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鉴赏论文_第1页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_第2页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_第3页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_第4页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小说鉴赏论文之读西游记浅谈悟空国际软件学院 喻予璐 2012302580247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胡适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

2、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对他们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猪·严师·忠僧。这,也是我们经常评论的话题。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

3、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

4、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

5、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

6、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

7、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这篇论文里,我将通过分析孙悟空的典型形象,揭示西游记契合少年接受心理,吸引少年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下一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在少年读物方面,人们投入的心思也越来越多,检点我国文学宝库,我们会发现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有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西游记,它备受各个时代、各个年龄段的少年青睐,而以它为原型更是创造出了一个个深得人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如猪八戒吃西瓜、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等。尽管当时作者当时创作西游记不是专为少年所写,但时间与事

8、实证明这本神魔小说在客观上已堪称少年读物中不容置疑的经典。我们知道,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属于小说范畴,中国小说的胚芽就是民间故事和社会新闻性很强的所谓“街谈巷语”,它以俚俗的方式,口耳相授而存在于社会底层,流传于民间乡里,长期在说话人口耳相传的集体创作下延续下去。口头流传和故事编造容易吸引听众,集体创作又容易迎合大众心理,这使得小说比起其它文体来更具有吸引大众的本领,而西游记的创作是在前人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完成的,凝聚着中华悠久的文化底蕴,它能如此吸引人们眼光,老少皆宜也就不足为怪了。那西游记为什么能获得少年儿童如此的喜爱?究其根本:西游记在小说极幻的基调中,包含着一颗极真的童心。这可能是最大的原

9、因。作者的童心在小说中是随处可见的,饱含童心的人物极其天真可爱且形象鲜明,引发的想象极其丰富瑰丽,贯穿童心的情节精彩而不繁琐,符合童心的小说语言真朴且极富个性,正是作者的童心使整部小说整体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情韵,散发着积极健康且新鲜活泼的气氛。对少年而言,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无疑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在他的身上最鲜明、最浓烈地体现了一颗盎然的童心,孙悟空既是一个顽皮的猴子,也是一个顽皮的儿童,在他身上充斥着叛逆精神和顽皮本性,这些恰好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孙悟空从一只石猴,转变为齐天大圣,在西天取经后,历经苦难成为“斗战圣佛”。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外在还是内心,皆有着漫长的蜕变与成长。他孤独过、茫然过

10、、经历过虚荣心的膨胀,也承受着被误解的苦闷,一双火眼金睛里不再只是对妖魔单纯、决绝的杀戮,离开五行山,形式上的皈依也断然不能掩盖其稚气未脱,充满世俗红尘的喜怒哀乐。在新版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诠释并未停留在单纯的“心理分析”层面,随着剧情进展而自然流露的情感表达让人眼前一亮,唤起无限共鸣。深度剖析孙悟空的内心世界,皆因“情感”二字,既为艺术需要,为人物需要,更为亿万观众需要。孙悟空的形象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就连吴承恩也不一定能完全具象化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出来。从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异幻想五彩缤纷的世界:天上仙境、地下冥府、海里龙宫、人间王国,各种景象精彩纷呈。

11、孙悟空一路上斩妖除魔,所遇的妖魔也是千奇百怪,既具有动物的本性,又拥有厉害的本领,个性鲜明又新奇,孩子们看了不仅有真实感,而且十分有趣。而更吸引孩子的是那千变万化的魔法: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翻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兵器金箍棒大到能顶天立地、小到能塞进耳朵,随便拔根毫毛嚼碎就变做许多个小猴;就连路上的妖怪都有各自独特的本领或法宝,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魔法世界。驰骋想象的奇异美、情节推进的动态美,这层出不穷的变幻最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趣味,他们看时完全变成了作品的主角,时而浑身冰凉,时而又热血沸腾,在幻想中体会着世界的神奇、自由的快乐,随心所欲地在童话王国里翱翔。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作

12、者的想象不仅奇异而且十分真实细致,如:二郎圆睁风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嘬。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到:“这猕猴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而上。等待片时,那大圣边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

13、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嘬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作一只花鸨,立在谬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龙踵。那大圣乘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

14、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旗杆立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擎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1这些细节看似荒诞,却恰好证明了作者幻想的真实与地道,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由此我们看到,成功的幻想小说不仅需要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同时还需要体贴入微的细致,这样才能让读者觉得既真实可信又新奇有趣。随着孙悟空的一路西行,我们看到了一个幻想世界,而在其中,孙悟空无疑是最了不

15、起的英雄人物,他上天入地,惩妖除魔无所不能,再加上他身上的顽童个性,自然使他成了少年的崇拜对象。少年在社会中是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他们的想象世界中,个个都幻想着自己成为英雄,成为强势的一方,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孙悟空在西游记是个英雄,他有一身的好本领且聪明机智、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见妖必除、除妖必尽,无论妖魔如何的阴险狡诈都不屈不挠、斗争到底,连天上的神仙见了他都退避三舍、受其差遣,这是何等的风光,让孩子们觉得特别欢欣鼓舞,在欣赏过程也相当于过了一把“英雄瘾”。同时孙悟空又是个顽童,他在西游记中就像一个初生的牛犊,敢与天地斗,并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孙悟空聪明伶俐,好捉弄人,不管是

16、敌人还是师友都会成为他捉弄的对象:和凶恶的妖怪面对面地交战时,往往总要不失时机地对敌人挑逗戏弄一番,使一场恶战显得活泼有趣,如用掉包之计骗了妖怪的金丹葫芦与之斗法;在车池国三清观,他把三清像扔在茅厕里,享用完供品后还忽喇喇地撒下三泡“圣水”;把蛇精打死后,还在蛇肚子里把金箍棒撑长变船变桥给八戒看。面对师傅唐僧,孙悟空也会大胆“造次”空常常通过调侃、捉弄来让他就范,八戒巡山躲懒,在草丛中睡觉他就变个啄木鸟啄他。而孙悟空促狭的主要对象还数师弟猪八戒,孙悟这鼻子一次次的冲突,就像一场场滑稽热闹的游戏使得艰苦的取经路上也不时有狡猾的窃笑和开怀的大笑。耍赖也是孙悟空的专长,如学艺归来,他就跑到龙宫中相龙

17、王要兵器,东挑西拣,也不管龙王有没有,就一个劲在那儿耍赖,在得到金箍棒后他还不满足,直到全身披挂齐整后才高兴离去;为了让托塔李天王赔礼便在地上打滚撒赖,这完全是顽童的行径,连太白金星都说他是个“有名的赖皮”。孙悟空的这些举动在孩子们眼中显得亲切、逼真,不会产生不良印象,要知道,孩子没有武力上的优势,智力发展上也不够成熟,耍赖本来就是他们最长用的手段。不止是以上两点,孙悟空的顽童本性在小说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上窜下跳,没有片刻的安宁、喜欢乱翻乱动、喜欢别人奉承、爱炫耀、又口没遮拦,最重要的是他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正因为孙悟空的这些性格,整部西游记就象好戏连台的“游戏”,浓浓的游戏精神使得这部长

18、篇读来轻松愉悦,而游戏精神与娱乐品格正是童话的重要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使他们感到创造的自由、享受放松的愉快。对少年儿童而言,阅读也是一种游戏,带有强烈的游戏精神的西游记能深深吸引不喜欢说教、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孩子。孩子们看西游记,不就是冲着“好玩”而去么?游戏精神与少年儿童读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默契关系,游戏精神所具有的亲近感,使得孩子们对作品产生了阅读欲望。孩子们阅读是为了寻求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说到底,幻想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无穷无尽的瑰丽幻想使幻想文学带有浓郁的游戏性,成为生产快乐、释放快乐的文学。中国的西游记之所以能得少年儿童读者的青睐,主要乃在故事主人公深得童心,不仅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同时也还是孩子们自己的影子。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做到了这一点: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给儿童以阅读的快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