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视觉传感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陈 强 , 孙振国(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系 , 北京 100084摘 要 : 随着视觉传感 、 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 计算机视觉以其信息量 大 、 精度高 、 通用性好 、 检测范围大等特点 , 在焊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 了应用于焊接领域的计算机视觉传感技术发展现状 , 综述该技术在焊接中的典型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 计算机视觉 ; 图像处理 ; 焊接中图分类号 :TG 409 文献标识码 :A - 08陈 强0 序 言、 光 、 热 、 力等综合作用下的 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 为实现焊
2、接生产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 , 科技人员不断地致力于开发机械 、 机电 、 电 磁 、 电容 、 超声 、 红外 、 光电 、 激光 、 视觉 、 电弧 、 光谱等 多种形式的弧焊传感器 。事实上 , 人类感知外界环 境 ,80%以上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1,2。同样 , 熟练的 焊工主要通过其视觉来从事焊接操作与控制 。 随着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 , 借助于 CC D 摄像机 、 红外 摄像仪 、 X 光探伤仪 、 高速摄像机等图像传感设备及 智能化的图像处理方法 , 许多机器人及特定的自动 焊机也具备了一定的视觉功能 。 它们不仅可以模拟 熟练焊工的视觉感知能力 , 而且可以超越人类局限 ,
3、完成诸如 :获取并处理强弧光及飞溅干扰下的焊缝 图像 、 实时提取焊接熔池特征参数 、 预测焊缝的组 织 、 结构及性能等工作 , 实现在人类难以直接作业的 特殊场合 (如水下 、 空间 、 核辐射环境等 的自动焊接 施工 , 确保焊缝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介绍焊接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 综述该技术在焊接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 并在此基础 上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发展现状焊接中的视觉传感按其检测组件特征的不同大 致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以单个或几个光电接收单 元 (包括线阵列 为检测组件的单光点式一维视觉收稿日期 :2000-10-2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
4、学基金资助项目 (59975050 传感 ; 另一类是机械扫描或电扫描的平面阵列成像 式二维视觉传感 。 三维视觉传感通常是对多个低维 传感 器 获 得 的 信 息 , 进 行 综 合 处 理 运 算 来 实 现 的 1,3。1. 1 一维视觉传感单光点式一维视觉传感一般是基于单点镜面反 射成像原理 (如图 1所示 , 光源聚焦为光点照射 (或 直接照射 到工件上 , 其反射光经过一定的光学系统 传输到光电接收单元上 。 工件表面或焊缝坡口的高 度信息与反射点位置存在对应关系 4 。图 1 单点镜面反射原理Fig. 1 Schem atic diagram of single point mi
5、rrorreflection theory1.Light receiver ,2. C onvex m irror ,3. C oncave m irror ,4.Light s ource ,5.Light ,6. W orkpiece ,7.Light spot常用的照射光源有卤钨灯 、 红外发光二极管 、 激 光管等 。 卤钨灯具有发光效率高 、 体积小 、 功率大 、 寿命长等优点 ; 激光管具有单色性 、 方向性和相干性 好 、 辐射密度高等优点 ; 而红外发光二极管具有耗电 少 、 点燃频率高 、 使用寿命长和体积小等优点 1,3。 反射光的接收单元有光电管 、 光电倍增管 、 光
6、敏 电阻 、 光电池 、 PS D (P osition Sensing Detector 等 , 其中 以光电管和 PS D 最为典型 1,3。光电管的光电流 在一定范围内与入射光通量成正比 , 由多个光电管第 22卷 第 1期 2001年 2月焊 接 学 报TRANS ACTI ONS OF THE CHI NA WE LDI NG I NSTIT UTI ONV ol. 22 N o. 1 February 2001 组成的光电接收屏 (包括线阵列 可以用来检测工件 反射光位置的变化 , 但因为其本质上是离散点检测 , 所以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有限 。 PS D 是近些年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
7、型的光学接收器件 , 其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 2所示 。 当光点照射到光敏面上时 , 将有光电 流产生 , 从两端电极输出的电流 I 1、 I 2与反射光点 在光敏面上的位置 X A 的关系为 :X A =L (I 2-I 1 (I 2+I 1 。 PS D 输出的电流信号经过一定的运算处理后即可得到只与接收光点位置有关而与光强无关 的信号 。 由于其检测出的光点位置信号是连续变化 的 , 因此与光电管相比 , PS D 位敏器件具有分辨率 高 、 电路简单 、 动态响应快的优点 。图 2 PSD 工作原理Fig. 2 Principle of PSD将一维视觉传感器获得的光电流等传感信息转 换
8、为有效的反馈控制信号的过程 , 早期采用数学运 算芯片及专门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 随着运算关系的 复杂程度和控制要求的提高 , 现在更多地采用 A D 器件将信号转换成数字量 , 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处 理 。 此类传感器可以用于焊缝坡口的横向跟踪和焊 炬的高度跟踪 。 1. 2 二维视觉传感焊接中采用的二维视觉传感器有 :象限光电管 、 摄像管 、 热像仪 、 面阵 PS D 、 面阵 CC D (Charge C oupledDevice 等 1,3。 图 3给出了四象限光电管及其等效 电路图 3。 它将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对称 分割为四个部分 , 处在对称位置的两对光电器件 P 1、
9、 P 3和 P 2、 P 4组成两对差动式光电接收器 , 可以 用于偏差检测和位置跟踪5 。图 3 四象限光电管及其等效电路图Fig. 3 Q u adruple photocell and its equivalent circuit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CC D 是 70年代发明的光电效应固体成像器件 , 因其具有灵敏度 、 噪音低 、 寿 命长 、 检测精度高等优点 , 在数字存储 、 模拟信号处 理及作为图像传感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用于工业 图像信息传感的 CC D 像传感器通常分为线阵 CC D 和面阵 CC D 两种 , 它们既可以用于可见光的传感 , 也可以用于 X 光 、 紫
10、外线 、 红外线成像 。目前国产 线阵 CC D 器件已有 128、 256、 512和 1024象素点等 , 面阵 CC D 有 100100、 120150和 320256象素点 等 , 速 每 。国 外 线 阵 CC D 已 素 , 阵 CC D 已 达 到 4096, 1万帧 (6464象素点 3。CC D 等视觉图像传感设备获得二维图像后 , 通常以时间域的模拟信号形式输出 , 还需经由图像采集卡上的 A D 电路 , 在同步时钟的作用下转换为离 散的空间域数据才能送入计算机处理 。 市售的图像 卡一般都带有专业的软件包和库函数 , 供用户编程 调用 。 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
11、专用的基于 DSP 、 单片机或 P LC 的图像采集电路 。现在 , 市面上 还出现了无需图像采集卡的 US B 接口 CC D 摄像机 。 二维视觉传感的关键在与二维图像的计算机处 理 。 焊接图像处理的目的是识别平面上的焊缝位 置 、 焊接缺陷几何尺寸与位置 、 熔池几何形状等重要特征 , 一般的处理过程大致分为 2,6,7以下几个方面。 1. 2. 1 平滑滤波与反差增强 图像滤波与反差增强的作用是去除噪声 , 同时 使图像的边缘得到保护和加强 , 常用的有 :灰度变换 法 、 直方图变换法 、 邻域平均法 、 中值滤波法 、 离散空 间差分法 、 空间域高 (低 通滤波法等 。 1.
12、 2. 2 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焊接图像中需要检测焊缝 、 缺陷或熔池的边缘 、 以及代表熔池 、 缺陷 、 坡口截面 、 接头形式等区域 。 代表性的边缘检测方法有 :空间导数法 、 模板匹配 法 、 小平面模型法 。边缘提取的算法有边缘模型参 考法 、 H ough 变换 (用于直线 、 广义 H ough 变换 (用 于曲线 和松弛法等 。代表性的区域 (图像 分割的 方法有边缘检测法 、 灰度直方图域值法 、 灰度判别准 则法 、 区域生长法等 。 1. 2. 3 特征分析与形状描述在识别出焊缝 、 熔池或缺陷之后 , 还需要进行进 一步的特征分析和形状描述 。 如熔池的面积 、 宽度
13、、 长度等信息的提取 、 缺陷面积的计算与类型的识别 、 接头形式的识别等等 。 有时还需要将特征分析和形 状描述的结果转换为相应的控制变量 , 为焊缝成形84 焊 接 学 报 第 22卷 的闭环控制或焊缝实时跟踪等提供条件 。1. 3 三维视觉传感 当焊接控制要求和精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 , 就 需要用到工件 、 焊缝 、 熔池等目标的空间坐标 、 位置 状态等三维信息 。双目视觉法是模拟人的视觉功能 , 用双摄像机 从不同角度同时获取目标景物的两幅数字图像 , 通 过一定的计算方法 , 重建周围景物的三维形状和位 置 , 可用于焊接机器人路径规划 、 焊缝跟踪和焊炬姿态优化控制等 8,9。二
14、维图像上各点的灰度值反映了三维物体相应 点上的反射光强度 , 性质和几何形状有直接联系 。 图像灰度恢复三维物体形状 , 体视觉 (Photometric 形状 (Shape from , 其中阴影法已经应用于 TIG 10。 经典的结构光三维视觉方法是将基准光栅条纹 结构光投影到物体表面 , 条纹随着物体表面形状的 变化而发生畸变 , 摄像机摄取物体表面图像 ; 然后采 用计算机图像技术 , 从被物体表面形状所调制了的 畸变条纹模式中 , 提取出物体的三维信息 。工业应 用中很少采用基准光栅条纹结构光 , 而是采用一种 简化的激光扫描照射系统 。 图 4给出了其系统组成 及对接和搭接这两种典
15、型接头的视觉传感与图像处 理原理 。 此类系统已在焊缝跟踪 、 坡口形状与接头形式检测 、 多道焊排道等方面得到应用 1115 。图 4 激光扫描式结构光系统组成及典型应用Fig. 4 Principle of laser scanning structure light systemand its typical application(a System (b Joint (c Sensed image (d Analyzed image上述三种三维视觉传感方法中 , 前两种既可采 用主动光视觉 , 也可采用被动光视觉 , 而结构光三维视觉属于典型的主动光视觉 。 主动光视觉必须借助相应的外
16、部照明系统来实现 , 系统较为复杂 。随着 视觉传感设备和图像处理算法的发展 , 直接摄取目 标的被动光视觉传感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 。2 典型应用2. 1 文献 16介绍了 光 。如图 5所示 ,He -, 通过光导纤维进入传感 , 其反射光被多个光电管组成的点阵式接收 屏所接收 。 横向跟踪原理如图 5a 所示 , 当光点打在 钢板上时 , G 1接收的信号增强并输出高电平 ; 当光 点打在坡口内时 , G 1几乎接收不到信号 , 因而输出 低电平 ; 当光点打在焊缝棱边时 , G 1信号处在设定 的上下阀值之间 。 焊炬高度跟踪原理如图 5b 所示 , 高度正常时 , G 1输出高电平 ,
17、 G 2、 G 3输出低电平 ; 高 度偏高时 , G 2输出高电平 , G 1、 G 3输出低电平 ; 高度 偏低时 , G 3输出高电平 , G 1、 G 2输出低电平 。计算 机控制系统根据具体输出信号的不同 , 做出判断和 决策 , 驱动相应机构 , 实现左右和高低的双向跟踪 。 由于该系统采用光电管点阵作为接收屏 , 其输出是 二值化的开关量信号 , 所以在灵敏度 、 稳定性 、 跟踪 范围和精度上有所局限 。图 5 激光 光电管双向跟踪系统原理图Fig. 5 Principle of laser -photocell bidirectiontracing system图 6给出了一
18、种激光光学扫描式视觉传感系统 原理图17。 激光束从水平方向照射到扫描轴的镜子上 , 再反射到工件上 。从工件反射的光经过扫描轴的另一镜子反射到透镜 , 并在线阵 CC D 组件上成像 。 马达在正反转驱动下不停地来回转动 , 而使激 光束在工件焊缝处横向扫描 。线阵 CC D 成像点的 位置与工件高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工件高度不 变时 , 线阵 CC D 成像点的位置也保持不变 ; 工件高 度发生变化时 , 线阵 CC D 成像点的位置也相应的发 生变化 。 计算机记录不同焊缝截面位置点 x 所对第 1期 陈 强 , 等 :计算机视觉传感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 85 应的线阵 CC D 成像
19、点 , 就可以获得 x 点的高度信息 y , 从而描述出焊缝坡口的截面形式和具体尺寸 。还 有一些与上述原理基本相同的变形机构 , 如文献 18改变了上述的摆镜转动机构 , 而是将固定在一 起的发射源与接收器一起平行于焊缝进行扫描 , 来 获取焊缝坡口特征的 。图 6 Fig. 6 Schem of laser opticsscanning vision sensor1. He -Ne laser ;2.Lens ;3.Linear CCD ;4. M otor ; 5. Scanning m irror ;6. Scanning light spot ;7. W orkpiece随着相关技术
20、的发展 , 低价 、 轻便的半导体光红 外发光管逐步取代了 He -Ne 激光器 , 而精度更高 、 检测范围更宽的 PS D 、 线阵 CC D 逐步取代了早期的 光电管阵列 。 在信号运算处理上 , 也从最初的简单 分立电路处理到中期的集成电路处理 , 发展为复杂 的 CPU 处理电路 。 2. 2 二维视觉传感技术的典型应用与 TIG 焊接过程的视觉传感与控制相比 ,C O 2焊熔池的视觉检测相对困难一些 , 不仅要解决好摄 像机的固定工作时序与短路发生的随机性之间的矛 盾 , 而且要避开电弧闪烁和飞溅 、 烟尘的干扰 。 文献 19认为在熔滴短路阶段弧光及飞溅的干扰较小 , 是获取熔池
21、图像的最佳时期 , 为此研制了 C O 2焊短 路熔池视觉图像传感系统 (如图 7所示 , 并设计了 专门的摄像机开始及结束时刻的同步逻辑控制电 路 。 该电路在接收到短路信号后开始曝光 , 保证每场只曝光一次 , 曝光时间为 2ms (图 7中 , 对于短 路时间小于 2ms 的非正常短路 (图 7中 、 短路开始 2ms 内出现跨场 (图 7中 以及同一场中出现 的第二次短路 (图 7中 等现象自动加以屏蔽 。从 系统拍摄到的 C O 2焊熔池图像中可以清楚地识别 出焊丝 、 熔池 、 熔渣 、 焊丝短路点 (P 等特征 , 经过图像处理可以提取出熔池面积 、 熔池长度 、 熔池宽度及 熔
22、池轮廓曲线等参数 , 建立了熔池几何参数与焊接 规范参数的对应关系 , 为实现 C O 2焊视觉传感与质 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图 7 C O 2熔池视觉传感系统同步逻辑及典型熔池图像Fig. 7 Synchronic logic of CO 2w eld pool sensing systemand the typiecal pool im age(1 Shooting schedule of ICCD camera ;(2 Short -circuiting tim ing series ; (3 Synchronic logic焊缝区域的温度场内包含着焊接接头质量及性 能的重要信息 , 焊
23、接温度场及其动态过程的检测是 焊接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温度为 T 的辐射源 , 通过中心波长 、 带宽为 的滤光镜 , 在距离 R 处的 CC D 光 敏 面 上 的 信 号 强 度 为 Q (T =m C 1exp (C 2-1T -1 R -2。 式中 :为辐射率 ; m 为光电转换系数 ; C 1、 C 2是物理参数 。 对同一温度场 , 采用两个 不同中心波长的滤光片 , 同时摄取两幅图像 , 则具体一个物理空间点的图像灰度 (对应于辐射 在两幅图 像的相同位置上分别为 Q 1(T 和 Q 2(T , 其比值 为 :r =Q 1(T Q 2(T =5251expC 21T -2T。整
24、理后得 T =C 2(-11-12ln (r 51-52。 逐点求两幅图像的灰 度比值 , 可以获得各点的真实温度 。这一测温原理又被称为比色法 。基于此原理 , 文献 20建立了焊 缝背面温度场实时检测系统 , 图 8给出来一个实际 的温度场分布检测结果 。 从这些温度场分布中可以 获得等温线分布 、 纵向温度分布 、 横向温度分布 、 任 意点的热循环信息 , 从而为焊接质量控制提供必要 的反馈信息 。 该文对背面熔点或接近熔点的等温线 宽度进行闭环控制 , 实现了控制熔透的目的 。美国86 焊 接 学 报 第 22卷 Auburn 大学的 Chin B A 以及 Ohio 州立大学的 F
25、ars on D 等在此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2124 。图 8 一个实际的温度场分布检测结果Fig. 8 Diagram of detected temperaturefield distribution 短路 C O 2焊接熔滴形状及尺寸是影响焊接工 艺性能和焊缝质量的重要因素 。 为了分析影响熔滴尺寸的因素和规律 , 了解熔滴控制效果 , 文献 25建 立了以 He -Ne 激光器为背光照明的熔滴高速摄像 研究系统 (如图 9所示 。 高速摄像机以 955帧 s 的 速度 , 每次连续拍摄 8000帧熔滴图像 。通过对熔 滴尺寸与电弧信号相关参数的动态分析 , 发现短路 前熔滴体积及燃弧
26、能量的随机性分布是造成熔滴尺 。在此基础上 , 确定 , , 来实现熔滴尺寸闭环控制的方 。图 9 熔滴高速摄像研究系统Fig. 9 H i -speed im aging system for investigation of droplet ch aracteristics文献 26介绍了具有 X 射线实时成像 、 探伤图 像获取 、 缺陷检出 、 缺陷识别 、 几何尺寸测量 、 自动评 片 、 自动生成探伤报告等功能的 X 射线自动探伤及 评片系统 。 不同类型的缺陷具有形状 、 走向 、 位置等 固有特征 ,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计算出表征这些 特征的缺陷周长 、 长径 、 短径及长宽
27、比 、 面积象素与 周长象素比 、 边界沿水平方向象素数与边界总象素 数之比等特征参数 , 利用这些特征参数可以自动对 缺陷进行识别和分类 , 完成焊缝图像的质量评级 。此外 , 二维视觉传感技术还在 TIG 焊熔池形状 检测和熔透程度控制 2734、 G T AW 和 G MAW 焊缝质量评估 35、 摩擦焊接头性能评估36、 激光熔敷质量控制 37、 MIG 焊 焊 炬 高 度 和 熔 池 形 状 检 测 与 控 制38,39、 窄间隙焊缝自动跟踪40等方面得到应用 ,限于篇幅 , 在此不做详叙 。 2. 3 三维视觉传感技术的典型应用目前应用广泛的焊接机器人大多属于示教再现 型机器人 ,
28、 操作者通过示教盒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 标系中移动机器人各关节 , 使焊炬沿焊接轨迹运动 , 在焊炬路径上记录示教的位置 、 焊炬姿态 、 运动参数 和工艺参数 , 并生成一个连续执行全部操作的示教程序 。 此类机器人不适合在太空 、 深海 、 放射性环境 等特殊环境下作业 , 不具备对工件装配误差 、 焊接过 程中的热变形等环境和对工作对象变化自适应能 力 。 新一代的具有视觉传感功能的 , 能够自动规划 运动轨迹 、 焊炬姿态和焊炬参数的智能机器人成为 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献 8开发了一套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机器 人路径规划系统 , 该系统将双目摄像机安装在机器 人的末端执行器上 , 使其能跟
29、随焊枪沿焊缝走向一 起移动 , 采用自然光作为视觉系统的光源 。经典的 计算机三维视觉重构采用两个图像平面上特征点匹 配法确定对象的三维坐标 , 对于焊缝来说 , 坡口边缘 内外不存在明确的特征点 , 所以无法使用特征点匹 配法 。 针对在局部图像窗口中 , 焊缝可以近似为直 线段的特点 , 作者设计了一种简化的特征匹配算法 来计算焊缝三维坐标 , 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提高了 精度和速度 。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直线和曲线焊缝的 路径规划 。焊缝空间位置的检测与焊炬姿态的规划是影响 机器人全位置自动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 在研制开 发成功的焊炬位置和焊炬姿态自动识别调整系统中第 1期 陈 强 , 等
30、 :计算机视觉传感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 87 88 焊 接 学 报 第 22 卷 ( 如图 10 所示 , 文献 9 利用分形理论有效地排除 像机的位置参数等 , 建立了成像通用反射图模型 。 对反射图模型进行求解 , 可以由单幅焊接熔池图像 计算出熔池的表面三维形状 , 如图 11b 所示 。从而 为更高层次的焊缝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 了飞溅 、 锈斑等因素的干扰 , 结合数学物理模型 , 边 缘检测算法在速度和精度上比经典的都有了很大的 提高 ,实现了对任意焊缝的三维空间描述 。同时 ,借 助于大量试验得出不同焊炬姿态对应的焊接规范数 据库 ,使得机器人在任意空间位置焊接时 ,保持最优 的
31、焊炬姿态及焊炬规范参数 , 保证全位置焊接中焊 缝成形的稳定 、 。 美观 3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鉴于焊接过程的复杂性 、 先进制造业对焊接技 术更高层次的需求及用户对新型视觉传感系统更高 的性能价格比要求 ,当前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3. 1 视觉传感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 8 。 目前使用的视觉传感系统一般都较为复杂 , 如 结构光三维视觉传感系统有激光发生器 、 摄像 CCD 机、 光学转换机构 、 机械扫描机构等组成 , 在机构装 配和光 、 、 机 电协同控制上有较高的要求 , 同时焊接 过程中光 、 、 电 磁等干扰因素的存在 , 大大降低了系 图 10 焊炬姿态规划系统界面 Fi
32、g. 10 Interface of welding torch pose planning system 统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研制更为简单化的 、 高可靠 性的视觉传感系统 。 3. 2 视觉传感系统的实时性与精确性 大多数视觉传感系统都通过 CCD 摄像机来获 得熔池正面图像 , 然后提取熔池在二维平面上的宽 度、 长度等几何形状特征参数 ,在此基础上间接预测 焊缝熔深 、 余高等 。事实上 , 熔池本身是三维的 , 熔 池表面高度信息也反映了焊缝成形好坏和接头质量 的高低 。文献 10 在脉冲 GTAW 基值期间 , 利用电 弧光作为成像光源 ,采用两个 CCD 摄像机同时从熔 池正面
33、和背面获取熔池图像 , 获得了清晰稳定的熔 池图像 ,如图 11a 所示 。在此基础上 ,开发了检测熔 池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下塌量的图像处理算法 , 可 以实时提取出熔池的长度 、 宽度及熔池长度方向和 宽度方向的下塌量等三维形状参数 。特别是在熔池 表面高度提取上 , 引入由阴影恢复形状的方法 , 考 虑电弧光的光源特性 、 熔池表面的反射特性 、 以及摄 焊接质量的视觉传感与闭环控制 、 机器人焊接 的路径规划与姿态控制等都要求计算视觉传感与控 制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很高的控制精度 。常用的光 学传感器的信息处理速率不超过 1020 Hz ,有时很 难满足焊接过程实时性的要求 , 通常不得不
34、牺牲控 制精度 。为此必须解决视觉传感系统的实时性与精 确性的矛盾 。 3. 3 视觉传感系统的可控性与智能化 目前对于焊接过程信息的视觉传感与质量控制 主要集中于 TIG 焊 , 但是焊接过程更多地采用的是 MIG、 MAG 及 CO2 焊接等高效焊接方法 。为促进计 算机视觉传感技术在这些方法中的应用 , 必须研究 并提高视觉系统的可控性与智能性 。 新一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探索解决 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 集中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 并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 面对当今信息 与知识的高度膨胀 , 有时候就连最新的工业计算机 都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因此把数个计算机
35、或 CPU 放 在同一个系统内 , 各自完成一部分信息处理和控制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目前已经有将并行计 算机 信 息 处 理 技 术 用 于 焊 接 机 器 人 控 制 的 实 图 11 填丝脉冲 GTAW 熔池图像及表面形状 Fig. 11 Weld pool image and its surface shape during pulsed GTAW with wire filler 1. Tungsten nozzle ;2. Reflection map of welding arc ; 3. Reflection map of tungsten 例 31 ,48 。 (2
36、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 焊接过程的许多 物理现象和信号传感无法用准确的数学模型来表 达 ,例如 CO2 焊接熔池几何参数与焊接规范参数之 第1期 陈 ,等 : 计算机视觉传感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 强 出版社 ,1992. 89 间的关系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 ,特别是专家系统 、 模糊推理及神经网络的发展为解决此类非线性 、 强 耦合 、 无确定控制模型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 具 。国内外已有采用此类技术解决焊缝跟踪 、 熔池 29 ,47 质量控制 、 焊缝成形控制的成功实例 。 ( 3 新型图像传感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 。伴随 着微电子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 展 ,
37、性能价格比更为优良的视觉传感器件与系统不 断出现 。同时 DSP 、 等图像处理专用集成电路 FFT 的出现也必将大幅度提高视觉传感系统的精度 、 实 时性 、 可靠性 。 5 张甲英 . 球罐纵缝焊接自动跟踪系统及熔宽实时检测的研究 D . 北京 : 清华大学 ,1997. 6 李介谷 , 等 . 图像处理技术 M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1988. 7 马颂德 ,等 . 计算机视觉 - 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 M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1998. 8 金建敏 . 弧焊机器人焊接路径预规划的研究 D . 北京 : 清华大 学 ,1996. 9 路井荣 . 弧焊机器人焊炬姿态
38、优化的研究 D . 北京 : 清华大 学 ,1999. 10 赵冬斌 . 基于三维视觉传感的填丝脉冲 GTAW 熔池现状动态 智能控制 D . 哈尔滨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0. 11 Agapakis J E , et al . Vision - aided robotic welding : an approach and a flexible implementation J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1990 ,9 (5 :1734. 12 Beattie B J , et al . The use of
39、vision sensors in multipass welding ap2 plicationsJ . Welding Journal ,1988 ,67 (11 :2833. 4 趋势与展望 展望未来 , 随着电子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自动控 制技术以及信息和软件技术迅速地引入焊接领域 , 焊接生产自动化 、 智能化已经成为 21 世纪焊接技术 发展的重要方向 。采用最新的计算机视觉理论 , 开 发焊接机器人视觉传感与控制技术 , 研制能够识别 目标环境 、 实时精确跟踪轨迹并调整焊接参数的智 能焊接机器人已经成为焊接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机器人视觉系统在焊接
40、 接头特征识别 、 焊接参数优化 、 焊炬位姿调节 、 焊接 路径规划 、 焊缝跟踪 、 焊缝熔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开 4148 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 ,国外知名 的焊接机器人厂家如 K A , G , Motoman , Adept UK MF 等相 继 开 发 出 装 备 有 新 型 视 觉 传 感 系 统 的 机 器 41 人 。与普通机器人相比 , 新型机器人因其具有更 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 更为强大的功能及更为优越的 性能 ,而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其售价通常是普通机器 人的两倍 。国内也相继开发出具有视觉传感功能的 智能化的特种机器人产品 。具有视觉功能的机器人 已经应用于
41、汽车 、 航天和重型构件的生产以及用于 锅炉 、 、 管道 大型球罐的焊接生产 。 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具有视觉功能的智能 机器人必将在深水 、 外层空间及核辐射环境等条件 恶劣的工作场合中完全代替焊工 ,完成焊接操作 。 参考文献 : 1 王惠民 . 光学仪器信号转换技术 M . 北京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13 ,等 . 基于结构光焊缝跟踪系统的研究 J . 河北工业大 岳 宏 学学报 , 1999 ,28 (4 :2124. 社 ,1993. 2 陈丙森 . 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 M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 3 顾文郁 .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M . 上海 :
42、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 ,1993.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 焊接手册 M . 北京 : 机械工业 14 Corlett B J , et al . Sensors for narrow - gap welding J . IEE PRO2 CEEDINGSA ,1991 ,138 (4 :213222. 15 J , et al . Weld bead placement system for multipass weldingJ , Wu IEE Proc. - Sci . Meas. Technol ,1996 ,143 (2 :8590. 16 潘际銮 ,等 . 焊缝棱边双
43、向激光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 J . 焊接 学报 ,1984 ,5 (2 :6977. 17 Bangs S. Laser vision robot guides welding arcJ . Welding Design & Fabrication ,1984 ,17 (11 :4548. 18 王天亚 . 多功能无盲区 Laser - PSD 扫描式焊缝自动跟踪系统 的研究 D . 北京 : 清华大学 ,1999. 19 孔文德 . 短路过渡焊接熔池形状检测的研究 D . 北京 : 清华 大学 ,1998. 1997. 20 . 焊接温度场实时检测及其应用 D . 北京 : 清华大学 , 张
44、华 21 Farson D , et al . Infrared measurement of base metal temperature in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J . Welding Journal ,1998 ,77 (9 : 396s 401s. 22 Chin B A , et al .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sensing the arc welding processJ . Welding Journal ,1983 ,62 (9 :227s234s. 23 Chen W , et al . Monitoring jo
45、int penetration using infrared sensing techniquesJ . Welding Journal ,1990 ,79 (4 :181s185s. 24 Banerjee P , et al . Infrared sensing for on - line weld geometry moni2 toring and control J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 ,1995 ,117 (8 :322329. 25 吴文楷 . 短路过渡 CO2 焊接熔滴控制 D . 北京 : 清华大学 , 2000. 26
46、孙忠诚 , 等 . 焊缝 X 射线实时探伤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C . 第七届全国焊接学会会议论文集 (3 ,1993. 126130. 27 Brzakovic D , et al . Weld pool edge detection for automated control of welding C . IEEE 1991 ,1042 - 296X :397403. 91 trol J . Meas. Sci . Technol . , 1991 , ( 3 :263269. 29 Chen S B , et al . Intelligent methodology for sensi
47、ng ,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pulsed GTAWJ . Welding Journal ,2000 ,79 (6 : 28 Stone D A , et al . Sensor for automated front face weldbead area con2 90 174s. 151s 焊 接 学 报 械工程学报 ,1993 ,29 (3 :812. 第 22 卷 30 White R A , et al . Vision - based gauge for online weld profile metrol2 ogyJ . IEE Proc. - Sc
48、i . Meas. Technol . , 1994 ,141 (6 :521526. trial control J . Electrotechnology , 1991 , (2 :3236. 3 Industrial Robot ,1995 ,22 (4 :1215. 95 :18091816. 1386. tems , 1998 ,6 (3 :389401. 33 Anderson P C J . Sensor systems for top - face penetration control J . 34 Baharin , et al . Adaptive control of
49、seam tracking through progressive HAZ and weld pool penetration using thickness measurement C . IEEE ,1995 , 0 - 7803 - 2559 - 1 :41674172. 95 1166. 35 Cook G E , et al . Automated visual insp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ys2 36 Ogawa K, et al . Evaluation of friction welded joint performance by recogn
50、ition of burr shape C . IEEE ,1995 ,PR00001 - 3 :1163 95 39 Ohshima K, et al . Digital control of torch position and weld pool in MIGwelding using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 . IEEE ,1992 , 0093 9994 :607612. 92 tions C . IEEE 1996 , 0 - 7803 - 09 - 5 :13351338. 96 age processing system C . IEEE , 198
51、8 , 88ch2565 - 0 : 1381 88 41 K olbol W. Affordable optical seam tracking J . Industrial Robot , 1995 , 22 (6 :1922. 42 刘丹军 ,等 . 视觉机器人 MAG 焊接参数的在线规划系统 J . 31 Smith J S , et al . Transputer - based real time vision system for indus2 37 Renier E , et al . CCD technology applied to industrial welding a
52、pplica2 焊接学报 ,1997 ,18 (1 :5054. 43 . 焊接机器人视觉系统 J . 焊接 ,1999 , (4 :710. 肖 强 44 K P , et al . Automatic teaching of welding robot for free - formed im seam using laser sensorJ . Optics &Laser Technology ,1999 ,31 :173 32 Zhang Y M ,Ovacevic R K. Neurofuzzy model - based predictive con2 38 Ohshima K,
53、et al . Adaptive control of pulsed MIG welding using im2 trol of weld fusion zone geometryJ .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2 182. 45 Clocksin W F , et al . An implementation of model - based visual feed2 back for robot arc welding of thin sheet steel J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
54、ch ,1985 ,4 (1 :1325. 46 K J S , et al . A robust method for vision - based seam tracking in im 368. 47 Yamene S , et al . Fuzzy control in seam tracking of the welding robots 48 Fuchs K. A transputer based vision system for industrial robots C . IEEE ,1992 ,1066 - 6192 :369374. 92 robotic arc weldi
55、ng C . IEEE ,1995 ,0 - 7803 - 2722 - 5 :363 95 40 陈小奇 ,等 . 视觉系统在窄间隙焊缝自动跟踪中的应用 J . 机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暨焊接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于 2000 年 11 月 10 日13 日在上海召开 。全国 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焊接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和代表共计 54 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 会议开幕式由国家焊接材料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 、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焊接材料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 员李春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增新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他首先简要 回顾了焊接
56、标委会发展历程 ,就当前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意义和标委会工作的重要性做了说明 ,并代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局向与会委员及代表颁发了委员聘书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朴东光同志做了题为 我国焊接标准体系的 现状与发展 的大会报告 。他在报告中系统地阐明了国内外的焊接标准体系状况 ,对当前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 、 机制转 变的概况做了介绍 ,对新一届委员会的组建情况及 “十五” 期间焊接标准发展规划做了简要说明 。 会议期间 ,代表们认真审查了提交到会上的 6 项标准草案 。总会委员及代表听取了秘书长朴东光同志对 钢熔化焊 焊工考试方法 焊接变位机 焊接 、 、 预热温度 、 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定指南 三项标准立项背景 、 、 制 修订情 况的说明之后 ,对这三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认真 、 热烈的讨论 。焊接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对 铝及铝合金焊条 碳钢药芯 、 焊丝 堆焊焊条 、 三个国家标准审查稿进行了认真的审查讨论 。会议在提出改进建设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上述标准送 审稿 。 此外 ,会议代表还认真审阅了 “九五” 期间焊接标准化工作总结 “十五” 、 期间焊接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焊 、 接标准化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