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初步探讨_第1页
小型水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初步探讨_第2页
小型水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初步探讨_第3页
小型水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初步探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型水库施工组织设计初步探讨【摘要】本文在总结小型水库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抽排的方式进行山区小型水库的施工导流,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知, 采用抽排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为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关键词】小型水库施工导流设计抽排围堰1 引言小型水库问题多,资金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 给设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特别是施工导流方案, 几乎每个小型水库的施工组织设计都遇到这个难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 作者根据几个小型水库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主要存在 2 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库容曲线较为平坦, 施工期水库水位上升小, 这种

2、情况一般采用围堰的方式较为经济; 二是库容曲线较陡,施工期水库水位上升快,如果按照传统的导流方案,采用围堰的型式,是小型水库总投资 300 多万不能承受的, 遇到这种情况, 作者认为采用抽排的方式较为经济实用。本文以竹山县古家沟水库施工组织设计为实例重点阐述第二种情况的施工导流设计。2 工程概况古家沟水库位于湖北省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水库大坝拦截西河上游古家沟和武昌庙沟来水,水库坝址以上承雨面积3.2km2,河道长 2.9km,分水岭至坝址主河道平均坡降为115.2 ,地势较高。坝址距擂鼓镇 10km,距竹山县城 60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和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1)型水库枢纽工

3、程。水库枢纽工程现有建筑物包括:粘土心墙大坝、 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组成。 水库总3,其中兴利库容 140.733库容 171.0 万 m万 m,死库容 6.3万 m。水库为下游灌区0.3 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同时还担负着下游擂鼓镇及305 省道等设施的防洪任务,保护农田 0.30 万亩、人口 1.0 万人。古家沟水库枢纽属等工程,小(1)型规模,其挡水、泄水、输水建筑物为4 级建筑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项目主要包括:对大坝心墙部位采用充填灌浆法进行处理,解决心墙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对大坝和溢洪道基岩中等透水层采用帷幕灌浆处理 ;针对坝坡变形和护坡风化破碎情况,对上游坝坡翻修,采用 3

4、0cm 厚的干砌块石护坡,下游坝坡在整平的基础上种植草皮护坡,完善坝面构造 ;封堵原输水涵管,于大坝右岸上游新开泄洪隧洞,兼作灌溉输水。将原溢洪道 封堵,拆除重建进水渠和控制段左边墙,新建长 21m 的挡水土坝;更新启闭设备,增设进口检修闸门和出口工作闸门。3. 施工组织设计古家沟水库所在流域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等特点。无霜期为 250 天左右,年平均气温 10.2 15.6 ,极端最底气温零下 9.9 ,极端最高气温 43.4 。区域库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49.5mm,多年平均迳流深353mm,多年平均来水3量 429 万 m。流域内洪水由

5、暴雨产生, 暴雨发生时间一般为710 月,暴雨形成多为低涡切变线和锋雨面,台风深入形成大暴雨次数极少。暴雨历时一般13天,大暴雨范围一般遍及整个流域,降雨特点是雨量集中、强度大,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坝址处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3m/s,风向一般为东北风。3.1施工导流标准本工程永久建筑物属4 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3032004)和本工程的具体条件,导流临时建筑物级别定为工程的导流要求,选用枯水期5 年一遇洪水作为导流标准。3.2施工组织设计5 级。结合本根据本工程工程量及项目特点, 利用 1 个枯水期完成大坝枢纽工程的加固及管理设施建设,即施工总工期定为 12 个

6、月。第一年 7 月为施工准备期, 准备期内修筑、 完善施工道路, 做好料场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期有合格的土料和良好的施工道路。第一年 8 月上旬主体工程全面开工,首先进行输水隧洞0+0100+080 段的开挖,该项目是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 先进行隧洞出口明挖, 明挖结束即进行洞挖,利用 3 个月的时间完成隧洞 0+010 0+080 段石方洞挖,然后利用 3 个月时间完成隧洞砼衬砌和隧洞洞顶回填灌浆施工。第一年 11 月上旬隧洞进口段0+000 0+010 段施工待库水位降低后立即开始,至第二年 2 月中旬,完成泄洪隧洞的全部施工。同时可完成进、出口闸室、出水渠施工。第一年 11 月上旬也可进

7、行大坝坝顶整治、上、下游坝坡平整和护砌的施工。同时完成坝体帷幕灌浆施工。在第二年 2 月中旬隧洞衬砌工作全部结束后可进行原低输水涵管的封堵,利用 1.5 个月时间完成全部封堵工作。同时非常溢洪道加固等项目也可进行。至第二年 4 月底,完成大坝上游坡护坡、 下游坡整治和大部分主体工程以及金属结构、启闭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等施工;第二年 5 月完成全部施工、坝顶道路施工和大坝管理设施建设;第二年 6 月进行工程收尾及清场工作。3.3施工洪水根据对流域内的降雨特性情况分析,古家沟水库的汛期在每年的410 月,枯水期在每年的11 月到次年的 3 月。根据本次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施工导流的时段为枯水期( 1

8、1 月 3 月),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为5 年一遇。根据堵河流域四级区19562000 年共 45 年径流深排频计算出各月相应频率的径流总量。根据竹山气象站1980 2006 年共 27 年实测枯水期逐年逐月24 小时最大降水量资料,得施工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枯水期径流计算成果见表1、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表 1古家沟水库枯水期径流成果表单位:万m3洪水频率11月12月1月2月3月122月113月P=20%7.323.22.693.928.937.2622.28表 2古家沟水库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表113 月洪水频率P=20%3)5.1洪峰流量( m/s洪量(万 m3)5.83.4施工导流方式

9、根据本次除险加固工程设计要求, 大坝上游坝坡翻修、 隧洞进口段、 非常溢洪道施工需要进行施工导流。 原涵管开挖拆除及回填封堵等施工还必须将库水放空后才能施工。 据此施工特点, 结合工程的实际布置情况, 本工程的施工导流采用二期施工导流。第一期直接利用原低输水涵管放水、泄水。在第一年 10 月下旬通过原输水涵管将库水位降低到原死水位 549.49m 高程,在第一年 11 月上旬利用低水位进行上游坝坡干砌块石护坡翻修的施工和泄洪隧洞进口段施工。第二期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方式进行施工导流, 进行泄洪隧洞的开挖衬砌、原涵管开挖拆除与封堵等项目施工。 根据本工程取水口规模及施工安排,本次设计施工期

10、间(第一年 11 月第二年 3 月)共 5 个月的来水考虑两套施工导流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水泵排水方案,即第一年 11 月第二年 3 月的来水全部通过水泵进行抽排。根据表 2 知:施工期间洪水频率 P 20的一场暴雨的洪峰流量为35.1m/s,其洪水总量为35.8 万 m。隧洞进口段施工前期可先将原死库容抽排5.83万 m 作为设计标准( P20)的一场洪水预留的防洪库容。来水总量按逐月径流量排频(P=20)计算, 5 个月来水总量约为22.28 万3m。即本工程需要抽排的总水量为322.28 万 m 设计水泵(扬程16m)按3600m/h( 0.167m3/s )的流量进行抽排,按2 台水

11、泵考虑,可以满足施工抽排的要求。经计算,每台水泵按45Kw的功率,抽水期间共需用电10530Kw·h,该方案投资0.96 万元。方案二:围堰挡水方案,即利用围堰挡水,水库调蓄施工期全部来水,查库容曲线,得到相应设计水位556.3m,考虑安全加高等, 取围堰顶部高程556.8m。围堰围绕取水口布置, 并与坝址附近山体相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洪体系。围堰采用石渣混合料为堰体,粘土斜墙防渗的围堰结构型式,堰顶高程556.8m,堰高 14.25m,堰顶宽 3.5m,迎水面边坡采用 1:3 ,背水面边坡采用 1:1.5 ,围堰长50m。33主要工程量:填筑土石围堰12150m,粘土 7123m,施工道路0.3km。该方案投资 39.38 万元。方案一比方案二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死库容,避免了填筑围堰造成较大方量开挖和填筑工作, 从而减少了施工风险和工期,且无施工道路, 不受上游坝坡施工影响。两者比较直接投资方案一较方案二节约38.42 万元,因此推荐选用方案一作为第二期施工导流方案。根据表 1 和表 2 知:在整个泄洪隧洞和原输水涵管封堵工程的施工期间 (11月 3 月)洪水频率 P 20的一场暴雨的洪峰流量为 5.1m3/s ,而期间洪水总量3为 22.28 万 m。考虑到资金限制及上游不便修建施工道路及围堰, 在进行整个泄洪隧洞的开挖衬砌、原涵管开挖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