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气象与气候气象与气候第四节第四节 几种重要天气几种重要天气第三节第三节 水热结构特征水热结构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气候形成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的基本特征气象气象与与气候气候第一节第一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的基本特征v 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 v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的大陆性强v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为主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v 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正处于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正处于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洋之间,强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2、使季风气候相当显著强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使季风气候相当显著。 v 中国是世界上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的国家。 v 中国的季风不仅表现显著,而且中国的季风不仅表现显著,而且结构复杂结构复杂。v 中国受季风影响的中国受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很广区域范围很广,基本上在大兴安岭,基本上在大兴安岭-阴山阴山-贺兰山贺兰山-乌乌鞘岭鞘岭-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区域都是季风区。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区域都是季风区。 一、季风气候显著一、季风气候显著n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二、气候的大陆性强二、气候的大陆性强6.
3、128.021.9全球平均11.128.717.6临高20N12.627.314.7全球平均25.128.83.7汉口30N18.524.05.5全球平均30.926.1-4.8北京40N25.117.9-7.2全球平均46.620.9-25.7满洲里50N年较差()7月()1月()地点纬度中国气温及年较差与同纬度地区的比较表中国气温及年较差与同纬度地区的比较表(引自:李涛,中国地理,1991) 鲜明的冬季严寒、鲜明的冬季严寒、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使中国气温的使中国气温的年较差远年较差远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值,且高纬明显高平均值,且高纬明显高于低纬地
4、区于低纬地区。气温的日气温的日较差也很大较差也很大,全国平均,全国平均614。内陆地区日。内陆地区日较差更大,淮河、秦岭较差更大,淮河、秦岭和川西、滇东以北以西和川西、滇东以北以西地区,年平均日较差大地区,年平均日较差大于于10,其中定日可达,其中定日可达18.2。 中国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区划中国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引自: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 中国气候的中国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增强,淮河、西北增强,淮河、秦岭、川西山地、秦岭、川西山地、喜马拉雅山连线喜马拉雅山连线是大陆性气候与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分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界线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5、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气候区划(引自: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 按照气温的不同,按照气温的不同,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北温带等9个气候带和个气候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按照个高原气候区。按照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区、半湿北,又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气候区之别。气候区之别。 v 中国中国绝大多数领土属亚热带和温带的区
6、域绝大多数领土属亚热带和温带的区域,热带气候仅在南海诸岛、,热带气候仅在南海诸岛、台湾南部、琼雷、滇南等少数地区。台湾南部、琼雷、滇南等少数地区。v 雷州半岛以北至秦岭雷州半岛以北至秦岭-淮河的淮河的广阔亚热带气候区域广阔亚热带气候区域,地球上大约与此相,地球上大约与此相同的纬度带内,多为干燥的沙漠带,而中国这一地带却是同的纬度带内,多为干燥的沙漠带,而中国这一地带却是终年湿润、终年湿润、四季常青的鱼米之乡。四季常青的鱼米之乡。v 秦岭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气候区域,淮河以北的温带气候区域,温带气候类型齐全温带气候类型齐全。v 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但形成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但形成世界上最特殊的气候单
7、元世界上最特殊的气候单元,且通过热力与,且通过热力与动力的作用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动力的作用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使中国气候更加复杂使中国气候更加复杂。第二节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气候形成因素v 纬度位置是决定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气候特征的基本因素。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一)纬度位置(一)纬度位置中国各纬度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中国各纬度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11h 25m563412h 35m763412h8010N10h 45m463413h 15m863412h7020N10h 4m363413h 56m832612h6030N9h 9m263414h 51m732612
8、h5040N7h 51m163416h 9m632612h4050N昼长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夏至春、秋分纬度(引自:李涛,中国地理,1991)位于北纬位于北纬5331和和352之间之间的中低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的中低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49,距离有,距离有5500千米。千米。 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不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不大。大。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 。v 从行星风系来看,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大致从行星风系来看,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大致3535N N以北为西风带,以北为西风带,2525N35N35N 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
9、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2525N N以南为东北信风带。以南为东北信风带。 1月平均流场(月平均流场(100mb)图)图(引自: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 冬季气压带与冬季气压带与风带位置南移,全风带位置南移,全国大陆均受西风的国大陆均受西风的带控制带控制。 7月平均流场(月平均流场(100mb)图)图(引自: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 夏季气压带与风夏季气压带与风带位置北移,中部带位置北移,中部处于副热带高压带处于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北侧受中纬位置,北侧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而度西风带影响,而南侧受低纬度东风南侧受低纬度东风带影响带影响。 v在东西风带交界处(在东西风带交
10、界处(25N35N),气流的季节),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则受东风带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则受东风带支配,形成明显的行星风系季风。支配,形成明显的行星风系季风。冬季大陆出现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风从冷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出现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风从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吹向陆地世界最大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亚亚欧大陆东部欧大陆东部最大的大最大的大洋洋太平太平洋西岸洋西岸热力发生差热力发生差异,形成不异,形成不同的气压场同的气压场 在中国东部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在中国东部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但在西北内陆地区,因距海遥远,夏季季风不能进入,
11、则为大陆性气候。中国的沿岸流及台湾暖流(黑潮),加深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二)海陆位置(二)海陆位置(一)地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一)地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二、下垫面二、下垫面山地自下而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气候的地带性规律复杂化。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加强、夏季风阻滞,导致中国气候夏季风强,冬季风更强。 纵横交错的山脉,对气流起明显的影响作用。东西向山脉常成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 。 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气候也有所不同。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则对降水的阻滞作用明显,使中国的降水自东南往西北减少。起伏复杂的地表,使气候类型多样化起伏复杂的地表,使气候类型多样化(二)青藏高原对气候的
12、影响(二)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v 青藏高原面积广、海拔高,自身形成独特的气候青藏高原面积广、海拔高,自身形成独特的气候和天气。和天气。 青藏高原气压低、大风多、日照强、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1.1.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冬季冬季夏季夏季夏季的西南季风,在高原的阻挡下,不能深入北上,只能绕过高原,在它的夏季的西南季风,在高原的阻挡下,不能深入北上,只能绕过高原,在它的东南边缘进入中国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东南边缘进入中国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加强了这些
13、地区的降水过程;而西北地区,则发展成为干旱少雨的大陆气候。程;而西北地区,则发展成为干旱少雨的大陆气候。夏季的高原低压叠加在印度低压之上,使其范围扩大,势力加强,印度低压夏季的高原低压叠加在印度低压之上,使其范围扩大,势力加强,印度低压大槽伸向蒙新一带,强烈地牵引着伸向大陆内部。大槽伸向蒙新一带,强烈地牵引着伸向大陆内部。 冬季冬季作用特别明显作用特别明显它不仅阻挡高原南北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冬季使西北内陆地区冷空气集聚它不仅阻挡高原南北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冬季使西北内陆地区冷空气集聚更快,冷高压势力更强,而且在高原的制约下,冷空气南下路径偏东,使东部更快,冷高压势力更强,而且在高原的制约下,
14、冷空气南下路径偏东,使东部地区冬季风更为猛烈。地区冬季风更为猛烈。高原冬季的冷高压叠加在蒙古高压之上,加强了蒙古高压系统,使高压影响高原冬季的冷高压叠加在蒙古高压之上,加强了蒙古高压系统,使高压影响范围扩大,从而使中国东部冬季风的势力更为强大。范围扩大,从而使中国东部冬季风的势力更为强大。 v 青藏高原还使青藏高原还使500mb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汇合,促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汇合,促使南支西风气流向南伸展到更远的地方(使南支西风气流向南伸展到更远的地方(15N20N),),扩大了西风带的影响范围。扩大了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同时,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东部地区伸展到
15、更南的纬度;而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由于处在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小,出现“死水区”,天气气候别具一格。2.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高原季风高原季风 夏季,气流从四周向高夏季,气流从四周向高原面辐合,风向高原面上原面辐合,风向高原面上吹;冬季恰相反,风从高吹;冬季恰相反,风从高原向外吹,形成了青藏高原向外吹,形成了青藏高原季风。高原季风加强了原季风。高原季风加强了中国海陆间的季风环流,中国海陆间的季风环流,使近地面层的冬夏季风环使近地面层的冬夏季风环流厚度增大,势力增强,流厚度增大,势力增强,冬季风南下、夏季风北上冬季风南下、夏季风北上更远。更远。 冬季对中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
16、影响大,加冬季对中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影响大,加强了哈得莱环流圈;强了哈得莱环流圈; 夏季形成了反哈得莱环流圈(季风环流圈),夏季形成了反哈得莱环流圈(季风环流圈),影响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伸,改变了高影响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伸,改变了高原地区副热带高压的性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原地区副热带高压的性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从低纬度海洋上输送来的水汽也越多,并力,从低纬度海洋上输送来的水汽也越多,并使西南季风爬上青藏高原。使西南季风爬上青藏高原。 三、季风环流三、季风环流v 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大气环流,以季风环流为主。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大气环流,以季风环流为主。 (一)冬季环流(一)冬季环
17、流v 冬季风控制中国大陆的时间是冬季风控制中国大陆的时间是10月至翌年月至翌年4月,最强盛时期为月,最强盛时期为12月月 至翌年至翌年3月,一般常用月,一般常用1月来代表冬季环流形势。月来代表冬季环流形势。n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一带,气压中心强度1005mb,比阿留申低压稍弱。1. 冬季气压活动中心冬季气压活动中心v影响中国冬季环流的主要气压活动中心有: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n 蒙古高压是亚欧大陆冬季最强大的冷高压,它10月开始出现,1月最强,4月消失。 1月中心位置在阿尔泰山东部、蒙古高原西北部中心强度可
18、达1050mb,它主宰着 中国冬季冷空气的活动。n 阿留申低压是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的低压中心,它秋季 开始出现,冬季最强(可达996mb),夏季消失。中国冬季(中国冬季(1月)高低压中心及地面风向月)高低压中心及地面风向(引自:张治勋,中国自然地理图解,1990) 冬季从蒙古高压散发的冷空气不断地流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这就是冬季风冬季风。若阿留申低压势力强,则吸引冬季风东去,纬向环流盛行,因而冬季风南下势力减弱,中国大陆气温普遍升高;若阿留申低压势力弱,冬季风则被赤道低压吸引,经向环流盛行,冬季风南下势力增强,全国各地气温下降。v 冬季控制中国近地面层的气团主要是极地大陆气团(冬
19、季控制中国近地面层的气团主要是极地大陆气团(Pc)。)。2. 冬季盛行气团与锋面活动冬季盛行气团与锋面活动极地大陆气团(极地大陆气团(PcPc)以蒙古高压为源地,性质寒冷而干燥。极地大陆气团的移动,成为冬季风。在向南移动时,因下垫面温湿条件的变化,原有的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 成为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NPc)。按其不同的路径,可分为陆上变性、冷海变性、暖海变性等三种变性气团。在其单独控制下的天气晴朗、干燥和严寒。n极地大陆气团南下途中与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称寒潮冷锋。极地大陆气团南下途中与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称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陆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南下与海变性极地大
20、陆气团相遇昆明准静止锋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暖流(热带高空气团)交绥形成天山准静止锋冬季极地大陆气团及冰洋气团受阻于天山 北坡,常形成的地形锋性质的锋v 夏季风控制中国大陆的时间是夏季风控制中国大陆的时间是5 5月月-10-10月,最强盛时期为月,最强盛时期为6 6月月-8-8月,一般常月,一般常用用7 7月来代表夏季环流形势。月来代表夏季环流形势。(二)夏季环流(二)夏季环流1. 1. 夏季气压活动中心夏季气压活动中心v影响中国夏季环流的主要气压活动中心有:印度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等。(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南半球副热带高压
21、等。 n 印度低压印度低压热低压的中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大陆的气压值可低至 995mb,是北半球最强盛的低压,一般是5月出现,7月最强且范围最大, 9月消失。 n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东部受其影响,地面盛行东南风。n 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位于澳大利亚和25S附近的印度洋上, 成为西南季风的主要源地。中国夏季(中国夏季(7月)高低压中心及地面风向月)高低压中心及地面风向(引自:张治勋,中国自然地理图解,1990)大陆上热低压的出现,促使气流向大陆辐合上升,控制着中国及整个亚洲大陆。此时海洋气压高于大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至30N附近,也达到全年最盛时期,中心气压值达
22、1025mb。印度低压强烈地吸引着来自南、印度低压强烈地吸引着来自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形成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形成夏季风。夏季风。v 夏季除了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仍影响中国北部地区外,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受热带太平洋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TmTm)和赤道海洋气团(赤道海洋气团(EmEm)的影响。此外,东北北部受极地海洋气团(极地海洋气团(PmPm)影响,西部地区受热带大陆气团(热带大陆气团(TcTc)影响。v 夏季对中国影响最主要的锋面是极锋。夏季对中国影响最主要的锋面是极锋。2. 夏季盛行气团与锋面活动n极锋发生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之间。n通常4月在华
23、南登陆,5月到南岭,6月7月到长江流域,7月8月到华北、东北; 9月从北到南迅速退出大陆。n极锋出现过早、过迟、过强、过弱,都会给不同的区域造成旱涝现象。第三节第三节 水热结构特征水热结构特征 v 中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中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v 冬季,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冬季,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 v 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温比较,中国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温比较,中国7月平均气温偏高。月平均气温偏高。一、气温与温度带一、气温与温度带 (一)冬寒冷夏暖热(一)冬寒冷夏暖热 中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温度比较表(中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温度比较表()23.811
24、.328.417.1海口25.36.128.021.9全球平均20N16.125.128.73.6杭州20.412.927.314.4全球平均30N12.230.726.5-4.2天津14.118.524.05.5全球平均40N-14.043.119.2-23.9满洲里5.825.117.9-7.2全球平均50N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纬度(资料来源: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v 1 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线平行,分布密集,纬度效应明显。纬度效应明显。 v 平均每向北跨平均每向北跨1 1个纬个纬度,度,1 1月气温降低月气温降低1
25、.51.5。 v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的中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大,冬季南北极差异大,冬季南北极端温差超过端温差超过7070。 中国中国1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中国中国7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v 夏季全国南北温差不大,夏季全国南北温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月平均气温为气温为2028。东。东部地区平均跨部地区平均跨1纬度,气纬度,气温差温差0.2左右。左右。v 中国夏热的特点还反映在中国夏热的特点还反映在极端最高温上。除青藏高极端最高温上。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极端原地区外,全国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都在最高
26、气温都在35以上。以上。v 中国由于冬季气温低,而夏季气温高,所以气温年较差大。中国由于冬季气温低,而夏季气温高,所以气温年较差大。v 气温的年变化幅度(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增加由南往北加大。气温的年变化幅度(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增加由南往北加大。 v 与世界同纬度平均年较差相比较,中国各地年较差偏大。与世界同纬度平均年较差相比较,中国各地年较差偏大。(二)气温年较差大,但年平均气温偏低(二)气温年较差大,但年平均气温偏低 中国气温年较差中国气温年较差(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n华南、云贵高原的年较差小,大致在1020之间;n长江中下游地区年较差约25;n黄河中下游地区30左右;n黑
27、龙江和准噶尔盆地40以上。n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出现在黑龙江嘉荫,达到49.2;最小的是在南海诸岛的西沙,仅6.1。n青藏高原因纬度较低,地势高耸,高原面积广大,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冬季不太寒冷,夏季又很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如,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气温年较差仅1820,比纬度相当的东部地区的汉口(26.2)、南京(26.3)还要小。藏北高原年较差多在26以下,也比东部同纬度地区小。 年较差由南往北加大年较差由南往北加大v 中国全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两个基本规律:中国全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北冷南热一是北冷南热,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特别是东部地区,年平均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
28、行,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特别是东部地区,年平均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二是平原暖,高原冷,二是平原暖,高原冷,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年平均等温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年平均等温 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呈现高度地带分布规律。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呈现高度地带分布规律。v 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平均气温值比较,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平均气温值比较,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水平也偏低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水平也偏低。中国年平均气温中国年平均气温(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三)温度带与四季划分(三)温度带与四季划分依据10的活动积温划分中国年平均气温中国年平均气温(引自
29、: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v 中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冬短夏长。中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冬短夏长。 0-48-120热带4-76-80南亚热带4.5-6.54.5-60-3.5中亚热带3.5-4.53-53.5-4.5北亚热带3.5-51.5-54.5-6南温带3.5-50-2.56-8中温带408北温带春秋长(月数)夏长(月数)冬长(月数)气候带(引自: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中国各气候带四季分配中国各气候带四季分配n北温带基本上是长冬(8个月)无夏,春秋相连;n中温带、南温带
30、、亚热带等广大地区,一年中寒来暑往,四季分明;n热带地区是长夏无冬。n其中也不乏典型区域,例如,藏北高原终年皆冬,南海诸岛四季皆夏, 云南中部和贵州西南部四季如春。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和夏季各4个月, 春季和秋季各2个月,四季分配较均匀。v 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50mm左右,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左右,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按正常年降水量,可划为按正常年降水量,可划为5个降水量带。个降水量带。二、降水与干湿地带二、降水与干湿地带(一)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一)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年降水量800mm1600mm
31、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淮河、汉水之南。年降水量400mm800mm带,一般指淮河、汉水以北的秦岭山地、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边缘山地丘陵,并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年降水量200mm400mm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东部草原带,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带。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指上述降水带之西北或盆地中部。 其中,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吐鲁番盆地西缘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mm,是中国年降水量 最少的站点。中国年降水量中国年降水量(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二)降水季节分
32、配不均 中国降水季节分配中国降水季节分配(引自:张治勋,中国自然地理图解,1990)v中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风盛行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风盛行的时期时期。v夏雨冬干夏雨冬干是中国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征。v东部地区由南向北,雨季出现的时间愈来愈晚,雨季结束的时间却愈来愈早,雨季持续的时间也就愈来愈短。其中,南方多春雨,北方多夏雨,华西多秋雨,台北多冬雨。全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大致有如下表现: 华南春、秋雨区华南春、秋雨区。该区春夏之间为锋面气旋雨期,夏秋为热带气旋雨期。年降 水曲线呈双峰型(5月和8月),前峰高于后峰。 江南丘陵年雨区。江南丘陵年雨区。该区冬春夏三季多锋
33、面气旋活动,秋季有短期晴好天气,年 中各季有降水但以春夏比重大。 北方夏雨区。北方夏雨区。该区年降水量不多,多在800mm以下,降水季节短,多集中于夏 季。 西北内陆盆地少雨区。西北内陆盆地少雨区。该区月平均降水量不足2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 由于该区降水量极少,偶然一次降水对多年记录影响很大。 西北山地年雨区。西北山地年雨区。该区常年受西风影响,虽年降水量不多,但季节分配较均匀。 云南高原夏秋雨区。云南高原夏秋雨区。该区因西南季风势力强,撤退缓慢,年降水量比北方夏雨 区略多,雨季结束略迟,年中干湿季分明。 海南热带夏秋雨区。海南热带夏秋雨区。该区以热带气旋雨为主,加上秋季台风活动频
34、繁,年中降 水集中夏秋季。 台湾东北部冬雨区。台湾东北部冬雨区。该区面迎海上来的东北季风,冬季多雨。v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 (三)降水变率大(三)降水变率大 中国年降水变率中国年降水变率(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总的趋势是:降水降水量多的地方,降水量多的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量的年际变化小;降水量少的地方,降水量少的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大。因此,一般北方大于南方,内陆大于沿海,干旱区大于湿润区,背风坡大于迎风坡。v 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用以表示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干燥度是指可能蒸
35、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用以表示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v 干燥度包括水分的收入量和支出量两个方面,它比降水量更能反映出一地的干湿干燥度包括水分的收入量和支出量两个方面,它比降水量更能反映出一地的干湿状况。状况。从东往西、从南到北,呈现出由湿润到干旱的变化规律。从东往西、从南到北,呈现出由湿润到干旱的变化规律。(四)干燥度和干湿地带(四)干燥度和干湿地带干燥度: K4 干旱 中国干燥度与干湿地带中国干燥度与干湿地带(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v 湿润地带的干燥度小于湿润地带的干燥度小于1.0,降水量大于当地的可能蒸发量,绝大部分地,降水量大于当地的可能蒸发量,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区年降水量
36、在800mm以上。以上。v 半湿润地带的干燥度半湿润地带的干燥度1.01.5,可能蒸发量略大于降水量,年降水量,可能蒸发量略大于降水量,年降水量400 mm 800mm。v 半干旱地带的干燥度半干旱地带的干燥度1.54.0,年降水量少,介于,年降水量少,介于200mm400mm之间,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较大。之间,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较大。v 干旱地带的干燥度大于干旱地带的干燥度大于4.0,年降水量稀少,不足,年降水量稀少,不足200mm,可能蒸发量,可能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第四节第四节 几种重要天气几种重要天气v 寒潮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天气过程,是冷空气强烈爆发
37、过寒潮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天气过程,是冷空气强烈爆发过程中所引起的天气现象,它规模大,势力强,降温剧烈。程中所引起的天气现象,它规模大,势力强,降温剧烈。v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根据中央气象台的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北地区在48小时以内降温超过小时以内降温超过10,长江中下游或春秋季的江,长江中下游或春秋季的江淮地区的最低气温达到淮地区的最低气温达到4以下,陆上有大面积以下,陆上有大面积5级以上大风,级以上大风,而近海的海面上有而近海的海面上有7级以上大风,即可算为寒潮。如果降温在级以上大风,即可算为寒潮。如果降温在48小时内达到小时
38、内达到14以上,则称为强寒潮。以上,则称为强寒潮。 v 侵入中国的寒潮,大多数源于北冰洋,主要有三条路径(西路、侵入中国的寒潮,大多数源于北冰洋,主要有三条路径(西路、中路、东路)。中路、东路)。一、寒潮一、寒潮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引自:张治勋,中国自然地理图解,1990)西路西路:冷空气从喀拉海经西伯利亚,在乌拉尔山脉、鄂毕河上游一带滞留,当乌拉尔阻塞高压崩溃时,造成冷空气迅速南侵;或生成于北欧的地面冷高压,南下到里海后,随西风高空槽东移进入中国。是侵入中国寒潮的主是侵入中国寒潮的主力,势力最猛,危害最大。力,势力最猛,危害最大。中路中路(也称西北路):从巴伦支海经中西伯利
39、亚、蒙古侵入中国。是影响中国次数最多、强度是影响中国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一条。最大的一条。东路东路(也称北路):从西伯利亚经贝加尔湖以东向南侵入中国此路寒潮势力较弱、次数较少势力较弱、次数较少。寒潮的弊与利寒潮的弊与利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 天然“杀虫剂”。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 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 平时的1.5倍。寒潮是中国冬季常见的一种
40、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寒潮最多的寒潮是中国冬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寒潮最多的 季节在秋末和早春。季节在秋末和早春。 寒潮造成的大风、降温常使华北和长江中下游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受冻而减产。 越过南岭到达华南的强寒潮,使江南越冬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伴随寒潮过境,有时出现强暴风雪,对草原地区的牧业危害很大。雪被覆盖草场, 断绝畜群饲料来源,牲畜饥饿、受冻致死造成白灾。 寒潮对渔业生产和海运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寒潮对人类也有益处的一面。寒潮对人类也有益处的一面。v 从中国江淮流域到日本东南部,每年初夏的从中国江淮流域到日本东南部,每年初夏的67月间,
41、都有一段降水量较大、月间,都有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续阴雨期。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称为梅雨。降水次数频繁的连续阴雨期。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称为梅雨。v 其范围北至淮河,南至衡阳、福州一线,西至云贵高原东缘、三峡以东的广大其范围北至淮河,南至衡阳、福州一线,西至云贵高原东缘、三峡以东的广大地区。地区。二、梅雨二、梅雨v 梅雨主要是由势均力敌的冷暖气团,长期在江淮流域交锋,导致梅雨主要是由势均力敌的冷暖气团,长期在江淮流域交锋,导致“梅雨锋梅雨锋”而而 形成的。形成的。v梅雨天气主要特征是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风力较小,日照时间短,潮湿闷热,梅雨天气主要特征是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
42、,风力较小,日照时间短,潮湿闷热, 物品容易发霉,故又称物品容易发霉,故又称“霉雨霉雨”。正常梅雨量占当地降水总量的40%左右。梅雨开始日期与夏季风在当地的开始日期相一致,大约是6月上、中旬; 随着夏季蒙古高压的消失与东南季风的加强,7月上旬极锋西伸北跃, 梅雨期结束;一般持续一个月。每年的情况不同,入梅最早在5月下旬,最晚在7月上旬,前后相差40天。 梅雨结束日期,最早在6月中旬,最晚在7月底到8月初,二者相差1个半月。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特征特征v 梅雨时期的天气形势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梅雨形势稳定,雨量集中,易造成内涝和水灾;梅雨形势稳定,雨量集中,易造成内涝和水灾; 梅雨很不稳定,天气系统
43、变化快,雨区范围变动大,旱涝现象不突出;梅雨很不稳定,天气系统变化快,雨区范围变动大,旱涝现象不突出; 降水锋系很快北移,出现少梅或空梅,旱灾严重。降水锋系很快北移,出现少梅或空梅,旱灾严重。v江淮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梅雨期的早晚、长短和雨量的多寡,都对江淮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梅雨期的早晚、长短和雨量的多寡,都对 农业生产关系很大。农业生产关系很大。若梅雨期过长过短,雨量过多过少,不适时不适量则可能有旱涝发生。梅雨期间,江淮流域正是夏收夏种季节正常年份,梅雨适时适量使农田在获得充足雨水储备后,进入高温季节,作物可抵御伏旱,旺盛生长。影响影响v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
44、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在东亚叫台风,在北美称飓风,在印度洋地区叫气旋或风暴。v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台风形成必须具备气流的低空辐合或上升运动,以及高空暖心的建立气流的低空辐合或上升运动,以及高空暖心的建立。v 7月月9月在中国登陆的台风最多,这个时期的台风占全年的月在中国登陆的台风最多,这个时期的台风占全年的70%,称为台,称为台风季。风季。 热带洋面上的大规模高温、高湿的垂直不稳定气流,对流旺盛发展。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过赤道转向的西南风,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北信风相遇, 形成的赤道辐合带,这个辐合带气压很低,有利于对流发展和涡旋的产生
45、;东风气流 的波动也容易发展成涡旋,若与赤道辐合带相辐合,更有利于涡旋的发展。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不会直达低压中心,而是形成气旋性涡旋。所以台风大多 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 三、台风三、台风辐合与上升的动力来自于:辐合与上升的动力来自于:u 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利于高空暖心的形成,这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 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台风。u 影响中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加罗林群岛海区,少部分发生在 南海海域。 台风路径(主要有三条)台风路径(主要有三条)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引自:张治勋,中国自然地理图解,1990)西行路径西行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行,穿过菲律宾或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在海南岛或中南半岛登陆,对中国南海海区、海南、广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075-2024纳米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固相基片均匀性测量拉曼成像分析法
- GB/T 30102-2024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
- 开发商与物业公司间物业管理服务协议(3篇)
- 短期合同工劳动协议(2024年修订版)2篇
- 设备安装及技术咨询合同
- 诚信招聘承诺保证书
- 质优砂砾销售合同
- 质量稳定承诺保证书
- 购物无忧的品质保证
- 购销合同中的跨界合作与拓展
- 企业财务会计电子教案 10存货核算4
- 定期体检 预防常见病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现代服务业课件
- 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系列国家强制性标准解读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
- 教师成长案例数字赋能 创新教学 启智未来
- 2024-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消化内科五年发展规划
- 多水源联合调度技术
- 2024市场场地租赁保证金合同范本
-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大班绘本阅读《小老鼠的探险日记》教案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