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并能为人的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性。(二)世界是物质的(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产物 物质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并能为人的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2、。反对两种反对两种错误倾向错误倾向 (2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 (1 1)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观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如如仁者心动)仁者心动)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如

3、如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诡辩家诡辩家欧布里德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想一想,欧布里

4、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欧布里德欧布里德只只看到看到绝对运动绝对运动,而,而否认了否认了相对静止相对静止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世界上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界上一切事物自始至终都在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界上一切事物自始至终都在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运动下去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运动下去)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二个方面的含义:)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二个方面的含义:) 马克思主

5、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形而上学不变论,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相对主义主义和和诡辨论诡辨论。思维碰撞:思维碰撞: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克拉底鲁正确,

6、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承正确,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相对静止的存在。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惠施说:惠施说:“日方中方睨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物方生方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刚升到正中,即刻就西太阳刚升到正中,即刻就西斜了,万物刚出生,随即又死亡。斜了,万物刚出生,随即又死亡。”惠施认识到事惠施认识到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但否认相对静止。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但否认相对静止。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诡辩论。 1马克思说:马克思说:“一切存在

7、物,一切生活在地上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毕尔生的观点毕尔生的观点 A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 B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

8、式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肯定了物质与运动的联系肯定了物质与运动的联系 D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4下列哲学命题正确地反映了运动与静止的下列哲学命题正确地反映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是辩证关系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

9、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 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 2、规律有什么特点?、规律有什么特点? 3、意义:、意义:“规律规律”的内涵的内涵固有的固有的本质的本质的必然的必然的稳定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具

10、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规律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1 1)规律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性 即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造,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2 2)规律是普遍性)规律是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的规律。 结论: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结论: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1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低高高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发展道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状况规律保持百分数保持百分数7 71 12 23 34 45 56 61001008080606040402020天数天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885 1885年年,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

12、很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是“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 荀子说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人有常体矣。人有常体矣。” 荀子说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桀亡。” 荀子说:荀子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规律的

13、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注意: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注意: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发明规律发现规律发现规律消灭规律消灭规律尊重规律尊重规律创造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认识规律改变规律改变规律利用规律利用规律 相对

14、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

15、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相对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变种。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变种。指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指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和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和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方法。“诡辩诡辩”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是指一种论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是指一种论战的艺术,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反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战的艺术,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反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诡辩论在思想方法上不是客观地从事物的全面联系中诡辩论在思想方法上不是客观地从事物的全面联系中把握事物,而是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抓住事物的表面相把握事物,而是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把本质上完全不相容的东西硬凑在一起,作似之处,把本质上完全不相容的东西硬凑在一起,作出似是而非的论证。诡辩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出似是而非的论证。诡辩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套主观主义的方法。套主观主义的方法。如偷换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