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解读学习教案_第1页
汽车设计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解读学习教案_第2页
汽车设计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解读学习教案_第3页
汽车设计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解读学习教案_第4页
汽车设计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解读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汽车设计汽车设计(shj)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过学迅转向系统设计(shj)解读解读第一页,共38页。主要内容(nirng)本章介绍汽车转向系统的类型及设计要求,重点介绍机械式转向器设计和动力转向系统设计,包括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最后介绍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设计、转向减振器设计以及四轮转向与线控转向。本章要求:1.了解转向系统主要性能参数、机械式转向器方案设计;2.掌握机械式转向器设计、动力转向系统设计、转向传动机构设计、转向操纵机构设计;3.了解转向减振器与转向系统结构元件设计、四

2、轮转向与线控转向。 第7章 转向系统(xtng)设计第1页/共38页第二页,共38页。7.1概述(i sh)转向系统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fn wi)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转向(zhunxing)系统分类第2页/共38页第三页,共38页。()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击力要尽可能小。()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操纵轻便。 ()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yndng)干涉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人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盘应自动回正

3、,并能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当汽车发生碰撞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统应有能使驾驶人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进行运动(yndng)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第3页/共38页第四页,共38页。7.2转向系统(xtng)主要性能参数 根据效率的定义,因功率(gngl)输入来源不同,转向器的效率有正效率和逆效率两种。当功率(gngl)1由转向盘输入,经转向摇臂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表示。.转向器的正效率(xio l).转向器的逆效率

4、(7-1)(7-2)(7-3)(7-4)第4页/共38页第五页,共38页。.转向(zhunxing)系统传动比的组成转向(zhunxing)系统的传动比包括转向(zhunxing)系统的力传动比p和角传动比0。(7-7)(7-6)(7-5)第5页/共38页第六页,共38页。.转向系统(xtng)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轮胎(lnti)和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w与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矩r有如下的关系: 作用在转向(zhunxing)盘上的手力h可由下式表示: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i0表示为:(7-8)(7-9)(7-12)(7-11)(7-10)第6页/共38页第七

5、页,共38页。.转向(zhunxing)系统的角传动比i0 转向传动(chundng)机构的角传动(chundng)比,可用转向摇臂轴转角增量dP与同侧转向节转角增量dk之比来表示,也可以近似地用转向节臂臂长L2与摇臂长L1之比表示,即:.转向器角传动比i及其变化规律(7-14)(7-13)齿条齿压力(yl)角变化简图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特性曲线第7页/共38页第八页,共38页。.转向器传动间隙(jin x)特性.如何(rh)获得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7-15)转向器传动副间隙(jin x)特性齿扇齿切齿轴线偏移的传动副径向间隙R及传动间隙t的示意图第8页/共38页第九页,共38页。(7-16)

6、转向系统刚度s,对轮胎(lnti)的侧偏刚度影响很大。设不考虑转向系统刚度时的轮胎(lnti)侧偏刚度为a,而考虑转向系统刚度时的轮胎(lnti)侧偏刚度为a,则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考虑转向系统刚度(n d)时的轮胎的侧偏刚度(n d)第9页/共38页第十页,共38页。7.3机械式转向器方案设计四种(s zhn)形式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横拉杆与齿条(ch tio)的连接齿轮(chln)齿条式转向器的四种布置形式形断面齿条形断面齿条第10页/共38页第十一页,共38页。循环(xnhun)球式转向器(循环(xnhun)球齿条齿扇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几种间隙调整(tiozhng)机构第11页/共38

7、页第十二页,共38页。 蜗杆滚轮(gnln)式转向器的传动副是球面蜗杆及滚轮(gnln)。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的传动(chundng)副是转向蜗杆及装在摇臂轴曲柄端部的指销。根据指销能否自转,可分为固定指销式和旋转指销式。根据指销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单指销式和双指销式。第12页/共38页第十三页,共38页。7.4机械式转向器设计(shj) 推荐用足够精确的半经验公式来计算汽车在沥青或者(huzh)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即:作用(zuyng)在转向盘上的手力为:(7-17)(7-18)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角传动比i0为:(7-19)第13页/共38页第十四页,共38页。(7-20).循环(

8、xnhun)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钢球中心距()螺杆外径和螺母内径()钢球直径及数量()滚道截面()接触角()螺距和螺旋线导程角()工作(gngzu)钢球圈数()导管内径每个环路(hun l)中的钢球数可用下式确定:四段圆弧滚道截面螺母移动的距离为:(7-21)(7-22)(7-23)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第14页/共38页第十五页,共38页。)齿条(ch tio)、齿扇传动副设计用滚刀加工(ji gng)变厚齿扇的进给运动变厚齿扇的截面(jimin)变厚齿扇的齿形计算用图第15页/共38页第十六页,共38页。.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ln jin)的强度计算)钢

9、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螺杆(lu n)受力简图)齿的弯曲应力)转向(zhunxing)摇臂轴直径的确定(7-27)(7-26)(7-25)(7-24)第16页/共38页第十七页,共38页。7.5动力转向系统(xtng)设计()工作可靠。()有随动作用。()转向(zhunxing)灵敏。()良好的“路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密封性能好,内、外泄漏少。第17页/共38页第十八页,共38页。.动力转向机构布置(bzh)方案 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由储油罐、液压泵、转向分配阀、转向动力缸、机械(jxi)转向器(齿轮齿条式或循环球式)及油管等组成。动力转向机构(jgu)布置方案图)整体式)分置式.分

10、配阀的结构方案 液压式动力转向的分配阀有滑阀式和转阀式两种结构方案,前者分配阀中的阀与阀体以轴向移动方式来控制油路,后者则以旋转运动来控制油路。第18页/共38页第十九页,共38页。.动力(dngl)缸主要尺寸的计算)动力(dngl)缸内径动力缸截面(jimin)面积:)活塞行程)动力缸壳体壁厚度(7-32)(7-31)(7-30)(7-29)(7-28)动力缸的布置确定动力缸长度尺寸简图第19页/共38页第二十页,共38页。.分配阀参数(cnsh)的选择)分配阀的泄漏(xilu)量)中间位置(wi zhi)的液流流速)滑阀进、出口油压差预开隙(7-35)(7-34)(7-33).分配阀的复位

11、弹簧复位弹簧预压缩力的最小值,应大于转向器逆传动时的摩擦力。第20页/共38页第二十一页,共38页。.动力(dngl)转向器的评价指标)动力转向器的作用(zuyng)效能)液压式动力转向的路感)转向灵敏度)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 转向灵敏度可以用转向盘行程与滑阀行程的比值(bzh)i来评价,即:(7-36)静特性曲线分段示意图第21页/共38页第二十二页,共38页。.电控液压动力转向(zhunxing)机构的分类.流量控制式电控液压动力转向(zhunxing)机构.油压反馈控制式电控液压动力转向(zhunxing)机构油压反馈控制(kngzh)式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第22页/共38页第二十三

12、页,共38页。.电动(din dn)助力转向机构的分类.电动(din dn)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电动(din dn)机直接助力式转向机构)电动机直接助力式转向机构的结构(jigu)和工作原理)电动机直接助力式转向的特点电动(din dn)液压式动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电动机直接助力式转向机构示意图第23页/共38页第二十四页,共38页。)电动机直接助力式转向机构布置方案()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机构的电动机布置在靠近转向盘下方,并经蜗轮蜗杆机构与转向轴连接。()齿轮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机构的电动机布置在与转向器主动(zhdng)齿轮相连的位置,并通过驱动主动(zhdng)齿轮实现助力。()齿条助力式

13、电动助力转向机构的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等布置在齿条处,并直接驱动齿条实现助力。电动机直接助力式转向机构(jgu)的布置方案第24页/共38页第二十五页,共38页。)电动机直接(zhji)助力式转向的助力特性()转向(zhunxing)轻便性与路感路感强度(qingd)为: (7-37)(7-39)(7-40)(7-41)(7-42)(7-43)(7-44)(7-38)第25页/共38页第二十六页,共38页。()直线型助力(zh l)特性()车速感应型助力(zh l)特性车速(ch s)感应型助力特性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的斜率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的助力区段第26页/共38页第二十七页,共38页。7.6转

14、向传动(chundng)机构设计.整体式转向梯形(txng)机构 汽车中心线上的T点,可以计算得到(d do)梯形底角的余切值为:整体式转向梯形几何参数初选简图(7-45)内、外轮转角的几何关系为:(7-46)理想的转向梯形特性线图转向梯形的实际特性曲线第27页/共38页第二十八页,共38页。.断开式转向梯形(txng)机构 转向轮垂直方向相对汽车车身(ch shn)移动距离为h则上横臂端部b点、下横臂端部d点和横拉杆的端部f点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分别近似为:横向(hn xin)位移分别是:独立悬架的断开式转向梯形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横拉杆断开点(7-47)(7-48)(7-49)第28页/

15、共38页第二十九页,共38页。.球头销 球头(qi tu)销常由于球面部分磨损而损坏,为此应验算接触应力:(7-50).转向(zhunxing)拉杆 转向拉杆包括(boku)转向纵拉杆、横拉杆,应有较小的质量和足够的刚度。.转向摇臂 危险断面在摇臂根部,应按第三强度理论验算其强度。(7-51)转向摇臂受力图第29页/共38页第三十页,共38页。7.7转向操纵(cozng)机构设计 转向盘由轮毂、轮缘和轮幅构成(guchng)。若采用大直径的转向盘,会使驾驶人进出驾驶室感到困难,若是采用小直径转向盘,则在转向时要求驾驶人施加较大的力。转向盘布置过高,会影响驾驶人对道路和仪表板的观察视野,转向盘布

16、置过低,则在操纵离合器、制动踏板时影响驾驶人腿部的动作。第30页/共38页第三十一页,共38页。防伤转向(zhunxing)传动轴简图防伤转向(zhunxing)轴简图第31页/共38页第三十二页,共38页。7.8转向减振器与转向系统结构元件(yunjin)设计转向(zhunxing)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图转向(zhunxing)减振器的示功图第32页/共38页第三十三页,共38页。球接头结构(jigu)简图第33页/共38页第三十四页,共38页。.四轮(s ln)转向系统小转角控制)按照汽车横向加速度车速(ch s)进行控制的4WS系统按横向加速度车速进行控制的 系的工作特性按横向加速度车速进行控制的 系统)按照前轮转角车速进行控制的4WS系统第34页/共38页第三十五页,共38页。.四轮(s ln)转向系统大转角控制)按照前轮转角进行控制(kngzh)的4WS系统)根据转角比车速进行控制(kngzh)的4WS系统按前轮转角车速进行控制的4WS系统按照前轮转角进行控制的 系统的后轮转向机构的输入输出特性按照前轮转角进行控制的 系统的后轮转向机构原理图按前轮转角车速进行控制的 系统的后轮转角特性第35页/共38页第三十六页,共38页。按转角比车速进行(jnxng)控制的 系统的工作特性线控转向(zhunxing)系统组成示意图第36页/共38页第三十七页,共38页。习题.转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