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烧碱纯碱生产_第1页
补充:烧碱纯碱生产_第2页
补充:烧碱纯碱生产_第3页
补充:烧碱纯碱生产_第4页
补充:烧碱纯碱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烧碱,NaOH,氢氧化钠,苛性钠。 工业品:液体,固体。 纯碱,NaCO3,苏打,碱灰。 工业品:白色粉末。补充 烧碱纯碱生产第一节 烧碱生产 苛化法:用纯碱水溶液与石灰乳通过苛化反应生成烧碱。 电解法: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生成烧碱,并副产氯气和氢气。一、烧碱生产发展过程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已经研究烧碱生产的工业化问题。 1884年开始在工业上采用石灰乳苛化纯碱溶液生产烧碱。 1890年德国在哥里斯海姆(Griesheim)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工业规模的隔膜电解槽装置投入生产。 1892年美国人卡斯勒(H. Y. castner)发明水银法电解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氯碱产品从军用转入民

2、用,以及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氯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更加促进了氯碱工业的发展。 1969年美国首先使用装备金属阳极的隔膜电解槽,为隔膜电解槽工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 1975年,世界上第一套离子交换膜法电解装置在日本旭化成公司投入运转。 我国最早的隔膜法氯碱工厂是1929年投产的上海天原电化厂 1952年国内第一家水银法氯碱工厂锦西化工厂建成投产。 1974年我国首次采用金属阳极电解槽,在上海天原化工厂投入工业化生产。 1986年我国甘肃盐锅峡化工厂引进第一套离子膜烧碱装置投产以来,离子交换膜法电解烧碱技术迅速发展。二、离子膜电解法烧碱生产 一次盐水精制 二次盐水精制 饱和食盐水离子膜电解磺酸

3、型阳离子交换膜的化学结构 由于磺酸基团具有亲水性能,因此膜在溶液中能够溶胀,而使膜体结构变松,形成许多微细弯曲的通道。这样活性基团中的对离子(Na+),就可以与水溶液中的进行交换,使其透过离子膜。而活性基团中的固定离子(SO3-),则具有排斥Cl-和OH-的能力,使它们不透过离子膜。离子膜电解槽 复极槽和单极槽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槽的电路连接方法不同。单极槽内部各个单元槽是并联的,而各个电解槽之间的电路是串联的。所以每台单极槽运转的特点是低电压、大电流。 复极槽则相反,在槽内各个单元槽之间是串联,而电解槽之间为并联。所以每台复极槽运转的特点是低电流、高电压。二次盐水精制二次盐水精制流程钙镁离子

4、吸附螯合树脂再生 在电槽阴极室加入与碱浓度相当的纯水量控制产品浓度在32.032.5%指标范围内。在直流电作用下进行电解,电槽阴极分离器溢出规定浓度的氢氧化钠产品,冷却后用泵送至用户。阴极分离器放出的氢气经处理后送用户,同时阳极分离器流出的淡盐水经调节PH至2左右,使氯酸盐和次氯酸盐分解,析出氯气并入总管,淡盐水经脱氯合格后送回化盐工序再使用;阳极分离器放出氯气经洗涤、冷却、干燥后送用户。不合格氯气和事故氯自动切入事故氯除害塔,用15.0%氢氧化钠循环吸收制成10.0%次氯酸钠后综合利用。间歇法锅式蒸煮固碱固碱的制造 根据薄膜蒸发的原理,采用升、降膜蒸发器,分别用蒸汽和熔融盐加热,将45的液碱

5、浓缩为熔融碱,经冷却制得固碱。升膜蒸发 由蒸发工序送来的合格的45液碱至高位槽,经计量后送入升膜蒸发器,用0.30.4MPa(表压)的蒸汽加热,碱液在升膜蒸发器中呈膜状沿管壁上升,被浓缩至60左右,温度约110。 然后从蒸发器下部出口流入60碱液缓冲罐,再由液下泵将碱液送至碱液分配管后进入降膜蒸发器。碱液在降膜蒸发器中被熔融盐加热,浓缩成熔融烧碱流入成品分离器。 成品分离器中的熔融烧碱温度一般控制在395415,经液封装置自动流出,直接灌桶包装或流入片碱机制成片碱。 熔融盐由7%NaNO3、40%NaNO2、53%KNO3组成。开车前将这三种固体盐加入熔融槽内用电加热器加热至180200,使其

6、成熔融状,然后用液下泵送入加热炉加热至425左右,再送入降膜蒸发器。与降膜蒸发器中的碱液进行热交换后流入成品分离器夹套,最后回流到熔融液贮槽循环使用。纯碱的生产 索尔维(Ernest Solvay)法采用食盐、石灰石、焦炭和氨为原料,生产过程包括盐水制备、石灰石锻烧、氨盐水制备及其碳酸化、重碱的分离及锻烧、氨回收等。 联合法将合成氨与纯碱两大工业联合,故称联合法。采用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肥料。索尔维法的总反应:2NaCl + CaCO3 Na2CO3 +CaCl2通过下列主要化学反应来完成:(1) CaCO3 CaO +CO2(2) CaO +H2O Ca(OH)2(3) 2NaCl +2NH3 + 2H2O + 2CO2 2NaHCO3+2NH4Cl(4) 2NaHCO3 Na2CO3 +CO2+H2O(5) 2NH4Cl +Ca(OH)2 CaCl2 + 2NH3 +2H2O用碳酸化塔尾气吸收1kgNH3放热4280kJ联合法制碱 我国采用一次碳化,两次吸氨,一次加盐的工艺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