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外实校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1页
都江堰外实校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2页
都江堰外实校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3页
都江堰外实校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4页
都江堰外实校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05届古诗词鉴赏复习 第一编 诗词鉴赏第一章 基础知识一、诗的分类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在这三类中又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

2、信,都算是古,而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可见,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故称为分“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 “辞”、 “歌”、 “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已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故称为律

3、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须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也是近体诗,一般为五言的,且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则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古绝可用仄韵。即使押平韵,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

4、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总而言之,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则属于近体。 五言和七言五言即五字一句,七言即七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尔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可归入七古。 【注】也有七言长律, 

5、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氏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二 、词的分类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这一点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文学体裁,也同样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故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全篇的字数一定,每句的平仄也一定。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敦煌曲子词中,已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

6、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宽。 词牌词牌,即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种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同一种格式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关于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下面的三种情况: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的,都是

7、来自民间的曲调。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种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故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故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则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

8、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 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

9、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如: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 秦 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赴新州) 宋 张元幹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

10、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像踏莎行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词,前后阕字数则基本相同。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再举例。【注】这是根据类编草堂诗余所分小令、中调、长调而得出的结论。万树词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种“体”。徐本立词律拾遗增加四百九十五种“体”。清代的钦定词谱共有二千三百零六种“体”。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59年)。这是依照一般的说法。原名渔父。 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告终下。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字数不同如菩萨

11、蛮,平仄不同如浣溪沙。三、其它分类 按表现手法分类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一般表现为对现实的不满批判和揭露 按内容分类边塞诗:戍边报国,建功立业,渴望安定,思念故乡,语言豪迈壮阔。山水田园诗:赞美山河,热爱生活,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安逸,超脱避世。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怀古诗或咏史诗:仰慕先贤,评价史实,借古讽今 ,怀才不遇。 咏物诗: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物抒情。羁旅赠答诗:文人失意 ,生活潦倒,漂泊哀伤,互勉自慰,思乡念亲。 按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12、象。抒情诗:大都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其个性和情感折射出一定的时代内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哲理诗:大都托物寓理,以揭示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索四、 诗词的特征(一)抒情性诗歌是感情的产物,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的诗不是诗;感情不充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诗是苍白无力的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喜极而泣,手舞足蹈之情跃然纸上。此诗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快诗。(二)形象性

13、诗要用形象思维。形象是一种饱含着某种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能使读者沉浸其中,不由自主的喜爱它、欣赏它,从而获得情感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滋养以及美的享受。如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整理用一系列形象化的诗句,勾勒了一幅幅画面,表现长征的艰难困苦,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既渲染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壮志豪情。(三)精炼性这是诗歌起码的要求。即诗的语言要求用最简练的字句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不能像流水帐,不分巨细什么都写。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字包涵着极丰富的内容,描绘了种景物,类似于现代诗歌中的“意象跳跃”手法,却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天涯游子的孤寂痛楚之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情景高度浓缩于画面之中。(四)审美性诗歌必须是美的。诗美包括形象美、激情美、意境美、意象美、色彩美、结构美、语言美、韵律美、形式美等,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五)含蓄性诗贵含蓄,含蓄是中国古代诗人孜孜以求的境界。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用极少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天空。如惯于长夜过春时,表达了对国民党当局残害青年的无比仇恨,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流

15、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等,所有这些都交织在一起,含蓄深沉,悲慨顿挫,力透纸背,余味无穷。诗中找不到一句直、浅、露的语句,而是把强烈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包孕于系列意象之中,含蓄深沉,耐人咀嚼。(六)音乐性指诗歌在朗诵时,要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七)跳跃性诗歌要精炼,而要精炼就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有繁琐的叙述、无谓的铺陈。跳跃可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描叙,使诗更精炼、集中。如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落回塘。诗写到荒村野店中,旅客被鸡鸣声唤起赶路,天空残月还亮着,板桥上白霜还没有消退

16、,却已留下行人的足迹。只用了几个名词就在读者眼前组合成一幅图画。事实上,还有许多内容要描写、铺垫、过渡,但诗句成功地运用了跳跃,就把可有可无的内容省去了,使诗句更凝炼、集中,更含蓄。(八)象征性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事物(象征物)来暗示与之有某种了解的概括、思想和感情。运用象征性的语句,可以使诗句更加凝聚、精炼,思想意义更加丰富、含蓄。如登乐游原,诗中用“夕阳”象征时间,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既增加了诗句的象征性,又增加了诗句的含蓄性。 五典型举例   (一)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17、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主题。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并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其中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

18、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例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整理怎样的心情?)   提示:“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19、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二: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0、0;【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提示:“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提示: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1、例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提示: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 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 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 颈

22、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整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颈联两句对仗工整,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二)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诗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例一: 枫桥夜泊

23、0;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在诗中整理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提示:写了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景物。其特征是秋夜的幽寂清冷。   2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例二: 山居秋暝  王维 &#

24、160;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整理在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提示: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整理怎样的理想?  提示: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

25、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例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

26、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例四: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提示: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写到“人”,也没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

27、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提示:写出渔民欢欣畅快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附:古词中借柳言愁现象探析千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少妇闺阁之怨,亲人别离之绪,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怨愁自然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而在言愁的古词中,“柳”这一意象似乎特别受到文人们的钟爱,从而在中国词史上流下了许多有关的名篇佳句。“柳”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进入文人作品,当然是借助情景相生这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运用渲染烘托之手法,以愁景抒愁情。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词人们也就常用灰色、阴

28、暗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心中的忧郁和悲愁。柳永是言愁高手,他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罗列,独立成句,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但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怆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了。李石的临江仙·佳人开篇写道:“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烟柳疏疏,言柳之少且有烟雾遮蒙,柳若隐若现,迷离难辨。明月之际,烟柳入静。人呢?亦悄悄,只有一个盼夫归来的佳人在孤独地吹笙。这种烟疏疏,为少妇吹笙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是悲凉的,

29、少妇的心境也是愁怨而缠绵的。 (二)运用反衬法,以乐景写悲情。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表达效果将更为强烈,乐景写哀,即把景物的反应与情绪感应综合表现出来,通过心理效应的强烈反差,伎审美情绪在反衬中得到满足,这是逆向型情景运思结构。乐景写哀手法首先在诗经·采薇中被运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杨柳婀娜飘动的美好景致,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亲别友之哀愁。南宋张元斡身经中原丧乱、国破家亡之痛,他在兰陵王·春恨中借伤春抒发心中的无限悲愁。“阑干外、烟柳弄睛,芳草侵阶映红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词人登楼眺望,如烟的柳条,

30、摇曳生姿,阶下绿油油的青草,映衬着芍药,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正是这美妙的春景,恰好反衬了词人无限绵长的黍离之悲。再者,陆游以自己的爱情经历为题材写的钗头凤也同样用了这种手法,抒发了他与爱妻唐琬儿被迫离异的深哀巨痛。“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里“满城春色宫墙柳”描写的就是词人与爱妻唐琬儿往昔同游沈园赏春的良辰美景。满园的春光,碧绿的柳丝,如此甜蜜而芬香的氛围,着实让人心醉。但整理此时的心却欲碎,夫妻被迫离异多年,又在昔日春光明媚的沈园邂逅。“人成各,今非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整理心中的凄苦之情,不可名状,难以形容。真可谓柳色愈

31、美,愈是怨愁煞人! (三)运用拟人、象征手法,以动景写愁情。古词中,除以柳言愁外,更有移倩于柳的写法,赋予柳以人的感情,让它随人的悲愁而悲愁。例如黄迈在湘春夜月中写道:“欲与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词人排遣内心抑郁忧愁不与人言而向柳诉,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然而柳花不能与之共语,其曲婉哀愁则更甚一“愁”。“西城杨柳是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笔下的杨柳风情万种,柳枝故意撩拨,撩拨出的是什么?是离忧,是感伤的眼泪。拟人手法运用得非常精妙。这种动景写情中,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往往兼而用之。“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严堤雨急,柳泣残丝。”南宋陈人杰的沁园春里,就有词中的“雨急”和“残丝”为具有

32、象征意义的意象:借自然界的风雨来象征社会政治风雨,“残丝”象征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国势。我们甚至可以说,泣残丝的不是柳树,而是词人自己,从而寄托了词人对当时国家政权也在风雨中飘摇的深层次的忧虑。姜夔点绛唇中吟道:“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今之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不过仍在舞动,作无奈的挣扎。这一自然景观,实际上象征了南宋政权的衰败而又不甘衰败而作垂死挣扎的命运。另有辛弃疾的摸鱼儿结尾:“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和姜夔的点绛唇有异曲同工之妙,于苍凉中显示了无限悲壮之情。树木作为自然景物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很多,审美意象、审美情感也丰富多样,为何柳的审美情

33、感多悲愁而少乐观?探索其中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柳自身的形体内质特征与古代女子的形体内质特征基本一致柳成了女子的化身,而中国古代女子的命运大多是悲惨的,这种悲剧命运便通过柳反映出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的这句诗写出了柳的形体和内质特征:细、长(高)、柔。柳的形体内质特征之美与古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洛神之美是“迫而察之,灼若芙渠”、“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刘兰芝的美在于“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写楚女的美丽则“看楚女,纤腰一把”。这种形体内质特征的基本一致,使人们习惯于以柳喻女子。“细看诸处女子,人人道,柳腰身”。“绿水罗绿绉,细柳宫腰瘦”。“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整体之美,如果说以柳喻女子是他人主观感受的产物,而女子们以柳自喻便是柳与女子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敦煌曲子词中写道:“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柳。”以柳喻女,或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