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纪高教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世纪高教 2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收入支出模型支出模型 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的概念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该如何进行核算。在此基,以及该如何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础上,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既经济社会的生产或如何决定,既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世纪高教二、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即国民总收入GNI u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场价格的总和。ugross national product (income)2.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价格的总和。l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或地区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家统计局的定义)nGNP是个收入概念,nGDP是个生产概念。 4、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国内生产总值
3、的内涵是一个是一个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概念,概念,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是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是指一个时期内是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最终产品价值,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间内所出售的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的价值;流量流量是是一定时期内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包含时间因素;生产的价值,包含时间因素;是一个是一个地域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除少数例外,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除少数例外,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值,非市场活动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不包括在内。5.最终产品最终
4、产品u最终产品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u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通常包括:最终产品通常包括:消费品、军工产品;消费品、军工产品;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库存增加)存增加);净出口净出口(进出口差)(进出口差)。不重复出售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转卖或进一步加工步加工n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品。终产品。n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
5、以看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最终产品。的最终产品。6.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经过加工后,还要在:经过加工后,还要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u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u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 added)实际区分最终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实际区分最终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l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
6、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炼钢作为发电与炼钢 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n原料、能源等原料、能源等7.GDP的缺陷的缺陷u修改:绿色修改:绿色GDP对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 (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活动等,不在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统计范围以内。(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
7、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n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方面的障碍。n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nGDPGDP先生的讲述先生的讲述:我不能衡量(质量效益、公平公正、我不能衡量(质量效益、公平公正、就业率、贫富差距、幸福感)就业率、贫富差距、幸福感)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net d
8、omestic productsnet domestic productsuNDPNDPGDPGDP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l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发生的价值转移。lNDP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l折旧占折旧占GDP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l用用GDPGDP,还是,还是NDP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l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GDP。2.国民收入:国
9、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national income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转化为生产要素收入。业收入,然后转化为生产要素收入。uNINIu NDP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3.个人收入:个人收入: PIpersonal incomepersona
10、l income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uPI PI NINIu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u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和支付利息等)。转移支付,如:转移支付,如:n退伍军人津贴、退伍军人津贴、n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n养老金、养老金、n职工困难补助等。职工困难补助等。4.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n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n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
11、部收入。n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险等)剩下的部分。个人收入个人收入DPIDPI用来消费用来消费C C和储蓄和储蓄S S(未来的消费)。(未来的消费)。uDPI = PI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如党费)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如党费)四、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四、总产出核算的校正1. 名义与实际名义与实际GDPu名义名义GDPGDP: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u实际实际GDP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
12、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 只有实际只有实际GDPGDP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p 名义名义GDPGDP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即名义增加,而实际减少。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即名义增加,而实际减少。n当年价格也称为即当年价格也称为即期价格、现期价格。期价格、现期价格。n不变价格指基年价不变价格指基年价格。格。GDPGDP某年实际某年名义折算数GDPuGDP折算数(平减指数)折算数(平减指数)IPD : Implicit Price Deflatoru名义名义GDP和实际和实际GDP的比的比率。反映通胀的物价指数。率。反映通胀的物价指
13、数。 世纪高教 13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收入支出模型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 的决定的决定第五节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 世纪高教 14主题内容主题内容F 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
14、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 世纪高教 15最简单的经济体系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业.消费和储蓄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发消费和储蓄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发生在企业部门。生在企业部门。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化,而不会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化,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引起价格变动。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都相等。都相等。 世纪高教 16两
15、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于均衡状态。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这里,这里,Y代表产出(总供给)或收入;代表产出(总供给)或收入;C和和I代表的是意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核算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核算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Y=C+Iu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
16、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l均衡,不再变动。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非意愿存货IU IU 0 0l总产出总需求,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厂商生产稳定l产出产出 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l产出产出 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AEAE总支出(需求)总支出(需求) AggregateAggregate expenditure expenditure IU存货存货unintended inventory 世纪高教 18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YAEAEY100100
17、支出等于收入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收入=100支出支出=100100IU0图图12-1(a)支出等于收入的)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线图图12-1(b)支出决定收入)支出决定收入 世纪高教 19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AE= Y,也可以用,也可以用I=S表示。表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既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既AE=C+I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既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既Y=C+S,于是可得,于是可得:注意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这里投资等于储蓄,
18、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I=S 世纪高教 20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F 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 的决定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 世纪高教 21家庭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既然均衡的产出由总支出决定,那么就得分析总支出各既然均衡的产出由总
19、支出决定,那么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首先从消费开始: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首先从消费开始: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多。如收入的增加多。p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要的是个人收入。宏观经济学假
20、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着稳定函数关系。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C(Y)=a+bYua-a-常数,自发性消费:常数,自发性消费:u基本最低消费支出。基本最低消费支出。u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uby-by-诱致性消费:诱致性消费:u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的部分。ub-b-常数常数, ,斜率,边际消费倾向斜率,边际消费倾向cyc=y45c= a + byu简单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b 0)a3.消费倾向消费倾向 propensityu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消费
21、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u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PC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u平均每单位收入平均每单位收入中中消费消费所占比例。所占比例。u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消费/收入收入c/yc/ylAPCAPCl11,消费总量,消费总量 1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u例:收入例:收入100元中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元用于消费u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MPCnMPC = dc/dyMPC
22、 = dc/dynMPC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n不论不论MPC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 1的正数。有:的正数。有:n1 MPC 01 MPC 0u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u每增减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uMPC c/ yl例:收入由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94元。元。 lMPCc/ y 94-80/120-100 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23、律v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v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加而呈现递减趋势。n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态, APCAPC也有递减趋势。也有递减趋势。l线性中,若线性中,若a = 0,c = kylAPCMPC,l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收入收入消费消费MPCMPCAPCAPC1 190009000911091101.011.012 2100001000010000100000.890.891.001.003 31100011000108
24、50108500.850.850.990.994 4120001200011600116000.750.750.970.975 5130001300012240122400.640.640.940.946 6140001400012830128300.590.590.920.927 7150001500013360133600.530.530.890.89 世纪高教 26Y0123C681012144567C=C(Y)45。 线表明收入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等于消费45消费曲线消费曲线图12-2 消费曲线 世纪高教 27Y0123C681012144567C=a+bY45。 线表明收入线表明收入等
25、于消费等于消费45线形消费曲线线形消费曲线图12-3 线形消费曲线4.储蓄储蓄v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l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系。(广义上的概念)p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u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凯恩斯储蓄函数
26、: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公式储蓄函数公式u s-s-储蓄,储蓄,y-y-收入:收入:u s = ss = s(y y)(满足)(满足ds / dy ds / dy 0 0)u线性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uc = a + byc = a + by,代入代入s = y - cs = y - cus = y -s = y -(a + bya + by),),u整理:整理:us = - a + (1-b) y s = - a + (1-b) y u(1 1b b0 0)p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p即即s = y -
27、c 普通储蓄函数普通储蓄函数s = s s = s (y )0 0s sy y 线形储蓄函数线形储蓄函数s= -a + ( 1 - b ) y0sy5.储蓄倾向储蓄倾向v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l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l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l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收入 APS = s / yl收入收入100元中,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元用于储蓄,平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倾向 APS =APS =s / y =
28、= 0.2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u每增减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u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s/yp 当当ss与与yy趋于无穷小时,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MPS = ds/dyn收入由收入由10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元增加到94元。元。 nMPS MPS S/S/Y Y 26-20/120-100 0.3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u储蓄函数为线性时,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MPS为常数(为常
29、数(1 1b b)。)。u非线性时,非线性时,MPS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有随收入递增趋势。uMPSMPS和和APSAPS都都递增,但是递增,但是MPSAPSMPSAPS。u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u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v 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 = c + sy = c + s,v 两边同除两边同除Y Y有有 y/y = c/y + s/yy/y = c/y + s/y,v 即:即: APC + APS = 1APC + APS = 1p同理,同
30、理, 有有y = c + y = c + ss; yc,sA 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c=c(y)y y0 0a-as=s(y)RichRichPoorPoorp两边同除两边同除yy,则,则py/y = c/y y/y = c/y +s/y+s/yp即:即: MPC + MPS = 1MPC + MPS = 1p推断推断: :若若MPCMPC递减,那么递减,那么MPSMPS必递增。必递增。 收入收入消费消费储蓄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0.250
31、.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MPCMPCAPCAPC1.011.010.890.891.001.000.850.850.990.990.750.750.970.970.640.640.940.940.590.590.920.920.530.530.890.89yc,sA 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c=c(y)y y0 0a-as=s(y)y = c + s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7. 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l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
32、简单加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l1 1)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l2 2)国家税收政策。)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l3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
33、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世纪高教 36消费理论的发展消费理论的发展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包含两方面意义:包含两方面意义: 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影响,也受别人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收入和消费影响。持久收入假定(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定(弗里德曼)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而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 世纪高教 37消费理
34、论的发展消费理论的发展生命周期假定(莫迪里安尼)生命周期假定(莫迪里安尼)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中最大的消费满足。除了这些理论外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因素,例如利率(考虑了通货膨胀率的净利率)例如利率(考虑了通货膨胀率的净利率),价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 世纪高教 38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35、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二节消费函数F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一、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一、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p假设假设 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y = c + i , c = a + by.y = c + i , c = a + by.例:例:c c1000+0.8y,i1000+0.8y,i600600yc,c+ic=c=1000 + 0.8yc=y4
36、50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1000 5000ly y(1000(1000600)/600)/(1 10.80.8) 80008000lc cy-iy-i8000-6008000-6007400 7400 ls sy-cy-c 8000-74008000-7400600600l储蓄与投资相等。储蓄与投资相等。16008000c c + i知道消费和投资,就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p求解,得均衡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y = (a+i) /(1-b)y = (a+i) /(1-b)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u储蓄函数:s
37、 = y c = -a + (1-b)y例:例:s -1000+(1-0.8)yu自发计划投资自发计划投资i600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s = s = - 1000 + (1-0.8)y 6000-1000s,is,iy5000 8000知道储蓄函数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求得均衡国民收入收入u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 s u联立:i = -a + (1-b)yu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1-b)u均衡收入为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usi=600,y8000 us0,y5000三、乘数论三、乘数论1.对乘
38、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y(1000i)/(10.8)vi600时,时,y8000yc,c+ic=c=1000 + 0.8yc=y450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1000 500016008000c c + i1c c + i285001700vi700时,时,y8500投资增投资增100,收入增,收入增500投资引起收入增加投资引起收入增加5倍倍c10000.8y解释解释v投资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y1100;v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要素收入100中有中有80用于消费。用于消费。u80的购买形成新收
39、入的购买形成新收入y2 80u其中其中800.864再次购买再次购买u形成新的收入形成新的收入y364u如此,循环往复,如此,循环往复,u总收入总收入y1001000.81000.80.8.100 1/(10.8)500yc,c+ic=c=1000 + 0.8yc=y450投资乘数的形成投资乘数的形成 1000 500016008000c c + i1c c + i285001700y iu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100元元的初始消费。也是一样的效果。的初始消费。也是一样的效果。 支出增加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n第一轮第一轮 甲甲 100 乙乙 100n第二论第二论 乙
40、乙 80 丙丙 80n第三论第三论 丙丙 64 丁丁 64nn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n新增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新增国民收入2.乘数理论乘数理论(multiplier) :Ku乘数乘数K K:总需求:总需求(I I、C C等)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l令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总需求ADai 则则 yAD/(1b)l a自发消费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最低消费固定自发计划投资固定自发计划投资l b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n均衡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y =( a+i)/(1-b)乘数的作用乘数的作用u乘数取决于边
41、际消费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倾向b,成正相关。,成正相关。乘数作用的双重性:乘数作用的双重性:l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l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l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练习:乘数最大的是:练习:乘数最大的是:pA.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6pB.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4pC.边际消费倾
42、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p 假设消费函数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投资i=50p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p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累为多少?p (3)若投资增到)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试求增加的收入。n(1)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c+i=100+0.8y +50=(10050)/(10.8)750 c1000.8750700nsyc75070050n(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n(3
43、)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增加250n(yyy1000750250) n(4) 变化后的收入变化后的收入y(10050)/(10.9)1500nsyc1500(1000.91500)1500145050n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增加500n(y 20001500500) p(4)若消费函数为)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投资i仍为仍为50,收入和储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蓄各为多少?投
44、资增到100时,收入增加多少?时,收入增加多少?p(5)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n(5)消费函数从)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变为c1000.9y后后n乘数从乘数从5(k1/(10.8)5)变为变为10(k1/(10.9)10) 世纪高教 47主题内容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F 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 的决定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 世纪高教 48政
45、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如营,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如营业税等)业税等);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减少。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减少。 世纪高教 49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税收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税收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0TTtY0(1)DYY
46、 TYtT(1)MPCMPCt 世纪高教 50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转移支付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转移支付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 世纪
47、高教 5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 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 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 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 公司利润全部分配。公司利润全部分配。在这些假定下,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人所得税后的收入。 世纪高教 52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48、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s,NDP),是剔出折旧的国民收入。,是剔出折旧的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TNDPYD 世纪高教 53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宏观均衡的条件是(和需求相等的产出):宏观均衡的条件是(和需求相等的产出):SIGTGITSGICTSC 世纪高教 54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消费函数和税收函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消费函数和税收函数假定如下(数假定如下(Y=C+I+G;YD=Y-T):):tYT
49、TbYaCD0)1(10tbGIbTaY 世纪高教 55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从上节知道,乘数就是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从上节知道,乘数就是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接下来,我们讨论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接下来,我们讨论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世纪高教O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初始条件为:C=100+0.75YD T=40+0.2YI=200 G=130DY 80接下来政府购买增加:接下来
50、政府购买增加:G=210图图12-12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世纪高教 57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政府支出(购买)乘数为:政府支出(购买)乘数为:思考:思考:政府支出(购买)乘数的政策意义?政府支出(购买)乘数的政策意义?)1(11tbKG 世纪高教O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初始条件为:C=100+0.75YD T=40+0.2YI=200 G=130DY 60接下来减税接下来减税80图图12-13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 世纪高教 59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税收乘数为:税收乘数
51、为:思考:税收乘数为什么为负?这意味思考:税收乘数为什么为负?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分子不为而是?着什么?为什么分子不为而是?)1(1tbbKT 世纪高教 60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转移支付乘数为:转移支付乘数为:思考:思考:KTRKG,是不是意味着政府转移,是不是意味着政府转移支付的经济效率不如政府购买呢?支付的经济效率不如政府购买呢?)1(1tbbKTR 世纪高教 6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平衡预算乘数为:平衡预算乘数为:推导过程详见课本推导过程详见课本213页页思考思考1:如何理解政府对收入的调节转换却会增加如何理解政府对收入的调节转换却会增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1BSK v 假设消费函数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投资i=50v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tr62.5,直接税,直接税T250v (1)求均衡收入。)求均衡收入。v (2)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算乘数。v (3)假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假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试问:1)增加政)增加政府购买;府购买;2)减少税收;)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合作社供应链管理手册
- 业务代理推广合同指南
- 旅游酒店管理实操技巧及情境测试题
- 2025年泸州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松原年货运资格证考试题
- 《我们的节日中秋团圆》主题班会上学期
- 儿童夏日安全必修课夏季安全小锦囊智慧守护课模板
- 湖北省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竞赛网络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公用支出管理办法
- 肝脏结核CT表现课件
- 设备周期保养检修记录表
-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GB∕T 3639-2021 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总复习 教案
- 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奖励审批1
- 铝合金窗陕西银杉节能门窗有限责任公司铝合金制作及安装工艺流程图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旋转》练习题
- 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回弹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