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_第1页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_第2页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_第3页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_第4页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册第三单元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2014年8月20日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组成(一)大气圈的组成1.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 。大气圈大气圈2.低层大气的组成,除了 外,还包括少量的 和 。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水汽水汽固体杂质固体杂质3.干洁空气的作用:(1) 是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 是大气中含量次多的成分,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3) 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原料,也是 的重要气体;(4) 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但它能够强

2、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被誉为“ ”。氮氮氧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调节地表温度调节地表温度臭氧臭氧紫外线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排放氟氯烃,导致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在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4.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的必要条件成云致雨成云致雨(二)大气圈的结构(二)大气圈的结构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 及 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 、 和 。温度温度密度密度运动状况运动状况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特特点点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的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高高层层大大气气平平流流层层(1 1)气温随高度

3、增)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加而 。大气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垂直分层12km12km 50km50km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降低降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1600米,气温20海拔1100米,气温?23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高高层层大大气气平平流流层层(1 1)气温随高度增)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加而降低大气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垂直分层12km12km 50km50km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2 2)下暖)下暖上上冷冷,空,空气气 运动显著运动显著(3 3)天

4、气现象复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对流特点特点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的关系 对流层的高度:(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 ,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 。平均高度为 千米。高高低低1212对流层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度较高度较 ,高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度较高度较 。平均高度为平均高度为 千米。千米。高高低低1212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的高度:(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 ,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 。平均高度为 千米。(2)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高度较 ,冬季对流层高度较 。高高低低1212高高低低高高低低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高高层层大大气气平平流流层层(1 1)气

5、温随高度增)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加而 。大气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垂直分层12km12km 50km50km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O3O3O3O3(2 2)下冷上暖,大)下冷上暖,大气以气以 运动为运动为主,气流平稳主,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增加增加水平水平特点特点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的关系 平流层下冷上暖,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流层下冷上暖,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平稳,利于飞机飞行。特特点点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的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高高层层大大气气平平流流层层大气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垂直分层12km12km 50km50km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气温随高

6、度变化曲线 对无线对无线电通信电通信有重要有重要作用作用电离层电离层80 500km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高高层层大大气气平平流流层层(1 1)气温随高度增)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加而 。大气大气的垂直的垂直分层分层( (小结小结) )12km12km 50km50km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降低降低(2 2)下暖上冷,空)下暖上冷,空气气 运动显著运动显著(3 3)天气现象复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流对流(1 1)气温随高度增)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加而 。O3O3O3O3(2 2)下冷上暖,大)下冷上暖,大气以气以 运动为运动为主,气流平稳主,气流平稳利

7、于飞机飞行增加增加水平水平对无线对无线电通信电通信有重要有重要作用作用电离层电离层80 500km 特点特点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的关系温度温度o oC C高度高度(km)(km)0 012125050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天气现象复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运动为主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保护人类臭氧层保护人类环境环境空气稀薄,密度小空气稀薄,密度小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人造卫星等运行、极光、流星人造卫星等运行、极光、流星大气的

8、垂直分布电电离离层层 气温直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在情况下, 在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上下温差变化大;对流层底部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1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2)逆温发生的时间:通常多发生在平静而晴朗的夜晚,逆温最严重的时间往往发生在冬季晴朗的夜晚,黎明时最强。(3)逆温

9、的大气环流条件:无风,空气稳定。大气严重污染事件发生时,除逆温外该地还往往受高压中心控制。1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4)逆温的形成:逆温主要是地面因强烈辐射冷却所致,当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温度随之升高。夜晚地面向外辐射而冷却,这使得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由于上面空气比下面冷却慢,结果就形成了逆温现象。1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5)逆温的影响:逆温使逆温层以下的空气对流受阻,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加重大气污染。(6)逆温的生消过程中午傍晚黎明前日出后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10、。1.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 B. C. D.下图是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示意图。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是()A20时至次日5时 B8时至10时C10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解析】海洋的比热比陆地大,故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根据材料可知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日出前

11、后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日出之后陆地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图中显示此时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同一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一致,故最有可能是9时左右,6时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12时和14时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2.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解析】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丙地位于回归线之间,为直射该

12、地,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夏半年则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甲在北,因此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而正午太阳高度是,谁距离直射点越近谁的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而图中显示甲、乙距丙地距离一样,正午太阳高度甲、乙相等,C、D项错。正午太阳高度是,谁距离直射点越近谁的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而图中显示正午太阳高度是与直射纬度对称分布。2 气温的水平分布及变化(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读世界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位置)读世界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南北半球的等

13、温线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数值向北降低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升高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等温线的判读方法22181616182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赤 道陆地海洋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AC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赤 道陆地海洋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BD1月份,南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南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凸出,海洋上都向南凸出。北半球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 凸出,海洋上则向北(

14、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寒流处气温低,暖流处气温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较平直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较平直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对比两图,分析同纬度海洋、陆地的等温线变化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向北凸;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原因是:海

15、陆热容比不同。一月份,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凸,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等温线向北凸,而南半球一月为夏季,陆地升温快,等温线向南凸,海洋升温慢,等温线向北凸,七月相反。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30-30202000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冬季风影响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中国中

16、国7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布图202020208 828283232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吐鲁番盆地我国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白昼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白昼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中国中国7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布图202020208 828283232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吐鲁番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17、。(2)等温线走向的判读: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受海洋的影响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常忠诚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等温线大至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海岸线纬度地形大气环流常忠诚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有()地势高低距海远近寒潮影响洋流影响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1.图中显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

18、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4.a地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1)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海陆位置C地形 D季风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2)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B.全国气温的极端值开始出现C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全国东西向温差达到全年最大值D.我国在山东同纬度的西部地 区出现极端最高气温常忠诚读下图“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5153题。51造成地和地气

19、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环流形势 D地势高低常忠诚读下图“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5152题。52地总是大于地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白昼长度C自转的线速度 D冬夏季节的昼夜变化幅度常忠诚(2004年临沂高三调研)右图为“某地区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完成2830题。28.若图中a、b、c三地温度分别为Ta、Tb、Tc,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TaTb B.Tb=Tc C.TcTb D.TaTc常忠诚(2004年临沂高三调研)右图为“某地区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完成2830题。29.此时,c地的季节和月份

20、为( )A.夏季 1月 B.夏季7月 C.冬季1月 D.冬季 7月常忠诚(2004年临沂高三调研)右图为“某地区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完成2830题。30.此季节该地区河流( )A.补给两岸潜水 B.处于丰水期C.可以得到两岸潜水的补给 D.两岸对河川径流起到削弱洪峰的作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DBCAA. _B. _28 A32 16 B20 常忠诚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省级行政区)。(2)分析后归纳图示地区气温

21、年较差的分布规律。黑龙江气温变化幅度由低纬(南)向高纬(北)增大(2)说出图中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DBCA C地附近为横断山区,它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河相间分布在山脉地带,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南突出。 常忠诚( 3 )据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推断该区域冬夏季节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特点:冬季自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由北向南递增,且北部深受冬季风的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区太阳高度较冬季大,纬度高的地区日照时间长,南北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相差较小常忠诚( 4 )图中 P 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22、约是多少?与附近同纬度地区相比,其年较差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9左右。与同纬度地区相比,P地气温年较差较小,其原因是该处地势较高。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球地球2.大气的受热过程: (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 和散射,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 。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向外辐射热量,称为 。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 和 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 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 ,对地面具有 作用。 大气大气还还大地大地大地大地暖暖大气大气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吸收吸收太太

23、阳阳辐辐射射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大大气气逆逆辐辐射射吸收吸收反射反射地面地面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水汽水汽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地面地面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保温蓝天: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所致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大大气气逆逆辐辐射射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反射反射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问: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问: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 答: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答: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气温较晴天低。少,所以气温较晴天低。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大大

24、气气逆逆辐辐射射问: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些? 答:夜晚答: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所以气温较晴天高。气温较晴天高。大大气气辐辐射射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大大气气逆逆辐辐射射 答:人造答: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霜冻。月球表面月球表面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问:月球白天气温可高达问:月球白天气温可高达127 127 ,夜间可降至,夜间可降至 -183 -183 ,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这是什么原因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

25、这是什么原因呢?月面辐射月面辐射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太阳辐射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地球表面有大气层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答:地球表面有大气层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大气上界大气上界(2009广东文基)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2 大气()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

26、间减少3(2010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3(2010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

27、件的有利影响。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的影响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

28、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练出高分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4题。1 上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 B C D2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变小 B变小C变大 D变大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4题。3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变大,变大B变小,变小C变大,变大D变小,变大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4题。4 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变大,变大B变大,变小C变大,变大D变大,变小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

29、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56题。5 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A B C D6 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A地势高 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C环境污染严重 D人口增加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1为“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1为“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 与图1中光合有效辐射

30、对应的是图2中的()A B C D8 图1反映出()A我国PAR的分布与气温分布一致B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与其PAR高有关C影响四川盆地与内蒙古高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D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平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910题9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910题10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下图是“世界某地区1月等温线图”,其中是25等温线,是20等温线。据此回答1113题。11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C降水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下图是“世界某地区1月等温线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