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2016_5_亚洲生产网络_第1页
jpe2016_5_亚洲生产网络_第2页
jpe2016_5_亚洲生产网络_第3页
jpe2016_5_亚洲生产网络_第4页
jpe2016_5_亚洲生产网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的地位VS中国的角色第三、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东亚生产网络阅读 刘重力,陈静,Somnath Sen,白雪飞. 东亚垂直分工网络与技术梯度研究基于零部件贸易的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2009(6):68-73+89. 蔡天一:“日本汽车企业东亚生产网络及对我国启示以日本三大汽车企业为例”,2009,硕士论文。 喻春娇 、徐玲:“中国中在东亚电子行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研究以ICT部门为例”,世界地理研究2010(12)。 WTO and IDE-JETRO: Trade pattern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in East Asia: From trad

2、e in goods to trade in tasks,2012.分析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垂直专业化水平:零部件贸易的视角。分析东亚电子产业的生产网络。分析日本汽车的东亚生产网络。根据IDEJETRO(2012)分析东亚生产网络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 第一次: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期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产业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 第二次: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产业从美国向日本和原联邦德国转移。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本成为转移主要的产业输出国,东亚“四小”是主要承接地。 第四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2008) 东亚四小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加上原有的产业发

3、展基础,80年代成为东亚地区崛起的一个经济发展群体性明星。 东亚四小很快就面临着境内市场狭小与生产能力扩张之间的矛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与企业追求更多利润的矛盾、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的矛盾。这三大矛盾的存在,催生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 日本、东亚四小、美国向东盟四国、中国内地转移。东亚四小是二传手,将其产业转移到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和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内地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FDI的变化亚洲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世界首要FDI流入地区贴上贴上“日本制造日本制造”销售的销售的SONY芯片芯片美国美国,外壳,外壳印度印度,部

4、分零件部分零件韩国韩国,组装,组装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英国装配英国装配的的汽车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瑞典瑞典,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德国德国,底盘、弹簧底盘、弹簧美国美国,车身,车身意大利意大利东亚的垂直专业化与中间品贸易 垂直专业化(VS):HIY方法 进口中间品(VS),用于本国生产,并出口; VS:一国出口中从他国进口的中间品投入, VS=(中间品进口/总产出)出口 出口中间品,用于他国生产并出口 VS1:一国出口中用于他国生产并出口的中间产品价值 东亚垂直专业化在电子行业、机械、服务业和化工业相对发达,且大部分国家表现出了产业分布的相似性。(张伯伟,彭支伟2014) 零部件贸易 东亚生产网络主要表

5、现为零部件贸易迅速增长基础上的垂直专业化分工 东亚经济体零部件出口的角色变化:日本的地位趋于下降,四小的地位上升,东盟与中国体现出互补性 中间品贸易 东亚制造业出口的增加额40%来自于中间品的出口,这一比例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仅为30%和22%(Athukorala,2005) 19952009年,亚洲中间投入品出口占世界中间投入品总出口的份额从26%上升到35%,而欧盟从50%下降到41%,北美从17%下降到14%(华晓红等,2013) 东亚区域内SITC7类产品的出口占比从1985年的18.1%上升到了2001年的47.9%,其中中国和东盟地区的增长最为突出。(Ng和Yeats,2003

6、) 全球60%的贸易由中间产品或者服务构成,由此产生了无国界的共同生产体系。这种关系链可能是全球的、地区间的或者只在两国之间,成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GVC通常发生于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s)之间,伴随着其子公司或者合作伙伴的跨国投入与产出。 GVC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多次计算。原材料从a国出口至b国,再出口至c国、生产产品再出口到d国或者最终的消费国。原材料作为a国增加值,只在a国计入1次GDP,但在国际贸易额中却被计算了好几次。核心概念和数据 国外增加值:一国总出口中由他国生产的投入品 国内增加值:出口中国

7、内生产的部分。即出口中对一国GDP有贡献的那部分 GVC参与率:一国出口中使用的国外增加值(上游部分)与供应其他国家出口的增加值(下游部分)之和除以一国的出口总额。反映一个国家在多级贸易中的出口份额。全球化经济中的价值增加模式 在2010年全球出口中,19万亿中约有5万亿为重复出口。 国外增加值占出口的比重 各行业国外增加值占出口的份额 主要出口国国内附加值份额 2010年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全球价值链核算:贸易增加值核算 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库项目项目机构机构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国家国家行业行业年份年份UNCTAD-Eora GVC数据库UNCTAD/Eora国家供给使用表、投入产出表及欧盟统计局、

8、IDE-JETRO、OECD的投入产出表18725-500各国不同1990-2010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CIO)OECD/WTO国家投入产出表40182005、2008、2009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AIIOT)经济研究所(IDE-JETRO)国民账户和公司调研1076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普渡大学各研究院和组织机构129572004、2007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欧洲资助的11家财团机构国家供给使用表40351995-2011 贸易增加值分解分解依据分解依据分解公式分解公式区位贸易增加值 = 国内增加值 + 国

9、外增加值来源(TiVA)贸易增加值=国内直接增加值+进口外国中间品后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进口中间品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外国增加值E = DDVA + IDVA + RVA + FVA流向和用途(KPWW)贸易增加值=满足进口国最终需求的国内增加值+进口国加工后用于消费的国内增加值+进口国家加工后出口他国的国内增加值+进口国加工后出口返销出口国(复进口)+外国增加值E = FDVC + MDVC + IVA + RVA + FVAGVC位置指数PSI = Ln(IVA/E) - Ln(FVA/E)GVC参与度指数PTI = (IVA+RVA+FVA) / EGVC相对牵引力指数TFI = Ln(IDVA/E) - Ln(FVA/E) 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Ti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