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用户交换机B系统概述_第1页
华为用户交换机B系统概述_第2页
华为用户交换机B系统概述_第3页
华为用户交换机B系统概述_第4页
华为用户交换机B系统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C&C08用户交换机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C&C08数字程控用户交换系统(以下简称C&C08)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满足专用通信网用户需求,自主开发的经济适用、功能完善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设备。C&C08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完全符合ITU-T和新国标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具有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和灵活的组网能力,可作为各种专用通信网(如铁路、电力、军队、公安、石油、煤矿)中的用户交换设备。1.1.1 技术特点1. 高可靠性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C&C08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采取了措施,如软件容错设计等。根据业界通用做法,采用可靠性预计方法估计,C&C08的MTBF

2、(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79955小时(3331天),系统年平均中断时间为3.285分钟。有关C&C08可靠性设计的详细介绍请参见“1.4 可靠性设计”。2. 高处理能力C&C08整个系统的BHCA(Busy Hour Calling Attempt)值达到19K,话务量处理能力为319Erl。此外,C&C08的号码存储和分析能力均达到24位,可满足各种位长的呼叫对交换机呼叫分析能力的要求。3. 低功耗特性C&C08广泛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以及多CPU集成技术,其用户电路采用智能化的供电技术,通过增加可控智能调节器,使每个用户电路的功耗只有0.55W,且内发热只有0.03W。综合起来,考

3、虑到公共部件的功耗特性,平均每线用户电路的功耗仅为0.60W,以一个容量为2000线的交换模块计算,其整机功耗(估算)0.60W2000=1.2kW。4. 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C&C08全面顺从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其相关补充规定的技术要求,不仅可以全面提供满足国标规定的PSTN、ISDN、Centrex等基本业务、承载业务或补充业务,而且还能为运营商量身定做多种功能和增值业务,如:酒店接口功能、Centrex话务台功能等。有关C&C08业务与功能的详细介绍请参见“2 业务与功能”。5. 强大、灵活的组网能力C&C08以其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和灵活的组网能力,可提供专网用户交换机建设的解

4、决方案。l 提供标准的V5.1/V5.2接口,支持多厂家接入网设备的接入,提高了系统的组网能力。l 提供企业、酒店、金融、证券、学校、政府机关等行业化解决方案,全面满足集团用户对电话业务的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如Centrex业务、Centrex话务台、数据接入等。6. 维护操作方便实用C&C08在设计上采用了MML(Man Machine Language,人机语言)命令行和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相结合的操作维护系统,提供基于MML的业务图形终端,操作可靠,使用直观、方便。此外,C&C08还提供通俗易懂、内容翔实的联机帮助系统,使维护人员在操作时

5、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可方便地实现数据配置、设备维护、状态跟踪、性能统计、故障监测、用户管理等多种操作维护功能。7. 支持软件补丁功能C&C08支持软件在线打补丁功能。当需要对主机程序进行一些适应性和排错性修改时,可以利用补丁生成工具,将用于修改软件缺陷的一个或多个补丁组织起来,及时生成基于某个软件版本的补丁文件。维护人员只需要执行简单的MML命令,就可以将软件补丁在线打入到设备中修改错误,在不影响系统业务的情况下实现对系统的在线升级。软件补丁不但可以用来解决软件故障,而且可以提供一些新增功能,支持一些新业务。1.1.2 主要特性或功能1. 硬件特性l 支持32路用户框l 支持E1中继,环路中继,

6、E&M中继2. 组网方式l 支持与运营商PSTN网络连接l 支持与专用交换机网络连接3. 基本业务l 支持新国标规定的各类PSTN基本业务、补充业务或新业务l 支持传真、数据业务l 支持新国标规定的各类ISDN基本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或新业务4. 商业网业务(1) 支持Centrexl Centrex短号支持8位l Centrex群超过255个(2) 支持Centrex话务台l 话务台查号l 排队队列优化l 话务统计l 测试l 按姓名拨号l 定时呼叫前转(CFU/CFB/CFNR)话务台l 定时免打扰l 按时间限制呼叫(呼入权、呼出权)l 话务台故障导致异常离线后,呼叫转移到备用分机l 拨

7、群内用户遇忙转话务台,将原被叫带到话务台l Centrex群外呼叫代答统计(3) 支持呼叫结束计费通知功能(4) 支持酒店接口/宾馆接口(PMSI)和留言灯(5) 支持E1方式语音邮箱(6) 支持信号音全局广播功能和外接信号音(7) 支持受话式会议电话功能(8) 支持全网的主叫号码显示(CID)(9) 支持三类主叫号码的显示控制方式(10) 支持限额、限时呼叫(11) 支持按时间段控制呼叫(12) 支持改号通知音(可报出更改后的电话号码)5. 信令与协议l 支持No.7信令(TUP、ISUP、SCCP、TCAP、INAP等)l 支持中国一号信令l 支持DSS1信令l 支持V5.1/V5.2协议

8、l 支持各类模拟信令(环路信令、E&M信令等)l 支持铁标l 支持军标6. 基本功能l 支持MML命令行l 支持GUI图形用户界面l 支持112接口l 支持呼叫过载控制功能l 支持组间限呼功能l 支持跨局虚拟广域Centrex(WAC)功能l 支持黑白名单、主叫号码甄别功能l 支持目的码接续限呼功能l 支持电话号码平滑升位(如7位升8位)l 支持改号通知音、来话协商提示音l 支持紧急故障呼叫功能l 支持单叫多显功能l 支持电源监控功能l 支持License功能7. 计费功能l 支持国标计费要求l 支持国标新话单格式、第三方计费和UUS计费l 支持联机计费功能l 支持详细话单中计费时间精确到0.

9、1秒l 支持市话出详细话单功能l 支持话单分类l 支持失败话单分开存储功能l 支持话单总费用四舍五入功能(向下取整)l 支持10张计次表8. 维护功能l 支持在线打补丁功能l 支持配置数据的联机设定以及维护的隔离/激活操作l 支持ISDN远供与测试功能l 支持例测诊断功能l 支持系统监控、存储保护、异常处理功能l 支持TSS仿真呼叫测试l 支持全部国标网管指令1.2 体系结构1.2.1 C&C08的硬件结构C&C08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可以分为单机柜配置和双机柜配置。1. 单机柜自带独立一次电源的典型配置图1-1 单机柜典型配置2. 双机柜最大配置图1-2 双机柜典型配置有关C&C08硬件结构

10、和功能的详细描述请参见“第2章 硬件系统”。1.2.2 C&C08的软件结构C&C08的软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前台)软件和终端OAM(后台)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其体系结构如图1-3所示。图1-3 C&C08的软件体系结构1. 主机软件主机软件是指运行于交换机主处理机上的软件,它采用自顶而下和分层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主要由操作系统、通信处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呼叫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维护管理模块等七部分组成。其中,操作系统为主机软件的内核,属系统级程序;其他软件模块则为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级程序。主机软件的组成如图1-4所示。图1-4 主机软件的组成若从虚拟机的概念出发,可将

11、C&C08的主机软件分为多个级别,较低级别的软件模块同硬件平台相关联,较高级别的软件模块则独立于具体的硬件环境,各软件模块之间的通信由操作系统中的消息包管理程序负责完成。整个主机软件的层次结构如图1-5所示。图1-5 主机软件的层次结构(1) 操作系统C&C08的主机软件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主要执行任务调度、内存管理、中断管理、外设管理、补丁管理、用户接口管理等功能,是各应用级程序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平台。(2) 通信处理模块通信处理模块主要完成模块处理机之间及模块处理机同各二级处理机之间的通信处理功能,如主/备用处理机间的通信、模块间的通信、主/从节点间的通信、前/后台间的通信等。(3) 资

12、源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交换系统中各种硬件资源的初始化、申请、释放、维护和测试等功能,这些资源包括交换网络、信号音、DTMF收号器、MFC记发器、会议电话时隙、FSK数字信号处理器等。(4) 呼叫处理模块呼叫处理模块是基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模块之上的一个应用软件系统,它在资源管理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的配合下,主要完成号码分析、局内规程控制、被叫信道定位、计费处理等功能。(5) 信令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在呼叫接续过程中处理各种信令或协议,包括各种用户-网络接口(UNI)协议和网络-网络接口(NNI)协议,如用户线信令、中国一号信令、No.7信令、DSS1信令、V5协议等。信令处理

13、模块配合呼叫处理模块完成各种类型的呼叫的接续控制,是交换系统实现各种通信业务的重要软件基础。(6) 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l 响应呼叫处理模块的数据查询请求,完成呼叫处理过程中对主机数据库所有数据(如设备数据、路由数据、中继数据、用户数据、网管数据以及计费数据等)的检索功能。l 响应终端OAM软件的数据维护请求,完成对主机数据库所有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存储、备份和恢复等维护功能。(7) 维护管理模块维护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l 负责监视交换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或故障现象,并产生告警和故障报告,驱动相应的硬件设备发出可闻、可视信号以警示维护人员;在紧急

14、情况下还可自动执行复位、倒换等操作,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l 执行或响应来自后台(终端OAM软件)的操作维护指令或请求,支持维护人员完成系统维护、数据管理、告警管理、测试管理、话单管理、话务统计等功能。2. 终端OAM软件终端OAM软件是指运行于BAM上的软件,它与主机软件中的维护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等密切配合,主要用于支持维护人员完成对交换设备的数据维护、设备管理、告警管理、测试管理、话单管理、话务统计、服务观察等功能。BAM应用程序集通信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于一体,是终端OAM软件的核心。BAM应用程序将来自终端的维护操作命令转发到主机,将主机响应信息进行处理并反馈到相应的终端设备

15、上,同时完成主机软件、配置数据、告警信息、话单等的存储和转发,维护人员通过BAM的处理,完成与交换机主机的交互操作任务。BAM应用程序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为数据库平台,通过多个并列运行的业务进程来实现终端OAM软件的主要功能,其与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的层次关系如图1-6所示。图1-6 BAM各软件的层次关系BAM应用程序提供基于MML的业务图形终端,可以实现系统所有的维护功能。有关C&C08软件结构和功能的详细描述请参见“第3章 软件系统”。1.3 对外接口1.3.1 用户侧接口1. Z接口Z接口,即普通模拟用户线接口(二线),主要用于连接模拟用户设

16、备,如普通话机、投币话机、传真机、数据终端等,此外,也可以连接用户交换机(PABX)、集线器等设备。Z接口的基本功能框图如图1-7所示,它主要用来实现用户电路的BORSCHT七个功能。l B:馈电(Battery Feeding)l O: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l R:振铃控制(Ringing Control)l S:监视(Supervision)l C:编译码和滤波(CODEC & Filters)l H:混合电路,即二/四线转换(Hybrid Circuit)l T:测试(Test)图1-7 用户电路功能框图C&C08主要通过ASL板(模拟用户板)提供Z接口

17、,以16路模拟用户板为例,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1所示:表1-1 ASL板Z接口的主要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用户端口数16路模拟用户线压扩特性A率功耗参数每端口0.35W,内发热0.03W最大环路电阻1800W(馈电电流18mA),包括话机装置最大环路长度0.40mm线径,7km(硬件版本CC08、CC09)0.40mm线径,15km(硬件版本CC0C)串音损耗75dB最小值(200Hzf3400Hz)瞬态保护可抗1000V峰值以下的过电压(波形:10微秒上升,3.5微秒下降时间)2. U接口(2BD数字用户线接口)U接口主要用于交换机对外提供ISDN接入功能,使具有2BD的数字用户线能够接入具

18、有ISDN功能的交换机,这类的设备如ISDN数字话机、ISDN可视电话、IP电话网关等。U接口的主要功能是:(1) 2BD的通路。提供两个B通路(每个64kbit/s)和一个D通路(16kbit/s)双向传输能力。(2) 比特定时。提供比特定时(码元定时),用于保证数字段从复用的数字流中恢复信号。(3) 帧定时。提供帧定时以保证数字段和ET的时分复用通路。(4) 供电。提供远供电源的能力,用于保证向数字段和某些终端提供电源。C&C08主要通过DSL板(数字用户板)提供U接口,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2所示:表1-2 DSL板U接口的主要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用户端口数8路数字用户线(U接口)U接口

19、信号编码2B1Q传输距离0.40mm线径,4km0.50mm线径,5km接口防护性能符合K.20标准,可有效防止雷击、工频电源等过电压对端口的冲击D通道通信规程LAPD规程远端供电能力提供95V直流恒压电源,馈电功率不小于3.2W3. V5接口C&C08提供标准的V5接口,同时支持V5.1和V5.2协议,兼容各主流厂家的接入网设备,具有标准性、开放性、可靠性强、信令负载能力强、可维护性强等显著特点。C&C08通过E1接口实现V5接入,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通过V5接口与交换机相连的接入网用户具有与本地用户相同的各种新业务功能,使电信运营商能为各类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而不受本地或接入网

20、用户的限制。有关V5接口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第4章 信令与协议 4.4.5 C&C08的V5接口”一节。 4. PRI接口(基群速率接口)PRI接口(基群速率接口),又称30BD接口,是C&C08作为ISDN网络部分与ISDN用户部分的接口,它支持30条64kbit/s的用户信道(B信道)和1条64kbit/s的信令信道(D信道),总速率为2.048Mbit/s。其中,信令信息采用链路层和网络层的DSS1(1号数字用户信令)传递。C&C08通过E1接口提供30BD接入,支持DSS1信令与No.7信令、中国一号信令混合组网;支持PRI接口一条信令链路控制多个PCM端口;支持将一个PRI接口上的多个

21、用户分成不同的群,每个群实行不同的权限控制与B通路选择。PRI接口在交换机的实际组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于交换机与接入服务器、IP电话网关等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话音通信、数据通信、会议电视、多媒体通信、IP电话、VOD、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综合业务功能。1.3.2 中继侧接口1. E1接口E1接口主要用于提供局间数字中继接口(中国、欧盟标准),当与不同的信令设备配合时,可以支持TUP、ISUP、中国一号、DSS1、R2、No.5等多种国内或国际信令。E1接口的基本功能框图如图1-8所示,其主要功能有:(1) 码型变换和反变换。主要是PCM传输线上的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High D

22、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 Code)和局内的单极性不归零码NRZ(None Return Zero)之间的变换。(2) 时钟提取和帧同步。(3) 提取和插入随路信号(或脉冲转发信号)。图1-8 E1接口的基本功能框图C&C08主要通过DTM板(数字中继板)对外提供E1接口,单个E1接口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3所示。表1-3 DTM板E1接口的主要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传输速率2.048Mbit/s帧格式符合ITU-T G.703标准线路编码格式HDB3发送信道30路话音或数据中继线端口总数32个(30个发送信道,1个同步信道,1个信令信道)外接电缆类型75W的同轴电缆或

23、120W的双绞线信令能力支持64kbit/s透明信道能力,支持各种随路或公共信道信令端口保护能力内部E1信号与外部E1信号通过变压器隔离,隔离电压达1500Vrms2. 环路中继C&C08可通过环路中继连接到PSTN网络的用户线,实现用户交换机的DOD1/DOD2及BID入网方式,并支持反极计费、呼叫进程分析计费及延时计费三种计费方式。环路中继的简明组网应用如图1-9所示。图1-9 环路中继的简明组网应用C&C08主要通过AT0板(模拟环路中继板)对外提供环路中继,每块板最大可支持16路环路中继板。3. E&M中继E&M中继的概念最初是由贝尔公司提出的,按照国际上习惯,E&M中继的接口方式共可

24、分为五类,分别被称为贝尔型接口、贝尔型接口、贝尔型接口、贝尔型接口、贝尔型接口,C&C08支持的是其中的型接口,其原理框图如图1-10所示。图1-10 贝尔型4线E&M中继接口的原理框图C&C08主要通过EM4板(E&M中继)对外提供4线E&M中继,每块板最大可支持8路4线E&M中继,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4所示。表1-4 EM4板4线E&M中继的主要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环路电流E&M电流环的额定工作电流为6mA25mA,实际工作电流取决于传输线的电阻。E线可靠检测电流为3.6mA以上,M线提供电流根据负载轻重可大于30mA,空闲状态下M线漏电流小于1mA。一般工作电流为1020mA,最大不超

25、过40mA。脉冲发码脉冲速度为10脉冲/秒、脉冲断续比为1.5:1,脉冲串间隔为560ms。双音发码信号时长50ms、间隔时长大于40ms。忙音检测频率450Hz。通过修改软件可设为400Hz或500Hz。通断时间为250ms400ms。载波方式单频信令2600Hz,通过修改软件可设为2400Hz。接收增益(A to D)+18dB-7.4dB(四线E&M),+17.6dB-7.8dB(二线E&M),四、二线的缺省值分别为-4.6dB和-0.1dB。发送增益(D To A)-23.8dB+1.6dB(四线E&M),-23.4dB+2.0dB(二线E&M),四、二线的缺省值分别为-13.9dB和

26、+0.1dB。E&M中继接口多用于连接专网的用户交换机,局间采用E&M信令,可实现用户交换机的DOD1及DID1入网方式。1.4 可靠性设计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C&C08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负荷控制等诸多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1.4.1 硬件可靠性措施C&C08以系统可靠运行为设计思路,广泛采用单板的主备份、负荷分担、冗余配置等可靠性设计方法,并通过优化单板和系统的故障检测/隔离技术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在供电方面,采用分布式供电方案,以插框或功能模块为单位使用高频DC/DC二次电源模块供电,效率高、稳定性好。二次电源采用主用、备用热备份方式的冗余设计,保证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在单板设计方面

27、,广泛采用ASIC、PLD、FPGA等先进的集成电路,减少了系统的复杂度,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单板中所有的网片均采用华为公司独立设计的ASIC,这些ASIC器件提供了较完善、有效的芯片级内部故障检测措施和上报机制。单板+5V/-48V电源输入和对外接口(如E1接口)均采用了过压/过流保护,其措施完全满足ITU-T建议G.703附录B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工艺方面,全部采用经过老化试验和严格筛选的优质元器件,硬件的组装过程也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长期使用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C&C08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措施。1. 多处理机冗余技术C&C08的关键部件均采用多处理机冗余技术

28、,如主处理机板(MPU)均采用主备机运行方式。正常情况下,主用处理机控制模块的运行,备用处理机则时刻与主用处理机保持同步,一旦主用处理机故障,备用处理机将立即投入运行,接替主用处理机控制模块运行,从而保证系统的业务不中断。2. 单板级热备份单板级热备份是通信产品为提高系统可靠性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通常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主要运用在业务处理、设备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在C&C08中,除处理机以外,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的单板主要还有:l B模块交换网板(BNETA)l 时钟板(CKS)l 信号音板(SIG)单板级热备份的实际效果可通过倒换成功率衡量,而决定倒换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单板故障检测率和倒换

29、机制,C&C08的设计在这两方面均予以了考虑。l 单板故障检测在单板上电时,需要进行内存、关键外部芯片(如网片等)自检。对单板使用的时钟等关键信号(如8kHz信号)进行在线监测,在空闲时实现业务码流的环回检测。l 倒换机制主备单板的倒换是通过它们之间交叉连接的两个信号完成的,这两个信号分别是本板有效信号(输出信号)和对端板有效信号(输入信号)。其中本板有效信号由心跳检测电路产生。& 说明:心跳检测电路用来检测单板的CPU是否处于正常工作。CPU通过一个通用I/O脚定时输出脉冲给心跳检测电路,如单板正常,则CPU输出脉冲;如单板异常或故障,则CPU输出一固定电平。这样就提高了单板倒换机制的有效性

30、和故障检测覆盖率。3. 互助的工作方式互助工作又称负荷分担,它是指两块或多块单板在正常工作时,均承担相关的功能,而当其中一块单板出现故障时,在保证一定性能指标(如呼损)的前提下,由其他单板完成故障板的任务。在C&C08中,采用互助工作方式的单板主要有:l 二次电源板(PWC、PWX)l 双音驱动板(DRV)l 协议处理板(由数据配置实现,如LPN7、LPV5、LPRA、LPRSA等)4. 故障检测及处理l 故障检测手段C&C08具备自动检测和诊断软件和硬件故障的功能,可以对故障进行记录和输出打印。硬件故障检测具有故障定位、隔离有故障的硬件或自动倒换到无故障的备用硬件的能力。软件发生故障时,具有

31、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和自动恢复功能,其中包括重新启动和重新加载等。对于重要故障提供记录和输出打印外,还同时给出故障指示信号。系统对某一硬件故障经重复检测后才确定为故障,防止了偶发性故障造成系统的再配置或服务质量下降。l 故障定位精度对于中继电路及信号设备能测试定位到每一条电路。对于公共控制部件的电路,如业务处理、交换网络、接口电路等,70%的故障能定位到1块板,90%能定位到2块板,100%能定位到3块板。1.4.2 软件可靠性措施1. 防护性能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在于减少软件缺陷,C&C08从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测试的各个阶段,都有软件的可靠性的保证。(1) 从需求分析开始,软件的开发流

32、程就在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各种规范指导下进行,把错误尽量限在起始阶段。(2) 在软件的设计阶段,注重设计方法及实现: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软件各模块的设计基于松散耦合的机制,一个模块出错时,尽量不影响其他模块;另外,增加查错、隔离错误、恢复错误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而代码走读、检视、各阶段测试是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有效手段。(3) 各种软件的测试,是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必备手段,从软件项目立项开始,测试人员就全方位的介入到软件开发流程中,小到单元测试、大到系统测试,都是严格地跟踪上级流程的需求而做出计划的,计划的完备性保证了软件可靠性的提高;并且,测试计划也在一遍遍的测试中

33、完善,作为软件的一部分,测试计划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2. 容错能力软件系统的容错能力是当一个小的软件故障出现时,不足以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即系统在错误发生时,应具有的自愈能力。软件的容错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l 关键资源的定时检测对于系统中的各种软件资源(如网板资源等),模块间增加长时间占用的校验机制,如果出现由于软件异常导致资源吊死现象,将只是短时的,校验机制能够保证吊死资源的释放及各类日志、告警的输出。l 任务监控软件运行时,对遇到的各种软件内部错误及部分硬件错误,都有输出的管道,即监控进程。监控进程可监视任务运行状况,接管遇到的系统异常状态,并向外界报告。l 存储保护软件系统启用C

34、PU内存管理单元(MMU)的段页保护机制,实现对代码和重要数据段的存储保护,提供在线查看、修改系统中的变量、数据的功能及内存区监控的能力。l 数据校验对于BAM与主机的数据不一致及分布于不同处理板的数据的不一致,能够进行定时或事件驱动的一致性检查,并且能够选择性或优先性地恢复数据的一致性,并输出相应的日志和告警。l 操作日志信息保存BAM记载一段时期内用户的操作情况,并将记录情况保存在系统的操作日志上。对于系统出现的不可知的错误,可以根据操作日志来追溯到正常情况的状态以定位问题,或者恢复数据操作到正常状态。3. 故障监视及处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及健壮性在很大成度上要依靠故障的监视系统及对故障的合

35、理处理来保证,特别是当软件已经产品化以后,C&C08对此处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l 备份倒换机制在出现严重错误的情况下,系统应能复位,并启动倒换机制,在再次启动后,能输出复位原因的记录,并能打印输出相关资料。低等级再加载时,系统中断不超过30s,最高等级再加载时,系统中断不超过3分钟。l 隔离所谓隔离,就是当一个实体不能完成某个功能的时候,就把该部分业务转移到其他实体去运行。实现隔离的前提是检测到某个功能是否可以实现,以及是否有进行业务转移的条件。l 重新启动对于功能单一的单板,当其不能完成自己的主要功能时,可能会发生故障,应该重新启动。例如LPN7板发现某个通道不能进行链路传输时,将复位这

36、个通道,如果所有的链路故障或与MPU板通信故障,则将复位该LPN7板。1.4.3 系统负荷控制负荷控制,用于在系统出现CPU过载和系统资源拥塞的情况下,通过平滑调整话务量,防止因超负荷而发生系统崩溃。C&C08采用全分散的群机控制技术,CPU的处理能力非常强大,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CPU占用率远远低于启动负荷控制的条件,因此负荷控制不会启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系统负荷可能突然增大,此时系统将自动启动负荷控制功能,进行话务疏通,消除过载与拥塞,使系统恢复正常。1. 负荷控制原理C&C08采用源头控制的策略,保证系统平滑地调整话务流量。其主要过程是:系统检测处理器负荷、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当达到阈

37、值时启动流量控制机制,限制部分系统操作和部分用户操作(即降低服务级别),同时继续对各因素进行检测,在负荷加重时,再降低一级服务级别,而在负荷减轻时则提高一级服务级别。每次负荷控制操作均有告警信息产生。2. 负荷控制方式C&C08提供满足国标的要求4级过负荷限制功能,每级限制25的用户,恢复也按4级相应进行恢复。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在突发峰值业务或超大话务量情况下安全地运行,C&C08在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l 根据CPU的占用率进行负荷控制系统默认的负荷控制触发阈值为CPU负荷达到80%、结束阈值为CPU负荷达到70%。维护人员也可以通过MML命令对触发和结束阈值进行修改。为了实现平滑调整话务

38、流量,C&C08要求负荷控制的触发阈值高于结束阈值,一旦启动负荷控制后,只有在CPU占用率下降到结束阈值时,才结束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在某一段时间内频繁的启动或停止流量控制操作。l 根据中继电路的占用率进行负荷控制C&C08中继群的保留电路数可以通过BAM进行灵活设置,以此作为调整中继启动负荷控制的条件。系统一旦发现目前空闲的电路数少于“保留电路数”时,就会启动负荷控制;但该控制只针对普通用户,也就是说此时系统将拒绝普通用户的呼叫,而优先用户仍可正常进行呼叫,所谓“保留”的含义也就是说这些电路是保留给优先用户使用。该功能可以使系统在话务高峰期间保证优先用户的通信。l 根据话单池中存储的话单数进行

39、流量控制在C&C08主机的MPU板中设计有一段存储空间,用来存储呼叫时所产生的原始话单,这段存储空间称为“话单池”。用户通话所产生的话单首先存储在话单池中,然后再送往BAM,由BAM对话单进行存储和备份,并负责向计费中心传送话单。1.5 性能指标1.5.1 系统处理能力最大BHCA值(忙时试呼次数)19k最大话务量319 Erl号码存储能力24位号码分析能力24位1.5.2 系统容量主机的最大用户数2128(等效用户线)每线用户的设计话务量0.15 Erl主机的最大中继数480路数字中继;64路AT0中继/32路E&M中继每线中继的设计话务量0.2 Erl(数字中继);0.03 Erl(AT0

40、中继);0.01 Erl(E&M中继)1.5.3 No.7信令处理能力主机最大支持的MTP链路数32 Links每条MTP链路的最大负荷0.8 Erl主机的最大消息处理能力9600 MSU/s1.5.4 话单存储能力在C&C08中,呼叫所产生的话单先存储在交换模块的MPU板内,然后定期由BAM读取。话单的存储能力主要与MPU板的内存大小有关,如表1-5所示。表1-5 单个交换模块的话单存储能力MPU板的型号普通话单池的容量(张)Centrex话单池的容量(张)CB05MPU(64M内存)约27万5000CB05MPU(128M内存)约70万5000& 说明:普通话单的长度:118字节。1.5.

41、5 系统可靠性指标可利用度0.99999375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79955小时MTTR(平均故障处理时间)0.5小时年平均中断时间3.285秒1.5.6 可维护性指标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MTTR(平均故障处理时间)是衡量产品可维护性的一个重要指标。C&C08通过针对可维护性方面进行专门的规划和设计(如提高故障检测/隔离率、采用热备份、优化维护通道等),使MTTR指标达到小于0.5小时。1.5.7 时钟性能指标C&C08的时钟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锁相环技术及可靠的软件锁相方式来完成时钟同步,采用三级时钟,

42、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国标的相应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6所示。表1-6 C&C08时钟系统的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指标与功能1时钟进网参数最低准确度三级时钟:4.610-6牵引范围三级时钟:能够同步到准确度为4.610-6最大频率偏移三级时钟:210-8/天初始最大频率偏差三级时钟:110-8/天2长期相位变化理想工作状态MRTIE1ms保持工作状态MRTIE(ns)as(1/2)bs2c其中s表示时间,单位为秒,MRTIE的单位为纳秒(ns)三级时钟:a=10 b=2.310-4 c=10003时钟工作方式具有快捕、跟踪、保持和自由运行四种方式。4输入抖动容限见图1-11。& 说明:l 最

43、低准确度:在没有外部频率基准的情况下(自由运行),长期(20年)对标称频率的偏移的最大值。l 最大频率偏移:连续进行过程中时钟在单位时间周期内相对的频率变化的最大值。l 牵引范围:时钟能够锁定的输入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l MRTIE:是指在测试期内,一个被测时钟相对一个实际的参考时钟的最大峰-峰时延的变化。图1-11 最大允许输入抖动和漂动的下限假设一输入信号的抖动频率为1kHz,幅度大于1.5UI时,系统仍然正常,则输入信号满足要求。& 说明:UI:单位时间间隔,数字信号频率的倒数为1个UI。例如,2.048Mbit/s信号,其单位时间间隔为488ns。1.6 机柜的物理特性1.6.1 机柜

44、的种类C&C08数字程控用户交换系统使用普通拼装机柜。1.6.2 机柜的尺寸、重量1. 拼装机柜的尺寸l 高度:2100mm(带顶盖)l 宽度:800mm(单个机柜,不带侧门)(800280)mm(2个机柜并排,两头各带一侧门)l 深度:550mm& 说明:侧门尺寸:高宽厚2100mm550mm40mm。2. 拼装机柜的重量l 空机柜时:224kgl 满配置时:310kg1.7 电源及功耗1.7.1 供电电源C&C08的各机柜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其一次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为176V300V。二次电源的具体参数为:表1-7 C&C08二次电源的主要技术参数型号输出电压最大负载(CFM强迫风冷)稳压精

45、度纹波(峰峰值)PS484042.0V58.0V40.0A0.3200mV1.7.2 功耗特性1. 双机柜配置表1-8 双机柜配置时的最大功耗功能模块配置-48V消耗电流(A)功耗(W)B型机主控框满框配置2.10A 100.6W数字模拟中继拼接框8*DT+8*AT+1TKD+TST+TSS+3PWX0.5A+1A72W16路用户框2*PWX+2*DRV+1*TSS+19*ASL3.12A *71048W总计25.44A1212W双机柜配置时采用一个PS4840电源模块供电,效率为1212W/2000W=60%。2. 单机柜配置表1-9 单机柜配置时的最大功耗功能模块配置-48V消耗电流(A)

46、功耗(W)B型机主控框满框配置2.10A100.6W数字模拟中继拼接框8*DT+8*AT+1TKD+TST+TSS+3PWX0.5A+1A72W16路用户框2*PWX+2*DRV+1*TSS+19*ASL3.12A *2299.52W总计9.84A472.12W单机柜配置时采用一个PS4840电源模块供电,效率为472.12W/2000W=25%。& 说明:l 是按忙时话务量0.2Erl/用户线计算。以上数据可作为对用户供电设备容量要求的计算依据。l 16路用户框:满框配置用户数为304,实际用户通道数为62,收敛比为4.75:1。按每框最多90个用户同时摘机来计算其功耗。1.8 接地规范C&

47、C08共有三种地,即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在开局时,系统的接地条件原则上应满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接地规范。1.8.1 一般原则(1) 接地导线应采用铜导线以降低高频阻抗,接地线尽量粗、短。(2) 接地端子必须经过防腐、防锈处理,同时用螺栓拧紧,以机械方式保证接触良好。(3) 地线与信号线不应平行走线或相互缠绕以减少相互的干扰。(4) 交换系统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同一模块的各机柜的地线应紧密相连,成为一个等电势体。l 在进行C&C08安装时要求运营商能提供三个地线,即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鉴于一般楼房建筑时已具有保护地,另两个地用于工作地和防雷地。若运营商只能提供两个地线时,则另外一个地线用

48、于工作地。l 建议使用华为公司的一次电源及配套直流配电柜作为C&C08的直流电源及C&C08地线接入配套设备,以充分保证各模块直流电源的过流保护及地线引接的可靠性。l 对于交流配电系统,要求运营商提供独立的交流安全地,并将交流电网提供的保护地线断开。采用电源防雷装置可以防止来自交流电网的干扰信号,保证交流配电系统正常工作。1.8.2 接地电阻最终的接地电阻,按照信息产业部YDJ 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1989年发布)和YD 5076-9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1998年发布)的要求:“交换机所在通信局应采取联合接地方式,要求接地电阻阻值1W。”1.9 环境要求

49、为保障C&C08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降低由于环境因素而造成的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运营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机房环境条件,并使之达到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注意:l 本手册所列之机房环境条件为保障本设备正常运行所需之基本条件,并非全部条件,设备运营商应参考但不限于本手册所列之条件。l 其他的机房条件如建筑、消防、供电、抗震、防雷等,因篇幅限制,本手册均未列出,请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9.1 温度机房应安装通风、空调设备,使室内的温度长期保持在1530之间。05或3045的短期工作时间应限制为: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

50、& 说明:温、湿度的测量点系指:在地板以上2米和设备前方0.4米外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1.9.2 温度变化率机房应采取适当的恒温措施,避免室内温度的变化过于剧烈,每小时温度的变化应控制在上下不超过5。1.9.3 相对湿度机房应安装适当的除湿或加湿设备,使室内的相对湿度长期保持在40%65%之间。20%40%或65%90%的短期工作时间应限制为: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 说明:温、湿度的测量点系指:在地板以上2米和设备前方0.4米外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1.9.4 空气洁净度空气洁净度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灰尘粒子浓度,一是有害气体浓度。机房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证机房满足以下要求:l 无爆炸、导电、导磁性及腐蚀性尘埃。l 直径大于0.5m的灰尘粒子浓度不超过3500粒/升,直径大于5m的灰尘粒子浓度不超过30粒/升。1.9.5 电磁环境机房应采取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