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趋势字数:3289来源:音乐探索 2021年1期 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1980年6月在举行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是中国民族音乐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本文作者作为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会议的参加者,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新阶段、" 建立民族音乐学的中国特色、"不断完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这30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开展历程和新趋势,作了简的略回忆。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会议;30年中图: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2、1004-21722021011980年6月,由高厚永先生发起、艺术学院主办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从肇始到今天,是我们亲历中国民族音乐学的30年。此时,回望这30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学开展的变化,用"感慨万端或"喜忧参半已缺乏以表达我们此时心情的全部复杂性。30年,对于像中国这样有着长远历史的国家,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它对于像中国民族音乐学这样一门既古老而又新鲜的学科来说却是一个不短的经历。我们有幸经历了这个30年,在这个对于中国音乐的过去和未来都至关重要的时期,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年来这门学科的真实变化和开展的情形记录描述下来。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新阶段
3、自1980年在举行"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后,"民族音乐学一词便在我国广泛沿用了起来。对于中国音乐学界来说,这一称谓还比拟陌生,以往我们大多习惯称"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或"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所以人们还有个适应的过程。记得当时在南艺举行学术讨论会的一个分会场上,红布会标是"全国民族音乐学术讨论会,在"民族音乐后少了一个"学字,于是引起了高厚永先生的不满,他说:"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民族音乐学的学字去掉,这个学字是一个学科的标志啊!他怎么一说,更加重了与会者对他倡导这次"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的注意。我想,也许会标
4、制作者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新术语,以为这个"学字可以在"民族音乐学和"学术讨论会两个词组兼而用之,殊不知此"学字却各有其用,"民族音乐学去掉了"学字,便成了广义的"民族音乐,不含有学科的性质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民族音乐学,这个学科概念很快被我国音乐学术界认同。不过,又常常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学。可能有的人认为我们研究的是中国音乐,所以以此命称;而多数学者则理解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ethnomusicology in china或"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其实,这种称谓法在我国是比拟普
5、遍的,如音乐期刊"中国音乐学",从其译名"musicology in china看,也是"音乐学在中国之意。因为,作为一门学科,并无中外与地域之分。有的学者在民族音乐学之前冠以"中国二字,并不是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对待,而是为了说明其在中国的研究对象而言。高厚永曾指出"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与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走自己的路,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系统而完整的中国民族音乐学。14可见,"中国民族音乐学或"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的提法,有着民族音乐学"流派及"
6、研究方法的含意。说到中国民族音乐学这个名词,应该说在我国早已有类似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的运用,只是在古代没有这个术语而已。从我国极其丰富的传统音乐理论来看,历代有许多民族音乐著述,如"乐记"、"吕氏春秋"、"琴操"、"溪山琴况"、"碧鸡漫志"、"梦溪笔谈"、"乐府新声"、"闲情偶寄"等,均不乏民族音乐方法论的表述,无论是对中国音乐产生的根源、音乐的特征、音乐的作用、音乐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音乐的美学观点,还是考证、点评的方法以及乐学
7、、律学、琴学等的诠释,都反映了民族音乐各方面的特征。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们采用"民族音乐理论、"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方法,既把民歌、民间器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音乐、宫廷音乐等作为一种音乐现象的同时,也将其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来进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但不应无视的是,我们以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单一的研究比拟多,综合的研究比拟少;表层的研究比拟多,深层的研究比拟少。虽然我国有着民族音乐的悠久传统,但缺乏完整的体系,有关这门学科的专著很少。因此,民族音乐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鲜的学科。其实,民族音乐学在西方也是时间不长的学科。如果把英国学者
8、埃利斯(18141890)在1884年发表"论各种民族的音阶"看作是民族音乐学的开端,迄今为126年,但当时也未正式称为民族音乐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门学科还一直被称之为比拟音乐学。我国音乐学者王光祈18921936上世纪二三年代在德国攻读音乐学时,便是致力于中西音乐比拟研究,采用比拟方法对民族音乐进展研究,被誉为最早的比拟音乐学家。及至1950年,荷兰学者孔斯特18911960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它的问题、方法及其代表性特点"的发表,"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名称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采用。而这门国际性学科的名称,在我国正式出现,则
9、是在1980年6月召开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期间。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会议,是我国民族音乐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和知识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现象,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开展也是一样。正如吕骥先生所说:"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开创得很早,在全世界中国的音乐学研究是最早的我们的研究方法现在的确实确很不够,应当借鉴外国的研究方法。但是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够离开从实际出发,实事这个根本方法。2近30年来,我们一方面发挥民族音乐学传统研究方法的优长之处,另一方面又吸取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有益经历,经过广阔民族音乐学学者矢志不渝的努力,这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取
10、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然成为了音乐学诸多理论中的显学,令人刮目相看。二、建立民族音乐学的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有着一些不同的流派。由于这些流派学者的观念及指导思想不尽一样,研究方法也各有特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我们既要借鉴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各种流派的经历,也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学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根是扎在我们这里,如果民族音乐学脱离了民族的土壤,很容易导致民族音乐艺术的枯萎和凋零。无庸讳言,西方民族音乐学学者的观念及做法不是一切都好,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瑕疵。如有些学者主的"非我音乐,就是站在"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立场上
11、提出的偏执概念。在他们看来,一切非欧洲音乐主要指亚洲、非洲及澳洲、大洋洲土著的音乐都是不文明的音乐。孔斯特就直言不讳地说过,"非我音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那些"未开化民族的"音乐和乐器。美国特尔1930 在他的"什么是民族音乐学"一文说得更明白:"民族音乐学的实际开展过程及其最具特色的研究者来说,或许应该认为是那种有关无文字社会的音乐如今世界上属于无文字这个畴的人种有: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大洋洲人,澳洲土著以及分布在亚洲各地的许多部落民族;这些人的文化经常被称为原始的文化。3可见,他们运用的民族音乐学方法,常常是以优等民族自居,把欧美
12、音乐视为"高尚、"先进,去与欧美以外的国家民族所谓"无文字、"原始、落后"的音乐相比拟,以显示出欧美音乐的"兴旺和"科学。他们对非欧美音乐的研究兴趣,多半是出于猎奇的心里,或抱着为研究而研究的态度。虽然,后来他们也不再局限于"非我音乐的研究,有些学者逐渐以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进展"自我音乐的探索,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纯比拟研究之风仍颇为盛行。面对西方民族音乐学"非我音乐研究的强劲影响,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绝大多数学者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我国兴起的"民族民
13、间音乐研究及"民族音乐理论探讨,特别是1941年吕骥发表"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围及应研究的问题,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成了大家从事研究的准绳。那时虽无"民族音乐学之名,却与这门学科的宗旨是不谋而合和一脉相承的。在举行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标志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厚永才从开场就提醒大家:"我们并不放弃研究西方的民族音乐学,特别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同时我们也应有人去研究非我音乐,但这不是我们的主流。4应该说,自1980年始的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新阶段,开局得
14、好,步履也稳。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学者为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近30年来通过研究实践,摸索到了许多珍贵的经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无论如何也不能割断中华音乐文化的脐带,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与适应中我们一定不可舍弃对自己音乐文化的认同。从30年来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建立可以看出,我国众多的民族音乐学学者有着较宽宏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包括西方与、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但凡对于民族音乐学学科建立有益的学说和成果,均为我所用,吸纳而用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表达在研究的观念、思维形式及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这里仅以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为例,从中可以看出
15、我国民族音乐学鲜明的中国特色来。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中华民族音乐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在不断克制大汉族主义,特别是防止用研究汉族音乐的方法去规少数民族音乐。因为,55个少数民族中的大多数均是"无文字的"原始音乐,如果沿用西方民族音乐学的"非我音乐研究方法去对待少数民族音乐,必然会歪曲少数的音乐历史和音乐艺术。事实上,我国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汉族音乐家,都很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音乐史实及音乐学形态。最明显的例子是民歌、民族民间器乐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quo
16、t;四大集成中少数民族音乐史及形态分类,都遵循了按少数民族音乐的自身规律进展编纂。"四大集成是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主持编纂的大型音乐系列丛书,也是一项巨大的民族音乐学学术研究成果。各集成少数民族音乐的编纂除了有少数民族音乐家参与外,还有许多汉族民族音乐学家投入工作,他们在收集、整理、编纂工作中,十分注意防止采用汉族民间音乐的记谱及分类方法等去规少数民族音乐,而是是按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性记录和分类,力求表达平等,真实地反映出各少数民族音乐的风貌。至今,"四大集成已全部出版问世,受到了广阔读者的欢送,也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赞誉和认同。我国
17、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200万字,京华2007年9月第1版)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150万字,中央民族大学2001年10月第1版的出版。这两部中国民族音乐姊妹篇巨著,是100多位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学学者集体编著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俩部大型著作均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编著而成的,也可以说是1980年举行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开启的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新阶段,取得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大收获。三、不断完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把一种音乐与其根植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
18、,是民族音乐学最重要的根本研究方法之一。回忆以往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及民族音乐理论"探讨,虽然也注重音乐与文化背景关系的研究,但更重视的是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及音乐形态的研究。当中国的民族音乐学自1980年进入新的开展阶段后,在研究观念及方法上不断进展了补充、改良、拓展、革新,采取横向、纵向交织,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从音乐学与多种学科的视线对民族民间音乐进展全面观察,赋予民族音乐学研究以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出我们这个时代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新风貌。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近30年来民族音乐学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感到存在一些负面的因素,主要是在如何处理音乐与
19、文化的关系上尚有失当之处。与以往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比拟无视对音乐所根植的文化环境进展考察相反,现在常常看到许多民族音乐学论文把对"文化的研究放置到比音乐还重要的位置,其本意可能是想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突出"音乐文化是"文化中的音乐,但对文化背景的"炫耀却给人以太过强烈的印象,其结果往往舍本求末,文化分析倒成了民族音乐学的主体了。当然,民族音乐学研究在分析音乐形态时加强对文化背景的阐述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然而从民族音乐学整体来看,也有主次关系的问题。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一样,展现在图面上的主体应处于突出的地位,而人物或图像的自然背景则是清晰并有层
20、次的衬托。如果主体模糊不清,而背景反倒成了喧宾夺主之物,则很难认为是一幅成功之作。民族音乐学研究也是如此,假设音乐主体的分析不明确,文化背景描绘得再细微,也不可能成为一篇文。如何把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音乐中的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的学问来探究,既注重音乐主体的分析,又加强对文化背景共性的阐释,将两者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表述,尚需我们很好地把握。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的其他姊妹分支学科一样,不断完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当代民族音乐学学人来说,窃以为有四方面的定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学术创新,为现代社会民族音乐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二、积极投身民
21、族音乐学理论研究实践,以创新的民族音乐学学术提升我国民族音乐开展的整体水平;三、加强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普及工作,提高广阔群众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四、进一步拓展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学术视野,推进学术深度,占领学术前沿。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开展到今天,如同一条汇纳百川的河流,连接起历史和现实,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它发扬光大。回眸30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开展历程,每一步都镌刻着这门学科的学人们前进的深深印记。笔者有幸作为1980年会议的参加者,这段往事一直藏在心灵的深处,永难忘记。 责任编辑:郭爽注释:14"召开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的经过"杜亚雄,"音乐研究"2003年4 期第3页。2"音乐中国学、乐学和有关的几个问题"吕骥,"吕骥文选"第236253页,人民音乐1988年8月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说课稿
-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建设投资入股分红管理协议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2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001
- 洗涤公司风险责任协议书(2篇)
- 沙漠露营探险合同
- 混悬剂项目融资渠道探索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9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新人教版
- 4 神奇的纸(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01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外包安全保密协议
- 世界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真题再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 保险公司防火应急预案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分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煤矿职业卫生培训课件2023
- GB/T 13364-2008往复泵机械振动测试方法
- 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
- 最新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 DB23T 2714-2020 农村生活垃圾非焚烧低温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