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一节 五代十国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 01 上海 2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 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 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 是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2(03江苏 4)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七国之乱 靖康之变 靖难之役 陈桥兵变A、 B 、 C 、 D 、3(03江
2、苏 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A、武举 B 、殿试C、糊名法 D 、进士科4(04 全国二 18)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5. (10.20XX 年重庆卷)史书记载: “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 明朝6(05 上海 7)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 国力虚弱 B 豪强争权 C 藩镇割据 D 分封诸侯7. ( 2006 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
3、判 D 元朝设立中书省8. (07广东单) 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9. (07广东文基 20. )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 刑政, 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0. (08 海南)6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B. 汉朝的刺史 C. 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11(01 广东 31) 阅
4、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 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 “此无他故,方 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 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 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 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
5、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回答: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 分)并分析其背景( 2 分)和利弊。( 6 分)答案:(10 分)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 2 分) 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 (2 分) 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 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6 分)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 ( 01 上海 6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
6、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2(01江浙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 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B 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2. (04上海 6) 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 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收入已高达 11000 多万缗,收支却亏 1500 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 源是A. 经济衰退B. 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3.(04江苏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
7、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B. C.D.4( 04 春季 14)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 B 、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 张居正变法5( 05 春季北京)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 青苗法B. 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 农田水利法6( 2005 广东 3)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B岁币C 两税法 D. 一条鞭法7。(08天津) 14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 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8、(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收庸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8. (08 宁夏)26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 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 汉代 C 唐代D宋代9. (08 四川 )14.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 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免役法 D.市易法11. (08 山东文基 )7 ( 2005广东 29)1069 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 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问, 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
9、军事、 财政、 教育等多 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 12 分) 答: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12. (07山东)33.(10分)【历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 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
10、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费-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变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 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点,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 之”的理解。 ( 6 分)答案: (1) 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 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13. (07江苏)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
11、宗 )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 也称募役 ) ,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 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 王安石 )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公私皆病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矣。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 司马光 ) 请更张新法 ,日: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
12、请回答:北宋“积贫”原 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1 分 )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 (4 分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 因。(2 分)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 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是否定说, 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 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3 分 )答案要点 :( 共 10 分 )冗官。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 ( 保证生产时
13、间 ) ;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 主要原因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 : 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持肯定意见 :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 定作用。持否定意见 :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 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14. (07 重庆综)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 养之无所本, 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 以议者之所患也。
14、 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 (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 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 分) (2)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 了选官途径。15、(08北京) 37(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发言引用了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
15、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4 分)37答案要点:( 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 民的负担。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1( 01 上海 3)下列选项中,在 11 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的少数民族 政权是A 契丹族建立的辽 B 党项族建立大夏C 女真族建立的金 D 蒙古族建立的元2(04 全国四 18)中国古代实行两面官 (南面官和北面官 )制度的政权是
16、A 北魏 B 金C辽 D 西夏3(04 北京 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A. 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B. 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D. 制造瓷器、印刷书籍4(04 全国一 18) 图 4 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关于这一 其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B. 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程度C. 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D. 西夏不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5( 05 江苏 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 察举制度 D 行省制度6. (20XX年北京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
17、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 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1(02 上海历史 22)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 (03 上海历史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共6分)述怀 ( 宋) 李纲 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 退避
18、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 ? 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 诗中的(1)胡骑指什么 ?(1分) (2) 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 ?(1 分)(3)中原指什么地方 ?(1 分) (4) 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 ?(3 分) 答案:(1)金兵 (1 分);(2) 求和或投降 (1 分);(3) 河南省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1 分) ,如答汉族地区、 宋朝疆域、黄河流域等也可给分。 (4) 金兵入侵、皇帝荒淫、主和派得势,李是主战派各 1 分,但 本部分总计不超过 3 分。3. ( 20XX年全国卷) (32 分)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 丰富发展,生生
19、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 、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 不可推移(改变)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 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 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 ,女直(即女真)浸忘 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 、 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 化的原
20、因。(9 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 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4 分)答案: (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 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 物的传入, 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 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 活泼的多民族色彩。(3)契
21、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的南 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4)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个民族共 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 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 言之成理, 即可赋分。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不得给满分。4. (07全国 I)40. (20 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153 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 “上都之 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
22、是, “上京历史风云网僻在一隅,转漕 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 ;“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 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 ;“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 ;“本朝与辽室异,辽 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 年, 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 “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 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 “女真人寝忘旧风” ,“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自大金国志等)(1)指出 1141 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4 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23、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6 分)40. 答案要点 :(1)东起淮水 , 西至大散关 .(2) 原因:上京地处偏僻 , 不便实行统治 ;燕京地区是战略要地 ; 利于控制全境 ,便于南下攻宋 ;经 济发达 , 交通便利 , 文明程度较高 .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加快社会文明和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 加速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 ,为此后历代定都奠定了基础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 01 全国春季 4)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A划全国为 25 个省级行政区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D 废丞相制、设立三司2( 04 全国二 19)行省制度
24、最早设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 04 全国四 21)下列选项中,带有反抗民族压迫色彩的农民起义是A 秦末农民起义 B 隋末农民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 明末农民起义4(04 上海 7)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 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 宋B. 元 C. 明D.清5(04 天津 14)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 边疆地区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 人与汉族相融 合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A.B. C.D.6(04 北京 14)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25、A. 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C.宣政院辖区D. 黑水都督府7( 05 全国一 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B 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D 设置驻藏大臣8(07 四川综 )12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 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通判御史台军机处A、B、 C、D、9. (20XX年四川卷)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 西域都护 B. 行中书省 C. 宣政院 D. 理藩院10. (20XX年北京卷)图 7 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A秦B隋C唐D元11. (07江苏)
26、 4右图为(元朝疆域图 ) ,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 B ,CD.12. (07 北京综) 13.在图中期( 1127-1368 年),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 的认识,正确的是A. 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 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D. 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13. (07 全国 II 综) 16.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A. 安西都护府 B. 宣政院 C. 理藩院 D. 乌斯藏都斯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1(03 上海历史 5) 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
27、港口是A广州B 泉州 C 庆元D上海2(04 北京 1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 “苏湖熟,天下足”D. “买不尽淞江布,收不尽魏塘纱。3 (04 全国一 19) 图 5 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 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 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B. 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
28、 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 (20XX 年上海)“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B 、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5.(08 广东单 )2 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西周 B 西汉C 晋D宋6。(08 山东) 9图 3 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BCD7(01 全国 34)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 种发生了什
29、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 化有何积极影响?( 15 分)答案: 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 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 深受欢迎。 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 甘薯的引进。 官府提倡, 推 广种植。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 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8( 02 苏粤 34)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答
30、案:(10 分)经济方面: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 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 制瓷业、 丝织 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6 分)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 (4 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出其他原因,符合史实,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10 分。9(02 全国 39) 图 4 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 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 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图 4 清明上河图(局部)(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
31、要原因。(6 分)(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3 分)A 华北平原 B 汉中平原 C 太湖平原 D 江汉平原 【 】(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来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4 分)答案:(共 26 分)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2)C (3)靖康之变;都城迁移。10. (04 广东 26)阅读以下材料:石渠宝笈三有人说, 欣赏清明上河 图“恍然如入 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 间,但少尘土扑 面耳”。编回答:(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
32、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 1)长安、唐代。( 2)突破坊市制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 市场。(评分说明:如答商业活动频繁,可加分)。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1( 01江浙13)宋代教育的特点是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2. (02 天津 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3( 02 苏粤 6)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
33、述正确的是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B 由明代人编写C作者是郭守敬D 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4( 04 全国三 13)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A苏州B东京 C 泉州 D 临安5( 05 全国一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D 一条鞭法6( 05 全国一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7( 05 全国三 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
34、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8(05 天津 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 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雕版印刷术 记录太阳黑子 实 测地球子午线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计算圆周率的方法A B C D 9( 05 北京 1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罗盘针10. (20XX年四川卷)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
35、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11. (20XX年天津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 “一板印刷,一板 已 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 世纪中期 B.11 世纪中期 C.14 世纪中期 D.15 世纪中期12. (20XX年江苏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 D宋代在航
36、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13. (2006 年广东历史卷)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D 引进玉米和甘薯 中学14. (07广东单)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15. ( 2007上海历史) 21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 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16. (07 四川综 )15 、宋元
37、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众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 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 B 、市民 C、皇族 D 、农民17. (07 海南历) 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 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18. (05 全国春季 37) 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图6(1) 上图为印于 868 年的金刚经 ( 部分 ) 。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 版经卷。 11 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 展
38、?(8 分 )答案: (1) 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请简述先秦、 西汉、 南宋儒学的19. (07 江苏) 28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 “新儒家” 、“儒学复兴” 、“孔子学院” 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 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14 分 ) 28.答案要点 :( 共 14分)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 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 (孔丘 )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人际关系;还主张“礼” (贵贱有“序” ) 。 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 ( 孟轲 ) 。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 他对儒学加以发挥, 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 “天人感应” 、“君权神 授”。 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 他以儒学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形成新儒学理学, 认 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 (答“百家争鸣” 亦可) 中的重要一家, 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 治地位,明清两代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南医学院《安装工程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逻辑推理证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气培训课件题目
- 赣东学院《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孜职业学院《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政法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一)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铁塔安全培训课件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框师生交往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梳理数与代数新人教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人与动物5动物世界教案首师大版1
-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229证据法学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评估规范
-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医院后勤管理作业指导书
-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 男女生交往小闹钟辽大版
- 【课件】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新版教材单元分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国库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 中医调理理疗免责协议书模板
- 《列那狐的故事》导读课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笔顺
- 2024 锦纶深度报告: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原材料国产化促进产能释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