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化学知识点6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化学式 ,是自然界中 的物质,可用于 -石墨化学式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作铅笔芯是因为 电极是因为 ,可作电车的电刷是因为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活性炭、木炭具有 性,是因为它们具有 的结构。CO和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C60中60是指。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1) B (化学方程式)Y(化学方程式)(2) 性 (化学方程式)J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由 及 决定: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由 及 决定: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

2、制法1 1)原料:方程式2 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若用浓盐酸,怎样除去 CO2(HCl)。3 3)收集方法: 原因是。4 4)验证方法: 。5 5)验满方法: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煨烧石灰石: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叫。2、向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_厂现象:。I二3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同时还说明它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上述结论可以推断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是 。亡血3、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到现象是。该实验说

3、明。4、CO2的化学T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 也不,不能(2)与 反应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3)与 反应 (检验二氧化碳)(4)与 反应5、编PInm操作石蕊+稀醋酸石蕊+水石蕊+CO2石蕊+水+ CO2现象6、向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该溶液微热,可观察到试管内有 产 生,溶液由 色变为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二氧化碳的用途(1) 。 原因:。(2)供光合作用,作。(3)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汽水(4)干冰易 , 热量使,可作 及。8、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 效应。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9、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

4、试验。CO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1) (2) 。1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是(1) 。11、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有:12、“低碳”是指 ,控制CO排放量的措施有 1、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味的气体,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人 。3、化学性质:(H2、CO 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性: (点燃前一定要 ) (2) 性: (与氧化铜反应)现象:, 。步骤:先,后,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先 ,继续。目的是。 尾气要 (因为) 与氧化铁反应 ,现象。 4、煤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层 中层下层5、除杂:COC COCO CaOCaCO九年级化学知识点6 第六单元碳和

5、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化学式 c,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可用于划玻璃、切割大理石 ,石墨化学式 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可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车的电刷是因为石墨熔点高 、导电性、润滑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 吸附 性,是因为它们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CO和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C60中60是指 一个C60分子中含有 60个碳原子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1) 可燃性L氧气充足 C + O 2点燃CO2 (发出白光,生

6、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L氧气不足 2c + O 2点燃2CO(2)还原性C + 2CuO高温2Cu + CO 2 T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j 3c +2 Fe 2Q 高温 4Fe + 3CO 2 fC C + CO 2 高温 2CO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 及 反应条件 决定: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由 气体的密度及 溶解性决定: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料: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方程式 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T(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了反应

7、的继续进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 因为CO 2密度比空气大 。(4)验证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氧气。(5)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煨烧石灰石:CaCO 3高温 CaO + CO 2 T。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 无色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 干冰2、向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结论:该实验说明 CQ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

8、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里,同时还说明它的一个物理性质是CO 2密度比空气大 。上述结论可以推断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是灭火3、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到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该实验说明 CO2能溶于水 4、化学性质(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呼吸。(2)与 水反应CO2+H2O= H 2CO3(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 Ca(OH) 2= CaCO 3 J +HO(检验二氧化碳)(4)与 碳反应 CO 2+C高温2 CO5、编1Inm操作石蕊+稀醋酸石蕊+水石蕊+CO2石蕊+水+ CO2现象变红一无现象

9、_无现象变红6、向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紫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 2CO3 ;把该溶液微热,可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gCO3= HgO + CO 2 f 。7、二氧化碳的用途(1)灭火。 原因: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供光合作用,作 温室肥料 。(3)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汽水(4)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较低,可作制冷剂及人工降雨。8、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 效应。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 2、CH4、O3、 氟氯代烷 。9、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

10、灯火 试验。CO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1)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密度比空气大 。1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是(1) 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不断增加(2) 森林不断减少。11、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有: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12、“低碳”是指 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CO排放量的措施有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四、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结合,使人 缺氧 。3、化学性质:(H、CO 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 可燃 性:

11、2CO + O 2点燃2CO (蓝色火焰)(点燃前一定要 检验纯度 )(2) 还原 性: CO + CuO A Cu + CO 2 (与氧化铜反应)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先通CO后加热CuO,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COt:到玻璃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尾气要点燃处理(因为 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与氧化铁反应3CO + Fe 2O3高温2Fe + 3CO 2、现象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4、煤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层2CO + O 2点燃2CO 中层CO2+C高温2 CO 下层 C + O 2点燃 CO25、如何除去下列杂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CO(CO 2)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O 2+ Ca(OH)2= CaCO 3 J+HO(2)CO 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 +CuOA Cu + CO 2(3 )CO 2(H2O)通过浓硫酸(4 )CO 2(H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H 2 +CuOA Cu + H 2O(5 )CO 2(O2)通过灼热的铜网2Cu + O2 A2CuO(6 )Cu (CuO)通氢气并加热H2 +CuOA 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