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_第1页
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_第2页
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_第3页
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_第4页
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报告主要内容(1)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一、标准一、标准(一)标准的产生(一)标准的产生企业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制定相关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和贸易的要求;满足生产和贸易的要求

2、;国家国家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协调国内相关方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协调国内相关方的利益,统一解决国内技术问题,避免内的利益,统一解决国内技术问题,避免内耗,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耗,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国际国际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协调各国的利益,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协调各国的利益,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与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与交流。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2)(二)标准的概念(二)标准的概念 19341934年盖拉德(年盖拉德(J.GaillardJ.Gaillard)在)在工业标准化原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理与应用中对中对“标准标准”的定义:的定义:“标准是对计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

3、用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其它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其它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 (二)标准的概念(二)标准的概念 19601960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在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在DIN820-1960DIN820-1960中对中对

4、“标准标准”的定义:的定义:“标准是调节人类社会的协定或标准是调节人类社会的协定或规定,有伦理的、法律的、科学的、技术的和管理规定,有伦理的、法律的、科学的、技术的和管理的标准等等的标准等等” 19721972年桑德斯(年桑德斯(T.R.SandersT.R.Sanders)在)在标准化的目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的与原理中对中对“标准标准”的定义:的定义:“标准是经公认标准是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准化工作成果。它可采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准化工作成果。它可采用下述形式:用下述形式:a a 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到的条件;到的条件;b b 规定基本单位

5、或物理常数,如安培、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如安培、米、绝对零数等米、绝对零数等”。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3)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4)(二)标准的概念(二)标准的概念 19811981年年ISOISO定义:定义:“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合作起草并一致或基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合作起草并一致或基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它由国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它由国家、区域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批准通过区域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批准通过” ”

6、 。 20022002年,年,GBGB定义: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5)(二)标准的概念(二)标准的概念世界贸易组织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WTO/TBT协议)也从贸易的角度对标准给出了定协议)也从贸易的角度对标准给出了定义:义:“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

7、规则、指南或特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6)ISO与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 ISOISO的对的对“标准标准”的定义综合了人们对于标准的多角度的定义综合了人们对于标准的多角度的认识,比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于的认识,比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于“标准标准”概念的歧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概念的歧

8、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WTO/TBTWTO/TBT协议对协议对“标准标准”的定义强调了标准在应用或执行中的定义强调了标准在应用或执行中的自愿性,同时将标准的范围扩展至非协商一致基础上形的自愿性,同时将标准的范围扩展至非协商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文件,这都是从标准会对市场和贸易产生影响的角度成的文件,这都是从标准会对市场和贸易产生影响的角度考虑的。这个定义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有一定差异考虑的。这个定义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有一定差异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更强调标准的协商一致性,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更强调标准的协商一致性,同时在标准化的词汇中考虑到了标准一经被法规引用,其应时在标准化的词汇

9、中考虑到了标准一经被法规引用,其应用就变为强制性的情况。相对用就变为强制性的情况。相对WTOWTO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历史更长,所站的角度更全面;而织的定义历史更长,所站的角度更全面;而WTOWTO的定义也的定义也代表了代表了 “标准标准”概念的一种发展趋势。概念的一种发展趋势。(三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5)(二)标准的概念(二)标准的概念1 1、 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2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3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是在兼顾各有关方

10、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定的文件;4 4、 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 5、 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6、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6)(三)标准的对象(三)标准的对象标准对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广泛性、关联性和标准对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广泛性、关联性和重复性。重复性。 标准的对象:标准的对象:“物物”、“事事”、“人人”三方面。三方面。技术标准是对生产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标准是对生产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物”制定的技术准

11、则,它的对象是制定的技术准则,它的对象是“物物”; 管理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管理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事”;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7)(三)标准的对象(三)标准的对象 工作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工作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标准,它的对象是“人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的工作、作业、操作或服务程序和方法。服务程序和方法。(四)标准的领域(四)标准的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分类法(按照国际标准分类法(ICSICS),包括),包括4040个大类,个大类,

12、407407个中类,个中类,896896个小类。个小类。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8)(五)标准的形式(五)标准的形式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9)(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1 1、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审定:2 2、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的协商一致性。现出充分的协商一致性。3 3、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4 4、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发

13、展贸易、扩、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大交流; ;(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5 5、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6 6、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7 7、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8 8、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9 9、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0)二、标准化二、标准化GBGB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

14、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活动。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范围包括制定、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范围包括制定、发布、实施标准。发布、实施标准。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1)三、技术法规三、技术法规(一)技术法规的产生(一)技术法规的产生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使得法律法规更多地涉及到技术要求,于是出现使得法律法规更多地涉及到技术要求,于是出现了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了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

15、境起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2)(二)技术法规的概念(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ISO/IEC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了技术法规定义,我国第二号指南给出了技术法规定义,我国已通过制定已通过制定GB/T 20000.1-2002GB/T 20000.1-2002将此定义完整引入,将此定义完整引入,该定义为:该定义为:“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

16、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3)(二)技术法规的概念(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WTO/TBTWTO/T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出发对施出发对“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也给出了定义:“强制执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

17、标志或标签要求。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4)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4)ISO与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ISOISO的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的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未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更多的描绘,这与国关系,未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更多的描绘,这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是标准机构而不是法规制定机构有关际标准化组织是标准机构而不是法规制定机构有关,它更看重法规中的内容与标准的关系。,它更看重法规中的内容与标准的关系。 WTOWTO的定义对的定义对“技术法规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分的的内涵做了更充分

18、的描描绘,这是与绘,这是与WTOWTO更看重更看重“技术法规技术法规”对于贸易的影响对于贸易的影响因因素有关。素有关。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4)标准的优势:标准的优势:由于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由于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因此具有佳秩序,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因此具有公共目的性;标准是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制定的,公共目的性;标准是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标准凝聚了科学、技因此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标准凝聚了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反映了最新技术水平,因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反映了最新技术水平

19、,因此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由于标准在理论上所具此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由于标准在理论上所具备的这些性质,这也是法规制定所追求的效果,备的这些性质,这也是法规制定所追求的效果,这就使得标准被法规利用成为可能。这就使得标准被法规利用成为可能。(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首先,由于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法规的首先,由于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法规的更新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在技术法规中对技术问更新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在技术法规中对技术问题规定得过细,就会出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题规定得过细,就会出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能及时地通过修改技术法规加以体现,使最新不能及时地通过修改

20、技术法规加以体现,使最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用,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用,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步;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5)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6)(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其次,法规起草者在起草技术法规时由于受有关其次,法规起草者在起草技术法规时由于受有关专业技术知识的限制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专业技术知识的限制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而在法规中引用标准可以减轻法规起草者的负担,而在法规中引用标准可以减轻法规起草者的负担,使他们自己不用去考虑技术细节问题,也避免了使他们自己不用去考虑技术细节问题,也避免了法规和标准制定中对于

21、同一技术问题的重复工作法规和标准制定中对于同一技术问题的重复工作而造成的时间、费用上的浪费和出现矛盾。此外,而造成的时间、费用上的浪费和出现矛盾。此外,由法规机构来制定技术细节,其科学性、合理性由法规机构来制定技术细节,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技术权威性也会引起社会的质疑。和技术权威性也会引起社会的质疑。 标准化基本概念标准化基本概念(17) 模式一,技术法规仅规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模式一,技术法规仅规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等方面(WTO/TBTWTO/TBT确定的制定技术法规的五个正当确定的制定技术法规的五个正当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技术细节则通过引用或纳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技术细节则通过

22、引用或纳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模式二,在没有适用的标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模式二,在没有适用的标准情况下,法规机构委托标准机构制定相应的标准情况下,法规机构委托标准机构制定相应的标准供法规所引用。准供法规所引用。 报告主要内容(报告主要内容(2)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实施为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三大战略,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十五十五

23、”期间期间重大专项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该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该专项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是专项的重要内容,由中国标准化设研究是专项的重要内容,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具体承担,研究时间从研究院具体承担,研究时间从20022002年年1010月月开始,为期开始,为期2 2年。年。总报告内容介绍总报告内容介绍总报告包括:总报告包括:前言(是整个总报告的概括和总结)前言(是整个总报告的概括和总结)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

24、 历史使命(是总报告的立论基础)历史使命(是总报告的立论基础)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是总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是总 报告的主要参考依据)报告的主要参考依据)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总报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总报 告的重点)告的重点)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是总报告的关键)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是总报告的关键)1、体系的含义、体系的含义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涉及社会、经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科技、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具有内在联系济、科技、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国家、协会标准和

25、企业标准组成的有机整的国家、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对技术标准的体。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对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监督、服务等环节进行研究、制定、实施、监督、服务等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的系统工程。优化和完善的系统工程。前言(前言(1 1)2、建立新体系的必要性、建立新体系的必要性(1)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家安全的迫切需要(3

26、)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迫切需要新的迫切需要(4)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迫切需要的迫切需要(5)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切需要(6)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需要前言(前言(2 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目标态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目标态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基本

27、体系基本体系推行体系推行体系自愿性标准体系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过渡期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过渡期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基本体系基本体系推行体系推行体系自愿性标准体系强制性技术规范体系法律法规法律法规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前言(前言(3 3)4 4、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全面分析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28、构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的基本体系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前言(前言(4 4)配套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配套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监督和保障服务体系的改革方运行机制、实施监督和保障服务体系的改革方案案清理现行技术标准,清理现行技术标准,实现实现现行行业标准向协会现行行业标准向协会标准转化标准转化,逐步取消地方标准,逐步取消地方标准积极推进现行积极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地方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向强制性标准向国家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直至技术法规强制性技术规范直至技术法规的的转化转化前言(前言(5 5)5

29、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的理论和方法(1 1)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主要提供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政府主要提供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把其他的产益相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把其他的产品与服务完全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政品与服务完全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共利益,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前言(前言(6 6)5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的理论和方法(2 2)政府经济学原理)政府经济学原理 政府是一个具有巨大投入和产出的实体,涉及到政府是一个具有巨大投入和产

30、出的实体,涉及到交易费用和管理效益。现代公共服务型法治政府,交易费用和管理效益。现代公共服务型法治政府,必须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政府,即作必须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政府,即作为其产出的政策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必须是以最少为其产出的政策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必须是以最少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清理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消除政出多门、交叉清理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消除政出多门、交叉重复的现象,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必将有利于重复的现象,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必将有利于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益。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

31、益。5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的理论和方法(3 3) “ “第三部门研究第三部门研究”理论理论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市场的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市场的“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具有同时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具有同时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双重缺陷的独特功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公灵双重缺陷的独特功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公共职能相比,具有中立性、自主多样性、参与广共职能相比,具有中立性、自主多样性、参与广泛性、机动灵活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此,本研泛性、机动灵活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此,本研究特别强调发挥协会这一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技术究特别强调发挥协会这一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技术

32、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协会标准作为自愿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协会标准作为自愿性标准体系的一个部分,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性标准体系的一个部分,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多元化的市场特征。环境和多元化的市场特征。前言(前言(7 7)5 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的理论和方法(4 4)系统论)系统论 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构成系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各个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此,本研究不仅关注基本体系的建设,为此

33、,本研究不仅关注基本体系的建设, 更为关更为关注基本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推行体系的建设,注基本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推行体系的建设,以及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以及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而有效发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前言(前言(8 8)前言(前言(9 9)6 6、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的研究方法(1 1)理论指导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指导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以理论作指导的同时,着重进行了我国技术标在以理论作指导的同时,着重进行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注意运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

34、,注意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既具有理论的前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既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既对当前的改革切瞻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既对当前的改革切实有效,又给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实有效,又给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前言(前言(1010)6 6、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的研究方法(2 2)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用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标准化事用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和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剖析;用共时性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危害进行了剖析;用共时性

35、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对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趋势进对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比较行了比较 。这里有一个正确处理借鉴与发展。这里有一个正确处理借鉴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关系问题,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使又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使新体系的建设既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新体系的建设既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情。前言(前言(1111)6 6、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的研究方法(3 3)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国家技

36、术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我们在研究程,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我们在研究中既注重技术标准体系的全面改革,又强调以中既注重技术标准体系的全面改革,又强调以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点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相互推进的作用。面结合、相互推进的作用。前言(前言(1212)6 6、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的研究方法(4 4)积极应对与稳步实施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应对与稳步实施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既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标准体系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又要看到庞大的术标准体系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37、又要看到庞大的旧体系存在且正在发挥着作用、以及体制性问题旧体系存在且正在发挥着作用、以及体制性问题由来已久的现实,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步实施,由来已久的现实,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步实施,处理好新旧体系的交替和衔接,保证新旧体系的处理好新旧体系的交替和衔接,保证新旧体系的顺利过渡。顺利过渡。1 1、标准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化发展阶段的划分2 2、现状与成就、现状与成就3 3、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4 4、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5 5、造成的影响、造成的影响6 6、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

38、 1)1 1、标准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化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81949-1988)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88200119882001)第三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2 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2 2、现状与成就、现状与成就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3 3)3 3、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1 1)标准存在的问题)标准存在的问题国家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形式和内容国家标准存

39、在的问题(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分析研究)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形式上(制修订周期过长、标准老化、形式上(制修订周期过长、标准老化、采标质量较差)采标质量较差)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4 4)标准老化标准老化平均标龄过长,平均标龄过长,10.1210.12年,最长的达到年,最长的达到4141年,年,6060年代发布的标准有年代发布的标准有3030项。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6 6) 在采用国际标准中(在采用国际标准中(

40、44.25%44.25%),采用),采用9494年年以前(含以前(含9494年)的国际标准占采用国际年)的国际标准占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总数的标准的国家标准总数的78.65%78.6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7 7)0 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9631963196519651967196719691969197119711973197319751975197719771979197919811981198319831985198

41、5198719871989198919911991199319931995199519971997199919992001200120032003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中采用的国际标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国别或组织国别或组织物理化学指标物理化学指标不希望过量的物质指标不希望过量的物质指标ECEC多于中国6项多于中国13项WHOWHO多于中国2项多于中国6项美国美国多于中国1项多于中国11项 我国水质标准与国际水质标准对比我国水质标准与国际水质标准对比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8 8)第一部分第一

42、部分国别或组织国别或组织农药种类农药种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项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项数涉及食品种类涉及食品种类中国中国92922322323030法、美、日等国法、美、日等国10010010001000100100FSO/WHOFSO/WHO17617624392439375375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比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9 9)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标准之间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标准代号标准代号不协调项不协调项不协调参数不协调参数1 1GB 2721GB 272119961996氟

43、含量氟含量25mg/kg25mg/kgGB 5461GB 546120002000氟含量氟含量5.0mg/kg5.0mg/kg2 2GB 10767GB 1076719971997碘的强化量碘的强化量30g/100g30g/100g150g/100g150g/100gGB 14880GB 14880碘的强化量碘的强化量25g/100g25g/100g48g/100g48g/100g3 3GB 10767GB 1076719971997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限量限量GB 10769GB 1076919971997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不限量不限量GB 10770GB 1077

44、019971997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不限量不限量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010)第一部分第一部分3、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范围过宽,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范围过宽,不符合WTO/TBT原则的约占总数的原则的约占总数的45%WTO/TBT规定的五个正当目标规定的五个正当目标 保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安全; 防止欺诈行为;防止欺诈行为; 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 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

45、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11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标准体系的问题标准体系的问题体系结构不合理体系结构不合理随意拆分标准,使标准的颗粒度过细随意拆分标准,使标准的颗粒度过细 国际标准原本是一项,被拆分为若干项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原本是一项,被拆分为若干项国家标准有关化学试剂的标准,有关化学试剂的标准,ISO只有三个:只有三个:ISO6353-1,ISO6353-2,ISO6353-3 而我国却有而我国却有197GB分别对应分别对应ISO这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此外此外,重复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达重复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达1008项项(涉及涉及394项国项国际标准际标准) 第一部分国家技

46、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212)标准相对数量分布0.02.04.06.08.010.012.00103071113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345474953555961656771737577798183858791939597ICS一级分类相对数量(%)中国国家标准(20906)德国国家标准(29269)法国国家标准(24174)ISO标准(13118)日本国家标准(9106)3 3、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1 1)标准存在的问题)标准存在的问题国家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形式和内容国家标准存在的问题

47、(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分析研究)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形式上(制修订周期过长、标准老化、形式上(制修订周期过长、标准老化、采标质量较差)采标质量较差)内容上(技术水平偏低、内容相互矛盾)内容上(技术水平偏低、内容相互矛盾)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领域覆盖的缺陷领域覆盖的缺陷一些领域严重缺乏国家标准一些领域严重缺乏国家标准一些领域的国家标准亟待调整一些领域的国家标准亟待调整基础领域的国家标准数量有待加强和完善基础领域的国家标准数量有待加强和完善结构层次的缺陷结构层次的缺陷标准层级设置过多标准层级设置过多体系结构不清晰体系结构不清晰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

48、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313)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标准制定主体标准制定主体标准使用主体标准使用主体标准发挥的作用标准发挥的作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414)地方标准存在的问题地方标准存在的问题部分地方标准内容超出了法定的范围部分地方标准内容超出了法定的范围强制性地方标准范围过宽强制性地方标准范围过宽部分地方标准之间重复、部分地方标准之间重复、矛盾矛盾部分地方标准之间对同类对象的等级划分和部分地方标准之间对同类对象的等级划分和指标要求不统一指标要求不统一部分地方标准构成了实质上的贸易技术

49、壁垒部分地方标准构成了实质上的贸易技术壁垒部分地方标准本应制定为一项,却拆分成若部分地方标准本应制定为一项,却拆分成若干项,使用不便干项,使用不便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515)地方标准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地方标准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地方标准的研究不是孤立的,是在课题研究的大地方标准的研究不是孤立的,是在课题研究的大的宏观背景和研究环境下开展的的宏观背景和研究环境下开展的地方标准的研究不是盲目的,是对所有备案的地地方标准的研究不是盲目的,是对所有备案的地方标准的调查分析开展的方标准的调查分析开展的地方标

50、准研究的结论是明确的(强制性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研究的结论是明确的(强制性地方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研究的措施是具体的,具体到给每一项地方标准研究的措施是具体的,具体到给每一项地方标准设置了出口地方标准设置了出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616)4 4、问题产生的根源、问题产生的根源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管理模式不适应管理模式不适应运行机制落后运行机制落后5 5、重大影响、重大影响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

51、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717)国内市场面临极大的冲击和威胁国内市场面临极大的冲击和威胁 由于我国的技术标准水平偏低,外国产品进入我由于我国的技术标准水平偏低,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也很低,使得国内的部分产业在没国市场的门槛也很低,使得国内的部分产业在没有任何保护和屏障的情况下直接面对国外产品的有任何保护和屏障的情况下直接面对国外产品的冲击,一些国外的垃圾产品、淘汰产品长驱直入冲击,一些国外的垃圾产品、淘汰产品长驱直入我国市场,相关产业面临严重威胁。我国市场,相关产业面临严重威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

52、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818)严重制约我国的产品出口严重制约我国的产品出口 据商务部每两年进行一次的调查表明,据商务部每两年进行一次的调查表明,20022002年我年我国国71%71%的出口企业,的出口企业,39%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170170亿美元,而亿美元,而20002000年的损年的损失额为失额为110110亿美元,两年之内损失增加了亿美元,两年之内损失增加了6060亿美元亿美元。 在受到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中,遭遇国在受到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中,遭遇国外外“提高标准提高标准”的的95.6%95.6

53、%;遭遇国外;遭遇国外“增加检验检增加检验检疫项目疫项目”的有的有75.0%75.0%;遭遇国外;遭遇国外“法规变化法规变化”的有的有38.3%38.3%。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919)0%20%40%60%80%100%美国欧盟日本其他法规变化标准提高合格评定程序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审查程序复杂人为拖延检验检疫时间其他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秩序完善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秩序完善 我国技术标准过分迁就现有产业技术水平,使大我国技术标准过分迁就现有产业技术水平,使大量满足标准要求但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充斥市

54、场,量满足标准要求但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在客观上增加了产业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在客观上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难度。此外,由于技术标准水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难度。此外,由于技术标准水平偏低或者缺乏某些技术指标,使得规范市场经平偏低或者缺乏某些技术指标,使得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技术依据不足,不能发挥有效的技术支济秩序的技术依据不足,不能发挥有效的技术支撑作用,难以对产品的合格与否和假冒伪劣做出撑作用,难以对产品的合格与否和假冒伪劣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削弱了市场监管的权威性和公准确合理的判断,削弱了市场监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就无从谈起。正性,营

55、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就无从谈起。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2020)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是为了解决我国工业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是为了解决我国工业行业普遍存在的科技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资源行业普遍存在的科技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低素质人口占短缺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低素质人口占人力资源的比重过大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比重过大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为企业创造一个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提高为企业创造一

56、个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提高竞争能力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如果标竞争能力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如果标准化工作持续滞后、标准的技术水平持续偏低,准化工作持续滞后、标准的技术水平持续偏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技术水平低的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技术水平低的“夕阳夕阳产业产业”就不能得到有效制约和淘汰,就会影响我就不能得到有效制约和淘汰,就会影响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212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6 6、历史使命、历史使命 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国家技

57、术标准体系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对标准化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对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构建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已刻不全面发展,构建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已刻不容缓,是新世纪赋予标准化工作的新的、艰巨的容缓,是新世纪赋予标准化工作的新的、艰巨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主和历史使命(1 1)

58、1 1、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启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启示2 2、标准化管理体制方面的启示、标准化管理体制方面的启示3 3、标准运行机制方面的启示、标准运行机制方面的启示4 4、标准定位方面的启示、标准定位方面的启示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 1)1 1、建设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建设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原则和主要任务(1 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建设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建设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

59、康社会目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宗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为宗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贸易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社会和贸易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第三部分第三部分(2 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建设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标准化的制度建设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标准化的制度改革与体制创新推进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市场改革与体制创新推进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基本体机制与政

60、府协调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基本体系与推行体系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总体系与推行体系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总体系的全面发展与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系的全面发展与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的原则。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 2)第三部分第三部分(3 3)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建设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建设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2020年建成以法律年建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自愿性标准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运行高效,实施手段多样,保体系为主体,管理运行高效,实施手段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