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有关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和组织制度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存在企业,企业的最优规模和范围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企业的目标函数,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的科层结构等,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企业理论。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漫溢到劳动经济学、公司融资、公司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等领域。二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企业行为的关系,特别是寡头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企业如何制定价格、产量、投资、广告、研究开发、兼并等方面的决策,这些决策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等等。后者也就是狭义的产业组织理论。这方面的模型已被引入到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领域,并被企业用来指导商业战略的制定。三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
3、规范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最优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反托拉斯政策(或竞争政策)、对自然垄断企业的规制、公营企业的管理、市场准入自由化、旨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等;实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政策的实际效果?什么因素决定实际政策的选择? 产业经济和企业理论都关注企业行为的经济方面,试图对这种行为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规范性的含义;二者都关注市场结构、成本和竞争。一、市场的划分 每一个产业内包含众多行业,每一个行业又包含众多的市场。一个市场应当包含所有相近的替代产品,而不包含所有的非替代品。市场是买者和卖者交换相仿产品的地方。市场一般主要由需求条件来定义,即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市场的划分维度:产品
4、类型和地理位置。理想状态下,只存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特定产品市场,这种市场的界定是明确而严格的。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各个相近市场的边界是模糊的。 需求的交叉弹性=Qi/Qi Pj /Pj 当量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高而成替代产品时,它们就被归入同一市场。但由于市场不是实验室,以及时间的连续性、产品的等级特点,决定了需求交叉弹性不能成为划分市场边界的标准。 经济学家总结的划分市场边界的实际标准有: 产品标准: 1、商品的一般属性,由经验来判断。 2、市场参与者的判断,主要是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的公司企业。 3、不同的买者和卖者群 4、产品价格差异:一是购买者的价格差异,一是商品价格变化方式(价格联动性)
5、 地理位置(本地、全国、世界)标准: 1、与生产成本相比较的实际运输成本 2、产品能够被贩运的实际距离 3、商品运进或运出该地区的比率二、竞争和垄断产业组织发展的主线 1、竞争的本质 无论在什么时候,是么情况下,竞争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为了经营得更出色,公司彼此之间形成压力。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指出,竞争使人丝毫不敢自满,因而刺激生产效率,而竞争者永远都有共谋的动机。 新古典分析提出了完全竞争模型,但现实的竞争并非如此,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偏离。现实的竞争是激烈的动态过程,存在于各种市场条件中,给参与者带来压力,只有在市场接近完全垄断时,竞争才可能失去魅力。 2、垄断 竞争会产生两难处境,竞争在促使公
6、司降低成本,允许创新和超群智慧胜出的同时,又往往为垄断所代替。因此,通过竞争产生的垄断应该受到限制吗?垄断企业的领导认为:政府不应该阻止有竞争形成的市场优势,政府的管制是“惩罚出众的效率,损害了对成功的激励,抛弃了健康竞争的结果,是反竞争的。” 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失衡不同于竞技场的比赛,没有可使用比赛规则和自然法则使市场中的竞争恢复。象标准石油、IBM 和AT&T等,在它们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后,会获得高额利润,他们又会利用这些资源巩固自身地位,形成垄断,从而抑制竞争。 如何认识竞争与垄断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悖论矛盾,就是产业组织经济学家一直研究的问题,也是产业组织
7、经济理论发展的主线。 竞争与垄断关系不断变化的现实推动了理论研究。不同学说体系、意识形态、利益集团和学者们之间的争论推动产业组织理论走向合理。 但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巩固地位、提高收益,对所谓研究提供资金,对理论研究形成了强大压力。 无论在什么时候,竞争都同样充满生机,垄断力量都同样顽固。 因此,产业组织经济学是充满活跃、争论和挑战的。3、竞争在美国的演变 下图显示了在1940-20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中,竞争和垄断的演化。总的来说,竞争在现代美国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有效竞争市场的比重由1940年的55%上升到了2000年的75%,纯粹垄断则从10%降到了2%。 1940-1960年,经济中的垄断
8、减弱速度较慢。原因是在大萧条时期,尽管政府管制加强,支持垄断固定价格,反垄断被弱化。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继之是长时间的战后繁荣,垄断卷土重来,行业和大公司的集中度上升,越南战争影响了对公司垄断力量的打击,合并浪潮出现。 1960-1980年间竞争显著上升。原因是IBM、AT&A、施乐公司等几桩反垄断案进入诉讼阶段;政府解除了了证券、民航、铁路等行业的管制,引进了竞争;三是规模经济效应较弱,新技术代替了传统工业。四是20世纪70年代,自由市场的观点盛行,人们崇拜和推崇竞争,市场竞争加剧。里根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 20世纪90年代,爆发了并购浪潮,许多合并形成了行业支配公司。尽管互联网的发展
9、壮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竞争(降低销售成本、减少寻货成本、降低进入壁垒等),但互联网仍无法解决不少妨碍竞争的因素。互联网可能在某些市场上促进价格竞争,但不会削弱市场支配者的地位。因此,90年代后,市场中的垄断变化不大。三、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如前所述,产业组织理论是从三个方面尝试对产业和市场进行经验考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既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垄断与竞争关系,又以企业内部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企业内部的结构及最优生产问题。这一理论的发展主要沿革两个基本道路:一是以新古典分析方法为依据,分析市场竞争,并引入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正规微观经济学模型,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实证分析的
10、推理理论研究道路;另一个是以计量经济学为主,进行实证和案例分析为主的经验观察道路。(图1.1)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1776年,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强调自由市场上的自由交易,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认为商品有两种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商品的买卖是以市场价格进行,竞争的力量将使市场价格等与自然价格。高利润的产生来自生产商品德生产要素的成本较高。 (2)劳动分工理论。 他研究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未涉及企业之间的组织问题,这是因为在亚当.斯密及其后的古典学派所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把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看成既定的外生变量。忽视了需求方面的影响。 杰文斯(1871),发展了
11、对需求的研究,提出了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理论,供给仅在影响产出从而影响位于边际上的效用水平方面才是重要的。 1890 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从斯密到凯恩斯对经济学发展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1)提出了第四生产要素,即“组织”。在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三要素”学说的基础上,最先提出了包括“组织”在内的四要素论。 (2)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提出了十分接近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 触及了垄断问题,完全理性基础上的短期竞争均衡模型难以解释外部经济以及由长期递减成本(规模收益递增)导致的规模经济性,并发现了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竞争的活力和规模
12、经济之间的关系, 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和广告费用不同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并论述了完全竞争是不存在。但认为这是短暂的,因为竞争不应可避免,且企业要经历兴衰变化。 抛弃了价值独立于市场价格的观点,吸纳了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的观点,并将之纳入一个统一的价格决定框架,即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 尽管马歇尔触及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但均未做出专题研究或明确的分析,且研究对象仅局限于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组织问题上排除了企业内的组织问题,这是因为1865-1900年间(其理论形成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是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由自由竞争转变为垄
13、断竞争时期。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制造企业大型化和生产集中度日益提高的同时,垄断与寡占型市场结构以及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也大量出现。价格歧视、超额利润和不同程度的非效率等垄断负面效应显露。市场势力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矛盾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促使人们更多地思考企业规模与竞争效率的关系问题。 在马歇尔之后,企业行为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方向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研究。对特定企业与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实际的行为进行观察。另一种方向是强调正确的逻辑推理,力图建立一组明确的条件,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出价格在竞争作用下会等于成本且不存在垄断利润的结论,这就是杰文斯和埃奇沃斯的研究重点,并在奈特那里达到
14、了高峰。奈特改进了完全竞争模型,给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在平均成本最低点超额利润将消失的一些列必要条件。 推理理论在分析企业经济行为时,存在三大缺陷,这也是产业经济与企业理论不同的方面,也是产业经济理论从企业理论中分离出来的原因。(1)只有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终向上倾斜时,推理理论才能解释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扩张的极限。(2)研究方法分化为实证学派和推理学派。实证学派极小重视关于经济行为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律。推理学派极少重视实证性数据,并认为一门科学不应被纯粹的实际事物所损害。(3)研究内容的不同。实证学派的研究包括单个企业与产业的历史与发展,产业的结构与行为,企业、产品与竞争条件的独特性以及影响它们
15、的各种因素。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研发、企业兼并与接管等都包括在内,但不关注资源的配置与福利产生的更广泛的影响,认为决定产业竞争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之间的诸多差异。这些研究很少能得出一般性结论,缺乏严谨性。 推理理论运用推理方法、完全竞争模型和垄断模型,只关注价格与产出的决定及其对效率、资源配置与经济福利的影响。在研究中不考虑实证支持,忽略了历史与制度的影响,排除了实际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认为“企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模型都与实际产业不符合)。 1926年,剑桥经济学家斯拉法(SraffaP)的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试图弥补两种方向的鸿沟。 质疑完全竞争的立场,进一步论述了成本递减条件规模经
16、济与长期的马歇尔完全竞争的不相容性。认为限制企业规模扩张的不是规模扩张会引起成本增加,以致超过了既定市场价格,而是因为只有当企业使价格降低到其无法接受的程度时,才可望实现这种规模扩张。 认为自然资源的垄断性、法律、特权对总产品的控制及竞争商品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垄断程度或不完全竞争的卖者面对的需求曲线的弹性。 随后,阿罗证明,如果市场失衡,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也会产生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存在产品差别时,这一结论也正确,竞争性企业可以面对向下倾斜而不是水平的需求曲线,因此可以解释即使一个企业具备向下倾斜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其规模也会受到限制。 2、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 20 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
17、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体现得十分深刻,尤其是 20 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正统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日益显现。1933 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几乎不约而同地同时问世。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垄断理论的基础。 琼.罗宾逊探讨了垄断市场需求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在书中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并从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方面对每种市场结构的绩效给予了考察;在
18、对产业行为分析中将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与产品差别化相结合;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在引入产品差别化、产品变化和销售成本后,垄断竞争模型使得后继研究者可以将理论模型与制度分析、公共政策、营销研究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并使人们认识到新企业进入和潜在进入者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宾逊和张伯伦为分析产业组织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从不完全竞争出发研究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的变异及绩效,从而对市场结构研究具有开创性,尝试把产业经济的研究引回到实证方法与演绎方法之间的中间地带,并直接推动产业组织理论
19、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 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引发的争论: 垄断竞争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中给出了一个代表性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曲线。APC:长期平均生产成本,LRAC:长期平均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一定数量的销售成本。MC:边际成本。 d1d1 是当竞争企业未改变价格时,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曲线,即“对称性”假设下的需求曲线。DD是所有企业采取一致性价格行动时,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曲线。P1是初始价格, P2 是最终价格, d2d2是与P2相联系的特定需求曲线。在P2点,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d2d2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X是均衡点(过度生产能力)。 争论一:“竞争群”概念。竞争群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相近的替代品。
20、但在张的分析中,假设所有企业都具有相同的成本与需求曲线,产品的异质性不存在了。异质型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和“同一性”假设的相同成本曲线的结合,存在逻辑上的不一致。 争论二:垄断竞争切线解。这一解的存在,说明企业产品是异质的而非同质。 争论三:“竞争群”的划分标准。在产品异质条件下,“竞争群”不存在统一的划分标准。 争论四:“对称性”假设不存在。尤其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中。 垄断竞争模型的可信结论(1)产品存在差别化的竞争可能驱使企业在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产出水平进行生产。(2)在较低产出水平上,通过扩大销售开支提高产出于销售价格是有利可图。(3)在较高产出水平上,通过提高销售成本而在不变的价格水
21、平上进行规模扩张时,扩张成本价格提高,以致阻止利润的增长。 因此,重要的结论是垄断竞争模型和寡头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在抽象的一般均衡理论与现实产业现象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差异。 在张伯伦之后,产业经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了融合。 (1)豪特林和兰卡斯特解决了差别化产品比较及其余需求曲线的关系问题。豪特林的产品空间竞争模型,兰卡斯特的产品特性的组合理论。 (2)寡头理论的发展。一是基于古诺和伯川德的研究,建立了“推测变量”概念,对寡头行为进行了详细和严格的考察,为不同市场结构的实证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博弈论的产生和运用。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的博弈论,成为分析寡头竞争中相互依赖的决策者之
22、间的各种合作与非合作行为的主要工具。并向人们反映: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市场结构都呈现寡头性。每个差别化产品的生产者都是特定产品的“垄断”供应者,他们实际上仅仅和许多企业中的部分企业处于寡头竞争中,且他们之间相互依赖。这表明理论研究必须要有实证证据支持。 (4)以张伯伦的理论为基础,梅森与贝恩提出了可以实证检验的结构绩效关系假说。3、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1940 年克拉克发表了论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他认为不完全竞争存在的事实表明,短期均衡是一种静态概念,是指依靠现有生产条件,通过价格自动调节实现的供需均衡。而长期均衡则是动态概念,是指随着产业成长、生产规模发展、成本下降和供给能力加强实现长期供需
23、均衡的过程。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不协调的,这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的矛盾。为在现实条件下缩小这种不协调,首先要明确“有效竞争”的概念。有效竞争是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协调,形成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该理论的点睛之笔在于指出规模与竞争的相互协调是一种动态过程。4、哈佛学派:S-C-P范式和观点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琼.罗宾逊和张伯伦对垄断竞争的研究。哈佛学派构造了一个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其核心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贝恩在1951年调查了美国制造业42个产业,发现不同集中度的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率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集中
24、度利润率”假说,确认了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1959年,贝恩(JSBain)的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以SCP范式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真正形成。在SCP范式看来,以某种方式度量的行为和绩效同市场结构有很强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典型回归形式可以描述为: i=f(CRi+BEi+,)式中,i代表厂商或产业的可盈利程度,i代表产业,CRi为集中度,BEi涉及衡量进入该产业的各种壁垒(如最小有效规模、广告等。该模型的结论暗示,存在市场势力产业的绩效可能不是最优的,垄断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和社会福利损失。 该理论的特征是:第一,以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组织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企
25、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第二,将市场结构作为研究重心,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同时特别强调了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第三,特别强调完全竞争标准和平均利润率;第四,在公共政策上,主张依靠政府干预来优化市场绩效,以恢复和维护市场秩序。突出强调产业组织政策应控制市场结构,反对垄断,禁止可能导致垄断的市场组织和厂商行为如横向合并等。 哈佛学派缺陷(1)哈佛学派仍假设所有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而不管它是垄断企业还是完全竞争企业,也不管是经理控制的企业还是股东控制的企业。这种单一的目标假设忽视了因企业类型 的差异带来的企业目标、
26、进而企业行为的差异,从而把企业目标差异带来的多样化的企业行为均视为仅受市场结构 (主要是集中度)决定的相对单一的企业行为。(2)SCP 分析范式的静态与单向分析,没有讨论行为变量及其决定因素: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的反馈效应,看不到本期的市场结构乃是上期企业行为的后果。(3)对市场结构的过分强调,使得正统产业组织理论无法将决定企业行为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产权、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的存在)纳入分析框架,限制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SCP框架对于经验研究和案例分析虽然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不能为理论深化提供更一般更系统的逻辑推理。 20世纪60年代,S-C-P三段范式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得到
27、不断的发展。 1970年,谢勒的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发表,使得SCP范式更加符合逻辑的阐释。 谢勒的贡献在于,一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归纳了诸如原材料、区位、技术、制度、价格弹性、购买力、产品的时空特征等基本因素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二是进一步揭示了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形成因素的反馈效应。 在如何进一步解释度量产品差异这样一个长期困扰SCP范式的问题上,豪特林、兰卡斯特等人运用微观效用分析和空间经济分析的方法扩展了张伯伦、贝恩等人对横向产品差异的认识。在纵向产品差异的分析上,谢科德与萨顿等人给出了较好的分析思路。与此同时经济学家通过大量可观察的事实发现,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运行绩效之间的
28、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在传统的SCP范式中,产业盈利、集中度以及广告和销售的比率等是联合内生的,它们由市场的“基本要素”(外生变量)和厂商的行为同时决定。在试图计量更基本的外生要素如技术(规模报酬、进入成本、资本沉淀比例、学习曲线的状况等)、偏好和消费者行为等因素时,则受到精确计量基本因素和产业间可比性数据资料的制约。 二战以后,哈佛学派的观点对战后美国推行反垄断政策,进行直接管制政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美国在20世纪3-70年代,政府管制发展到空前程度,1975年美国共有一百多个政府管制机构,受管制行业的产值占全部GDP的1/4。但从80年代开始,美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反垄断诉讼案
29、的巨额费用,人们开始权衡结构规制的效果,哈佛学派的反垄断主张受到质疑,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同时侧重于经验研究,长期游离于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之外,缺乏严格的理论逻辑和精致的数学模型。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与分析方法的产生,SCP范式在来自不同学派的批判中开始了经受逻辑检验、调整与优化的过程。 结构:企业数量,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 行为:合谋,策略性行为,广告和研发; 绩效:获利能力、效率4、芝加哥学派 : 该学派重研究企业行为,信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强调新古典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适用性,重新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剖析产业
30、组织问题的基础,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价格范式, 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是其批判的焦点。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和哈伯格等人。其理论主张以维护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等为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在理论上更加信守新古典理论,认为标准的竞争理论仍是有效的;第二,对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持保留态度。主要观点有:在进入壁垒方面,施蒂格勒将进入壁垒定义为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因此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只有政府管制才是真正的进入壁垒,其它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在“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方面,他们认为,在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高利润是源于大企业的高效率,而非来自于垄断力量。企业在效
31、率上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在企业的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的获得与利用是有成本的;一是在企业的内外活动中存在着广泛的交易成本,企业的效率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而且取决于信息和交易成本的高低。通过对电力、通讯、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实证研究,检验了政府规制的实际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不良影响(政府管制失败)因此,芝加哥学派提倡政府应放松管制,减少干预市场以利于市场自由竞争,通过资源合理配置来提高生产效率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 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减弱,芝加哥的反垄断在于实现经济效率性的观点对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的转变产生
32、了直接影响,芝加哥学派成了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主流。尤其八十年代以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企业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展开竞争。此时美国政府基本采纳“放任自由放松规制”的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采取缓和的反垄断政策。其着眼点是基于国家战略利益让本国企业获得世界市场利润的更大份额。70年代以前,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是统计经验研究,从70年代开始,产业经济学进入“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变化有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原因。在需求方面,是经济学家对长期主导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经验分析的日益不满所致。人们普遍感到,经验分析没有为寡头市场的特定正式模型提供帮助。在供给方
33、面, 首先,在70年代之前,理论经济学家没有对产业经济学给予足够的注意,7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一流的理论经济学家开始对产业经济学发生了兴趣。其次,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产业经济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上述两方面因素可以说是互为因果的。 5、新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是建立在门格尔、庞巴维克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等人。该学派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是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利润机会的丧失。 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在政策指向上,奥
34、地利学派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均有较大差。在理论基础上,他们否定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核心的价格理论。在分析方法上,认为在经济领域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工具进行分析是不合适的,该学派拒不采用并否定作为经济分析工具的现代数学方法,主张任何经济现象都应该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方法,按照“人类行为是实现预期的合理行动”这一公理通过语言的演绎来予以说明。在政策指向上,他们认为当今的市场基本上是竞争性的,利润是这些大企业创新程度和规模经济的报酬。由此出发,他们对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基本持批评态度。 就政策指向而言,与芝加哥学派有共通之处,但对奥地利学派来说,“研究目的”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 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
35、不是为人所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 主要贡献:认为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成为市场进入壁垒的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最有效促进竞争的政策就应该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需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有效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组织持宽容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在政策上,该学派反对传统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强烈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也会带来交易费用
36、。反对企业分割和禁止兼并的结构主义政策主张。 可见,新奥地利学派从主观行为出发,把经济学看成是“人类行为科学”,强调个人行为的逻辑分析,研究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推崇自由主义。强调企业家的创新,干中学,学中干来实现良好的经济绩效。6、新制度学派 该学派的贡献是:一方面他们使产业组织理论重心转向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使研究领域延伸到企业内部,以企业内部产权安排和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威廉姆森和阿尔钦等人。 其主要贡献:引入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双方产权的状况也会影响到市场绩效,清晰的产权有助于交易双方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37、,有利于交易顺利进行;经济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对经济组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交易成本的大小和交易的效率。因此,应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激励经济主体从事生产性活动,从而保障分工和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市场绩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达到最优。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结构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产业组织理论深入研究企业内部问题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来考察市场和政府干预的作用,用另一种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的视角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更新的发展。 总之, 该学派用交易费用最低产生经济绩效,运用产
38、权理论来说明明晰的产权易于形成合理稳定的预期;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对 企业的重要影响;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将其作为促进制度演进的动因,视其为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内容;将制度作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运用传统微观经济学分析来研究制度对市场绩效的影响,认为不同的制度下,市场结构各不相同,产权制度不同,交易成本也是有差别的,从而市场绩效也就不同了。7、后起国家的产业组织理论 在关于战后日本国家经济竞争力的研究中,日本产业的组织结构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根据植草益的观点,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产业组织理论,80年代迅速发展。 该理论仍是沿着S-C-P框架理论发展起来的,但有其
39、自身的特点:认为规模经济除了体现在个别生产规模上,还体现在产业规模上,需要把个别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规模的扩大联系起来,所以在“产业振兴阶段”需要国家的扶持来提高规模水平;在生产集中和反垄断的矛盾中,认为政府应坚持生产集中优先的原则; 把利用规模经济的生产集中与产业结构的转换联系起来;在竞争上强调国际竞争力优先于国内竞争,同时国家要在政府干预下克服“不当竞争”和“过度竞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竞争。 根据其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实施不同的产业组织政策,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在企业满足竞争性取向的条件下,对幼稚产业采取激励保护和单纯性保护政策,促进本国幼小产业的成长,迅速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对成长型产业采取市场功能促进性和市场功能压抑性产业组织政策;对成熟型和衰退型产业采取现状破坏性和现状维护性产业组织政策。 8、可竞争市场理论 代表人物: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 主要贡献:提出了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概念。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有机化学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理工学院《视听节目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汽车电工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农业大学《烹调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消费者保护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高考物理总复习《带电粒子在交变场中的运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科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世界史通史温习》课件
- 人教版初中语文2022-2024年三年中考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8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
- 第2课 各种各样的运动(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 股权质押权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发展环境、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建材行业绿色建筑材料配送方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放射性药物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山西省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中国之最课件》课件
- 国网三个项目部标准化手册(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