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_第1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_第2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_第3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_第4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宋词、元曲,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以最新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展示如下: 炼字型炼字型 1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出)了诗的某一点? 2提问变体:提问变体: 某字

2、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

3、为静(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4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肯定肯定“好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样的意境。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

4、含义)+描景象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示例一(2003年全国卷)年全国卷)过香积寺过香积寺王维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

5、眼诗眼”的说法,所谓的说法,所谓“诗诗眼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诗眼”分别是哪个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6、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示例二 2007年全国卷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分别是“明”和“出”。 (步骤)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步骤)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步骤)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分析意

7、境型(意境意象情感)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4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求优美。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8、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

9、效果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术语链接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示例一(2005年全国卷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

10、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示例三 (2007年陕西卷)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

11、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答:(步骤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意象,描绘了一幅,描绘了一幅暮春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时节江南烟雨图。(步骤步骤)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人家。(步骤步骤)这是一幅)这是一幅孤寂冷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12、。的暮春图。(步骤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思乡之愁。排遣的思乡之愁。 分析句意型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首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简析这首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

13、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阐明诗句的表义,有阐明诗句的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简要说明艺术效果。5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

14、,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 (步骤)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步骤)作者借景抒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动于衷。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举头闻鹊喜。 【注释】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15、。 问:试分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答:(步骤)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 (步骤)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庸懒。 (步骤)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

16、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 清新 平淡 绚丽 委婉(含蓄)沉郁 雄奇奔放 悲慨7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

17、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答:(步骤步骤)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悲凉。 (步骤步骤)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的戍边生活。“马策马策”即马鞭。即马鞭。“刀刀环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列联想。 (步骤步骤)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

18、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示例二 (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步骤)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步骤)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

19、的诗句。 (步骤)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5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7年海南、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

20、。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问: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步骤)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步骤)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问: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示例二(2008年全国卷II) 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

21、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步骤)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步骤)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分析技巧型题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现手法? 2提问变体: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诗人是怎样抒

22、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1抒情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3)借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二二修辞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对偶 双关 互文 用典 设问 化用前人诗句 反问 对比三三描写描写手法 情景交融 白描 对

23、比烘托 分正衬和反衬 联想想象 又叫虚实结合 象征 使用叠词 托物言志 细节 9 动静结合 10 渲染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各种修辞手法各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从而突出的中心)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感,也可

24、以反衬感伤的之情)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远到近或由下而上)写作手法(技巧)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还可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还可以分成这样以分成这样4类:类:1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2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3抒情方式抒情方式4结构(构篇)方式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悬念,欲扬先抑。5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25、: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对比、虚实、大小等); 结合诗句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种手法;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旨意。 6答题示例示例一 (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濬弹琴李白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为我

26、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问: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步骤)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示例二 (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

27、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步骤答:(步骤)“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运运用了拟人手法。用了拟人手法。 (步骤(步骤)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步骤)“引愁心引愁心”比比“别秋江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更富有感情色彩,

28、月更新颖。 分析情感形象型分析情感形象型 1提问方式: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作提问方式: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作者表现的情感者表现的情感 2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回答此类题先应该理解全诗试着用白回答此类题先应该理解全诗试着用白话文翻译一遍,抓住具体体现情感之话文翻译一遍,抓住具体体现情感之句,体现情感之词结合作者生平诗作句,体现情感之词结合作者生平诗作背景分析情感。背景分析情感。我们就可以用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首诗的赏析,公式为:来概括一首诗的赏析,公式为: 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的形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的形

29、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五种主要情感: (1)忧国忧时 (2)建功报国 (3)人生感受 (4)思乡怀人 (5)长亭送别(1)忧国忧时)忧国忧时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如,杜牧杜牧过华清宫过华清宫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如,如,杜甫杜甫春望春望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同情人民的疾苦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同情人民的疾苦如,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卖炭翁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如,如,杜牧杜牧泊秦淮泊秦淮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如,杜甫登楼登楼 (2)建功报国)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如,曹操龟虽寿龟虽寿、陆游、陆游书愤书愤 保家卫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