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试验技术_第1页
变压器试验技术_第2页
变压器试验技术_第3页
变压器试验技术_第4页
变压器试验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压器试验技术变压器出厂试验o例行试验o型式试验o特殊试验例行试验o电压比测量及电压矢量关系校定o绕组电阻测量o绝缘电阻,吸收比及极化指数o介质损耗功率因数测量o泄漏电流测量o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o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o交流耐压试验型式试验o为验证变压器是否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符合所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温升试验、绝缘型式试验)特殊试验o经制造厂与使用部门商定的试验,它使用予一台或几台特定合同上的变压器。o绕组对地和绕组间电容的测量o三相变压器零序阻抗测量o声级测定等变压器例行试验技术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o电压比测量的目的:保证绕组各个分接的电压比在

2、标准或合同技术要求的电压比范围内。确定并联线圈或并联线段(例如分接线段)的匝数相同。判定绕组各个分接的引线和分接开关的连线是否正确。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o标准要求: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电压等级在 220kV 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其电压比的允许误差在额定分接头位置时为0.5%。 o1 电压等级在35kV以下,电压比小于3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不超过1%; o2 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不超过0.5%; o3 其它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但不得超过1%变压器变

3、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o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变比误差超过标准时,在排除测量接线和仪器原因,根据线圈匝数和误差百分数,判断其线圈是多匝或少匝。必要时可以正串或反串临时匝来确定错匝数。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o目的: o(1)检查绕组焊接质量;o(2)检查分接开关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o(3)检查绕组或引出线有无折断处;o(4)检查并联支路的正确性,是否存在由几条并联导线绕成的绕组发生一处或几处断钱的情况;o(5) 检查层 、匝间有无短路的现象。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o试验方法:o按JB/T501-91标准有两种测量方法,电桥法和伏安法测量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等值电路 d

4、iULiRdt(1)tTUieRLTR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o缩短测量时间的方法由上述分析可知,时间常数可见要减小时间常数,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o(1)减小电感L。为此要加大测量电流,提高铁芯磁通密度,使铁芯趋于饱和,这样试验电源的容量就要增大。对于有中性点引出的变压器绕组可以采用三相同时通入同方向电流两所谓零序法使磁路磁阻增加,从而使其电感减小。另外,还可以利用非被试绕组助磁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对运行单位来说使用起来都比较困难。o(2)增大回路电阻。在回路中串入电阻,若试验电源电压不变,则测量电流变小,因而使电桥的灵敏度降低。为保证电桥的灵敏度,必须相应地提高试验电源电压,以使测量口比的

5、电流足够大。 注:现在厂家的设备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o判断标准:(1)1.6MVA以上的电力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0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1%。(2)1.6MVA及以下的电力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2%。(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4)单相变压器在相同温度下与历次测量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 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应接下式 换算式中 R1、 R2在温度t1、t2时的电阻值; T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 235,铝导线取 2250 221()lTtRR

6、Tt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o测量时注意的问题:o大容量变压器充电时间较长应有足够的充电时间;低压绕组为三角形连接的特大容量变压器,测量直流电阻时,电流达到稳定的时间很长。o线夹接触是否良好;无励磁分接开关应使定位装置进入指定位置;有载调压变压器应测量所有分接头直流电阻电阻。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o温度偏差影响,三相线圈温度偏差1时,在常温下线圈误差将会增大接近0.4%,所以需进行温度换算。o试验接线引起的误差,当测量线接触不好时,将出现较大的误差。特别是电压端子接触不好时误差将加大。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o目的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或

7、极化指数,对检查变压器整体的绝缘状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有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受潮或脏污、以及贯穿性的集中缺陷。例如,各种贯穿性短路、瓷件破裂、引线接壳、器身内有铜线搭桥等现象引起的半贯通性或金属性短路等。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o测量绕组绝缘电阻时,应依次测量各绕组对地和其他绕组间绝缘电阻值。 顺序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被测绕组 接地部位 被测绕组接地部位1低 压 外壳及高压 低 压 外壳、高压及中压 2高 压 外壳及低压 中 压 外壳、高压及低压 3高 压 外壳、中压及低压 4(高压及低压) (外壳) (高压及中压) (外壳及低

8、压) 5(高压、中压及低压 ) (外壳) 注 : 1.如.果指针已超过指示量程,应记录为 (量限)+,例如 10000+,而不应记为; 2.表中顺序号为4和5的项目,只对15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进行测定; 3.括号内的部位必要时才做。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o试验接线注意事项(1)规程规定非被试绕组接地。 (2)为避免绕组上残余电荷导致偏大的测量误差,测量前应将被测绕组与油箱短路接地,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2min。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o判断标准(1)在安装时,绝缘电阻值 (R60)不应低于出厂试验时绝缘

9、电阻测量值的70%。 。 (2)在预防性试验时,绝缘电阻值 (R60“)不应低于安装或大修后投入运行前的测量值的50%。对500kV变压器,在相同温度下,其绝缘电阻不小于出厂值的70%,20时最低阻值不得小于2000M)。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o几点注意 (1)国家标准GB50150-2006新标准规定,35kV等级以上,容量4000kVA以上,应测量吸收比。变压器吸收比应大于1.3,如果绝缘绝对值很高的吸收比小于1.3时,可改测极化指数。国家标准GB50150-2006新标准规定,35kV等级以上,容量4000kVA以上,应测量吸收比。当R60大于

10、3000M,吸收比可不做考核要求。 (2)220kV等级以上,容量120MVA以上,应测量吸收比。极化指数应大于1.3,如果绝对值非常高,极化指数小于1.3时,并不是绝缘有缺陷,而是绝缘仍良好的一种表现。当R60大于10000M(10G ),极化指数可不做考核要求。 (3)当吸收比达不到要求时,可进行极化指数测量,极化指数达到1.5时表明绝缘良好,当绝缘电阻值很低而吸收比极化指数达不到要求时,表明变压器受潮严重应进行处理 (4)夏季变压器绝缘电阻往往不是很高,这还与瓷瓶(套管)表面受潮有关,测量绝缘时在瓷瓶表面进行屏蔽,屏蔽环与摇表屏蔽端子连接,可消除表面受潮的影响。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介质损耗

11、因数测量o目的和应用 (1)用来检用来检查变压器整体受潮、油质劣化、绕组上附着油泥及严重的局部缺陷等。 (2)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结果常受表面泄漏和外界条件 (如干扰电场和大气条件)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这种影响。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值是指测量连同套管一起的tg,但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检出缺陷的灵敏度,必要时可进行分解试验,以判明缺陷所在位置。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测量o试验接线 双绕组变压器当外壳接地时测量tg及C的接线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测量o判断标准(1)大修及运行中20时tg值不应大于表 中所列的数值。 额定电压 (kV) 35及以下 66 -220 330-500

12、tg(%) 1.5 0.8 0.6 (2)tg值与历年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般不大于30%)。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测量o介质损害增大的可能原因 (1)油中浸入溶胶杂质。研究表明,变压器在出广前残油或固体绝缘材料中存在着榕胶杂质;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再一次浸入溶胶杂质;在运行中还可能产生容胶杂质。 (2)油的粘度偏低使电泳电导增加引起介质损耗因数增大。有的厂生产的油虽然粘度、比重、闪点等都在合格范围之内,但比较来说是偏低的。因此在同一污染情况下,就更容易受到污染,这是因为粘度低很容易将接触到的固体材料中的尘埃迁移出来(3)热油循环使油的带电趋势增加引起介质损耗因数增大。大型变压器安

13、装结束之后,要进行热油循环干燥,一般情况下,制造厂供应的是新油,其带电趋势很小,但当油注入变压器以后,有些仍具有新油的低带电趋势,有些带电趋势则增大了。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测量o介质损害增大的可能原因 (4)微生物细菌感染。微生物细菌感染主要是在安装和大修中苍蝇、蚊虫和细菌类生物的侵入所造成的。微生物胶体都带有电荷,影响油的电导增大,所以电导损耗也增大。 (5)油的含水量增加引起介质损耗因数增大。对于纯净的油来说. 当油中含水量较低 (如 30一40ppm)时,对油的tg值的影响不大,只有当油中含水量较高时. 才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6)铜、铝和铁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由于油浸变压器为金

14、属组合体,油中难免含有某些金属元素。有人根据其试验结果提出,铜、铝和铁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是油介质损耗因数增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对变压器油的氧化起催化作用,使油产生酸性氧化物和油泥。酸性氧化物腐蚀金属,又使油中金属含量增加,加速油的氧化,导致其介质损耗因数增大。 (7)补充油的介质损耗因数高。 规程规定,补充油的介质损耗因数不大于原设备内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否则会使原设备中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增大。 泄漏电流测量泄漏电流测量o目的 测量泄漏电流的作用和测量绝缘电阻的相似,只是其灵敏度较高,有些地区和单位的经验证明,它能有效地发现有些用其他试验项目所不能发现的变压器局部缺陷。 泄漏电流测量

15、泄漏电流测量o测量部位 顺序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加压绕组 接地部位 加压绕组接地部位1低 压 外壳及高压 低 压 外壳、高压及中压 2高 压 外壳及低压 中 压 外壳、高压及低压 3高 压 外壳、中压及低压 泄漏电流测量泄漏电流测量o加压标准绕组额定电压 (kV) 3 6-10 20-35 66- 330 500 直流试验电压 (kV) 5 10 204060测量时,加压至试验电压,待lmin后读取的电流值即为所测得的泄漏电流值,为了便读数准确,应将微安表接在高电位处。 泄漏电流测量泄漏电流测量o判断标准(1)与历年的测量结果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与历年比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情况下,当年测量

16、值不应大于上一年测量值的 150%。 (2)与同类型变压器的泄漏电流比较。这也有助于分析测量结果。以保证正确进行综合判断。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o目的规程规定在电力变压器在更换绕组后要进行空载试验,测量额定电压下的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其目的是检查绕组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故障、检查铁芯叠片间的绝缘情况,以及穿芯螺杆和压板的绝缘情况。当发生上述故障时,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都会增大。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o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接线1()aababaPUIUU I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o三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接线两瓦特表法可测出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o注意事项(1)电流、电压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 0.5 级。电

17、流、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2级,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2)要采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因为在交流电路中,P =UIcos对变压器来说,空载试验时的cos很低,所以如果用普通的功率因数瓦特表,就造成电压电流虽都已达到瓦特表的标准值,而功率的读数却很小的情况。 (3)瓦特表的连接必须使其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两点间的电位差最小。 (4)应尽量选用双瓦特表法进行测量。分析表明,双瓦特表法测量损耗在原理上无误羞,且适用于加压端为任何接线的变压器,使用的设备也较少。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o注意事项(5)必须注意互感器的极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不可开路,互感器的外壳及二次绕组一端必须牢固接地。 (6)

18、注意剩磁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铁芯中的剩磁对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的测量不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但是,在三相五柱的大型变压器进行零序阻抗测量之后,由于零序磁通可由旁轭构成回路,其零序荫抗都比较大,与正序阻抗近似。在结束零序阻抗测量后,其铁芯中会留有少量磁通即剩磁,若此时进行空载试验,在加压的开始阶段三相瓦特表及电流表会出现异常指示。遇到这种情况,施加电压时可多持续一段时间,待电流及瓦特表指示恢复正常后再读数。 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o目的规程规定,电力变压器在更换绕组后要进行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试验。主要是检查绕组有无变形或存在股间短路等。由上述,当短路阻抗变化2%以上时,绕组存在明显的变形。多股

19、绕制的线圈,出现股问短路后,股间环流会造成损耗增加,从负载损耗数值中可反映出来。 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o单相变压器试验接线负载损耗 KwwTVTAPPK K K阻抗电压 KvvTVUU K K阻抗电压百分数 %100KKnUUU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o三相变压器试验接线三相负载损耗 2KRP P阻抗电压 1()3KABBCCAUUUU阻抗电压百分数 100KKNUUU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o判断标准(1)短路试验结果满足标准规定,短路试验期间的测量和吊心检查应没有发现缺陷(如绕组、连接线和支撑件结构等无明显位移、变形或放电痕迹;(2)短路试验前后测量的电抗差应满足标准要求。 对于具有圆形同心

20、式绕组的变压器,电抗变化3%的变压器,电抗变化3%的变压器,电抗变化7.5%。 如果上述三条中任何一条不合格,则判定变压器短路试验不合格,并且根据情况,需要拆卸变压器,以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交流耐压试验o目的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绝缘强度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考核主绝缘的局部缺陷,如绕组主绝缘受潮、开裂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引起的绕组松动、引线距离不够以及绕组绝缘上附着污物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交流耐压试验o正确接线方式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被试变压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被试绕组所有套管应短路连接(短接)并接高压,非被试绕组也要短接并可靠接地 交流耐压试验o错误接线方式1由于分布电容的影响,在被试绕组对地及非被试绕组将有电流流过,而且沿整个被试绕组的电流不相等,愈靠近厶端电流愈大,因而所有线匝间均存在不同的电位差。由于绕组中所流过的是电容电流,故靠近X端的电位比所加的电压高。又因为非被试绕组是处于开路状态,被试绕组的电抗很大,故由此而导致 X端电位的升高是不容忽视的。显然,这种接线方式是不允许的,在试验中必须避免。 交流耐压试验o错误接线方式这种接法对被试绕组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