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与标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的相关知识点:一、环境标准体系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三、环境质量标准四、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1.1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强制性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
2、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检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国家环境根底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那么、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1.2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3、。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1.3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除上述国家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
4、区划、规划技术要求、标准、导那么等等。习题: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D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 C环境质量的根底标准 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2.以下关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3.以下有权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构是AD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C省环保局
5、D直辖市人民政府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总纲?HJ/T2.193: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那么和方法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大气环境?HJ 2.22021: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工程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建设工程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6、导那么声环境?HJ/T2.41995:本导那么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工程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 1997: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矿业、农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工程和区域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本标准适用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局部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本导那么适
7、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可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石油化工建设工程?HJ/T892003: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是指以石油和石油气包括天然气和煤厂气为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纤和化肥生产以及相关的储存、运输、科研等建设工程。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试行HJ/T1302003:本导那么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以下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b.
8、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规划。?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HJ/T1312003:本导那么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那么、内容、方法和要求。?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那么?HJ/T1692004:本导那么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不包括核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工程?HJ/T3492007: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陆地石油天然气田勘探、开发、地面工业
9、根底设施建设及相关集输、储运、道路以及油气处理加工过程的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21:本标准适用于地铁、轻轨等轮轨导向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HJ/T241998:本标准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本标准适用于10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火电厂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标准?HJ/T131996本标准
10、适用于全国火电厂建设工程,主要针对燃煤电厂,其它类型火电厂可以参照执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的火电厂建设工程,除满足本标准要求外,还执行我国已公布的有关规定。习题: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2.?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那么?不适用于 B 的环境风险评价。A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工程B核建设工程C化学纤维制造工程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工程3.了解国家公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3.1主要大气
11、环境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2主要水环境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3.3主要环境噪声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4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习题: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C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环
12、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试举三例说明:2.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2.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水体:类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一级标准类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二级标准类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三级标
13、准类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3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对应区域噪声上述五类功能区,将区域环境噪声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噪声类别高的区域(如居住区),执行标准值严于噪声功能类别低的区域(如工业区)。习题:以下关于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C A环境质量一般分类别,环境功能式一般分等级B一般情况下,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比低功能区环境质量严格C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D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不一定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3.了解
14、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对于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服从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环境功能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级别的要求实行不同污染物排放限值。目前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已经过于勉强,因为单个排放源与环境质量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受到诸如环境污染源数量、分布、种类、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环境背景及环境容量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才能到达环境质量标准。习题:以下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 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
15、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那么相反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限制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一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总纲HJ/T2.1931.工作程序2.工作等级划分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4.工程分析5.环境现状调查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工作程序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工程,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兑、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习题:按?环境影响评价
17、技术导那么-总纲?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A进行。A.准备阶段 B.正式工作阶段 C.报告书编制阶段 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2.工作等级划分2.1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以下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建设工程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公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2.2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8、的评价要求:2.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以下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工程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2.2.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2.2.2.1按照2.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工程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那么。一般情况,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2.2.2.2对于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均低于第
19、三级的建设工程,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按国家公布的?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方法?填写?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于建设工程中个别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单项影响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表达、分析或不做表达、分析。习题: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的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C相同。A.一定 B.完全 C.不一定 D.一定不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总纲HJ/T2.1933.工程分析3.1熟悉建设工程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知识点:根本原那么:一是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二是凡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给出定量的结果。一般原那么:一是要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
20、策。二是工程分析要突出重点,表征建设工程环境影响的特征。三是工程分析应在对建设工程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运行调度方式等进行充分调查的根底上进行。习题:1.工程分析时,当建设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D)引用。A.直接 B.直接或间接 C.间接 D应通过复核校对后3.2熟悉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知识点:3.2.1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工程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效劳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3.2.2所有建设工程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要分析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对随着时间的推
21、移,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工程,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的划分应视具体工程特性而定。3.2.3个别建设工程在建设阶段和效劳期满后的影响不容无视,应对这类工程的这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3.2.4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属风险事故。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应视工程性质、规模、建设工程所在地环境特征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确定。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尚不成熟,资料的收集及参数确实定尚存在诸多困难。在
22、有必要也有条件时,应进行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解析:建设工程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效劳期满及退役阶段。根据建设工程的不同性质和实施周期,可以选择其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工程分析。(1)所有建设工程均应分析运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正常工况和不正常工况两种情况。对效劳运行期长、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环境污染、生态影响可能增加或是变化较大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还可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特性将运行阶段划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2)局部建设工程的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影响区域广,因此需进行建设期的工程分析。(3)个别建设工程由于
23、运行期的长期影响、累积影响或毒害影响,会造成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如核设施退役和矿山退役等,因此需要进行效劳期满的工程分析。(4)对某些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建设工程,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建设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事故后果以及必要性和条件具备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习题1.所有的建设工程均应分析 B所产生的环境影响。A.建设过程 B.生产运行阶段 C.效劳期满阶段 D.退役阶段2.所有的建设工程在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时要分析CA.正常排放 B.不正常排放 C.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 D
24、.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3.3掌握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知识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建设工程与环境影响有关的情况。3.3.1工艺过程通过对工艺过程各环节的分析,了解各类影响的来源,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等。3.3.2资源、能源的储运通过对建设工程资源、能源、废物等的装卸、搬动、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掌握与这些环节有关的环境影响来源的各种情况。3.3.3交通运输分析由于建设工程的建设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3.3.4厂地的开发利用通过了解拟建工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环境间的关系,以分析
25、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3.3.5对建设工程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3.3.6其他情况。3.4掌握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要点知识点: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特别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习题1.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重点是A。A.工艺过程 B.资源能源的储运 C.交通运输 D.厂地开发利用 2.工程分析时,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
26、深度,应根据BDE决定。A.当地的环保要求 B.工程的特点 C.投资金额D.评价工作等级 E.环境的特点3.5熟悉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知识点: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工程分析方法的特点: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较高。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又有可参考的相同或是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根底,较简单,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工程。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照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7、:最为简便,但所获的数据准确性较差,可作为前两种方法的补充。习题在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方法中,B以理论计算为根底,比拟简单。A.系统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类比分析法 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4.环境现状调查4.1熟悉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那么知识点:4.1.1根据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4.1.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4.1.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工程有密切关系的局部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局部的环
28、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调查内容适当增删。习题:1.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A,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A.搜集现有的资料 B.现场调查 C.现状测试 D.遥感调查4.2掌握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知识点:4.2.1地理位置建设工程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并附平面图。4.2.2地质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局部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根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
29、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假设建设工程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表达。评价生态影响类建设工程如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工程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要进行较为详细的表达,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须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假设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做一定的现场调查。4.2.3地形地貌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建设工程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围的地貌类型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假设
30、不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建设工程时,可概要说明其开展情况。假设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时,除应比拟详细地表达上述全部或局部内容外,还应附建设工程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工程有危害或将被工程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开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4.2.4气候与气象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大气环境状况,如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风玫瑰图,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灾害性
31、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风、飓风等。如需进行建设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表达上面全部或局部内容外,还应根据评价需要,增加有关内容。4.2.5地面水环境如果建设工程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表达局部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如:水系分布、水文特征、极端水情;地面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面水各局部如河、湖、库之间及其与河口、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等。如果建设工程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表达局部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
32、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如需进行建设工程的地面水或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表达上面的局部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调查、水文测量及水利用状况调查等有关内容。地面水和海湾的环境质量,以确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或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4.2.6地下水环境当建设工程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局部地简述以下内容: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及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潜水埋深或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与地面水的联系以及地下水水质状况
33、与污染来源。 假设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拟详细地表达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对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采补平衡分析,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等做进一步调查,假设资料缺乏时应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地下水环境质量,以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4.2.7大气环境应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建设工程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物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等。如需进行建设
34、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对上述局部或全部内容进行详细调查。 对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收集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各例行大气环境监测点的近三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超标量、变化趋势等。同时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大气环境特征、大气功能区类别及评价等级,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那么布点,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三级评价,可只利用评价区内已有的例行监测资料,无资料利用或是一、二级评价时,应适当布点进行监测。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工程应收集其附近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风速资料。大气环境质量,以
35、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4.2.8土壤与水土流失当建设工程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局部的简述以下内容:建设工程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工程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应详细表达上面的局部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成分与结构,颗粒度,土壤容重,含水率与持水能力,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
36、要附土壤和水土流失现状图。4.2.9生态调查假设建设工程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工程规模较大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建设工程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特有的、受威胁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原、沼泽、荒漠、湿地、水域、海洋、农业、城市生态等及现状。假设建设工程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一局部可不表达。假设建设工程规模较大,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除应详细表达上面的局部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
37、因素,重要生态环境情况,主要动植物分布、重要生境、生态功能区及其他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等。4.2.10声环境需根据评价级别、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及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需要等因素,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的范围、监测布点与污染源调查工作,如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各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根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测量法。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如果需要,应选择有代表性点位进行现场监测。4.2.11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
38、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表达建设工程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生产总产值及能源的供应与消耗方式等;公路、铁路或水路、航空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工程之间的关系;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受教育水平、就业及人均收入等;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根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人均土地资源,农业根底设施等。假设建设工程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那么应附土地利用图。4.2.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人文遗迹指遗存在地面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
39、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长城、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等。自然遗迹指自然形成的具有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意义的遗存物,如温泉、洞穴、火山口、古化石、贝壳堤、特别地貌等。“珍贵景观一般指具有生态学和美学及社会文化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景物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游览区、疗养区、珍贵自然景观、奇特地貌景观、温泉以及重要的具有政治文化、纪念意义的建筑、设施和遗址等。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建设工程周围有哪些重要遗迹与“珍贵景观;重要遗迹或“珍贵景观对于建设工程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其根本情况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
40、规定等。 如建设工程需进行人文遗迹、自然遗迹或“珍贵景观的影响评价,那么除应较详细地表达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并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表达人文遗迹、自然遗迹或“珍贵景观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这些内容有:它们易于受哪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人文遗迹、自然遗迹或“珍贵景观的价值,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有无保护规划及保护级别,目前管理水平等4.2.13人群健康状况当建设工程规模较大,且拟排污染物
41、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调查。调查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工程将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4.2.14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建设工程特点,决定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地面下沉及其他工程是否列入调查习题:1.当建设工程C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局部地阐述土壤相关的内容。A.不进行与土壤间接有关 B.只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C.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 D.进行与土壤局部有关第三讲4.3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知识点:4.3.1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4.3.2特点: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拟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的资
42、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缺乏。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和仪器设备的限制。遥感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但此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注: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方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图片。习题:1.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拟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CA.类比调查法 B.现场调查法 C.收集资料法 D.遥感法5
4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熟悉建设工程环境影响预测的原那么知识点:5.1.1对于已确定的评价工程,都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5.1.2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和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5.1.3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建设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习题:5.2掌握常用的建设工程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特点知识点: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特点: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应首先考虑。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拟复杂的环境特征,需要有适宜的试
44、验条件和必要的根底数据。类比分析法,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专业判断法,定性的反映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习题: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定量化程度高、再现性好的方法是C。A.类比调查法 B.数学模式法 C.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判断法5.3掌握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知识点:5.3.1环境影响时期划分: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按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效劳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5.3.2环境影响预测时段:所有建设工程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大型建设工程,当其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
45、地面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且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矿山开发应预测效劳期满后的环境影响。注: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应考虑两个时段,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即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承载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污染影响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习题:1.所有建设工程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A情况的环境影响。A.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 B.不正常排放 C.正常排放 D.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2.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污染影响承载能力C的时段。A.
46、较好 B.一般 C.最差 D.最好5.4掌握建设工程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知识点:范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特点和环境特性及敏感保护目标分布等情况,同时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或断面,通过预测这些点或断面所受的环境影响,由点及面反映该范围所受的环境影响。具体的预测范围和预测点、断面设置,因环境要素的不同而不同。注:具体规定在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中确定。内容环境质量参数:一类是常规参数,反映该评价工程的一般质量状况;一类是特征参数,反映该评价工程与建设工程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对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是对能代表评价区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
47、的预测。各评价工程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预测应给出具体结果。评价时注意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的变化预测和敏感生态问题预测,如野生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等。习题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C现状调查的范围。A.等于 B.略小于 C.等于或略小于 D.大于5.5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那么知识点:分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两种。5.2单项评价法及其应用原那么单项评价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工程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应用原那么:在评价某个
48、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习题:单项评价进行预测时,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A环境质量现状值。A.叠加 B.评估 C.考虑 D.监测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知识点:6.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所参
49、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工程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6.2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总那么;建设工程概况;工程分析;建设工程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习题1.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中,对建设工程概况的描述应包括ABDE。A.建设工程的名称、地点和建设性质。 B.建设工程的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C.工程与周边的关系 D.产品方案和主要
50、工艺方法E.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7.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内容及要求知识点:7.1编写原那么:报告书的结论是全部评价工作的结论,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根底上,客观地总结建设工程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7.2编写要求:文字简洁、准确,最好分条表达。7.3内容: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简要说明建设工程的影响源及污染源状况。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对工程建设环境可行性的结论。习题:1.报告书的编写结论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A,以便阅读。A.分条表达 B.分环境要素
51、表达 C.分专题表达 D.分章节表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大纲局部总结此局部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内容考试大纲要求1.工作程序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工作等级划分2.1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2.2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2.2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3.工程分析3.1熟悉建设工程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根本原3.2熟悉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3.3掌握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3.4掌握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要点3.5熟悉建设工程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4.环境现状调查4.1熟悉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那么4.2掌握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
52、容4.3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熟悉建设工程环境影响预测的原那么5.2掌握常用的建设工程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特点5.3掌握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5.4掌握建设工程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5.5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那么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7.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内容及要求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大气环境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那么大气环境?(HJ2.22021),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2021年4月1日实施。此处首先要明确在新的大气导那么中给出的一些根底
53、性概念:根本术语定义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工程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指工程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工程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分类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
54、等。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m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 1。在此
55、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见图 2。推荐模式推荐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具体详见后述。非正常排放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长期气象条件指到达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一级评价工程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工程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一般是由于地表的地理特征或土地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7035-4:2024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 management - Part 4: Coordination
- 酒店设施改造与管理输出合同
- 网络安全评估及防护服务合同
- 挂靠房地产公司协议书
- 简易离婚协议书
- 技师劳动合同
- 爱眼日学校活动方案(3篇)
- 美容院会员卡转让合同
- 网络直播活动策划方案
- 网络安全产品供应及服务合同
- 《干部履历表》(1999版电子版)
- 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课件
-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
- 自然资源部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 边坡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 “克勤克俭、厉行节约”PPT课件:如何过“紧日子”
- 《公共政策学》阅读参考书目
- 化工流程模拟实训AspenPlus教程第6章换热器单元模拟
-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手册
- 吹灰器检修三措两案
- 轴承专用中英文对照表 (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