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上课_第1页
设计色彩上课_第2页
设计色彩上课_第3页
设计色彩上课_第4页
设计色彩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色彩p学习目的学习目的p通过对色彩光学原理的分析,了解色彩形成、色彩知觉的原理和色彩与材料的关系等知识,认识色彩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条件。p理解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原理,准确把握各色彩要素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体系模型综合表述和分析色彩,为科学认识和运用色彩技术奠定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认识色彩认识色彩1、色彩光学原理、色彩光学原理1、色彩光学原理、色彩光学原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试验,论证了光与色的关系。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所产生的色带叫光谱色,由于光波的不同,折射角度的不同,会带来色彩差异。因此我们就以光谱色来判断和确定色彩。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色

2、顺序排列。 现在规定为红,橙,黄,绿,青,紫六个标准色。2、色是什么、色是什么能够知觉物体存在的基本视觉因素是色。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眼球内侧的网膜那里产生刺激,这个刺激通过视神经传达到支配视觉的大脑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这样,经过光、眼、知觉的过程才是所看到的色。色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3、光和色、光和色 光是和无线电的电波、引起视觉感的东西,是眼能见到的那一部分波段。光是和无线电的电波、引起视觉感的东西,是眼能见到的那一部分波段。光的波长在400mu(毫微米,1mu是1mm的1,000,000分之一)到700mu左右之间的电磁波。从光源发出来的光,由于其中所包含各波长的光在比例

3、上有不同,从而表现成各种各样的色彩。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取决于物体对照明光的反射。物体常常被认为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是由于物体反射或透过每个波长光的比例有不同。p1、固有色:物体在阳光、灯光等光源照射下,我們看到的物体顏色,也就是在光线下物体亮部中間色部份能够比较充分地呈現出固有色。p2. 光源色:太陽、月亮、灯光、火焰、電焊等发出的色光,称为光源色。不同的发光体,发出的不同顏色的光。光源色的色彩不同会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的傾向性越明顯,对固有色影响越大。p3. 环境色:是指从某个物体上显现出来的旁邊物件投射到它上面的色彩。环境色規律表明,两個不同顏色的物件並置在一起,相互間在色彩上

4、都会发生反射作用,顏色深的对顏色淺的来說,反射強烈,相对顏色淺的对顏色深的,反射微弱。1.31.3 色彩要素色彩要素 客观世界的色彩前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又称色彩的三要素,而且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 色相色相: 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明度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纯度纯度:纯度是人对色彩感觉的一种特征,即各种色彩的浓度,又称彩度、饱和度

5、、鲜艳度、含灰度等。一定亮度的颜色距离同样亮度的灰色越远,就越饱和:反之,则越不饱和,色彩的饱和度决定于光的纯度。本色彩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基本色相纯度最高,黑、白、灰等纯度等于零。一个色相加白色后所得的明色与加黑色后得到的暗色,都称为“清色”。色调: 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色性: 指色彩的冷暖倾向。有彩色是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其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系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列。有彩色系中的任何种色彩都具有三大属性

6、即色相、明度、纯度。换句话说一块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1明度色阶明度色阶明度色阶表位于色立体的中心位置,成为色立体的垂直中轴,分别以白色和黑色为最高明度和最低明度的极点,在黑白之间依秩序划分出从亮到暗的过渡色阶,每一色阶表示一个明度等级。明度色阶表位于色立体的中心位置,成为色立体的垂直中轴,分别以白色和黑色为最高明度和最低明度的极点,在黑白之间依秩序划分出从亮到暗的过渡色阶,每一色阶表示一个明度等级。 纯度色阶表呈水平直线形式,与明度色阶表构成直角关系,每一色相都有自己的纯纯度色阶表呈水平直线形式,与明度色阶表构成直角关系,每一色相都有自己的纯度色阶表,表示该色相的纯度变化

7、。以该色最饱和色为一极端,向中心轴靠近,含灰量不断加大,纯度逐渐降低,到达另一个极端,即明度色阶上的灰色。度色阶表,表示该色相的纯度变化。以该色最饱和色为一极端,向中心轴靠近,含灰量不断加大,纯度3纯度色阶表纯度色阶表纯度色阶表纯度色阶表 2 2色相环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相环 瑞士色彩家约翰内斯伊顿先生设计的十二色相环明度的第一层内容:明度的第一层内容: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在约翰内斯伊顿所设计的十二色相环中,我们会发现,黄颜色的明度最高,而紫颜色明度最低,其它各色基本上是处于灰与深灰之间,属中间明度。明度的第二层内容明度的第二层内容: :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深红、大红等有不

8、同的明度值。明度的第三层内容:明度的第三层内容:颜色由于光照的强弱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明暗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等色相面(2个色相面) 孟塞尔色相环 孟塞尔色立体等明度面 等明度面5等明度面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环分十二色相环与二十四色相环 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原色(primary hues),二次色二次色(secondary hues)和三次色(tertiary hues)组合而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彼此势均力敌,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二次色是橙、紫、绿色,处在三原色之间,形成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和红紫六色为三次色。三次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井然有序

9、的色相环让使用的人能清楚地看出色彩平衡、调和后的结果。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 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 原色对比 在色料中,红、黄、蓝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极端的色,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环上所有其他的色。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彩气质,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如果一组色仅是两个原色或三个原色的搭配,就会令人感受到一种

10、极强烈的色彩冲突,这样的色彩对比很难在自然界的色调中出现,它似乎更具精神的特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选用原色作为国旗的色彩。 间色对比 橙色、绿色、紫色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间色为多,像橙、绿、紫这样的对比都是活泼、鲜明又具有天然美的配色,许多果实都为橙色或者黄橙色,我们还可以经常见到紫色的花朵。 补色对比 在色环两端的色互为补色(图3-13)。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份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 补色的概念出自视觉生理现象视觉色彩补偿。与其把它们看作对立的色,不如看作

11、姻缘之色,因为补色的出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如红与绿搭配,红变得更红,绿变得更绿。 在最简单的6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一个间色构成补色对,这一间色包含着另两个原色。因此,一对补色总是包含三原色,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图3-14)。图3-13 红与绿=红+(黄+蓝) 蓝与橙=蓝+(黄+红) 黄与紫=黄+(红+蓝) 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产生中性灰。 通常,在我们的概念中,最典型的补色对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 黄紫色对由于明暗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因此成为三对补色中最冲突的一对 蓝橙色对的明暗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

12、彩对比。 红绿色对明暗对比近似,冷暖对比居中,在三对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由于明度接近,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作用非常明显,从而会产生炫目的效果。 补色对比的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明显,人的视觉生理适应性使补色关系天然和谐。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指因色彩的明暗不同形成的对比。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饱和的紫色和黄色,一个暗,一个亮,当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视觉上不仅能分辨出它们的色相不同,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有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明度差别越大,对比越强,刺激越强,反之越弱。可以因此把明度对比分成弱对比中弱对比、强对比、极强对比。p 3122

13、 明度对比决定着颜色形状的认识程度 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由物体的色彩及其明度造成的。人们能够捕捉到物体的形态的特征,是因为眼睛具有区分不同明度和颜色的能力。 我们在不同的底色上放上形状与大小相等,但颜色却不同的图形,在同等光线和距离条件下观看,就会发现这些图形有的清晰,有的模糊,这种由于不同颜色关系引起对形状辨认清晰与否的程度,称为色彩的认识度。 色彩的认识度主要取决于物体色彩与周围色彩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明度对比关系,明度对比越强,色彩的认识度就越高,图形也就越清楚(图3-5)。 图3-5 纯度对比纯度对比 鲜艳的红色与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较出它们在鲜浊度上的差异,色彩的这种鲜浊上的

14、性质的比较,称为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既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中不同纯度色的对比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纯红和纯绿相比,红色的鲜艳度更高;纯黄和纯黄绿相比,黄色的鲜艳度更高。当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视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纯度差。黑色、白色与一种饱和色项对比,既包含明度对比,亦包含纯度对比。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降低饱和色相的纯度:混入无彩色黑、白、灰色;混入该色的补色。任何一种鲜艳的色,只要它的纯度稍稍降低,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相貌与品格,我们以黄色的纯度变化为例。纯黄是极夺目的、强有力的色彩。但只要稍稍掺入一点灰色,立即就会失去其耀眼的光辉。纯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色相性质的偏离。如果黄色里混

15、入更多的灰色,它就会明显的变冷,在色相上转变为一种不透明的、毫无生气的黄绿色味。白色混入黄色中,会使黄色迅速淡化,变得及其柔和,失去光辉。黑色混入黄色中,使原本灿烂的色变为一种非常浑浊的灰黄绿色。任何一种鲜艳的色,只要它的纯度稍稍降低,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相貌与品格,我们以黄色的纯度变化为例。纯黄是极夺目的、强有力的色彩。但只要稍稍掺入一点灰色,立即就会失去其耀眼的光辉。纯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色相性质的偏离。如果黄色里混入更多的灰色,它就会明显的变冷,在色相上转变为一种不透明的、毫无生气的黄绿色味。白色混入黄色中,会使黄色迅速淡化,变得及其柔和,失去光辉。黑色混入黄色中,使原本灿烂的色变为一种非常浑浊

16、的灰黄绿色。 色相对比色相对比 是指两种以上不同的色相并列时所产生的不同的刺激度。色相环上相隔大约015。左右的色相是同种色,同种色的色相单纯、柔和、统一,趋于调和。1530左右的色相即为邻近色。相隔90以内的色彩活泼、雅致。相隔90150的色相众多,所形成的色相对比更强烈、鲜明,如冷暖色调的对比,更能引起人们的兴奋、激动。p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可以发生在饱和色与非饱和色之间。用美丽的、未经掺和的色环纯色相比,可以得到最鲜明的色相对比效果。鲜明的颜色对比能够给人们视觉和心理带来满足。 当纯色以光谱的顺序排列时,色相对比统一在柔和过渡的波长秩序中,优美、和谐、昭示着宇宙的光辉(图3-12)。图3

17、-12 色相的冷暖对比色相的冷暖对比人们对一部分色彩产生暖和的感觉,对另一部分色彩产生寒冷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特色相特征上。从色环上看,明显的寒冷印象的色彩是蓝绿至蓝紫的色,其中蓝色为最冷的色,明显有暖和感觉的色是红紫至黄的色,其中红橙色为最暖的色。 冷暖对比 面积对比 色彩与错视错视是眼睛的错觉,是指人的肉眼不能正确地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错视是由客观对象或视觉刺激而引发的错误的知觉。1、同时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并置时,相邻两色会互相影响。其基本规律是指在同时对比时,相邻的色彩会改变原有的属性,并向对应的方面转换。出现的情况:色相;明度2、连续对比看了一种颜色,再看另一种

18、颜色,会比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着中对比称为连续对比,也叫视觉残像。“补色平衡原理” 邻近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临近色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是因为在红橙色对中,橙已带有红味,在黄绿对比中,绿已带有黄味,它们在色相因素上已有相互渗透之处;但像红与橙这样的色在可见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相貌特征,都为单色光,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对比关系。 邻近色对比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统一调性,。或为暖色调,或为中性调,或为冷色调,同时在统一中仍不失对比的变化(图3-14)。图3-14p 类似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如蓝与绿味

19、蓝,蓝与紫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类似色相对比,是效果最弱的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在视觉中所能感受的色相差很小,调式统一,常用于突出某一色相的色调,注重色相的微妙变化。 在色相对比中,视觉的色彩补偿会使相比较的各色发生一定的色相偏离。例如同一块黄色,放在橙色上偏向柠檬黄色,放在蓝色上则偏向中黄。在对比色相交界的边缘部分,这种偏离尤为明显,如在橙色与黄色交接的部分,橙色向红偏离,黄色向黄绿偏离。在蓝与黄相交的部分,蓝向蓝紫色偏离,黄向橙色偏离。 在色环上相隔角度越小的色,色相对比越弱;角度越大,对比越强。相差15左右为类似色相对比,45左右为邻近色相对比,120为原色对比,180为补色对比。要想

20、使一色的特征增强,可以通过另一色的对比来达到。 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的对比 色面积与对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共存于同一视觉范围内,相互间存在面积比例关系。不同面积的比例,显示色彩不同量的关系,因此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当两种颜色以相等的面积比例出现时,这两种色的冲突就达到了高峰,双方势均力敌,色彩对比自然强烈。如果将比例变换为2:1,一方的力量削弱,整体的色彩对比也就相应的减弱了。当一方的力量扩大到足以控制画面的整个色调时,另一方就能成为一色调的点缀或陪衬,此时,色彩对比效果很弱,并转化为统一的色调。 从色彩对比的整体效果上说,面积比例的悬殊削弱色彩的冲突性效果。但从色彩的同时性作用考

21、虑,面积对比越悬殊,小面积的色承受的同时性作用越强,色彩在大面积色的刺激下得到充分强调,它在色相对比中可以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具有烘托气氛的美(图3-16)。图3-16 面积对比与色的平衡 两种以上的颜色处于同一色彩构图时,相互间应存在怎样的面积比例,是一个早已为色彩学家重视的问题“色彩平衡”。 色彩的力量受3个因素决定纯度、明度和面积。明度高、纯度高、面积大的色彩,力量最强。两种对立的纯色并置在一起时,要想使双方具有平衡的色量,则应是他们的明度、纯度和面积比例恰当。这种色量的平衡是由人的视觉生理因素决定的。人的眼睛看红色过多,会出现绿色的残像;看明色过多会出现暗色残像。眼睛看中性灰色或

22、各种相配恰当的颜色时,就不会出现视觉残像。这说明此刻的视觉状态是平衡的。中性灰色在眼睛中产生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这是人的眼睛和大脑所需要的。 歌德很早以前就为色量平衡提出了数量的比例,见表3-1。 表3-1黄橙红紫蓝绿986346 根据上表的数字,可以找出每对补色的明度比例: 黄色的明度是紫色的3倍(因此黄色本身的色量是紫色的3倍)。 橙色的明度是蓝色的2倍(因此橙色本身的色量是蓝色的2倍)。 红色的明度与绿色的明度相等(因此红色与绿色的色量相等)。 若要将这些补色间的关系变为平衡的色量,就应该在搭配面积时,把相互的明度比例倒转过来。 各对补色色量的面积比例如下: 黄:紫=1/4:3/4 橙:

23、蓝=1/3:2/3 红:绿=1/2:1/2 我们可以把前面的各原色和间色的明度比例倒转过来,变成他们之间的平衡面积比例,见表3-2。黄橙红紫蓝绿346986 形状与色彩对比 色彩的形状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不同的形能使色彩对比产生强烈与柔和、紧张与放松地感觉。 (1) 形的聚散 形状对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的聚散方面。形状越集中,色彩对比效果越强;形状越分散,对比效果越弱。这是因为分散的形状分割了画面的底色,双方的面积都缩小并且分布均匀了,使对比向融合方面转化;若分割得很碎,则发生空间混合的效果。因此形的聚散是影响色彩对比的重要因素(图3-18)。 (2) 形状与表现效果 形状与色彩在人的心理上有

24、近似的反应,当某一形状与某一色彩具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它们就构成表现方面的互补关系。 图3-18 例如,正方形是由垂直线与水平线构成的稳重形态,而红色的重量感、不透明感及庄严感可以和正方形的庄重、稳定感相对应,把红色与正方形结合起来,就会加强双方统一内在精神的表现力。 黄色的明亮、富于刺激性和轻量感的色彩特征与三角形的尖锐、冲动、缺乏重量的特征可以构成互补的关系。 圆形常会使我们联想到星球、蛋黄以及轮子等自然的和机械的形态,它象征持续永恒的运动,可以和宏大的天体运动及微观世界中的院子运动联系起来;而蓝色也会使我们联想到宇宙、自然界流动的空气、水等等,因此圆形与蓝色是对应的,为互补关系的形状和色

25、彩。 另外绿色对应弧线三角形,橙色对应不等边四边形,紫色对应椭圆形等(图3-19)。 图3-19 马蒂斯补色对比 画面色彩采用强烈的补色对比,视觉冲击李强,对比大胆鲜明。 黄色与紫色p 调和 没有对比,就无所谓调和。对比与调和,是色彩的两大特性,是构成色彩美感的两个基本要素。 和谐统一下的对比叫做调和。色彩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种: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色彩调和的目的: 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经过调整,形成和谐而统一的完美整体。 合理地组织选择色彩搭配,使其形成具有目的性的美的色彩关系。三、色彩调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26、色彩,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我们成为色彩调和。1、类似调和在色相、明度、纯度三种要素中,保持一种或两种要素近似的前提下,变化其他的要素。 同一调和 同一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因差别大而非常刺激不调和时,通过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使强烈刺激的各色逐渐缓和,以避免或削弱尖锐刺激的对比,取得色彩调和的方法。 相同色相调和 这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调和方法,给人简洁、明快、单纯的美感。主要体现其明度、纯度的差别。在设计时避免明度差、纯度差太接近而产生模糊不清、单调乏味感或明度太强烈而产生过分刺激视觉效果。 相同明度调和 同明度调和,是指孟塞尔色立体同一水平面上各色的调和,即明度相同、色相不同、纯度不同,

27、有含蓄、丰富、高雅的视觉效果。 色相距离角度越大,不容易调和,色相距离角度小,容易调和。纯度低的各色,容易调和。纯度高的各色,面积大小对比强烈时容易调和;面积大小相等时,不容易调和,并随着色彩位置的不同而调和感不同。 在设计时,应避免色相、纯度过分接近而模糊;也应避免互补色相、纯度过高和面积相等现象 2、秩序的调和秩序调和是色彩构成中的渐变及色彩构成的级差递增和递减的形式,是各色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有秩序的色美。3、比例调和多个色块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关系要合适才能起到和谐的作用。对比色如果面积一样,比例相同,其比例关系就难协调;对比色如果面积有大有小,有主有次,其比例关系就好协调。4、隔离调和对比色与互补色并置一起,由于色彩处于强烈的对比中,色彩会而非常刺激,极不协调,要缓和并协调色彩强烈的对比关系,可以采取间隔的方法。p 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成的和谐的色彩搭配。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三种要素可能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色彩更富于活泼、生动、鲜明的效果。这样的色彩组合关系要达到某种既变化又统一的和谐美,主要不是依赖要素的一致,而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我们称为秩序调和。p 秩序调和的形式 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