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客户提现的需求的叠加客户投资偏好的变化(二)存款业务中流动性风险的管理v流动性风险是致命的风险,持续的挤兑最终可能导致银行倒闭。v表:2007年以来几次重大的银行挤兑风波挤兑时间银行名称挤兑诱因解决方案2007.1.5台湾中华银行母公司力霸集团遭遇严重财务危机,一日被提200亿新台币 金融主管部门接管,100亿

5、股东权益被清零2007.9.14英国北岩银行英国第五大银行,主营房贷,宣布因次贷影响盈利比预计低20 ,两天被提款20亿英镑抛售抵押贷款债权、呼吁收购,央行注资2008.9.24香港东亚银行 隐瞒衍生金融产品亏损、财务不稳定、面临倒闭 政府公开支持、李嘉诚购买股票2011.1韩国7家银行因资产流动性不足被暂停营业,引发挤兑风潮 注资 、发放储蓄保险、促进金融机构收购兼并 2012.5.6希腊多家银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深化,银行资金持续外流,政党组阁谈判失败主要途径: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资产管理v保留一定的现金资产和信誉好,流动性强、易变现的证券,如短期国债等,当需要流动性时就出售这些

6、证券 在金融市场购买流动性负债管理v在金融市场拆借资金、发行存款证、发行票据、发行证券等来筹措资金,弥补流动性不足 通过风险防范保留核心存款客户管理v培育银行的忠诚客户,维持相对稳定的存款。较小的银行或欠发达市场的银行多依赖资产管理v原因:货币市场发展不健全自身信用能力不足v操作:资产与负债匹配保持一定量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选择交易活跃、变现能力强金融投资产品市场份额较大的银行倾向于负债管理 少持有流动性较高但收益较低的资产v 原因:金融市场发达银行信誉高,融资能力强 操作: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扩大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合理安排融资规模、融资时间和偿债能力 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中国银行业监

7、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v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v(一)现金流管理。v(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v(三)流动性风险限额。v(四)负债和融资管理。v(五)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v(六)压力测试。v(七)应急计划。v(八)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管理。v(九)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v(十)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二、贷款业务中信用风险的管理v所谓信贷风险,即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准确预料的因素影响,使银行贷款资金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主要表现:

8、v贷款到期无法收回v贷款贬值(一)信贷风险的成因 1、政府信用与银行信贷风险v国有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投向和投量的掌握仍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左右,政府严重干涉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一)信贷风险的成因 2、企业信用与银行信贷风险v企业大部分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对资金运用较少考虑效益和风险,造成资源低效使用和浪费,是短期贷款长期化、长期贷款固定化,企业亏损以赖账的方式转嫁给银行,形成信贷风险,并通过重组和改制,进行逃债和废债(一)信贷风险的成因3、银行内部控制与银行信贷风险v目前银行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操作不贵发;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信贷人员

9、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使银行贷款质量下降、风险增加(一)信贷风险的成因4、信用法规的不健全与银行信贷风险v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关于信用的法律几乎是一片空白,使得信用管理缺乏必要的基础和保障,众多的失信行为不能被完整的记录在案(二)信贷风险的管理v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对策,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v控制信贷风险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v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主要分为如下两大类:风险控制对策v对贷款风险进行回避、转嫁或分散等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对策,它是预防或减少风险发生风险财务处理对策

10、v指风险自留、保留和补偿风险损失准备等,它是风险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和经济补偿对策手段一:风险回避v指银行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即,对项目进行选择性惜贷,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会减少银行收益。v具体包括: 1、资产结构短期化 2、投资时避重就轻 3、币种选择“收硬付软”“借软贷硬” 4、扬长避短进行债务互换v资产结构短期化降低各种资产的平均期限和提高短期资产的比重资产结构的短期化既有利于增强流通以应付信用风险,也有利于利用利率敏感性来调整资产负债或利率定价来处理市场风险,短期化策略避免了长期性资产所特有的一系列风险v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原则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投

11、资项目进行权衡时,要注重变异系数所显示的风险大小,选择风险小的项目,避免风险过大的投资标准差/均值v收硬付软,借软贷硬的币种选择原则对将要收入或构成债权的项目选用货币值稳定趋升的“硬”货币,对将要支付或构成债务的项目选用币值明显趋跌的“软”货币v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债务互换策略指两个或多个债务人运用各自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相对优势,通过金融机构的中介,互相交换所借债务的货币种类或债务利息率的种类和水准,以弥补各自在市场上直接筹借这类货币或利息率的相对劣势,这种互相取长补短,各得其所的交易方式成为债务互换例子:可以参考“债务互换的基本类型及做法程怀月”手段二:风险分散(风险组合)v对于资产,分散风

12、险的途径为:保持资产结构多样化,选择相关系数较小的资产进行搭配具体包括:v扩大资产投放对象v均衡资产分布的数量v调整资产性质分布结构v采取银团贷款v扩大资产投放的对象扩大资产投放的对象,就是指在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把资产投向更多的债务人。对于贷款来说,主要是贷给更多的借款人在资产总额一定和债务人数一定的情况下,银行为了有效降低全部贷款的风险水平,应把贷款分散在众多的、独立的行业和产品上长江集团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香港电灯TOM.COM长江生命科技物业发展货柜码头零售与制造电讯与电子商务控股物业发展与投资地产代理楼宇管理控股运输能源基建材料基建工程发电及电力供应互联网信息户外媒体印刷内

13、容供应电子商贸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发商品化市场销售长江集团各成员核心业务v均衡资产分布的数量均衡资产分布的数量,就是指在资产总额和债务人数数目一定的情况下,使银行资产在各债务人之间的分布均等化,避免银行资产过多地集中到少数债务人身上,为此,银行必须控制大额贷款的发放,增加小额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使银行在借款人数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大额贷款损失的风险。v调整资产性质分布结构由于,短期性贷款和短期性投资的风险较小,长期性贷款和长期性投资的风险较大。因此,银行根据自身一定时期内承担风险的能力,通过对短期性资产和长期性资产的合理搭配,可调整一定时期内的资产风险损失率v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银团贷款是由一家或几

14、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受理贷款,按照商定的条件向某一特定借款人提供大额贷款的贷款方式可以使贷款风险由几家银行共同承担,能够分散贷款风险的目的 手段三: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有全额转移和部分转移之分。v全额转移就是将银行承担的某一项风险全部转嫁给第三人;v部分转移则是银行将其承担的某一项风险部分自留,其余部分转嫁给第三人的做法。v部分转移涉及银行如何确定风险自留额的问题,可用风险决策的方法来决定v风险转移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担保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浮动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票据v1、担保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例如,甲向银行借款,乙为甲提供担保

15、,保证在规定期内甲履行还款义务,一旦甲不履行义务时,乙予以履行信用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但银行转移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信用风险v2、贷款证券化银行将一组贷款项目转让给某些专业金融机构,而这些机构则通过改造发行长期或短期证券来获得接受这些贷款的资金,上述贷款基础上的证券称为“转让所有权”证券v借款者按这笔抵押贷款的分散付款额、提前偿还利息和按期利息支付等款项付给新证券的持有人v具体的操作可以参考:贷款证券化的含义(在word参考文献中)v2、贷款证券化通过贷款证券化,把原来缺乏流动性、非标准化、非市场化的,只能成为放款银行的一份资产记录的贷款变成了具有市场流动性的证券放款银行原来要承担全部的信

16、用风险,现在却可以通过这种新证券市场转移出去v3、贷款出售商业银行在贷款形成之后,将贷款债权出售给第三方,重新获得资金来源并获取手续费收入贷款出售与贷款证券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贷款出售只是将贷款的全部或一部分所有权从发起银行转移出去,贷款资产本身不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而贷款证券化则将贷款组合转变为可在资本市场上买卖的证券,创造出了新的投资工具,资产性质发生了变化。v4、浮动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票据v浮动利率贷款在整个借款期内利率随市场利率或法定利率等变动定期调整的贷款,调整周期和利率调整基准的选择,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浮动利率贷款把贷款期间市场利率上升的风险转嫁给借款人,但同时也丧失了市场利率

17、下降时仍获得原利率水平利息的机会v4、浮动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票据v浮动利率票据以浮动利率贷款为基础发行的有价证券,发行者一般是银行,此票据兼具贷款市场化和浮动利率转移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好处 手段四:风险补偿v指银行利用资本、利润、抵押品拍卖收入等形式的资金补偿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资产损失。v风险补偿传统上用于银行放款的坏账、呆账的抵补,主要方法有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定价提取准备金v抵押贷款以借款客户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放款。当借款人不能按照抵押贷款合同如期履约偿付贷款本息时,银行有权接管、占有抵押品并且在进一步的延期、催收均无效时,有权拍卖抵押品,以拍卖收益弥补银行的呆坏账损失v金融产品定

18、价主要是贷款定价: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主要是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于一些大公司,银行认为其信誉卓著而给予利率优惠,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却因其信誉平平而必须负担较高的利息负担。v提取准备金呆账准备金v呆账:已过偿付期限,经催讨尚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款项v从营业收入、利润、资本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呆账准备金,用来抵补和冲销银行放款等呆坏账损失v提取过多影响利润水平,提取过少又不能满足风险损失的补偿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v法定准备金:依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按期向中央银行缴存v超额准备金: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头寸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v过多会影响盈利水平,过低又可能使银行面临严重

19、的流动性风险资本准备v为贷款等授信业务的可能损失提供补偿和保障提供充足的资本 三、中间业务中信用风险的管理 表: 我国上市银行业中间业务概况(2011年)银行名称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比值建设银行24% 工商银行23% 中国银行21% 民生银行20% 农业银行20% 国内其他银行低于20% 发达银行非利息收入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80% v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负债,以中间人身份提供金融服务并取得收益的经营活动。v浦发银行主要中间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超级网银银基易“浦发金”代理(个人)延期交收交易“浦发金”代理(个人)黄金买卖业务浦发

20、银行天下行 第三方存管业务v 业务简介第三方存管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俗称保证金)独立于自有资金,交由独立于证券公司的第三方存管机构存管。银行负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管,为投资者提供银证转账、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取及查询资金变动等功能。 其核心是核心是“券商托管证券、银行监管资金”。(一)中间业务分类v按是否构成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分类(潜在的资产或负债)或有债权/债务类v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类和各种金融衍生类中间业务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v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不承担任何风险,不构成商业银行或有债权/债务的业务,即只能为银行带来各种服务性收入,但不会影响

21、银行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包括支付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二)中间业务的风险特点v透明度较差许多中间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v风险点分散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筹资、信用卡、国际金融、财会、信息电脑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风险点较多,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v自由度较大中间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限制,不需要资本准备金,无规模的限制,潜伏巨大风险,例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三)中间业务风险的管理v强化风险意识v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避操作风险v完善内部监控体系,有效防范风险履行稽核职责,健全稽核机制;实现“三权”分离(经营权、风险监测权、风险管理

22、权);约束经营行为,加强对中间业务经办人员业务行为的约束,按中间业务规程办事,防止经办人员的随意经营行为v建立风险监测管理制度建立风险定性、定量分析制度;构建风险限额系统;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第二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战略和过程v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战略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v由风险管理的战略、偏好、政策、过程及组织架构这五大构成要素。风险管理战略是方向性的,表明了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风险管理偏好、政策、过程都是风险管理战略的形式组织结构是风险管理战略(以及偏好)得以落实、政策得以实施、过程得以体现的保障v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战略的内容包括信用管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根据信用风险

23、状况在机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资本配置,以及为达到上述目的而构建结构化的组织机制。v风险管理战略不是孤立的,必须围绕银行业务发展紧密展开v风险管理战略落实到具体目标上体现为:要和业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保证银行的竞争优势和承担的风险一致风险管理的过程设计要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外部市场环境一致从风险角度考核分支机构业绩,把分支机构行为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收益质量和稳定性的提高,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银行股东价值选择达到风险管理目标需要的恰当工具我们来看两组实验v实验一、在A、B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A.确定赢得1000元;B.50:50的机会,赢了得到2000元,输了

24、得到0元v实验二、在A、B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A.确定亏损1000元;B.50:50的机会,输了亏损2000元,赢了亏损0元v在实验一中,多数人选择A,即在确定性赢利与不确定性赢利之间偏好确定性赢利的选项;在实验二中,多数人选择B,即在确定性亏损与不确定性亏损之间偏好不确定性亏损v前述实验表明,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并非是理性的。这种在决策中对理性的违背说明在赢利和亏损的情况下,人们的风险态度是会改变的,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在赢利情况下,人们厌恶风险在亏损情况下,人们喜好风险v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和政策v (一)风险偏好类型根据效用划分v风险厌恶者: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

25、资产v风险偏好者:通常会主动追求风险,喜欢收益的动荡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v风险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其选择资产的惟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v(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偏好v风险偏好是银行对风险的态度,具体表现为:银行愿意承担什么样的风险?能够承担的风险的最高限额是多少?在对客户的授信过程中如何把握风险?对目前的业务开展、资本状况、资产质量中的风险含量是否满意?是否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v(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偏好的类型风险喜好型v对信用管理的要求比较高风险厌恶型v对信用管理的要求比较低

26、风险中性v不愿意承担高风险但也不是一味拒绝,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收益,因此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与项目本身紧密相关v(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战略v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目标、方向以及机构的风险承受度信用风险管理政策v是信用管理战略与偏好的具体体现,是对具体业务中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指导,要求如下:政策制定涵盖银行所有业务、所有产品和所有服务;政策要清晰、简洁,保证执行人员能正确全面理解;政策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性。v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需考虑的因素: (1)总体战略和产品线 (2)交易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的适当性 (3)风险承受度 (4)内控质量 (5)风险监

27、督能力、管理制度和过程的复杂性 (6)内部的专业技术 (7)过去的经验和绩效(8)激励政策 (9)税收和会计问题 (10)监督约束和法律地位v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v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是双向的,即,既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又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v自上而下首先,从银行的整体角度确定目标收益和风险限额然后,自上而下,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对某部门和对负责与客户交易的项目经理的具体目标v包括目标收入、风险限额和与整体政策相符合的具体业务原则v自下而上指在具体交易中从客户经理取得资料进行风险调查开始,到审查部门对风险的分析和控制,直至交易完成后对风险的监控和反馈以及修正管理方案等的完整过程。

28、v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与自下而上的信息汇总都说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要涵盖所有客户、各类授信业务,在控制环节上要覆盖授信业务的全过程,因此,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v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v(一)预先控制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办法,制定信贷投向政策,核定客户信用等级和风险限额,确定客户授信总量v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设置根据管理者风险偏好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v营运资产的信用风险控制根据资产状况和经营战略v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v(二)过程控制按照授权有限的原则,制定授权方案,完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机制,对各类超权限授信业务进行审查v(三)事后控制对授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或非现场

29、检查,对贷后管理、资产质量做出评价,并以此相应调整授信政策和授权方案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模式v (一)风险集中管理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采取的普遍管理形式特点:v与整个银行的管理体系配套,由总行统一管理风险v企业大额授信由总行风险控制部门统一管理,经核定后分配给分支机构使用v风险管理信息向总行管理部门集中v风险管理效果取决于风险信息质量及相关分析人员的水平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模式v (一)风险集中管理型弊端:v风险信息传递存在时滞,质量和准确性下降;v依赖信息传递进行决策,远离一线,风险管理难以保证;v影响一线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性。v(二)风险分散管理型为一些国际银行广泛使用特点:v控制风险的权限下放,由分支机构根据各自面临的风险实时管理v根据本地区客户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风险限额v风险管理信息分散于各个决策主体v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讯部门具有监督职责,以保证风险不会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 v(二)风险分散管理型弊端在于:v规模庞大、分支机构众多,会使风险管理的责任、权利、利益难以统一,使控制流于形式;v即便是各个风险管理的决策主体能够保证采取最优的风险管理政策, “合成谬误”也难以避免。(个体合理的行为总体未必合理)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