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边塞诗 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 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 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 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 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之涣的 凉州词 、王昌龄的 出塞 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如范仲淹的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塞
2、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如旗、鼓、干、戈,号 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 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如楼兰、阴山、瀚海、 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 、落梅花 关山月等。高考题举例: 例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 分)(2006 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磧(q i)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
3、简要分析。【答案】(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 主,虚中有实。例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 年江苏卷)征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例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 年重
4、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么 ?【答案】 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 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 无法派遣的。(2) “高高秋月照长城” 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
5、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高考题举例:例1:( 2006年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纪:经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答案】( D)( E)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诗句。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
6、寐,披衣起彷徨。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I、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n、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简析】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 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例2: (2006浙江卷)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
7、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1)流水 白云(2)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 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例3. (2004年全国高考重庆卷)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
8、,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 景物中捕捉形象, 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 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1)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2) 体现的思想情趣:(3) 如何体现的:【答案】( 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 可。送别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
9、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 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故又称“山水送 别诗”如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 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 : 残阳、西风、画角、鹧鹄、 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 细雨、秋蝉、兰舟等。高考题举例:例 1:( 2006 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
10、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简析】见 227 页“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 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例 2:( 2006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
11、。(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 分)【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 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 分)【答案】这首诗将友情、 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 “红稀”、 “暮云”、 “宫前水” 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 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 理,即可酌情给分。咏物诗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常用手法: 象征,比拟等。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李白的 白 鹭
12、、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 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 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实际上是借梅自喻,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 献媚的高尚情操。高考试题举例:例 1:( 2004 年北京卷)红 梅 苏轼怕愁贪睡
13、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 ” 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
14、开放。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 莲诗云,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 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 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 了外形
15、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 清幽、高洁;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 梅的精神品格。例2: (2006年湖南卷)薛宝钗咏白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
16、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 “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 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 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
17、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 灵巧别致。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 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简洁的文字、精 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 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
18、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 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诗的典范。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借古伤今、借古讽今;、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 “传 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 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咏史八首(其六)(晋)左思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简析】见手册第 10 页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
19、白简析】见古诗词曲鉴赏手册第73 页 高考题举例:例 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回答问题。(2004 年上海卷 )赤壁 水军东下本雄图, 诸葛心中空有汉, 兵销炬影东风猛, 过此不堪回首处,杜庠 千里长江隘舳舻。 曹瞒眼里已无吴, 梦断箫声夜月孤。 荒矾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舳胪;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 ” 与上面诗歌中的 “” 一句同说一事;
20、“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 一句同说一事。(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 ( 如景和情的关系 ) 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左右 ) 。【答案】 (1) 对仗 ( 或:对偶 )(2)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3) 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例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2004 年青海卷)江 城 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 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 深意
21、。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 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记行诗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 行旅诗、 羁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 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 夜抒怀(见鉴赏手册 92页)、马致远的秋思(见鉴赏手册 242 页),便不可 视作山水诗。表思想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明月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
22、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简析】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 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 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 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 绪。高考题举例:例 1: (2006 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 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 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
23、诗人以“冷磷”、 “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 以夜深仍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 “补衣 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 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 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 情,意味深长。(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 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 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简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
24、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 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 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例 2:( 2006 年辽宁卷)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 分 ) 【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答案】“铿然” 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3 分 )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 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 分 )【简析】苏轼先写了 “雨洗东坡月色清” 这样一种纯净澄明的夜景, 在这种景色的映衬之下, 虽然坡前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 但苏轼“自爱铿然曳杖声”。 这里蕴含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财经大学《企业经营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造型与表演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标准商铺租赁合同2
- 江汉大学《英国维多利亚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的仓库租赁合同模板
- 商丘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插画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美术学院《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规划与发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学年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9《小水滴的诉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2025年安徽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 饲料行业业务员聘用合同范本
- 全国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数据库规范1123
- 人工智能在教学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路径探究
- 护理中医新技术新项目
- VDA-6.3-2016过程审核检查表
- 【MOOC】普通地质学-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