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控制第六章_第1页
工程控制第六章_第2页
工程控制第六章_第3页
工程控制第六章_第4页
工程控制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 6.2 6.2 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 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6.4 PID6.4 PID校正校正 6.5 6.5 反馈校正反馈校正 本章教学大纲本章教学大纲1. 1. 了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了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概念;了解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关系;标概念;了解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关系;2. 2. 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3. 了解串联校正中各种形式校正环节的作用与特点;了解串联校正中各种形式校正环节的作用与特点;4. 4

2、. 了解了解PIDPID校正概念、作用、特点;校正概念、作用、特点;5. 5. 了解反馈校正与顺馈校正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反馈校正与顺馈校正的特点与作用。u教学重点: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关系;各种校正方教学重点: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关系;各种校正方法的特点与作用。法的特点与作用。本章教学大纲本章教学大纲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时域性能指标时域性能指标综合性能指标综合性能指标( (误差准则误差准则) )频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瞬态性能指标瞬态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延迟时间延迟时间t td d ;上升时间上升时间t tr r

3、;峰值时间峰值时间t tP P ;最大超调量最大超调量MMP P ;调整时间调整时间t tS S ( (或过渡过程时间或过渡过程时间) )相位裕度相位裕度 ;增益增益( (或幅值或幅值) )裕度裕度K Kg g ;复现频率复现频率 m m及复现带宽及复现带宽0 0 m m ;谐振频率谐振频率 r r及谐振峰值及谐振峰值MMr r ;截止频率截止频率 b b及截止带宽及截止带宽( (简称带宽简称带宽)0 )0 b b 。(稳态误差(稳态误差e ess ss )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一、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之间的关系一、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之间的关系1. 1. Mp与与Mr %1

4、0021eMp2121rMMr和和MP随随 的变化一致的变化一致Mr=1.21.5时,时,MP=20%30% 动态特性有动态特性有适度的振荡适度的振荡 ,平稳性和快速性较好。,平稳性和快速性较好。02040608011.522.533.544.555.5MrMP21112rM%1001122rrrrMMMMpeM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2. 2. tp与与b 21ndpt42244221nbb和和t tp 随随 的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反, b ,t tp ,系统反应迅速。,系统反应迅速。3. 3. c与与 242412arctan24241nctan6cst如果如果

5、nst3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242412arctan , ; , 00.20.40.60.8101020304050607080在在 0.70.7的范围内,的范围内, 与与 之间的关系近之间的关系近似于线性关系,即似于线性关系,即01. 0通常取通常取30 60,对应的对应的约为约为0.30.6。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 用频率法设计系统的实质,就是对开环频率特性的曲线形状作某些修改,使用频率法设计系统的实质,就是对开环频率特性的曲线形状作某些修改,使之变成我们所期望的曲线形状,即之变成我们所期望的曲线形状,即1)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

6、要求;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2)在幅值穿越频率)在幅值穿越频率c附近,使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等于附近,使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等于-20 dB/dec并占据充分并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系统具有适当的相位裕量。宽的频带,以保证系统具有适当的相位裕量。3)在)在高频段的增益应尽快减小,以便使噪声影响减到最小。高频段的增益应尽快减小,以便使噪声影响减到最小。6.2 6.2 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 系统性能指标是根据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提出的。系统性能指标是根据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提出的。 通常性能指标之间是通常性能指标之间是互相矛盾互相矛盾的,就要求视具体情的,就要求视具体情况哪个性能是况

7、哪个性能是主要主要的,首先加以满足;另一些情况下的,首先加以满足;另一些情况下就要采取就要采取折衷折衷的方法,并加以必要的的方法,并加以必要的校正校正,使两方面,使两方面的性能得到部分满足。的性能得到部分满足。6.2 6.2 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一、校正的概念一、校正的概念1. 1.定义:定义: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以改善系统的性能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以改善系统的性能6.2 6.2 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例:如图所示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其例:如图所示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其P P=0=0,由于,由于NyquistNyquist曲线包围曲线包围(-1,j0)(-1,j0)点,点,故闭环系统

8、不稳定。故闭环系统不稳定。ReIm1为使系统稳定进行校正为使系统稳定进行校正方法一:方法一:减小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减小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 K 问题:问题:尽管使系统稳定,但减小尽管使系统稳定,但减小K K会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会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增大,不希望,甚至不允许增大,不希望,甚至不允许方法二:方法二:在原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在原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结果:结果: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在某个频率范围发生变化,不影响系统准确性的同时提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在某个频率范围发生变化,不影响系统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高了系统的稳定性。2. 2. 作用作用6.2 6.2 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 在原有系统中

9、增加合适的校正装置,引进新的在原有系统中增加合适的校正装置,引进新的零点、极点以改变原系统的零点、极点以改变原系统的BodeBode图形状,使其满足图形状,使其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系统性能指标要求。3. 3.意义意义 校正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控制系统的校正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控制系统的设计一般都需通过校正这一步骤才能最终完成。设计一般都需通过校正这一步骤才能最终完成。控控制系统的设计本质上是寻找合适的校正装置。制系统的设计本质上是寻找合适的校正装置。 二、校正的分类二、校正的分类6.2 6.2 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 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及其和系统不可变部分的连接方式的

10、不同,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及其和系统不可变部分的连接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成三种基本的校正方式:通常可分成三种基本的校正方式:1. 1.串联校正串联校正)(sGc)(sGo)(sH)(sXi)(sXo)(1sG2. 2.反馈校正反馈校正)(sH)(sGo)(sXi)(sXo)(sGc)(sGc)(sGo)(sH)(sXo)(1sG)(sXi3. 3. 顺馈校正顺馈校正并联校正并联校正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定义定义校正环节校正环节Gc(s)串联在原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前向通道中,且为了减少功率消串联在原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前向通道中,且为了减少功率消耗

11、,串联校正环节一般放在前向通道的前端,即低功率部分。耗,串联校正环节一般放在前向通道的前端,即低功率部分。分类分类1)增益调整)增益调整2)相位超前校正)相位超前校正3)相位滞后校正)相位滞后校正4)相位滞后)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sH)(sGo)(sXi)(sXo)(sGc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一、相位超前校正一、相位超前校正 相位超前校正相位超前校正增大相位裕度,加大系统带宽增大相位裕度,加大系统带宽。这意味着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相。这意味着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加快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使过渡过程得到显著改善。如图电路系统对稳定性,加快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使过渡过程得到

12、显著改善。如图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的传递函数为:11)()()(TsTssUsUsGiocrucu1R2RCCRTRRR12121 其中,其中,1. 1. 校正原理及其频率特性校正原理及其频率特性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11)(TjjTjGc0arctanarctan)()(TTjGcmT1T10 901010200dB其频率特性:其频率特性:(m位于两个转折频率的对数中点,即位于两个转折频率的对数中点,即BodeBode图上的几何中点)图上的几何中点)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一般要求系统的响应快、超调小,可采用超前串联校正。一般要求系统的响应快、超调小,可采用超前串联校正。

13、Tmm111arcsin可见:可见: 该电路系统为相位超前环节。其最大超前角及相应频率为该电路系统为相位超前环节。其最大超前角及相应频率为: :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2. 2. 采用采用BodeBode图进行相位超前校正图进行相位超前校正例例6.1 6.1 如下图所示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给定的性能指标:单位恒速输入是的稳态如下图所示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给定的性能指标:单位恒速输入是的稳态误差误差ess=0.05,相位裕度,相位裕度50,幅值裕度,幅值裕度Kg10dB。+Xi(s)Xo(s)E (s)105.0(ssK依据依据给定的稳态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给定的稳态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

14、解:解: (1) (1) 根据稳态误差确定开环增益根据稳态误差确定开环增益K由已知条件可知,该系统为由已知条件可知,该系统为型系统,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型系统,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2005. 0111sssseKKe(2) (2) 作出系统开环作出系统开环BodeBode图,并找出未校正前系统的图,并找出未校正前系统的 和和Kg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1750 Kg=(3) (3) 确定在系统上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确定在系统上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 m相位裕度不满足系统性能要相位裕度不满足系统性能要求。为了在不减小幅值裕度求。为了在不减小幅值裕度的前提下,将相位裕度提高的前提下,将相位

15、裕度提高至至5050,需要采用相位超前,需要采用相位超前校正环节。校正环节。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3851750m可见,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应产生这一相位才能是校正后的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可见,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应产生这一相位才能是校正后的系统满足设计要求。11arcsinm(4) (4) 利用确定的利用确定的 m确定系数确定系数 、T24. 0sin1sin1mm又因为又因为 m出现在出现在 m处,校正后此频率点即为处,校正后此频率点即为 c,在这点超前校正环节的幅值,在这点超前校正环节的幅值应为应为dB2 . 6j11j1lg20j1j1lg20TTmmTm16.3 6.3 串联校正串联

16、校正即即 m应在校正前系统幅值裕度为应在校正前系统幅值裕度为-6.2dB-6.2dB处。处。从图上可以确认,从图上可以确认,K Kg=- -6.2dB时,时, =9,此频率即为校正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此频率即为校正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c。即即91TmcsT23. 0sT055. 0.0550 j1.230 j124. 0j1j1)j (TTGc为了补偿超前校正造成的幅值衰减,原开环增益为了补偿超前校正造成的幅值衰减,原开环增益K1要增大要增大1/1/倍倍17. 424. 0111K校正后,系统开环传函为校正后,系统开环传函为) 15 . 0(20055. 0123. 01)()()(ksss

17、ssGsGsGc20确定开环增益K稳态误差的要求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波特图,并求补偿校正前给定的 mmmasin1sin11052015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截止频率处的斜率为-40dB/dec-60dB/dec求未校正系统幅值为-10lga处的频率mc 1maam2满足要求?结束YN1mTa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增大了相位裕度,加大增大了相位裕度,加大了带宽,即提高了系统了带宽,即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加快了的相对稳定性,加快了响应速度,响应速度,使过渡过程使过渡过程得到显著改善,得到显著改善,但因系但因系统型次和增益均未变,统型次和增益均未变,所以所以稳态精度变化不大稳态精

18、度变化不大。q超前校正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产生校正作用;超前校正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产生校正作用;q超前校正需要一个附加的增益增量,以补偿超前校正的衰减超前校正需要一个附加的增益增量,以补偿超前校正的衰减串联超前校正的特点:串联超前校正的特点:q超前校正主要用于增大稳定裕量。超前校正能提供更高的剪切频率。带超前校正主要用于增大稳定裕量。超前校正能提供更高的剪切频率。带宽更大,快速性更好。宽更大,快速性更好。局限局限 u在在 c c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未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未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为随着 c c的增大,未校系统的相角减小很大

19、,导致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量的增大,未校系统的相角减小很大,导致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量不足以补偿到要求的数值。不足以补偿到要求的数值。u未校正系统不稳定,此时需要提供很大的相角超前量,未校正系统不稳定,此时需要提供很大的相角超前量, 过小,校正装过小,校正装置实现困难,并且导致系统高频增益加大,抗干扰性降低。置实现困难,并且导致系统高频增益加大,抗干扰性降低。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二、相位滞后校正二、相位滞后校正1. 1. 校正原理及其频率特性校正原理及其频率特性 为了减小稳态误差而又不影响稳定性和快速性,只是为了减小稳态误差而又不影响稳定性和快速性,只是

20、加大低频段的增益。加大低频段的增益。如图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如图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R1RCiuou11)()()(TsTssUsUsGiocCRTRRR2221,1)(式中,式中,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0arctanarctan)(TTjGc)(111)(TjjTjGc其频率特性:其频率特性:mT101T10T1001T10 901010200dB10 。常用的取。常用的取s87,20maxTs53,10T可见:可见: 该电路系统为相位滞后环节。串联滞后较正并没有改变原系统的低频段的特该电路系统为相位滞后环节。串联滞后较正并没有改变原系统的低频段的特性,故对系统的精度不起破坏

21、作用,相反,往往还允许适当提高开环增益,进性,故对系统的精度不起破坏作用,相反,往往还允许适当提高开环增益,进一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一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高稳定、高精度的系统常采用滞后校正。高稳定、高精度的系统常采用滞后校正。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例例6.2 6.2 设有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函为,设有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函为,给定的性能指标:单位恒速输入是的稳态误差给定的性能指标:单位恒速输入是的稳态误差ess=0.2s,相位裕度,相位裕度40,幅值裕,幅值裕度度Kg10dB。) 15 . 0)(1()(ksssKsG解:解: (1)

22、(1) 根据稳态误差确定开环增益根据稳态误差确定开环增益K由已知条件可知,该系统为由已知条件可知,该系统为型系统,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型系统,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1 -s52 . 0111sssseKKe(2) (2) 作出系统开环作出系统开环BodeBode图,并找出未校正前系统的图,并找出未校正前系统的 和和Kg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2040 Kg=- -840 Kg=11dB10dB但由于校正后开环系统但由于校正后开环系统的剪切频率从原有的的剪切频率从原有的2 2 至至0.5 0.5 闭环系统的带宽闭环系统的带宽 该校正该校正会使系统的快速性降低。会使系统的快速性降低。

23、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三、相位滞后三、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 采用滞后采用滞后- -超前校正环节,超前校正环节,可同时改善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态精度。可同时改善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态精度。串联滞后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中超前校正中,超前部分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滞后,超前部分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滞后部分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抗高频干扰,提高开环放大系数,从而提部分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抗高频干扰,提高开环放大系数,从而提高稳态精度。高稳态精度。1. 1. 校正原理及其频率特性校正原理及其频率特性串联滞后串联滞后- -超

24、前校正的超前校正的设计指标设计指标仍然是仍然是稳态精度和相位裕度稳态精度和相位裕度。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ucR1ruC2C1R2) 1)(11() 1)(1()(2121 sTsTsTsTsGc)(12222111TTTCRTCR式中,式中,21212211/TTCRCRCR1221RRR如图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如图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超前网络超前网络滞后网络滞后网络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滞后滞后-超前环节超前环节Bode图图-2020-30-20-100-80-4004080Lc( )/dB c( ) (rad/s)1/( T2) 1 /T21 /T1 /T1 =

25、2 = 5 = 10 = 20 = 2 = 20 = 10 = 5当当 时,起滞后作用;当时,起滞后作用;当 时,起超前作用。时,起超前作用。210T21T在在 时,时,211TT0)(c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例例6.3 6.3 设有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函为,设有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函为,给定的性能指标:单位恒速输入是的稳态误差给定的性能指标:单位恒速输入是的稳态误差ess=0.1,相位裕度,相位裕度=50,幅值裕,幅值裕度度Kg10dB。) 15 . 0)(1()(ksssKsG解:解: (1) (1) 根据稳态误差确定开环增益根据稳态误差确定开环增益K由已知条件可知,

26、该系统为由已知条件可知,该系统为型系统,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型系统,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s (101 . 01111 -sssseKKe(2)(2) 作出系统开环作出系统开环BodeBode图,并找出未校正前系统的图,并找出未校正前系统的 和和Kg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求得未校正原系统:求得未校正原系统: c = 2.43, g = 1.41Kg= - -10.5dB, ( c)= - -28 (rad/s)L( ) (dB) ( ) (deg)Bode Diagram-40-202040Gm = -10.458 dB (1.4142 rad/sec)Pm = -28.081 de

27、g (2.4253 rad/sec)0.1110-270-225-180-135-90- -20- -40- -600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显然原系统不稳定,显然原系统不稳定, ( ( c c) )与设计要求相差与设计要求相差7878,采用一级超前校正,无法达,采用一级超前校正,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到设计要求。(3 3)确定校正装置)确定校正装置 若采用两级超前校正,若采用两级超前校正,c c过大,不仅导致抗干扰能力大大下降,且由于响应过大,不仅导致抗干扰能力大大下降,且由于响应速度过高,可能超过伺服机构输出的变化速率。速度过高,可能超过伺服机构输出的变化速率。 若采用滞后校正,由于

28、若采用滞后校正,由于 ( (c c) ) 要求较大,导致要求较大,导致c c很小很小( 0.5rad/s)( 1.2rad/s1.5rad/s 1.2rad/s此时,此时, ( (c c) ) = - -180,所需相位超前量约为,所需相位超前量约为5555( (考虑滞后装置引起的相位滞考虑滞后装置引起的相位滞后量为后量为5 5 ) ),采用滞后,采用滞后- -超前装置能够提供。超前装置能够提供。另外,在另外,在c c处,原系统的幅频特性值:处,原系统的幅频特性值: L L(1.5) (1.5) 13dB 13dB 将其衰减至将其衰减至0dB0dB也很容易。也很容易。 确定滞后部分的参数确定滞

29、后部分的参数 确定确定 根据最大超前角根据最大超前角55的要求,由的要求,由mm sin1sin1 10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sradTc/15. 0101122T2 6.67s为了使滞后部分的最大相角滞后量远离校正后的为了使滞后部分的最大相角滞后量远离校正后的c c。选择:。选择: 确定确定T2或者根据允许的相角滞后量选择或者根据允许的相角滞后量选择T2,即利用:,即利用:5)(22TarctgTarctgcccc解得解得T2 6.85170171122 sssTsT取取T2 = 7,得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为:,得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为: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确定超前部分的

30、参数确定超前部分的参数 注意到,加入滞后注意到,加入滞后- -超前校正装置后,需使超前校正装置后,需使c 1.5 rad/s成为幅值穿越频率,即要成为幅值穿越频率,即要求滞后求滞后- -超前装置在超前装置在c处提供处提供L(c)的衰减量。的衰减量。0)()(cccLL使得:使得:-2020-30-20-100-80-4004080Lc( )/dB c( ) (rad/s)1/( T2) 1 /T21 /T1 /T1 = 2 = 5 = 10 = 20 = 2 = 20 = 10 = 5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因此,因此,过过(c,-L(c),即,即(1.5rad/s, -13dB)点

31、,作斜率为点,作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滞的直线(滞后后-超前装置超前部分的渐近线)。该直线与超前装置超前部分的渐近线)。该直线与0dB线以及线以及-20lg 线的交点横坐标即线的交点横坐标即为超前部分的高、低转折频率。为超前部分的高、低转折频率。该直线与该直线与0dB0dB线交点横坐标也可由渐近线方程确定。即:线交点横坐标也可由渐近线方程确定。即:201lglg)lg20()(1 TLccT1 = 1.43取取T1 = 1.5,得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为:,得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为:115. 015 . 11111sssTsT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校正后

32、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15. 0)(170)(15 . 0)(1() 15 . 1)(17(10)()(ssssssssGsGc性能指标为:性能指标为: Kv= 10,Kg= 13dB, c = 1.37rad/s, (c)= 50.8 。从而,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从而,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5. 015 . 1170171111)(1122sssssTsTsTsTsGc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Bode Diagram-80-400408010-310-210-1100101102-270-180-90090Gm = 13.071 dB (at 3.5289 rad/sec)P

33、m = 50.83 deg (at 1.3748 rad/sec)L() (dB)() (deg) (rad/s)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未校系统未校系统已校系统已校系统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未校系统未校系统已校系统已校系统-20-40-20-600-2020000-40-20-20-40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q 滞后滞后- -超前校正设计步骤超前校正设计步骤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并获得此开环增益下未校系统的性能指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并获得此开环增益下未校系统的性能指标;标; 选择新的幅值穿越频率选择新的幅值穿越频率c,使其满足:,使其满足: 在在c处可以通过校正装置所提供的相

34、角超前量使系统满足相位裕量的要求;处可以通过校正装置所提供的相角超前量使系统满足相位裕量的要求; 在在c处可以通过校正装置滞后部分的作用使原幅频特性衰减到处可以通过校正装置滞后部分的作用使原幅频特性衰减到0dB; 满足响应速度的要求;满足响应速度的要求;一般可选择原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一般可选择原系统的相位穿越频率 g g作为作为c c。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根据最大超前角的要求,确定根据最大超前角的要求,确定 ; 确定滞后部分的转折频率:确定滞后部分的转折频率:cT10121122最大超前角:最大超前角:)155()(180)(ccm其中,其中, 515为校正装置滞后部分在为校正装

35、置滞后部分在c处引起的相位滞后的补偿量。处引起的相位滞后的补偿量。或由允许的相角滞后量选择或由允许的相角滞后量选择T2:)155()(22TarctgTarctgcccc其中,相位滞后的补偿量其中,相位滞后的补偿量(515)需与确定需与确定 时选择的补偿量相同。时选择的补偿量相同。 确定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确定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 过过(c ,-L(c)点,作斜率为点,作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的直线(滞后滞后-超前装置超前部分的渐近超前装置超前部分的渐近线线)。该直线与。该直线与0dB线以及线以及-20lg 线的交点横坐标即为超前部分的高、低转折频率。线的交点横坐标即为超前部分的高、低转

36、折频率。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验算并确定元件值。若不满足要求,则需要重复上述过程;验算并确定元件值。若不满足要求,则需要重复上述过程;0)()(cccLL或直接根据或直接根据,解得解得T T1 1;201lglg)lg20()(1TLcc即由下面的渐近线方程确定即由下面的渐近线方程确定T1。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l 超前、滞后和滞后超前、滞后和滞后- -超前串联校正的比较超前串联校正的比较 q 超前校正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产生校正作用;滞后校正则通过其高频衰减特超前校正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产生校正作用;滞后校正则通过其高频衰减特性,获得校正效果。性,获得校正效果。 q 超

37、前校正需要一个附加的增益增量,以补偿超前校正网络本身的衰减。即超前超前校正需要一个附加的增益增量,以补偿超前校正网络本身的衰减。即超前校正比滞后校正需要更大的增益。一般,增益越大,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越大,成校正比滞后校正需要更大的增益。一般,增益越大,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越大,成本越高本越高。 q超前校正主要用于增大的稳定裕量。超前校正比滞后校正有可能提供更高的增益超前校正主要用于增大的稳定裕量。超前校正比滞后校正有可能提供更高的增益交界频率。较高的增益交界频率对应着较大的带宽,大的带宽意味着调整时间的减交界频率。较高的增益交界频率对应着较大的带宽,大的带宽意味着调整时间的减小。小。6.3 6.3

38、串联校正串联校正 超前校正系统的带宽,总是大于滞后校正系统的带宽。因此,系统若需具有快超前校正系统的带宽,总是大于滞后校正系统的带宽。因此,系统若需具有快速响应特性,应采用超前校正。但是,若存在噪声,则带宽不能过大,因为随着速响应特性,应采用超前校正。但是,若存在噪声,则带宽不能过大,因为随着高频增益的增大,系统对噪声更加敏感。高频增益的增大,系统对噪声更加敏感。 q 滞后校正降低了高频段的增益,但系统在低频段的增益并未降低。采用滞后校正滞后校正降低了高频段的增益,但系统在低频段的增益并未降低。采用滞后校正的系统因带宽减小而具有较低的响应速度。但因高频增益降低,系统的总增益可以的系统因带宽减小

39、而具有较低的响应速度。但因高频增益降低,系统的总增益可以增大,所以低频增益可以增加,从而提高了稳态精度。此外,系统中包含的任何高增大,所以低频增益可以增加,从而提高了稳态精度。此外,系统中包含的任何高频频 噪声,都可以得到衰减。噪声,都可以得到衰减。 6.3 6.3 串联校正串联校正q 从时域响应特性看,具有超前校正装置的系统呈现最快的响应;具有滞后校正从时域响应特性看,具有超前校正装置的系统呈现最快的响应;具有滞后校正装置的系统响应最缓慢,但其单位速度响应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滞后装置的系统响应最缓慢,但其单位速度响应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滞后- -超前超前校正装置的系统给出了折衷的响应

40、特性,即在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两个方面都得校正装置的系统给出了折衷的响应特性,即在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两个方面都得到了适当的改善。到了适当的改善。 q如果既需要有快速响应特征,又要获得良好的稳态精度,则可以采用滞后如果既需要有快速响应特征,又要获得良好的稳态精度,则可以采用滞后- -超超前校正。滞后前校正。滞后- -超前校正装置,可增大低频增益(改善了系统稳态性能),提高超前校正装置,可增大低频增益(改善了系统稳态性能),提高系统的带宽和稳定裕量。系统的带宽和稳定裕量。 6.4 PID6.4 PID校正校正6.4 6.4 PID校正校正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

41、ivative)控制器是实控制器是实际工业控制中应用际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广泛、最成功最广泛、最成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一、一、PID控制规律控制规律 所谓所谓PID控制,就是对偏差控制,就是对偏差(t)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后形成的一种控制规律,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后形成的一种控制规律,即即)()(1)()(0dttdTdTtKtmdtip比例控制比例控制项项积分控制项积分控制项微分控制微分控制项项1)PD(比例微分校正器)(比例微分校正器)2)PI(比例积分校正器)(比例积分校正器)3)PID(比例积分微分校正器)(比例积分微分校正器)三种调节器组合三种调节器组合6.4 PID6.4

42、 PID校正校正1. PD调节器调节器dttdTtKtmdP)()()(PDPD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1 ()()()(sTKsEsMsGdPc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sGc)(sGo)(sH)(sXi)(sXo)(sM)(sE90o45o0od0)dB)(L)(+20PKlg206.4 PID6.4 PID校正校正PD控制的特点(类似于超前校正)控制的特点(类似于超前校正)依据性能指标要求和一定的设计原则求解或试凑参数。依据性能指标要求和一定的设计原则求解或试凑参数。 PD控制的应用控制的应用1) 1) 增加系统的频宽,系统的快速性提高;增加系统的频宽,系统的

43、快速性提高;2) 2) 改善系统的相位裕度,降低系统的超调量;改善系统的相位裕度,降低系统的超调量;3) 3) 增大系统阻尼,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增大系统阻尼,改善系统的稳定性;4) 4) 增加了系统的高频增益,抗干扰能力减弱。增加了系统的高频增益,抗干扰能力减弱。6.4 PID6.4 PID校正校正PDPD调节器控制作用示意图调节器控制作用示意图0-180090L( )/dB ( )0-20-40已校正已校正PDPD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未校正未校正 c ( c) ( c)未校正未校正已校正已校正PDPD校正装置校正装置1/Td-90-270-60-40+20 c (rad/s)6.4 PID6.4

44、 PID校正校正2. PI调节器调节器dTtKtmtiP0)(1)()(PDPD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11 ()()()(sTKsEsMsGiPc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0o-45o-90oI0)dB)(L)(-20PKlg206.4 PID6.4 PID校正校正PD控制的特点(类似于滞后校正)控制的特点(类似于滞后校正)依据性能指标要求和一定的设计原则求解或试凑参数。依据性能指标要求和一定的设计原则求解或试凑参数。 PI控制的应用控制的应用1) 1) 提高系统的型别,改善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型别,改善系统的稳态误差;2) 2) 增加了系统的抗高频干扰的能力;增加了系统的抗高频干扰的能力;3) 3) 增加了相位滞后;增加了相位滞后;4) 4) 降低了系统的频宽,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