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221刘(湖南省标稿)_第1页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221刘(湖南省标稿)_第2页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221刘(湖南省标稿)_第3页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221刘(湖南省标稿)_第4页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221刘(湖南省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DCDBJ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 43/T XX-2013P 备案号 JXXX-2013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13-XX-XX发布 2013-XX-XX实施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2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DBJ 43/T XX-2013批准部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3年XX月XX日前言为了进一步提升本省建筑工业化技术水平,规范本省建筑工业化的设计、生产后面均用的“制造”、施工、验收等环节,经研究决定成立编制组,编制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在本规程制订过程中,规程编制组开展了各项专题

2、研究和相关的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国外相关文献,认真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现行标准,并在本省实际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等所有环节反复验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节点设计;8.外墙挂板设计;9.构件生产;10.安装与施工;11.工程验收。本规程由湖南大学、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参 编 单 位: 主要起草人员: 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总则12术语2 2.1术

3、语22.2符号33基本规定74材料 9 4.1混凝土 94.2钢筋 94.3连接材料 94.4其它材料 105建筑设计 135.1一般规定 135.2平面设计 145.3立面、外墙设计 155.4内装修设计 195.5设备管线设计 196结构设计 226.1一般规定 226.2作用及作用组合 236.3结构分析 256.4预制构件设计 266.5连接设计 276.6楼盖设计 327节点设计 387.1一般规定 387.2承载力计算 387.3构造设计 408外墙挂板设计 48 8.1一般规定 488.2作用与作用效应 508.3外墙挂板设计 548.4连接节点设计 569构件生产 609.1一

4、般规定 609.2生产准备 609.3模具拼装 629.4钢筋网、钢筋骨架和预埋件 629.5混凝土浇筑与饰面处理 649.6混凝土养护 659.7脱模与表面修补 659.8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679.9构件出厂检验 689.10构件存放 719.11构件运输 7210安装与施工 7410.1 一般规定 7410.2 安装准备 75 10.3 外墙板安装施工 77 10.4 叠合梁安装施工 7910.5 叠合楼板安装施工 8110.6 外墙防水 83 10.7 安全施工 8411 工程验收 86 11.1 一般规定 86 11.2 主控项目 87 11.3 一般项目 88 11.4 子分部工

5、程质量验收89附录A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外墙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0附录B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内墙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2附录C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叠合梁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4附录D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叠合楼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6附录E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其它预制构件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8引用标准名录 100本规程用词说明 101381 总 则1.0.1 为了在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建造中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节能、环保、经济,保证质量,特制订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

6、计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抗震设计的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房屋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JGJ3-2010的有关规定。甲类建筑以及9度抗震设计的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应进行专门论证。1.0.3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设计、制造、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1术语2.1.1 叠合梁 composite beam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上架立受力负筋后,再在预制梁上部浇筑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所形成的整体梁。2.1.2 叠合板叠合板composite slab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架立受力负筋后有可能为预应力的,建议改为:在预制混凝土板上配筋并浇

7、筑一定高度混凝土所形成的整体楼板,再在预制板上部浇筑一定高度混凝土所形成的整体楼板。2.1.3 叠合楼盖composite floor system由叠合各类梁和叠合楼板通过大于6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性能等同现浇的 装配整体式楼盖。2.1.4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building with composite floor system水平受力构件采用叠合楼盖,竖向受力构件采用现浇剪力墙、柱组成的装配整体式建筑。2.1.5 接合面 connecting interface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由于二次浇筑所形成的接触

8、面,称接合面。2.1.6 混凝土抗剪粗糙面rough face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实现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牢固接合,简称粗糙面。2.1.7 预制外墙挂板 precast facade panel仅起围护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2.1.8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外墙板 precast sandwich wall panel两层混凝土墙板通过连接件相连,中间夹有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墙板。邻近室内的墙板称为内叶墙板,邻近室外的墙板称为外叶墙板。简称预制夹芯外墙板。2.2符号删除未在本规程中出现的符号 已删除2.2.1 材料性能C30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30N

9、/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v 穿过叠合面的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接缝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 外墙挂板的重力荷载标准值;重力荷载效应标准值;风荷载效应标准值;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剪力设计值;结构层间相对位移;接缝承载力设计值;地震作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静力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受剪承载力设计值;被连接构件的相应承载力设计值;施加于外墙挂板的重心上的地震作用力标准值;2.2.3 几何参数楼层层高;As垂直穿越接合面全部钢筋的截面面积; b叠合面的

10、宽度; h0截面的有效高度; Asv垂直穿越叠合面全部箍筋的截面面积; s叠合面内箍筋间距;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接缝强连接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按国家标准规定取用;风荷载分项系数;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风荷载组合系数;接缝内力增大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8.2.6采用;动力放大系数;3 基本规定3.0.1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整体策划,协调业主、设计、制造、施工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密切配合。【说明:由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自身的特点,在方案阶段,建设、设计、施工、制

11、作各单位之间即应协同工作,对应用预制构配件的技术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在方案阶段,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即应密切配合,对预制构配件制作的可能性、经济性、标准化工作以及安装要求等作出预测。这与目前大量采用的全现浇结构设计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完善的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此项工作显得十分重要。】3.0.2 设计宜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 50002的规定。在同时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建筑构配件标准化与系列化的原则,确定建筑平立面的基本单元,实现“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建筑设计原则,宜实现基本单

12、元的标准化定型,以提高定型的建筑构配件的重复使用率。抗震设计时,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会出现各种非标准化的构件,不符合“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3.0.3 设计应进行概念设计和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并应设置冗余约束。必要时,应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特别是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混凝土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3.0.4 此条移至第6章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选择适当的连接节点构造。连接节点构造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满足结构的承载力

13、、延性和耐久性要求。【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连接节点构造不仅应满足结构的力学性能,尚应满足建筑物理性能和立面设计的要求。连接节点构造类型的选用,主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建筑高度和抗震要求确定,没有足够经验的重要连接节点性能应进行试验验证。】3.0.5 构件拆分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被拆分的预制构件宜符合模数协调原则,优化预制构件的尺寸,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2 相关的连接接缝构造应简单,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承载能力应安全可靠;3 被拆分的预制构件应满足施工吊装能力,并应便于施工安装,便于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4 满足结构设计计算模型假定的要求。【说明:预制构件

14、的拆分应同时满足模数协调、结构承载能力及便于施工的要求。】3.0.6 对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应进行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两阶段设计,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施工图阶段,应完成整体计算分析、结构构件的截面和配筋设计、节点连接构造设计、结构构件安装图等,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施工装配的要求;2 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应综合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设计、以及制作和施工各环节的要求,协调各专业和各阶段所用预埋件,进行综合深化设计,确定合理的制作和安装公差等,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构件加工的要求。并对构件的脱模、吊装、运输、存放、施工等环节的受力状况进行核算。【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设计包

15、含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两阶段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本条规定了两个设计阶段各自的设计深度要求。】4 材料改为4.1 混凝土 4.2 钢筋 4.3 连接材料 4.4 其他材料 已修改4.1 混凝土4.1.1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和有关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4.1.2混凝土分为预制混凝土构件部分和现浇混凝土构件部分。预制混凝土构件分为预制普通混凝土构件和预制轻质混凝土构件,预制普通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不宜应低于C30;预制轻质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LC7.5,仅用于非承重构件。4.1.3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

16、应低于C3025,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4.2 钢筋4.2.1钢筋的各项力学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4.2.2钢筋焊接网质量要求按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T1499.3的要求执行。4.2.3;钢筋桁架质量要求按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B/T4262要求执行。【说明:应鼓励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采用钢筋焊接网,以提高其工业化生产水平。有关要求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10.3的要求中的规定。】4.3 连接材料4.3.1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说明:预制构件

17、的连结方式,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受力钢筋通过预埋件进行连接的也是一个重要的连接方式,特别是非承重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此时,对预埋件,以及用于预埋件之间相连的焊接材料或螺栓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的相关规定。】4.3.2 夹芯墙板中内外叶墙体的连接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 连接件应进行系统的验证性试验,必要时应通过专门论证,经鉴定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采用; 2 连接件可采用复合非金属连接件,也可采用金属连接件。当采用金属连接件时应满足耐久性要求。3 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抗拉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抗扭承载力、以及与混凝土的锚固力;连接件还应

18、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说明:由于夹芯墙板作为围护结构,具有保温节能功能,它集承重、保温、防水、防火、装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国外称其为三明治墙板,在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但是,保证内外叶墙板的连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内外叶墙板的连接件多采用复合高强纤维或不锈钢制作。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本标准仅定性地提出上述要求。】4.4 其它材料4.4.1 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钉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当采用吊环时,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钢筋制作。【说明:预制构件起吊用预埋件,应同时考虑脱模和翻转等各个工况。】4.4.2 外

19、墙板接缝处密封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及防水等性能;其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等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其性能满足以下要求:撕裂强度宜大于7N/mm;断裂伸长率宜大于400%;E弹性模量宜小于0.35N/mm2;工作温度范围为30到70;弹性恢复率宜大于75%;且尚应满足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2 接缝中的背衬宜采用发泡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胶等。【说明:外墙板的接缝材料应具有防水、防霉、耐候等功能,可按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执行。根据使用经验,由于挤塑聚苯乙烯板(XPS)的抗压

20、强度高,吸水率低,因此XPS在夹芯外墙板中受到最广泛的应用,使用时还需对其做界面隔离处理,以允许外叶墙板的自由伸缩。当采用改性聚氨酯时,多采用带有塑料表皮的改性聚氨酯板材。】4.4.3 夹芯墙板夹芯层中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低导热系数、低吸水率、抗压强度较高的轻质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宜大于0.04 W/(mK),吸水率(体积比)不宜大于1.0%。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 级;2 采用B级保温材料时,保温材料两侧应采用混凝土等不燃材料,且外侧墙体的厚度应不小于50mm;3 夹芯墙板整体的耐火极限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5 建筑设计5.1一般规定5.1.

21、1设计所选用的各类建筑构配件的规格或型号、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5.1.2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室内装修宜一次到位。宜采用结构主体部件、内装修部品和管线设备的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系统,实现室内装修(填充体)和管道设备与主体结构(支撑体)的分离。【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内装修与管线设计应提倡与主体结构分离的设计。中国住宅提倡CSI住宅体系。CSI住宅体系借鉴国际先进SI住宅建设发展经验,而确立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住宅产业化特色的住宅建筑体系。SI住宅体系是将住宅的支撑体部分和填充体部分相分离的住宅建筑体系。其中 C是CHINA的缩写,S是英

22、文Skeleton的缩写,表示具有耐久性、公共性的住宅支撑体,包括结构主体、共用管线及设备等,是住宅中不允许住户随意变动的一部分;I是英文Infill的缩写,表示具有灵活性、专有性的住宅内充填体,包括各类套内设备管线、隔墙、整体厨卫和内装修等,是住户在住宅全寿命周期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改变的部分。现?建筑设计施工尤其住宅设计与施工将设备管线埋在楼板混凝土垫层或墙体中,把使用年限不同的主体结构与管线设备混在一起建造,大量的住宅虽然主体结构尚可,但装修和设备等却早已老化,却无法改造更新从而导致不得不拆除重建,建筑使用寿命短。CSI住宅体系通过S(Skelton支撑体)和I(Infill填充体)的分离

23、,提倡采用结构主体部件、内装修部品和管线设备的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系统,使住宅具备结构耐久性, 室内空间灵活性以及填充体可更新性等特点,同时兼备低能耗、高品质和长寿命的优势。例如:传统的同层排水卫生间,采用湿式法施工,下沉部位需要填充,不仅防水工艺不好控制,而且后期维修极为不便。整体卫浴采用地脚螺栓调节底盘高度,无需回填,检修方便,且整体卫浴从设计、选材、制造、选配到运输安装,一切都由专业人人员负责,能确保质量,有效避免交房矛盾。】5.1.3 围护结构、以及公共楼梯、阳台、隔墙、空调板等配套构件宜采用工厂化加工的标准预制构件。5.1.4外围护结构应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确定保温隔热措施。外

24、墙、屋顶、门窗、楼板、分户墙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窗墙面积比等要求应符合国家及湖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说明:根据不同建筑的类型相应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5.2 平面设计5.2.1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宜优先选用大开间、大进深及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结构体系,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长宽比及高宽比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5.2.2 楼梯间、电梯间(核心筒)的剪力墙宜采用平面刚度对称的方式均匀布置;承重墙、柱等竖向构件应上下对应贯通。5.2.3 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足构件拆分的最小尺寸限制及结构受力要

25、求。5.2.4 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厨房与卫生间平面功能合理分区,宜采用标准化的整体卫浴及整体橱柜;厨卫间的水电设备管线宜采用管井集中布置。【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设计的思想。平面设计应考虑建筑各功能空间使用尺寸,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合理拆分结构预制构配件(部件),并注意预制构配件(部件)的定位尺寸应满足平面功能需要,同时应符合模数协调的原则。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的关系。例如住宅卫生间涉及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路等四大专业,需多工种协作完成,平面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平面位置与竖向管线的关系、卫生间降板范围

26、与结构关系等。如采用标准化的整体卫浴及标准化的厨房整体橱柜,除考虑设备管线的接口设计,还应考虑卫生间、厨房平面设计尺寸与整体卫浴及标准化的厨房整体橱柜部品尺寸间的模数协调。】5.3 立面、外墙设计5.3.1 建筑外墙的设计应结合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特点,通过基本单元组合、外墙立面有规则的变化,采用凹凸、虚实、色彩变化和装饰混凝土等方法,满足建筑外立面多样化和经济美观的要求。【说明:预制混凝土具有可塑性,通过模具浇筑可以形成任意形状,通过涂料装饰可实现任何色彩需求,通过形状、色彩模拟可仿制所用常见饰面,通过面层处理可形成露骨料混凝土、清水混凝土。】5.3.2 建筑外墙饰面材料宜结合当地

27、条件,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并体现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立面造型的特点。5.3.3 建筑造型除应符合建筑功能及结构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节能建筑体形系数的要求。5.3.4 外墙宜采用夹芯保温外墙构造满足墙体的保温隔热要求。采用夹芯外墙板时穿透保温材料的连接件,宜采用非金属材料。当采用金属连接件来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板时,应有防止热桥部位结露的措施。【说明:可根据热工计算方法核算墙体内部各结合面温度。当可能产生“结露”时,埋设的金属连接件应采用表面防腐预处理。】5.3.5 外墙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设计应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材料防水和结构防水结合做法,如图5.3.5a水平板缝防

28、水构造,图5.3.5b垂直板缝防水构造。【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外墙的设计关键在于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对于预制外墙挂板、预制夹芯复合外墙板等不同外墙板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和悬挑构件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以及门窗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应分别满足结构、热工、防水、防火、保温、隔热、隔声及建筑造型设计等要求。预制外墙板的各类接缝设计应构造合理、施工方便、坚固耐久,并结合本地材料、制作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防水材料主要采用发泡芯棒与密封胶。】1建筑密封胶;2保温背衬胶条;3硬质垫块;4限位连接件;5夹芯保温外墙板;6叠合梁;7混凝土现浇层;8叠合楼板预制层;9夹芯保温外墙板内外叶连接件图5.3.5

29、a水平板缝防水构造。标注图中的玄武岩筋 已添加9:内外叶连接件1混凝土现浇层现浇混凝土;2夹芯保温外墙板;3建筑密封胶;4发泡限位胶条;5临时固定件图5.3.5b 垂直板缝防水构造5.3.6 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门窗与预制墙板应采用弹性连接。5.3.7 空调板宜与阳台等悬挑构件合并或集中布置。【说明:集中布置的目的是提高预制外墙板的标准化和经济性。】5.3.8 预制女儿墙板宜采用与下部墙板结构相同的分块方式和节点做法,女儿墙板内侧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宜设置金属泛水板。【说明: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设置金属泛水板,主要便于屋面防水材料的收头。】5.4 内装修设计5.4.1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

30、筑宜实施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一体化,在初步方案阶段就进行装修设计,强化与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的相互衔接,建筑内水、暖、电、气等设备、设施与管线的设计宜定型定位,避免后期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和浪费。5.4.2 宜采用工业化装修。装修所采用的部品部件,应工业化加工生产,现场装配。同时应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5.4.3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部品与公共管网系统连接、部品与配管连接、配管与主管网连接、部品之间的连接,其接口应标准化。5.4.4 厨房及卫生间等湿区应采取可靠防水措施。5.5 设备管线设计5.5.1 给排水设计 1)给排水管道不应敷设在结构层内,预留孔洞宜在预制

31、构件内设置完成。 2)住宅套内排水管道宜同层敷设,器具排水竖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另一套内,同层排水的卫生间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渗漏水措施。 3)给水支管可敷设在架空地板内、吊顶内或明装,不宜敷设在找平层内。【说明:一般建筑的排水横管设置在楼板下,称为异层排水;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称为同层排水。住宅建筑卫生间宜优先采用同层排水方式。】5.5.2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 1)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时,散热器应明装。必须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 2)设置供暖系统供、回水主立管的专用管道井,应预留进户用供暖水管的孔洞或预埋套管。 3)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时,散热器的挂件或可连接挂

32、件的预埋件应预埋在实体墙上。 4)采用分体式空调建筑的外墙应预埋空调器DN75穿墙套管,套管内高外低,坡度为1%.5.5.3 电气设计1)住宅设备管线的设计应注意套内管线的综合设计,每套的管线应户界分明。2)当采用整体卫生间时,热水器在吊顶内安装,其电源插座安装不应低于2.5m。3)设有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应预留局部等电位接线端子箱。端子箱安装于实体墙上或天花板内。4)低压配电系统的主干线宜在公共区域的电气竖井内设置。5)应根据装修和设备要求预先在预制墙板中预留孔洞、沟槽,预留埋设必要的电器接口及吊挂配件。不宜在房间围护结构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在预制构件中预留还是在现浇层中预留,区分楼板

33、和墙板 将预制板改为预制墙板6)防雷引下线可利用现浇结构内2根主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亦可采用25x4镀锌扁钢沿现浇柱引下与基础钢筋焊接。7)弱电系统的主干线宜在公共区域的弱电竖井内设置。【说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应根据装修和设备要求预先在预制墙板中预留孔洞、沟槽,预留埋设必要的电器接口及吊挂配件。不应在房间围护结构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6 结构设计6.1 一般规定补充:在制作,施工,使用三个阶段的设计要求;6.1.1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可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各种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34、程JGJ3的3.3.1条的规定。6.1.2 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表3.3.2 的规定。6.1.3 抗震设计时,抗震等级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表6.1.2规定先要符合抗规,已修。6.1.4 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可采用叠合楼板,除有人防要求外。也可采用叠合楼板,除有人防要求外。已修在大多数房建人防下没有规定不能用叠合楼板6.1.5 转换梁不宜采用预制构件本条可去掉,因有6.6.1条。【说明:转换梁、转换柱是保证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受力部位,且往往构件截面较大、配筋多,节点构造复杂,不适合采用预制构件。】6.1.6 整体稳定性设计应符

35、合下列要求:1 结构连接应保证构件的连续性和结构的整体性,并应避免结构在偶然荷载下发生连续性坍塌;2 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及结构关键传力部位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3 在施工阶段,结构在装配过程中未形成整体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拉结钢筋等可靠措施。【说明:在地震、爆炸力、撞击力等偶然荷载作用下,整体稳定性对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对于按照本规程中的规定设计的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节点、接缝等部位的连接构造措施可保证构件的连续性和结构的整体性。】6.1.7 预制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整体分析的结果,对各类构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6.1.8 抗震设计时

36、,预制构件及接缝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6.1.8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抗震调整系数均应取为1.0。表6.1.8 预制构件及接缝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构件及接缝类型及受力性质梁、外墙挂板受弯0.75各类构件受剪、偏拉0.85接缝受弯、偏拉、受剪0.85局部受压1.0【说明: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6.2 作用及作用组合6.2.1 荷载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确定。【说明:对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

37、值及其组合均按相关规范执行。】6.2.2 对预制构件进行计算时,应取下列荷载组合:1 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应采用荷载的基本组合;2 变形、抗裂验算,应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6.2.3 预制构件在脱模、翻转、运输、安装等各工况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脱模吸附系数预制构件的生产还有很多规定,是否都写。可考虑删除“脱模吸附系数”的有关规定。这个规程只管成品的质量。计算需用到。或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脱模吸附系数宜取1.5,也可根据构件和模具表面状况按表6.2.3取用;2 构件吊运、运输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

38、可取1.2。3 当有可靠经验时,脱模吸附系数和动力系数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和安全要求适当增减。表6.2.3 脱模吸附系数预制构件型式模具表面光洁度涂阻滞剂外露骨料水性脱模剂光滑模板带活动侧模的平板,无槽口或槽边1.21.3带活动侧模的平板,有槽口或槽边1.31.4凹槽板1.41.6雕塑面板1.51.7【说明:此条规定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9.2.2条相同。】6.2.4 进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盖的施工活荷载取值应考虑实际施工情况且不宜小于1.5 kN/m2。6.3 结构分析楼盖结构分析是否写入本节。本规程名称“叠合楼盖”,但结构分析中没有楼盖似不完整。

39、有专门一节6.3.1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 整体分析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说明:在预制构件之间采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的前提下,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整体性能与现浇结构类似,设计中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本规程的相关规定对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应该根据结构的特点、连接节点的性能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6.3.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线弹性方法。是否可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即框架梁端弯矩是否可以考虑调幅?考虑6.3.3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

40、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宜符合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表3.7.3规定。 【说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与现浇结构相同。】6.3.4 当进行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采用装配式克去掉叠合楼板的楼面中,应考虑叠合板对梁刚度的增大作用,中梁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的增大系数,边梁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01.5的增大系数。【说明:叠合楼板中预制部分之间如采用整体式接缝,则考虑预制楼板对楼面梁刚度的贡献;如叠合楼板中预制部分之间接缝不连接,仅考虑现浇部分对楼面梁刚度的贡献。】6.3.5 对于新型的装配式结构构件和节点,宜进行精细的有限元分析,必要时采用试验方法对其性能进行验证。

41、【说明:对结构构件和节点进行精细有限元分析时,较大规模的分析模型中,梁、柱采用梁单元,墙、板采用壳单元;单元宜细分,模型中应包括对节点及接缝的模拟。局部模型中,宜采用块单元模拟构件,接缝可考虑采用接触单元、弹簧单元等模拟。可根据分析目的采用弹性或者弹塑性的材料本构关系。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的要求。】6.4 预制构件设计6.4.1 预制构件的计算及其构造应考虑脱模、翻转、运输、安装、堆放和使用各个阶段的不同工况,并应根据相应的荷载值,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进行各个阶段的承载力、变形及裂缝控制验算。

42、【说明:预制构件在脱模、翻转、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的设计验算是不能忽视的。预制构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附加要求,对制作、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这主要是由于:1)此阶段的受力状态和计算模式经常与使用阶段不同;2)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此阶段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因此,许多预制构件的配筋,不是使用阶段的设计计算起控制作用,而经常是此阶段的设计计算起控制作用。】6.4.2 预制构件应合理选择吊具和吊点的数量和位置,使其在脱模、翻转、运输及安装阶段满足设计要求。 6.4.3 预制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相关规范

43、的防火要求。本款可以删除,在我们的标准图中,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不会达到50mm。已删除6.4.4 预制楼梯考虑抗震要求的预制构件(楼梯)计算在什么地方体现?6.5.9节板宜配置连续的上部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下部钢筋应按计算确定。【说明:预制楼梯两端通常为简支,按照简支构件计算截面下部钢筋。但为了保证吊装、运输机安装过程中的构件截面承载力及控制裂缝宽度,对其上部构造钢筋的最小配筋进行了规定。】6.4.5 预埋吊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预制构件吊装用预埋吊件的位置应能保证构件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平稳受力。设置预埋件、吊环、吊装孔及各种内埋

44、式预留吊具时,应对构件在该处承受的吊装作用效应进行承载力的验算,并应采取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2 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的设计与构造,应满足起吊方便和吊装安全的要求。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技术规程选用;3 吊环锚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d为吊环钢筋的直径。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二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65N/mm2;当在一个构件上设有四个吊环时,应按三个吊环进行计算。【说明:预埋吊件的要求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要求。】6.5 连接设计6.5.1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中,预制构件

45、与现浇混凝土连接接缝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1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6.5.1-1)2 地震设计状况:在控制区域: (6.5.1-2)且 (6.5.1-3)在一般区域: (6.5.1-4)注:控制区域指梁柱箍筋加密区、墙板边缘构件区和底部加强部位,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域。式中: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取用; 接缝内力增大系数,取值见表6.5.1-2; 接缝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 静力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地震作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被连接构件的相应承载力设计值,即被连接构件的正截面抗压、抗拉、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接缝强连接系数,

46、取值见表6.5.1-1; 接缝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本规程6.1.11条确定。表6.5.1-1 接缝强连接系数取值抗震等级一二三四抗剪连接1.51.41.31.2其他连接1.11.11.11.1表6.5.1-2 接缝内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一二三四抗剪1.41.31.21.1其他1.11.11.11.1【说明:结构中的接缝主要指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及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中,接缝是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部位。对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控制区域,接缝要实现强连接,保证不在接缝处发生破坏,即要求接缝的承载力大于被连接构件的设计承载力乘以强连接系数,强连接系数根据抗震等级、

47、连接区域的重要性以及连接类型。同时,也要求接缝的承载力设计值大于设计内力,保证接缝的安全。对于其他区域的接缝,可采用延性连接,可在连接部位产生塑性变形,但要求接缝的承载力设计值大于设计内力乘以增大系数,保证接缝的安全。】6.5.2 接缝受压、受拉及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构件的相应规定计算,其中接缝混凝土等效抗压强度,应取构件、接缝处灌浆以及后浇混凝土中的较低值。6.5.3 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受力特点选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应满足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的要求。【说明:接缝的

48、压力通过后浇混凝土、灌浆或座浆直接传递;拉力由各种连接筋、预埋件传递;接缝剪力由结合面的粘结强度、混凝土键槽或者粗糙面、钢筋的摩擦抗剪作用、销栓抗剪作用承担,节点及接缝处于受压、受弯状态时,静力摩擦可承担一部分剪力。预制构件连接接缝一般采用抗压强度高于构件的后浇混凝土及灌浆料,当节点、接缝所配钢筋及后浇混凝土或者灌浆料抗压强度高于构件,且接缝处钢筋不少于构件内钢筋并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可认为节点及接缝的受压、受拉及受弯承载力高于构件,不必进行承载力计算。后浇混凝土或者灌浆料与预制构件界面的粘结抗拉强度、粘结抗剪强度往往低于预制构件本身混凝土的抗拉及抗剪强度。因此,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接缝一般都需

49、要进行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具体到各种结构形式中的接缝,其受剪承载力的主要组成是: 叠合梁向结合面受剪承载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界面粘结强度及混凝土键槽或者粗糙面的抗剪强度;现浇叠合层的抗剪强度;梁纵筋的摩擦抗剪作用及销栓抗剪作用,由于钢筋直径较粗,以销栓抗剪作用为主。钢筋的销栓抗剪作用通常是在混凝土键槽或粗糙面的抗剪失效以后再起主要作用,因此一般不能叠加。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规程,针对各种形式接缝分别提出了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列在第7章的相关条文中。】6.5.4 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接合面宜做成粗糙面或键槽,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预制梁、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水平接合面宜做成粗糙面,凹凸不

50、宜小于4mm;2 预制梁端面宜做成梯形键槽,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与侧边的倾角宜为45。6.5.5 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宜在节点区直线锚固,当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弯折、锚固板、锚头等机械锚固措施。6.5.6 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按施工过程和使用阶段中的各种不利荷载的组合进行预埋件等连接件承载力的计算,并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6.5.7 连接节点应采取防腐蚀措施,其耐久性应满足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所有外露金属件(包括连接件和预埋件)的设计均应考虑环境类别的影响进行封锚或防腐防锈处理。有防火要求的连接件应采取

51、防火措施。6.5.8 预制构件的精度尺寸精度?是否需要明确套用施工验收规范,还是其他标准,或另做规定?本条意义不大,可考虑删除和连接部位构造应与连接方式相适应。预制构件尺寸、连接筋、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等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6.5.9 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端部应有防止位移过大时楼梯从支承构件上滑落的构造措施,且在支承构件上的搁置长度不宜小于75mm。6.6 楼盖设计补充:1.施工阶段有无支撑情况的计算方法;2.荷载和内力分析6.6.1 楼盖应采用叠合楼盖。去掉结构转换层、加强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6.6.2 叠合楼板与梁或剪力墙之间应通过现浇叠合层进行连接。6.6.3 叠合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叠合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2 当叠合板的预制板搁置在梁上或剪力墙上时,搁置长度不宜小于15mm;3 对于楼板较厚及整体性要求较高的楼盖或屋盖结构,宜采用桁架钢筋叠合楼板。图6.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