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 唐“诗”1、 隋朝(581618)589灭陈2、 唐代(618907) 小说: 唐人传奇(古典小说的成熟)、曲子词统治者重视贺提倡文学、科举取士、思想兼容并包、与周边国家及少数民族往来频繁初唐(618713)诗: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陈子昂 文:骈文、王勃、骆宾王、陆贽盛唐(713766)诗:李白(洒脱飘逸、想象神奇、夸张大胆)、杜甫(沉郁顿挫“诗史”)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王维(五言近体,诗中有画,佛)、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中唐(766835)诗:“新乐府”诗人群体、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讽喻、感伤、闲适、“中唐之再盛” 叙事诗)、韩孟诗派、韩愈(
2、奇崛险怪)、孟郊、李贺(瑰奇幽峭) 文: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文以明道”)晚唐(835907)诗:李商隐(众体兼长,含蓄蕴藉)、杜牧 文: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词:花间派(温庭筠、韦庄)3、 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后唐(923936)李煜、冯延巳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王维专题一 王维其人(700761年),字摩诘,今太原祁县人。59岁拜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二 王维前、后期作品风格差异为:总的来说1.王维前期作品以政治感遇诗、边塞诗为主,如使至塞上,气势磅礴2.王维后期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代表了他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多闲适情
3、调,幽静空灵的意境如山居秋瞑三 王维诗风格汉江临泛思考题1鉴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2、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如王世贞所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3、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
4、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思考题2前人说此诗“气格雄浑,盛唐本色”,你的感受?前人评此诗,多欣赏其所写之景壮阔、清美,认为诗人“胸中有一股浩然广大之致”才能由此妙句。但我个人更喜其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犹如水墨画般似晕染,而且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更给人以美的享受。终南别业思考题1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蕴含的禅趣以江汉临泛终南别业两诗为例分析王维诗歌的特点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王维擅长绘画,对色泽美十分敏感,故其诗写景,既能勾勒其总体特点,又能于细微处传其神。例如:汉江
5、临泛就如一巨幅水墨山水。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又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2、 幽寂静谧,禅意盎然王维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然后将禅理化于聪慧澄明的审美感觉,创造出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例如:终南别业李白专题一 李白其人(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25岁以前在蜀中读书 习剑 任侠,26岁辞亲远游。李白年轻时就确定了人生目标和处世方式:为王佐之臣,建不世之功,然后功成身退。其思想含有儒道墨纵横法诸家质素,主导作用的是儒家,这也影响到他诗风的
6、形成。李白是继陈子昂后又一位自觉以改革唐代诗风为己任的诗人,其诗具有以豪放 飘逸为主要特征的艺术风格。他才高气傲,为诗兼擅众体,其中五古 乐府 歌行和绝句艺术成就较高二 总述李白诗歌艺术特色1.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少对客观物象和事件作细致的描述。李白既受儒家思想影响,有济苍生 安社稷,建功立业的豪气和抱负,又受道家影响,追求一种不受素服的人生境界。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诗非凡的气魄和激情。2.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诗人善于驰骋想象,创造鲜明新奇的艺术形象。3.变化自由的形式。诗人思想感情的姿肆奔放,决定他的诗歌结构
7、不拘一格,变化多端。最能体现这种气质的是他的乐府歌行。绝句往往是心领神会,情思如灵光一现,脱口成绝唱4.清新自然的语言。李白的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这与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有关。(李白以其卓而不群的人格,浪漫不羁的情怀,豪放飘逸的诗风,天才横溢的篇章成为继屈原以后,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又一座高峰)备注:最能体现李白个性气质的是他的乐府诗行。李白雄豪奔放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乐府诗行中,而清新俊逸的风格则主要体现在五、七言绝句中。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思考题1构思特点2 思想内容思考题2表现李白何种人格精神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
8、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写于759年5月。诗人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加以“附逆”的罪名而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与友人游黄鹤楼所作。诗人以贾谊遭遇比拟自己的处境,抒发了遭贬流放的无限感慨。(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全诗鉴赏1、头两句写心中情。首句说因道果,以贾谊忠于汉室被贬,暗寓自身对李唐一片忠诚,却被
9、流放的不平之气。次句中的家并非家室之家,而是政治上的归宿,“西望长安不见家”写的是他眷恋朝廷之情。虽有请缨之心,但对一个遭贬之人,却无报国之门,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无限遗恨。(思考题1西望长安不见家的闪客含义)2、后两句写眼前事。后两句写眼前事。黄鹤楼上正有人吹奏玉笛,笛曲名为梅花落。诗人倒用曲名,让读者产生寒梅飘落的错觉,这正是诗人的匠心之处。诗人因此时心中的不平与遗恨而觉得眼前的乐曲之声也格外冷清凄凉,就像置身于寒梅纷落的苍凉之中,从而将心中情与眼前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思考题2借梅花落构思诗境以抒情黄鹤楼上正有人吹奏玉笛,笛曲名为梅花落。诗人倒用曲名,让读者产生寒梅飘落的错觉,这正是诗人的匠心
10、之处。诗人因此时心中的不平与遗恨而觉得眼前的乐曲之声也格外冷清凄凉,就像置身于寒梅纷落的苍凉之中,从而将心中情与眼前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三艺术特色1、 “语近情遥、含吐不露”,通篇都是口头语,大白话,但却情真意切。2、一般写法都是由眼前景导出心中情,这首诗却先有心中情,再因情观景,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
11、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3、通感手法的运用,有听觉诉绪视觉,通感交织,(梅花落-落梅花,冷清凄凉,最是匠心独具),一“望”一“不见”更抒悲凉之情。杜甫专题一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深刻揭示尖锐的社会矛盾(如安史之乱时期)2.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忧念时局,关心社稷3.深切同情民生疾苦。杜诗中贯穿着深厚的爱民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4.描绘山水景物,杜甫在这类诗中常常融入了身世飘零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因而这类诗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点。(杜诗之所以堪称“诗史”的原因,以上的前三条)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现
12、实主义的创作手法a.选择典型事物,塑造典型形象;b .善于把主观意识隐寓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c.重视细节描写;d以议论入诗,其议论与叙事、抒情融合无间,成为全诗思想的闪光点。2.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杜诗的语言讲究千锤百炼,以求精纯,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3.集古今诗体之大成。杜甫诗歌是众体兼备,并能推陈出新,各有很高成就4.“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3 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四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了解即可)所谓“沉郁”,即感情基调的深沉苍凉;所谓“顿挫”,即表达方式的含蓄曲折,节奏跌宕。形成的原因如下:1.与诗人的性格遭遇有关2.与诗人的审美理想有关3.与其寓意的深远,表达
13、的一波三折有关4.与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有关5.与其句式变化,突破常规有关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思考题1分析本诗人物语言符合其特定身份和精神面貌的特色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新妇为农家出身,心直口快,率直地
14、直接说出了怨言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新妇是普通的女子,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改变战争的现实,也无法改变嫁人的命运。受着封建女德思想,她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符合人物身份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农家女子嫁人后,就卸下妆,回归柴米油盐的生活,体现其勤劳朴实。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表达了一个年轻女子对婚姻的坚贞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一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立意的难点在于:眼看人民遭受战乱之苦,若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但是若是强调人民痛苦而直接反对兵役,就无法抵御和消灭叛军。作者除了要为人民诉苦,还不得不考虑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因此作者塑造了一个幽远哀伤而又深明大义、坚强而忠贞的新娘形象。思考题2结合新
15、妇思想感情的变化脉络,分析七个“君”字在诗歌中的含义诗歌采用新妇独白的形式,前后用七个“君”字,倾诉复杂的思想感情。全诗可分为三层1、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故嫜”,主要诉说新妇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本指望与夫婿恩爱相处,白头偕老,可一夜醒来,连床席还未睡暖,公婆还未拜见,要活活分离。这里表达了对夫君离去的怨念。2、自“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表白新妇对丈夫出生入死的征战生活的担忧,愿与夫君一同走上战场,但又害怕把事情弄复杂的矛盾心理。3、最后一部分,抒写新妇经过痛苦的倾诉和内心斗争后,从个人的不幸中挣脱出来,为了国家利益,准备牺牲个人利益,含泪劝勉新婚的夫君走上前线,努力作
16、战。为了鼓舞夫君的斗志,她表白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同时也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的凯旋上。二艺术特点1、浪漫主义的艺术虚构和现实主义的精雕细刻相结合。一方面,作者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想象出一个战乱中具有理想色彩的新娘子。另一方面,作者注重细部的刻画,从盛唐诗人常用的概括叙述,走向截取典型事件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的具体描写,增强了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2、采用新娘独白的方式,真实细腻的展示了人物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七个“君”字,倾诉了新妇复杂的思想感情。3、采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人物心理变化过程。新妇从痛苦到担忧到劝勉,从矜持害羞到欲语还休到坦率直白,符合她的特定身份。诗里采用了不
17、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4、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艺术性描绘出广阔的历史画卷。(写作背景)5、摆脱六朝以来乐府诗的俗套,根据内容,自拟新题,为乐府诗的发展开拓新路。 三思想内容:1.抒写了新妇生离死别的哀伤和深明大义的情怀。(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2.同时也暴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
18、寥。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冬。当时,诗人寓居夔州西阁,耳闻目睹,尽是蜀地军阀动乱给百姓带来的苦痛,睹景伤时,感怀写下了此诗。一逐联分析首联,由岁暮而感叹光阴荏苒,人生易老,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寒夜,沦落天涯的诗人不由悲从中来,感慨万千。PS思考题请从遣词造句 音韵铿锵 抑扬缓急等方面,分析颔联和颈联的特色(待手写)颔联,写夜中所见所闻:听到的是悲壮感人的鼓角声。五更欲曙,愁人无眠,军中传出来的鼓角之声,分外响亮,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看到的是三峡夜景。银河流泄,繁星璀璨,江水湍急,星影摇曳。如此壮美的山川景色,却回荡着象征战争与动乱的鼓角声,其间蕴含了诗人的忧心忡忡。颈联,一写动荡时局带给百姓的不幸与
19、痛苦,悲恸的哭声响彻四野;一写此地渔夫樵人自由自在的随意歌唱,“野哭”成为“夷歌”的一个极不和谐和音符。这是忧国忧民的诗人的有力控诉。以上两联中上下句的强烈对比,反差极大,哀景与乐景互相映衬,使哀景更令人悲伤,使乐景更叫人向往。尾联,借附近古迹抒怀,转向自我宽慰。既然从来贤忠逆愚都要同归黄土,那么自己眼下的不幸处境和远方亲友的毫无音讯,也就不必太在意了。诗人忧愤感伤的情绪因自我宽解而更加凸现。此诗被誉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其遣词造句、韵律对仗、内容表达,都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二艺术特色:1.此诗被誉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2.雄浑壮阔的意境与精细入微的表现手法的统一。(卧龙跃马终黄土,
20、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忧愤感伤的情绪因为自我的宽解而更加凸显。)3.对比,反衬的运用更加深化主题。(五更鼓角声悲壮和三峡星河影动摇的对比,野哭和夷歌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景,使哀景更哀,乐景更让人心生向往。)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比较(07)1.李白诗歌的形象多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成;杜甫诗歌形象多来自生活2.李白诗往往大处落墨,如泼墨写意;杜甫诗善于精雕细刻,如工笔彩绘3.在意象组合上,李白常以一句一联表现一个形象,飘逸空灵;杜甫长用一字一词表现形象,沉着厚重4.在抒情表达上,李白如江河直泻,势不可当;杜甫则惆怅百绪,一唱三叹5.在章法结构上,李诗疏宕;杜诗谨细6.在体裁上,李白长于乐府歌行绝句;杜甫的五、
21、七言律诗臻于极致李白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分别代表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韩愈专题一、 韩愈其人(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是一位富有才华和创造性的文学大师。在中唐诗坛上,追求新颖奇崛的艺术境界,从意境 语言到结构,都力劈陈俗,诗境光怪陆离。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思想有1.文以明道 2.不平则鸣 3.学古创新二、韩愈散文的思想内容韩愈的散文创作,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论说文,记叙文,抒情文三大类1.论说文,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四小类a.明道之文,提倡儒道,反对佛老b.论政之文,说时政得失c.不平之文,针砭世俗,发牢骚d.论文说学
22、之文,阐述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经验2.记叙文,多写人记传者3.抒情文,抒骨内之情,朋友之情等三、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1.文体创新。韩愈在秦汉以来形成的散文体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变化,使之更富于表现力,开创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局面。2.手法创新。行文用笔新奇,构思奇特,脱出凡近3.语言创新。他继承古代散文语言表达自由的优点,提炼口语,吸收骈文辞赋的修辞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4.风格创新。其实磅礴,汪洋恣肆拓展,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散文革新运动。魏晋以后骈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辞华丽。到唐代、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他们所
23、做的古文,其实是一种继承了秦汉传统又有别于秦汉古文的新型散文。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古文理论:文以明道;重道亦重文;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词必己出”,贵在创新;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情感力量,“不平则鸣”“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张中丞传后叙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鲠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张巡和许远是唐朝安史之乱时英勇抗击叛军的两位将领。当时,玄宗西避蜀中,二京失陷,情况危急,张、许二人合守睢阳,孤军奋战,以少击众,终因粮尽援绝而城破身亡。乱平之后,朝廷竟有人为了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无耻行径,而散布谣言,百般诋毁二人。面对此情此
24、景,韩愈写下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大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写作特点1、议论与叙事并重,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并融入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2.场面描写生动,形象刻画传神(答思考题2典型细节对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场面:南霁云乞师贺兰;南霁云和张巡被俘后的表现和对话;张巡和部将慷慨就义重视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和行动的具体而生动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乞师贺兰一段,如用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两个细节就将南霁云刚
25、烈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体现出南霁云刚烈无比的气概和激愤难抑的情感,场面之生动、形象之传神,可以和史记之中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描写相媲美。而“尽卷不错一字”、“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的描写则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对张巡博闻强识及其肖像的描写,看似和保卫战无关,但是从另一层面丰满了英雄形象。3.运用句法长短,声调高下的变化,使语言表达恣肆奔放。思考题1叙议结合分析1、全文分为三个部分:(1) 交代写作缘由,一是补不足,二是辩驳。(2)驳斥对英雄的诽谤(三个观点)。“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乃事实论证“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乃类比论证“责二公以死守”乃对比论证(3)叙述南霁云
26、事迹和张、许二人轶事。南霁云乞师贺兰;和张巡同时被俘后的表现和对话。张巡:博闻强识,和部将慷慨就义。许远:宽厚为人。于嵩(讲述张、许二人轶事的人)之死。本文叙议结合主要体现在二三部分,总体上看体前议后叙,看起来是两大部分,但是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对小人的憎恨和斥责这个精神贯穿始终,因而毫无脱节之感,而有融会贯通之妙。1、在前部分驳论时作者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次序:对“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进行事实论证,说明许远并不怕死;对“城之陷自远所分始“采用类比论证,与、以“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显道理证明这种非议是没有道理的;对“责二公以死守”采用对比论证分析来证明张巡、
27、许远的别无选择。在这段议论中也有对睢阳保卫战的叙述,如“外无蚍蜉蚁子之援”“人相食且尽”。前部分以议论为主,议叙结合,使得睢阳保卫战的情景概括的呈现读者眼前。2、之后作者通过对南霁云的描写巧妙的安排了一个过渡来凸显主要人物的性格,文章开始从侧重议论发展到以叙事为主。但后半部分对英雄乞师和壮烈献身事迹的描述,也是对形形色色无耻污蔑的有力否定,对造谣中伤者的无情鞭挞,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议论。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论部分相辅相成,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得。送李愿归盘谷序思考题1如何看待作者对“遇知于天子”的“大丈夫”的所为的态度(未完)这是一篇赠序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
28、七年(801),时韩愈在京师求官,一直未能如愿,他心情抑郁,牢骚满腹,所以写了这篇序文送给李愿,借以吐露自己内心的愤懑,表达他对官场丑恶的憎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思考题2通过三种人的描写理解作者矛盾而抑郁的心情首段简洁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其得名由来。接下三个段落忽开异境,假借李愿之口,生动地描述了三种人的形象、作为和处世态度:第一种是声威煊赫的显贵。作者采用层层剥笋的手法,写尽当时大官僚声望之高,权势之大,赏罚之无常,生活之腐化。最后以感慨的口吻对这类人持鄙夷态度。第二种人是高洁不污的隐士。他们观赏大自然的美景,食用大自然的美食,赏罚功罪与己无关,天下治乱不闻不问,无所拘束,超然物外。这种洁身自
29、好的人生观是作者所赞赏的。第三种人是卑污谄媚的官迷。他们争名逐利,趋炎附势,四处钻营,作者着力刻画其丑态,对他们表示了极端的蔑视。最后一段独具机杼地写了一篇送别歌辞,歌唱盘谷的可爱,隐居的欢乐,用夸张的笔法,把盘谷隐居写得令人神往,兴到笔随,可谓洒脱酣畅。并表达了对隐士的赞美,讽刺了当时昏暗的政治、骄奢的权贵和趋炎附势之徒。二文章特色1、叙述角度富于变化。采用多角度方法反复表现自己的观点:开始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叙述隐居环境之美,肯定隐居生活方式;第二部分借用第二人称即所送对象李愿的立场,抑扬相间地描写三种人,肯定隐士,否定其它;最后作者以第一人称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使整个内容表达委婉曲
30、折,一唱三叹,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1、文体上,采用散体与歌赋韵文相结合的方式,恣肆挥洒,不拘一格。首段散体;中间部分以散驭骈,既有骈赋的章法,又有散文的气韵;末句用韵,长短错落,富有节奏感。各体兼用而又能浑然一体,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白居易专题一新乐府运动是指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理论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先后撰文,认为中唐并不存在一个有领导有纲领的新乐府运动。二白居易的诗歌创
31、作主张白居易的思想带有儒 释 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主导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 在内容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讽喻诗诗其最有价值最受重视的一类。2 在艺术上主张: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诗通俗易懂 声调优美,形象感强。三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成4类1 讽喻诗。志在兼济,主要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和对达官贵人腐化生活以及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2 闲适诗。意在独善。主要体现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思想和淡薄平和,闲适
32、悠然的情调。3 感伤诗。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往往写一时感触而有深沉寄托,抒情色彩比较强。4 杂律诗。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大多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是也有相互交错的。四白居易诗歌(讽喻诗)思想内容1.深刻反映了中唐时期现实的黑暗和民生的疾苦2.反映朝廷穷兵黩武带给人民的无穷苦难3.揭露官吏的昏庸无能和将帅的骄横无勇五白居易诗歌(讽喻诗)艺术特色1.主题集中明确,叙述完整,情节曲折2.叙议结合。对所叙之事做出明确的评价3.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深化主题,增强诗歌的战斗性4.语言浅易通俗六白居易两首不朽的感伤诗长恨
33、歌和琵琶行的艺术特色1.在形式上,两诗都采用平仄协调的律句,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2.两诗更多地移植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如以环境描绘以塑造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等3.两诗叙事曲折详尽,描写生动细腻(两诗在继承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及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代表了唐代叙事诗的成就)七长恨歌与琵琶行的异同相同点:1.第三大题2.两诗都采用七言歌行体不同点:1. 长恨歌取料于历史和传说,而琵琶行都是诗人的亲身经历。2. 长恨歌情节曲折,而琵琶行主题较单一。3. 琵琶行中所寄寓的身世遭遇之感,则为长恨歌所无。三、白居易两首不朽的感伤诗长恨歌一艺术特色1、情节设计曲折巧妙,扣人心弦由于作品描写的两个人
34、物,既是政治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这一个悲剧导致的爱情悲剧承担者,因此整个作品的情节表现出一种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之美。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玄宗思念玉容仙境赠物传情,笔锋一转再转,愈转愈奇,波澜屡生,开合有致。2、裁剪精巧,详略得当 详:刻画人物和展示爱情悲剧 略:安史之乱爆发,马嵬兵变和叛乱的平定。3、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外貌、行为,而且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使人物形象大放光彩。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把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写得哀婉动人,缠绵悱恻,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
35、创作意图。4、叙事、描写和抒情高度融合。 作者打破了他写讽喻诗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和描写的全过程。表现为:在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泼墨如雨,务求尽情,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诗歌氛围、烘托其意境。思考题2找出诗中叙事 抒情 描写糅合在一起的句子,体会其艺术魅力。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
36、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5、语言生动圆润,优美,富有辞采。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寥寥数语,环境、时节、人物、心情都描绘得使人感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而且充分发挥乐府歌行体
37、的特点,音节和谐,用韵灵活,使全诗语言清新流畅,便于咏唱,增加了诗歌感人的艺术魅力。6、艺术手法多样对偶、顶针、比喻、借代、对比、夸张等多种手法熔于一炉,相得益彰,为作品平添了无穷艺术魅力。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梨花一枝春带雨;六宫粉黛无颜色等等。二主题思想自50年代以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讽喻说:长恨歌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二是爱情说。长恨歌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三是双重主题说: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除了上述三种说法之外还有“长恨”说“隐
38、事”说。 我们认为,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同时也有讽喻和批判。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由于李杨耽于情爱而导致安史之乱,这是政治悲剧;由于安史之乱而导致李杨生离死别,这是爱情悲剧。从第一个悲剧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带有讽喻态度的。而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超过了前者,表现出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真挚爱情的歌颂。2、从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以歌颂同情为主,又含有一定的讽喻。 唐玄宗:荒淫误国而又真实专情。杨贵妃:恃宠骄奢而又异常美丽忠贞。对荒淫误国的批判力度不及对真挚专情的歌颂。对恃宠骄奢的讽喻更是微弱。作者为了突出唐玄
39、宗的真挚专情和杨贵妃的无比忠贞,甚至有意识的剔除了一些历史材料。3、从作者本人对长恨歌的评价来看,此诗主要是写爱情的。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进行分类的时候,将之归入了感伤类,而不是讽喻类。他还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人所重,仆之所轻。 4 从写作背景来看,主要也是为了渲染情。 总之,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它是一种审美化的真实,带有主观性、内蕴性、假定性和诗艺性。白居易以妇孺皆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基本框架,以艺术的想象、虚构和夸张等手法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其中融入了作者以及普通人对美好爱情理想的赞美和追求。思考题1
40、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描写李扬的爱情有什么意义,它与诗的前半部分是否矛盾,体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由于李杨耽于情爱而导致安史之乱,这是政治悲剧;由于安史之乱而导致李杨生离死别,这是爱情悲剧。它与前半部分并不矛盾,前半部分可看作对情的一种渲染。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它是一种审美化的真实,带有主观性、内蕴性、假定性和诗艺性。白居易以妇孺皆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基本框架,以艺术的想象、虚构和夸张等手法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其中融入了作者以及普通人对美好爱情理想的赞美和追求。从第一个悲剧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带有讽喻态度的。而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超过了前者,表
41、现出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真挚爱情的歌颂。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进行分类的时候,将之归入了感伤类,而不是讽喻类。他还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人所重,仆之所轻。 柳宗元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他曾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文学成就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柳文雄深雅健,或立论新颖,见识过人,或清新秀美,富于诗情画意,有柳河东集。一、文学主张1.文以明道 2.强调作家修养 3.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 4.要求“旁推变通”二、柳宗元散文的思想内
42、容他的散文大致可分为论说、寓言小品、传记、山水游记、骚体素文五类,而成就最高的是山水游记。1.论说文。论证古今,针砭时弊2.寓言小品。深刻的哲理性,严肃的政治性和幽默的讽刺性高度统一3.传记。以人物传记来展现其政治思想4.山水游记。经景物之神,有能借物写心,抒发迁客骚人的不平之气5.骚体散文。分为赋体之文和文体之赋三、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1.命意深。其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突破陈见旧说2.涵蕴深。其为文比深思熟虑,详尽体察,确有所得而后作3.牢骚深。理想远大而历经挫折,为人正直而倍遭不幸,柳宗元不屈其志,满腔悲愤,一寓为文。四、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异同1.在主张文以明道,广泛师承
43、,反对形式主义之风上,两人略同。2.韩愈强调不平则鸣,柳强调面向社会,辅物及时;3.在创作上,韩在碑志,书,序上颇多创新,柳在骚体、寓言、游记方面成就更高。4.韩文恣肆崎岖,柳文幽峭简洁5.韩得益于孟子,史汉,柳承浑于楚骚,两汉。种树郭橐驼传思考题1本文的思想意义和表现手法一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二思想意义本文为“传”,但并非为实录的纪传体文章。它用种树之道(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来说明治国之道(养民要“顺天致性”;要精心,得法;不能“好烦其令”,使百姓疲于奔命)。抨击了那些不从人民的实际出发,“好烦其令”,名为爱民,实则扰民的官吏。“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具有哲理意义。思考题1本
44、文的对比、详写、略写之处1、对比(见上)2、详写写人物的事迹不求其全,而只是依题目突出其种树的本领。因而有关写种树的文字不仅讲究而且富于变化。文章在对人物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即采用了“烘云托月”之法。先言“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只此一笔,就写出了“驼”不仅敬业,而且业精;写出了他在长安名声之大,影响之广,以至于“豪富人”及“卖果者”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去。这就写出了橐驼虽然形“残”,技却高。然后又写出:“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食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不管是种是移,没有不活且长势好结果多的。“窥伺效慕”者学不会。这就显示出其技之“绝”。文
45、字不多,人物的性格特征已十分鲜明。可谓文约而意丰。尽管为橐驼立传不是作者的目的,但是没有前面这一“轰动效应”,后面的理也就很难站得住,立得稳,所以作者详细写了这一点。文章起笔突兀,逗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为后文阐说作者所道之理做了扎实的铺垫。3、略写写人物传记就要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人物的名字、性格、职业、才干等。作者也是这样做了,但笔致却极富幽默感。其人“病偻”而故乡人“号之驼”,他却“甚喜,名我固当”。并“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仅此一笔,就令人感受到郭橐驼性格的豪爽、干脆、实在。四启示柳宗元的寓言是继承了老庄的传统的。读本文想象郭橐驼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匠人,庖丁,
46、还有那畸形而又技能特异,承蜩的佝偻丈人。然而,柳宗元较庄子更贴近现实,这或许是因为他多次被贬而接触百姓,了知百姓的疾苦所致吧。顺乎自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因为只有顺乎了事物的本性,顺应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可能尽善尽美。而不顾事物的本性,只一味地靠人的主观意志,或长官意志,事情是很难办好的。因此,只有在掌握了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地适应规律,才能做到真正的顺乎自然。柳宗元对顺乎天性的理解在当时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哲学意味,也很值得今人思考和回味。过华清宫绝句(杜牧)一 杜牧其人字牧之,世称杜樊川。其咏史诗很著名,也擅长赋与古文,其诗以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成就最高,不论写景抒情,无不爽亮俊逸。
47、尤其是一些咏史的绝句,含义深远,委婉的讽刺耐人寻味。杜牧与李商隐被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集22卷。一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1.感怀时事,忧虑朝政。感情深切而激愤2.讽刺时君,针砭时弊,表达他对国事的关注3.抒壮志难酬之怨愤4.寄寓深情于写景咏物之中二杜牧诗歌的艺术成就1.诗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在中晚唐之际独树风姿2. 杜牧的五古,骨气雄劲,笔势态纵3. 杜牧的七律,立意新奇,情致顿挫,议论精辟4.杜牧的七绝,幽美隽永,绝唱千古,成就最高过华清池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1 思想内容过华清宫就是一首著名的咏史绝句,它揭露了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宠妃杨
48、玉环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华清宫位于骊山之上,唐玄宗常和杨贵妃到那里去寻欢作乐。杨贵妃好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就派人从四川骑马飞奔,远道送来,为了使荔枝保持新鲜,送荔枝的人马跋山涉水,沿途践踏农田,伤害禾稼,甚至跑得人马僵毙,死者相望于道。这首诗就是写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二艺术特色1.视角独特,用送荔枝的典型事件,讽刺,抨击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2.含蓄、精练、耐人寻味。思考题2诗人如何安排悬念使之具含蓄意味?首先,其次,不是明白地说出唐玄宗的荒淫好色,也不明白写贵妃的恃宠而娇,却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的强烈对比,让读者去体会其讽刺的含义,这比作者直接把自己的评价写出来,效果要强烈的多
49、。再次,“妃子笑”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春秋时期的周幽王,他为了博得妃子一笑而举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史记、周本纪)。杜牧用“妃子笑”三字,意蕴却更为丰富、深婉。3.鲜明对比的两种情景,耐人寻味。奔驰如飞卷起漫天红尘的骑兵,和见到荔枝展露欢颜的贵妃。让人想起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但是诗人全诗却从未自发议论。4、诗不用典,不雕琢,却寓意天成,含蓄精深,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父讳,不能进士考试,一生只做过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于27岁早逝。他一生怀才不能,诗歌充满忧郁悲愤之情和对黑暗政治不满。艺术上,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极其了汉魏六朝乐府诗的传
50、统,富于象征性。一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1.宣泄怀才不遇的悲愤,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2.讽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政治的黑暗3.反映民生疾苦二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虚幻荒诞,幽峭冷艳是李贺诗歌最显著的艺术成就1.在创造意境方面,他擅用虚幻奇怪的想象,改造种种神话传说,以人造的幻像表现现实的思想感情2.在构思方面,以主观的想象思维为建构线索,变幻莫测,色彩瑰丽3.在语言、修辞方面,他苦心为诗,力求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而且善用通感,比喻等手法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
51、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思考题1联系背景,分析思想内容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诗人有感于金铜仙人被拆迁而作。金铜仙人为汉武帝刘彻所建,矗立在长安建章宫神明台上。刘彻用金铜仙人露盘中承接的露水,和玉屑服用,以求长生。三国时,魏明帝下令“西取”“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终因铜人“重不可致”而留于霸城。李贺从金铜仙人的遭遇联想到个人的坎坷,从长眠地下的刘彻联想到仍在求仙迷信的当今皇帝李纯,从汉王朝的兴衰联想到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一蹶不振,驰骋想象,笔下生花,遂吟成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千古哀歌。思考题2作者怎样将人、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幻化出美丽的艺术境界全诗
52、十二句,分为三层:首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三辅故事载汉武帝建造的金铜仙人“高二十丈,大十围”,矗立在神明台上,异常雄伟。诗人将史实与神奇传说糅合发挥,用夸张手法写出金铜仙人的观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也不过是秋风中的过客,留下的唯有茂陵荒冢一丘!作者描写冷落荒凉之景和物是人非之感,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的沧桑剧变使它神情凄惨,感慨万千。末四句出城东行路上的悲苦心情。“忆君”句中的“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铅水”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又暗喻深哀巨痛的沉重。“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尤以写情为主,
53、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就是苍天,假若有情,也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波声小”句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伤离情怀,也恰是诗人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此诗设想奇峭,而又深沉感人,出人意表的想象糅合历史、铜人与自我的情感,饰以精彩的语言,使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思考题3此诗比喻的独特性是什么,由此体现李贺了怎样艺术风格?(未完)独特性在于,“铅水”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又暗喻深哀巨痛的沉重。本诗艺术特色:1.设想奇峭,比喻奇特。出人意表的想象结合历史,铜人与自我的情感,深沉感人2.语言精彩,“天若有情天亦老”成为传诵佳句3.诗歌充满了强烈的
54、浪漫注意色彩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或樊南子,怀州河内人。一生陷与牛李两党之争,受到牛党执政者的排斥,穷困潦倒。诗大体分为三类,关心现实生活的政治诗 托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爱情诗。爱情诗最为人传颂。这类诗的内容既有寄托之作,也有交织爱情的希望 回忆沉痛之篇。艺术上,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近体诗和七律,构思缜密,锤炼严谨,沉郁顿挫,多用幻想象征手法,韵调和谐婉转,情感曲折深厚。有李义山诗集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一思想内容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写了不少“无题”诗。这首意境深细、笔致缥缈的“无题”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恋人的热切思念,甜蜜回忆中穿插有分离的苦闷惆怅和心灵的相通相慰。尤其是诗中表达的对美好爱情的精神追求和坚定信念,以及高尚而纯洁的美好理想。二艺术特色在互相对比中强化了诗的情感体验与心理矛盾。3 全诗鉴赏(思考题2)相反相成的艺术魅力。作者用满含情韵的景象,描绘了昨夜与今夜气氛情景,参加宴会时的欢乐与今日孓然一身的孤零形成强烈反差,寓情于景,引人遐思。诗人从追想写起。往事历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财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学业规划指导》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学院《微观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购房消费借款合同范本
- 2024员工购置住宅奖助办法之借款合同个人借款合同
- 2024农村土地租贷合同
- 《头痛的鉴别诊断精》课件
- 2024维修工程合同范文
- 《石头剪子布美食》课件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精美课件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1套
- 药事管理学实践报告总结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 HXD3C型机车停放制动装置原理与操作
- 《化学毒物伤害院内洗消流程处置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编
- 土建劳务合同范本
- 优质护理与责任护士PPT
- 2021年秋新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