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上元夜游【原文】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己卯: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予:我。过:访问。嘉:美妙。欣然:高兴的样子。步:走 。历:经过。已再鼻鼾,再:同“在”。孰:哪个。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盖:大概然:然而,但是。民夷杂糅:各族百姓居住在一起。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人民。杂糅:混杂在一起。屠沽纷然:生活井然有序。屠沽:卖肉
2、的人和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纷然:杂乱热闹的样子。三鼓:深夜三更时分。鼓:动词,击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 。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钓鱼没有钓到。韩愈赠侯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这里借韩愈的诗句,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这诗也将自己一生立身行事比喻作钓鱼。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苏轼隐指自己,他在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译文】1099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听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
3、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寓意】讲“得”与“失”的关系。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情感。并由此悟出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阅读思考】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答: 民夷杂糅,屠沽纷然。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遇
4、而安。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答:因缘自势,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5.问:“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伯牙与钟子期【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想着.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巍峨.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少选之间:过了一会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洋洋:广阔。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山的北面。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舍:放下夫:语气助词,无义。犹:犹如,好像 吾于何逃声哉?:我的心声能躲到哪里去呢?逃:逃避。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过了一会,伯
6、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有一次)他们到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他们在一块大岩石下停下避雨,伯牙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就拿出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弹一曲,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想象的犹如我的心意,我的心声能躲到哪里去呢?”京西店老人【原文】唐韦行规,自言少时游京西,暮止店中。更欲前进,店前老人方工作,谓曰:“客勿夜行,此中多盗。”韦曰:“某留心弧矢,无所患也。” 因进发。行数十里,天黑,有人起草中尾之。韦叱不应,连
7、发矢中之,复不退。矢尽,韦惧,奔马。有顷,风雷总至。韦下马,负一大树,见空中有电光相逐,如鞫杖势,渐逼树杪。觉物纷纷坠其前,韦视之,乃木札也。须臾,积札埋至膝。韦惊惧,投弓矢,仰空中乞命。拜数十,电光渐高而灭,风雷亦息。韦顾大树,枝干童矣。鞭驮已失,遂返前店。见老人方箍桶。韦意其异人,拜之,且谢有误也。老人笑曰:“客勿恃弓矢,须知剑术。”引韦入后院,指鞍驮言:“却领取,聊相试耳。”又出桶板一片,昨夜之箭,悉中其上,韦请役力承事,不许,微露击剑事,韦亦得一二焉。【译文】唐朝有个名叫韦行规的人,曾对人叙述他年轻时游览京西的事情,傍晚时分到了一所客店,还想继续前进。店前有个老人正在箍桶,对他说:“客
8、官不可赶夜路,这一带盗贼很多。”韦行规道:“在下会弯弓射箭,没有什么担心的。”于是继续前进。韦行规又数十里,天已黑了,有人在草丛中跟踪他,他大声喝叱,对方不应。他连射数箭,射中了,那人始终不退。箭射完了,韦行规害怕了,驰马向前急奔。片刻间,风雷大作,韦行规纵身下马,背靠大树站着,见空中电闪雷鸣,相互追逐,好像许多大木杖,渐近树梢。感觉空中有物纷纷坠落在他面前,韦行规看看它们,却是一些木头片。一会儿,木头片堆积到他的膝盖。韦行规大惊战栗,抛下手中长弓,仰头向空中哀求乞命,跪拜了几十拜后,电光渐渐远去,风熄了,雷也停了。韦行规看那大树,只见枝干已被削尽。他马背上的鞍子和行李都已丢失,只得返回原来的
9、客店。见那老人仍在箍桶,韦行规知道遇到了异人,当即拜谢并承认错误。老人笑道:“客官,不要依恃你有弓箭,还需学点剑术。”于是引韦行规到后院,指着马鞍行李说:“都取回罢,刚才不过试试你而已。”又取出一片桶板,见昨夜所射的羽箭,全都插在板上。韦行规请老人收他为徒,老人不许,但指点了一些击剑的要道,韦行规也学得了十之一二。【启示】京西店老人简述了韦行规游京西时,遇到一老人劝他别走夜路,但韦行规自恃箭术高明不听劝告,老人以高绝剑术试之,并传授他剑术一二的故事。比喻高深莫测,身怀绝技或异能的高人隐士。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原文】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10、.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注释】仕宦:做官赃滥:贪污放归:罢官后回归故里殁(m):死大茔(yng):祖坟从:听从;顺从押字:此指落款仰:嘱告刊:刻以:用来诏:告诉、晓喻【译文】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落款时又写道:“嘱告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曹操
11、奸诈【原文】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现。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xun)出。失道,堕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魏武又尝云: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与所幸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必心动,便戮汝。汝但勿言,当后相报。”侍者信焉,遂斩之,谋逆者挫气矣。又袁绍年少时,曾夜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帝揆其后来必高,因贴卧床上。剑果高。魏武又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斩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慎之。“后乃佯冻。所幸小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耳莫敢近之。【注释】【尝】曾经【因】于是【庐】家【还出】按原路返回【失
12、道】迷路【惶】惊恐的【迫】被迫【掷出】跳出【枳棘】荆棘【挫气】挫伤气焰【著】中【幸】宠幸【相】你.称代性副词,用在动词前【译文】曹操年少的时候,曾经与袁绍都是游手好闲的街头小混混。看见别人在举行婚礼,就偷偷的进入新郎家中,半夜的时候大叫:“有小偷来了。”屋里的人全部跑出来了。曹操拔出刀劫持了新娘,与袁绍按原路出去。两人迷路了,不小心走进了荆棘里。袁绍走不了,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呢。”袁绍惊慌地跳了出来,两个人才免于被抓。魏武帝又曾经说:别人要危害自己,自己一定会害怕。于是对自己宠幸的人说:“你拿着刀来,我心里一定会害怕,便要杀你。你别在外面说,以后我一定会报答你。”服侍他的人信了,就被杀了,
13、这使谋划杀他的人挫伤了气焰。当袁绍年纪还小时,曾经在夜里派遣人用剑扔魏武帝,第一下稍微偏下了一点没打着。魏武帝猜第二剑一定会偏高,便紧贴在床上。那一剑果然偏高。魏武帝又说:“我睡着后别人不能妄自接近,走近了我就会杀掉他,这不是我自觉的。你们侍者应该谨慎。”然后故意在睡觉时蹬开被子,他所宠幸的侍者,悄悄地帮他盖好被子,于是侍者被魏武帝杀了。从此没人敢接近他。【经典故事】为什么说曹操奸诈?1. 曹操“梦中杀人”的故事。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
14、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2、曹操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个倒霉的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曹操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曹操立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可怜那个倒霉蛋至死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死的。3、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的故事。在与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曹操生怕士兵们因为
15、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乃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高兴地答应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肯定瞒不过将士们,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皆骂曹操骗人。其实曹操何尝不知此法难以欺众?对此他早已胸有成竹。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不然事情不好办。”遂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众人见曹操已经将“贪官”斩首,也就消了气。4、一瓜杀三妾:曹操宴请官于水阁。时盛夏,唤侍妾用玉盘进瓜。妾捧盘低头以进。操问:“瓜熟否?”对曰:“极熟。”操怒斩之。坐客莫敢问故。操更呼
16、别妾进瓜。群妾皆惊,内一妾聪敏,逐整容而前者。操问如初,对曰:“不生。”操怒,复斩之。再呼进瓜,无敢进者。一妾名兰香,操所深昵,众妾皆逊之。香乃擎盘齐眉而进。操问曰:“瓜味如何?”曰:“甚甜。”操大呼:“速斩之!”坐客皆拜伏请罪。操问:“公安坐,听诉起罪。前二妾吾斩之者,久在承应,岂不知进瓜必须齐眉而捧盘耶?及答吾问,皆开口字,斩其愚也!兰香来未久,极聪慧,高捧其盘,是矣;复对以合口字,足知吾心。吾用兵之人,斩之以绝其患!”5、代人捉刀。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
17、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烛邹亡鸟【原文】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注释】好:爱好,喜欢烛邹:齐国大夫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主:掌管亡:逃跑数:一一斥责,一一列举之:代“烛邹的罪状”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以:因为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以:认为闻:接受,听从【译文】齐景公喜欢打鸟,派烛邹掌管
18、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大怒,命令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一斥责他的罪状(后),然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晏子)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一一斥责他的罪过,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已经一一斥责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要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启示】1. 本文中心:晏子用“归谬”的推理方法,使齐景公明白因为一只鸟的逃逸而杀人的行为是不当的,也显示了晏子的聪明机智。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重鸟轻人的残
19、忍,歌颂了晏子巧言善谏的机智聪明.2. 启示:不能以小失大,说话要注意讲究语言方法,晏子以委婉巧妙的方式提醒了君王,使君王改变了主意王充市肆博览【原文】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注释】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少孤:少年死了父亲称:称赞、赞扬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师:拜为师市肆:书铺。市:集市。肆:店铺。一见:看一遍。辄:就遂:就屏居:隐居教授:从事教学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早创的。守章句:逐章
20、逐句的疏通理解。守:守候。章句;章节句子。【译文】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拜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长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华王优劣【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
21、高唐人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俱:一起。依附:此处指搭乘它们乘坐的船。辄:则,就难之:感到很为难幸:幸好,恰好。贼:敌人舍:舍弃,抛下所以:之所以疑:迟疑,犹豫不决。为:因为纳:接纳,接受自托:托身。宁可以:怎么可以弃:抛弃,扔下遂:于是拯:救助以:根据优劣:人品的好坏。【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即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又怎么可以扔下他不管呢?”于是
22、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启示】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牧童评画【原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释】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宝:这里是动词,收藏,珍藏一轴:一幅尤:尤其囊:袋子,此处指画套。曝:晾、晒。拊掌:拍掌搐ch:抽搐,收缩。掉:摇着尾巴。掉,摆动。谬矣:错了。谬:错误然:同
23、意,赞同当:应当,应该【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抚掌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启示】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1.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寺庙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合同
- 劳动合同新规:鼓励无固定期限签约
- 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单位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 11 对人有礼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Module 6 Unit 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经营书店合同范本
- Module 5 Unit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11《百年孤独(节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3《我不拖拉》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PANTONE潘通色卡C面颜色
- 中药的性能课件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2022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课件(含32课)
- 《数学物理方程》全册配套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详细版)
- 招聘面试流程sop
- 水资源保护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PCB制程涨缩系数操作指引
- 标准 DB37T 3690.1-2019 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第1部分:香菇规范
- 2021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培优辅差计划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