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第一 章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农业等。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

2、人口、农业等。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一、中国地理简要概况一、中国地理简要概况1、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第一阶梯第一阶梯 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羌人、氐人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羌人、氐人和吐蕃。氐、羌是形成藏族的主要来源。和吐蕃。氐、羌是形成藏族的主要来源。铁马秋风塞外铁马秋风塞外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春雨江南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还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还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

3、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此在干旱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此在干旱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地表裸露成为巨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地表裸露成为巨大的风蚀区,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终于形成。原终于形成。

4、第二阶梯第二阶梯 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线是第二阶梯,山、雪峰山一线是第二阶梯,这里分布着高原和盆地。这里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 古代所谓的古代所谓的“西南夷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源于氐羌(藏杂居的地区。源于氐羌(藏缅语族)、百越(壮侗语缅语族)、百越(壮侗语族)、百濮(南亚语系孟高族)、百濮(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苗蛮(苗瑶语族)棉语族)、苗蛮(苗瑶语族)等四大族系。等四大族系。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 盆地的南面大盆地的南面大体属于西南夷;北体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代巴人、氐人

5、、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羌人分布的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文明的成都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汉族人在秦汉久,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大量居以前就已经大量居住在这一地区。住在这一地区。成都平原成都平原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黄河、泾水、渭水流经此地,沃野千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黄河、泾水、渭水流经此地,沃野千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祥地之一。 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 蒙古高原蒙古高原 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生活着达斡尔族、蒙古族

6、、土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原地带的要冲。生活着达斡尔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等。第三阶梯第三阶梯 平原和丘陵地区平原和丘陵地区 太行山、燕山山太行山、燕山山脉,大兴安岭,长白脉,大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山脉、东北平原 居住着许多以狩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满族如鲜卑、契丹、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个地等,都起源于这个地域。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江南丘陵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1 )众多的

7、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而汉水、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而汉水、淮河更是把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淮河更是把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的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的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2 ) 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大自然总给人以交通的

8、便利。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大自然总给人以交通的便利。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灾害情况、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灾害情况1)温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5000多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由暖变冷。具体的表现是温多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由暖变冷。具体的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中国历史不同时期气温变化图中国历史不同时期气温变化图第一时期:温暖期。第一时期:温暖期。 公元前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年公元前1100年年 。第二时期:寒暖交错期。第二时期:寒暖交错期。 公元前公元前1100年公元年公元1400年。年。第三时期:寒冷期

9、。第三时期:寒冷期。 公元公元1400年年1900年。年。第四时期:第四时期:“仪器观测期仪器观测期”。 1900年至今。年至今。2)湿润状况的变迁)湿润状况的变迁 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常趋于极端,非涝即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来,湿润的状况也是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来,湿润的状况也是有变化的,五千多年的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气候逐渐变得有变化的,五千多年的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到干燥,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到2

10、500年以前气候稍稍湿润,然后年以前气候稍稍湿润,然后再次变得干燥。近再次变得干燥。近500年来,旱灾多于水灾。年来,旱灾多于水灾。3 )气候与灾害的关系)气候与灾害的关系 朝代朝代水灾水灾旱灾旱灾蝗灾蝗灾雹灾雹灾风灾风灾疫灾疫灾地震地震霜雪霜雪歉饥歉饥总计总计秦汉秦汉76815035291368914375魏晋魏晋56601435541753213304南北南北777717183317402016315隋朝隋朝591213122唐朝唐朝11512534376316522724493五代五代1126632351宋金宋金193183901019332771887874元朝元朝9286616942

11、20562859513明朝明朝19617494112976416516931011清朝清朝19220193131977416974901121总计总计101310224605415122546861943975079黄陵庙也是长江水文的见证黄陵庙也是长江水文的见证1931年长江流域大水灾年长江流域大水灾汉口汉口 4、 中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 农牧业分布及人口分布农牧业分布及人口分布胡焕庸线胡焕庸线1、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影响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利弊互生、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影响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利弊互生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中

12、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比较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比较 2、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的古代文明不同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的古代文明不同 。中。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是在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是在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的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的不仅仅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的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同时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面临着同时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面临着大地域人口构成

13、多族群的特大地域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点,虽然战争征服是有的,但虽然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不是依靠战争,而是联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不是依靠战争,而是联合和融会。合和融会。3、广大地域形成的、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大一统”观念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古代古代 “天下天下” 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

14、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文化观念中的基调,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文化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诗经 小雅小雅 北山北山 周易周易乾卦,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4、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概念在此指的是当中原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后,与在北方广阔地域地缘概念在此指的是当

15、中原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后,与在北方广阔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原文化必须长期面对一个有草场、山地、中原文化必须长期面对一个有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区域。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区域。这个广这个广阔的草原,截止到蒙古族的兴起,始终没有一个民族是它固定的主人。基阔的草原,截止到蒙古族的兴起,始终没有一个民族是它固定的主人。基本上是一个民族迁徙,另一个民族就大举跃进。这些迁徙者成了中原文化本上是一个民族迁徙,另一个民族就大举跃进。这些迁徙者成了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

16、原固有的文化升温、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化升温、繁荣。繁荣。 匈奴版图的变迁匈奴版图的变迁 三、广阔地域为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回旋舞台三、广阔地域为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回旋舞台 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近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近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后方。因此,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了开发的高潮为后方。因此,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了开发的高潮期。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期。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

17、,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向东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 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 干旱及大风的历史分布干旱及大风的历史分布 金宋对峙与气候变迁具有相关性金宋对峙与气候变迁具有相关性 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性区

18、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性一、大地域与地域文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化形成的因素1、 众多地理条件相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对独立的区域 古代:九州的观念古代:九州的观念 现代:三大自然区现代: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者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的特殊或者得天独厚八水绕长安八水绕长安 西安城市变迁图西安城市变迁图 自古帝王州自古帝王州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河洛地区,河洛地区,居天下之中。居天下之中。

19、行政区划并不是以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分界线为界。行政区划并不是以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分界线为界。“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1) 2)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 楚人:楚人:左传左传 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孔颖达疏:孔颖达疏: “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方言云: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 蓝缕,谓敝衣

20、也。蓝缕,谓敝衣也。” 徽州重商传统的形成徽州重商传统的形成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安徽西递村安徽西递村 徽州,秦朝时期称鄣郡,晋朝称新安郡,唐肃宗四年(公元徽州,秦朝时期称鄣郡,晋朝称新安郡,唐肃宗四年(公元759年)年)易名为歙州,宋宣和三年(公元易名为歙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定歙人方腊起义后,宋徽宗改年)平定歙人方腊起义后,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辖今安徽省的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歙州为徽州,辖今安徽省的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六县,徽州府城设于歙县城内,史称源六县,徽州府城设于歙县城内

21、,史称“一府六县一府六县”。从此,徽州这一地。从此,徽州这一地名一直被沿用了名一直被沿用了866年,朝代更迭,终未再改。年,朝代更迭,终未再改。 民国时期的民国时期的1934年,婺源县被划归江西省,年,婺源县被划归江西省,1947年复归安徽,年复归安徽,1949年年5月,又被划归江西。月,又被划归江西。 1983年,安徽成立县级黄山市。年,安徽成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辖黟县、年,成立地级黄山市,辖黟县、休宁、歙县、祁门休宁、歙县、祁门4县,原黄山管理局成为黄山风景区,徽州这个地名,县,原黄山管理局成为黄山风景区,徽州这个地名,也正式从地图上消失了。也正式从地图上消失了。 在

22、变徽州为黄山的过程中,在变徽州为黄山的过程中, 绩溪被划入宣州,一批名人,如胡开文、绩溪被划入宣州,一批名人,如胡开文、胡雪岩、胡适之胡雪岩、胡适之,一下子被改变了籍贯,从徽州人变为了宣州人。,一下子被改变了籍贯,从徽州人变为了宣州人。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1) 2) 3) 4 )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文化概说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 齐鲁地区的儒家文齐鲁地区的儒家文化,开放、宏阔的文化化,开放、宏阔的文化氛围。氛围。 三晋地区的法家三晋地区的

23、法家文化、楚地的道家文化文化、楚地的道家文化及楚辞及楚辞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稷下稷下多辩士,邹鲁产多辩士,邹鲁产圣人。圣人。 三晋文化:法家三晋文化:法家文化的策源地,文化的策源地,燕赵多慷慨悲歌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之士。秦文化:追求功秦文化:追求功利,法纪严明。利,法纪严明。楚文化:信巫鬼,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长于幻重淫祀;长于幻想玄思。想玄思。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何迟也?” 伯禽曰: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太公亦封于齐,

24、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何疾也?” 曰: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而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而为也。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史记史记 鲁周公世家第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山西(关中)地区、山东地区、龙门山西(关中)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地区 地域文化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地域文化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

25、用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儒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本非显学。当时,儒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本非显学。当时,“ 处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即来源于楚辞。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即来源于楚辞。离骚离骚诗中大量运用了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26、。诗中大量地运用了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香草美人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极富艺术魅力。离骚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人王逸汉人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章句总结楚辞将比总结楚辞将比兴类手法发挥到极致的特点:兴类手法发挥到极致的特点: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

27、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明。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明。 鲁迅评价说:鲁迅评价说: 离骚离骚“较之于较之于诗诗则其言甚长,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文人膺服诗教者,或訾而不遵矩度。故后儒文人膺服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百篇以上。”离骚插图离骚插图 地域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作,从而推进地域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产

28、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作,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岳麓书院的千年传承岳麓书院的千年传承近代:近代:强避桃源作太强避桃源作太古古欲栽大木拄长欲栽大木拄长天天 地域文化在保存正统文化有着相当的作用。地域文化在保存正统文化有着相当的作用。 班固班固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诸子略序诸子略序中有一段:中有一段: “易易曰: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29、。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1、观念方面,不违天时是非常重要的观点。、观念方面,不违天时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汤

30、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汤曰:“嘻,尽之矣。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不用命,乃入吾网。” 诸侯闻之,曰:诸侯闻之,曰:“汤德汤德至矣,及禽兽。至矣,及禽兽。” 史记史记 殷本纪殷本纪2、保护自然的措施、保护自然的措施 夏朝规定:春天不允许砍伐树木,夏天不允许捕鱼,不允许捕杀幼兽和夏朝规定:春天不允许砍伐树木,夏天不允许捕鱼,不允许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打猎、捕鸟、捕鱼、砍树、烧荒的获取鸟蛋。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打猎、捕鸟、

31、捕鱼、砍树、烧荒的时间等。时间等。 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丰收;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丰收;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密的鱼网,以保护鱼类繁殖;砍伐树林要按一定的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密的鱼网,以保护鱼类繁殖;砍伐树林要按一定的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自砍伐山林。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和陵寝,起了相当的保护作用;擅自砍伐山林。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和陵寝,起了相当的保护作用;由政府提倡和领导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在西北地广建由政府提倡和领导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在西北地广建牧马场地,使唐朝中期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

32、的植被状态。牧马场地,使唐朝中期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的植被状态。二、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二、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1、土地的开垦、土地的开垦 重视新土地的开发,重视对土重视新土地的开发,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地的深度利用。2、 兴修水利兴修水利 西北地区:郑国渠等开凿,使西北地区:郑国渠等开凿,使关中平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关中平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天府之天府之国国”,宁夏引黄灌溉,成为,宁夏引黄灌溉,成为“塞上江塞上江南南”; 郑国渠等开凿,郑国渠等开凿,使关中平原成为历史上使关中平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第一个“天府之国天府之国”。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都江堰的建

33、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下谓之天府也”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3、开凿运河、开凿运河 邗沟、鸿沟、灵渠、大运河等邗沟、鸿沟、灵渠、大运河等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山阳渎、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淮扬运河、里运河。三、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三、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主要是土地的过量开垦及

34、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主要是土地的过量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北方地区生态破坏,沙漠化加剧,黄河、淮河成为大患。北方地区生态破坏,沙漠化加剧,黄河、淮河成为大患。 南方地区围湖造田,湖泊的湿地功能减退,水患严重。南方地区围湖造田,湖泊的湿地功能减退,水患严重。秦汉秦汉明清明清53%42%34%14%6%黄土高原森林覆盖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率的变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变迁略图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变迁略图 根据历史上黄河下游经行的区域,可将黄河河道的变迁大致分为三期:根据历史上黄河下游经行的区域,可将黄河河道的变迁大致分为三期: 北流期北流期 自公元前自公元前2000年至南宋建炎二年(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河道在今年)。黄河河道在今河道以北入渤海。这一时期下游河道摆动的范围是:西北以漳河、滹沱河河道以北入渤海。这一时期下游河道摆动的范围是:西北以漳河、滹沱河为界,东南以今黄河下游河道为界。为界,东南以今黄河下游河道为界。 南流期南流期 南宋建炎二年至咸丰五年(南宋建炎二年至咸丰五年(11281855年),共年),共728年。这年。这是黄河夺淮入海的时期。是黄河夺淮入海的时期。 再北流期再北流期 咸丰五年(咸丰五年(188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