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论考核题库一、填空题1. 等电位连接可分成为S型、M型和它们的组合三种。2. 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地体的金属导体。3.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引下线的总合。4. 防雷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可分为三类。5.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一般厂房应划为第三 类防雷建筑物。6. 电子计算机机房电源应采用屏蔽埋地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进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专用线处,应装设电源电涌保护器(SPD)。7. 建筑物高度超过 滚球半径 时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8. GB50343-2012中信息系统
2、机房安全等级分为 A、B、C、D级。9. 独立接闪杆的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其地面保护范围等于 滚球半径 。10. 为防止高电位反击,应与引下线保持安全距离或进行 等电位连接。11. 第三类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米才符合要求。12. 我国机房接地系统接地方式分为共用接地和独立接地,一般提倡共用接地。13.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于防护直击雷的防雷装置。14. 接地体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泥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即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的统称。15. 当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高度分别超过30米、45米和60米时,应采取防侧击雷的措施。16. 当电源采用TN
3、系统时,从建筑物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TNS系统。17. 当共用接地系统时,汽车加油站卸油场所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欧。18.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为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mm 。19. 架空接闪线和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 50mm2热镀锌钢绞钱或铜绞线。20. 单根引下线的分流系数为 1 。21.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称为 防雷等电位连接 。22. 引下线宜优先采用 热镀锌圆钢。23. 防雷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
4、置时,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 最小值 确定,当无法确定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 4 。24. 机房设备接地线 不应 从接闪带、铁塔、防雷引下线直接引入。25. 电涌保护器的设计类型有 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制型、复合型 三种。26. 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泥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等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27.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布置要求的滚球半径为(60m),接闪网格尺寸为(2020m)或(2416m)。28. 各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是: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5m)。
5、29. 某地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30. 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a区或LPZ0b区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31. 当古建筑中各单体古建筑的防雷级别不同时,应按单体古建筑中的 最高防雷级别 确定古建筑群的防雷级别。32. 在木结构上敷设引下线时,引下线的金属支撑架应采用 隔热层 与木结构之间隔离。33. 同一古建筑中的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宜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当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宜连接处采用不同材质时,应采用双金属连接件。34. 防雷古建筑的接闪器及引下线宜选用铜材。接闪器及引下线不宜采用 表面
6、光亮 的导体材料。35. 抗电磁干扰的措施主要有外部防雷、等电位连接、屏蔽、电涌保护、滤波、隔离、接地。36. LEMP是以路和场两种形式耦合影响设备,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场形式)的基本措施,因为利用金属屏蔽体吸收、折射、反射可衰减加在设备上的电磁干扰和过电压能量。37. 对雷电电磁脉冲屏蔽具体可分为:建筑物、设备、线路屏蔽。38. 雷击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的 暂态 过电压能够沿线路进入建筑物,危及建筑物内的计算机和其它通信、监控等电子信息系统。39. 为了保证与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在在输电线路上装设过电压的拟制设备,这类设备就是电涌保护器(SPD )。40. 闪电感应是指闪电放电时,在附近
7、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41. 雷雨云向大地或雷雨云之间剧烈放电的现象称为闪击,雷雨云对大地放电多为负闪击42. 通常地闪是从雷雨云下部负电荷中心内的某处开始的,并以梯级先导放电的形式向地面发展。43. 一次雷击大多数分成3-4次放电,一般是第一次放电的电流最大,正闪电的比负闪电的电流大。44. 云层对地是否发生闪电,取决于云体的电荷量及对地高度或者说云地间的电场强度。45. 雷电通常发生在对流层。46. 防雷电波入侵的主要措施是安装电涌保护器。47. 雷雨云通常分为热雷雨云和锋面雷雨云。48. 地闪的第一闪击是指由梯式先导到回击这一完整的放电
8、过程。49. 球状闪电多为球形,也有环状或放射出火花球状闪电。50. 由梯式先导到回击这一完整的放电过程称为第一闪击。51. 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波。52. 根据雷暴中出现单体的数目和强度可以分成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超级单体雷暴。53. 云闪是由初始流光、负流光、反冲流光构成放电过程。54. 地闪功率取决于回击峰值电流和闪电通道上端与大地间的电位差。55. 闪电引起的强电流是重要的闪电参量,其中闪电电流的幅值和波形,对于雷电的防护和防雷工程的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量。56. 雷的主要特征取决于雷的 形成 过程和它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雷是闪电冲击波衰减为声波的结果。57. 地
9、闪的结构包含梯式先导回击箭式先导回击过程。58. 接地体是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 散流 用的导体。59. 具有不连续的电压、电流特性的浪涌保护器是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6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有: 等电位连接和接地 、 电磁屏蔽 、合理布线 和安装电涌保护器。61. 8/20s冲击电流是指:试验冲击电流脉冲的波前时间为 8s ,半峰值时间为 20s ,冲击电流脉冲幅值则根据试验要求确定。62.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一般采用四点法,须注意不要在雨后土壤较湿时进行测量。63. 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采用S型星形结构和M型网
10、型结构。64. 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油泵房,当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且无可靠通风设施,则其爆炸危险场所应划为 1区,则该泵房可划为第 一类防雷建筑物。65.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称为 防雷等电位连接 。66. 甲、乙类厂房、泵房(棚)的防雷应采用接闪带(网), 网格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 。67. 装卸油品设备(包括钢轨、管路、鹤管、栈桥等)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 。68.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是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板。6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根据其重要性、使用
11、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二级金融设施可定为 B 级。70. 为了使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具有良好的电磁环境,一般而言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的 低层中心 部位。71. 防雷装置现场检测不应少于 三 人, 原始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检测 原始记录 表。72. 防雷装置检测的项目有:接闪器 、引下线、等电位连接、接地装置 、电磁屏蔽、电涌保护器(SPD)。73. 一般情况下,带视窗的电源电涌保护器视窗颜色为 绿 色时,表明该SPD模块 正常 ,颜色为 黄 色时,表明该SPD模块性能已 劣化 ,颜色为 红 色时,表明该SPD模块已损坏应 更换 。74. 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连同原始记录及相关资料一并
12、存档,并应保存 两 年以上75. 防雷装置存在不合格项时,检测单位除应出具检测报告外,还应向 委托单位 提供 整改意见书 。76. 测量变电站、发电厂的大型接地地网时,应使用 异频电流 接地电阻测试仪,且测试电流不宜小于 3A 。77. 测试 线型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时,应在接地装置的 法线 或 尾端 方向布置测试仪表线。78. 检测完成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出具 检测报告 ,存在不合格项时,还应同时出具 整改意见书 ,并一并交付检测 委托单位 。79. 某地年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30米高的水塔,应按 第三 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防雷装置。80. 汽车加油加气站内建构筑物,防雷电感应的
13、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81. 没有 劣化 显示的模块式电涌保护器,其表面温度 接近或大于 人体温度时,应请立即更换。82. 接地装置接地点电阻测试布线方法有 直线法 和 夹角法 两种,常用的是 直线法 。83. 使用中的电涌保护器表面应平整、 无裂痕 和 烧灼痕 或变形,且标示应 完整 和清晰。84. 工厂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公路路边金属广告牌、道路监控摄像头金属立杆、路灯电杆等孤立金属物,可参照第 三 类防雷建筑物技术要求执行。85. 检测项目中,检测数据规定大于等于的项目,取实测数据中的 最小值 ;规定小于等于的项目,
14、取实测数据中的 最大值 。 86.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适用于 新建、改建和扩建 建筑物防雷工程的施工与验收。87. 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第一次检测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检测。88. 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泥土坠落)等事故隐患。89.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和(接地电阻表)法。90. 检测配电房、变电所的防雷装置时,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91.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是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92. 防雷
15、装置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名。93. 防雷装置首次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定期检测时应进行补充或修改。94.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经(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经(授权签字人)签发,应加盖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95.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不少于(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 (计算机)存档两种形式。96.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GB/T 32938-2016)规定,防雷装置现场检测,检测人员不少于(3)人,分工明确。97.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必须真实可靠。98. 相关的
16、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防雷检测单位应 监测、控制和记录 环境条件。99. 如果标准方法发生变化,防雷检测单位应重新进行 证实。100. 用于检测并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 唯一性 标识。101. 防雷检测单位应制定设备 校准 的计划和程序。102. 检测报告应具有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103. 检测设备应按要求进行定期 检定或校准 。104. 检测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 状态 ,按标识使用。105. 检测设备的 精度 应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10
17、6. 档案应统一编号,连续编页,有 卷内目录和总目录 ,查阅、出借、复制、销毁档案需经防雷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做好登记。107. 防雷装置检测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并在 检定或校准 有效期内。108.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实行(资质)管理。109.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110.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 111.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两级。112. 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113. 乙级资质单位
18、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114.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及其人员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15.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不得与其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116.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禁止(无资质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装置检测,禁止转包或者违法分包。117.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了防雷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
19、管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21. 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12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20、入使用,并进行(定期检测)。123.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颁发的资质证。124. 根据国家和本省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或者设施,按照(防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安装防雷装置。125.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126. 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127. 从事防雷检测的机构实行(资质认定制度)。128.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129. 安装的雷
21、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130.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其防雷减灾工作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 )负责。131.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未按核定的(检测项目、范围和防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的,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132.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能力)。133.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有效期为(五年)。134.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行(年度报告制
22、度)。135.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从取得资质证后的(次年)起,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资质认定机构报送(年度报告)。136.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资质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向原认定机构提出(延续申请)。137. 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138.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不得与其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139. 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 第三类 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140.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及其人员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
23、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1. 接闪器及其衍生的雷电防护系统实际上是一种 。(B)A、防雷系统 B、引雷系统 C、消雷系统 D、避雷系统2. 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端的 。(D)A、方波 B、正弦波 C、谐波 D、脉冲波3. 供电或通信线路要求穿钢管敷设并两端接地的目的在于起到 作用。(D)A、散流 B、跨接 C、降低电阻 D、屏蔽4. 人工接地体埋设要求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m,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A、便于维修 B、技术要求 C、防止反击 D、方便室内电气接地5.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主机房选择在建筑物底层中心部位并安置在序数较高的雷电防护区内,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 。(C)A、不会受
24、到直接雷击 B、没有雷电电磁干扰C、雷电电磁环境较好 D、便于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撤离6. 等电位连接网络用于相对较小的、限定于局部的信息系统。(A)A、星型 B、网格型 C、组合型 D、复合型7. 在LPZ0A或LPZ0B区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 分类试验的产品。(A)A、级 B、级 C、级 D、常规8. 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度不同时,应沿建筑物_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A)A、周边逐点 B、最高部分 C、最大部分 D、最突出位置9. 下列对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C) A、一般
25、情况下,冲击接地电阻值大于工频接地电阻值B、特殊情况下,冲击接地电阻值大于工频接地电阻值C、工频接地电阻值不会小于冲击接地电阻值 D、冲击接地电阻值不会小于工频接地电阻值10.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离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A) A、3m B、4m C、5m D、6m 11.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应划为第类防雷建筑物。(B) A、一B、二 C、三 D、二或三12. 具有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类防雷建筑物。(A)A、一B、二 C、三 D、二或三13. 某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引入的低压配电线路为架空线经一段电缆换接,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的电涌保护器为。(A)A
26、、户外型电涌保护器 B、户内型电涌保护器C、B1型电涌保护器D、C2型电涌保护器14. 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敷设于地中的水平接地体宜优先选用。(B)A、圆钢 B、扁钢 C、角钢 D、钢管15. 下列对于防雷装置和材料及使用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D)A、单根铜使用于地中B、单根热镀锌钢使用于大气中C、单根不锈钢使用于地中D、单根铅使用于地中16. 防雷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减小雷电流引发的。(D)A、过电压B、过电流C、高电位D、电位差17.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hr为( B )m。A、30 B、45 C、60 D、10018. ( A )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A、除第
27、一类防雷建筑物外 B、第一类防雷建筑物C、仅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D、仅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9. 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mm。(C)A、8 B、10 C、12 D、14 20. 外部防雷装置不包括以下哪项: (D)A、接闪器B、引下线 C、接地装置D、浪涌保护器21. 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B)时,尚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A、15m B、30m C、45m D、60m22. 高于60m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B)并超过60m的部位应防侧击。A、15% B、20% C、25% D、30%2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
28、青质的防腐层时,宜( A )作为接地装置。A、利用基础内的钢筋 B、增设人工水平接地体C、增设人工垂直接地体 D、增设人工环形基础接地体2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方法为:(A)A、滚球法B、折线法 C、弧线法 D、角度法25. 闪击直接击于建筑(构)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称之为(A)A、直击雷 B、感应雷 C、闪电感应 D、雷电电磁脉冲26.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不超过(D)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A、25m B、30m C、35m D、40m27. 某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引入的低压配电线路为架空线经一段
29、电缆换接,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的电涌保护器为。(A)A、户外型电涌保护器B、户内型电涌保护器C、B1型电涌保护器 D、C2型电涌保护器28. 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表面明敷,并应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时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mm。(B)A、8 B、10 C、12 D、1429. 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m。(B)A、2 B、3 C、4 D、530. 当采用人工接地体做为接地装置时,宜沿建筑物四周敷设成。(C)A、圆形 B、正方形 C、环形 D、长方形31. 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其高度超过时,应考虑防侧击雷措施。(C)A、25m B、30m
30、C、45m D、60m3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引下线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B)。A、12m B、18m C、25m D、30m3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其引下线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C)。A、12m B、18m C、25m D、30m34.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应根据建筑物的(B)采取相应的防止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A、高度 B、防雷类别 C、使用性质 D、发生雷击的后果35.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时,金属板下面无易燃品时,不锈钢、热镀锌钢厚度不应小于(A)。A、0.5mm B、0.6mm C、0.7mm D、0.8
31、mm36. 建筑物明敷的专设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A)mm。A、8 B、10 C、12 D、1637.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应小于(C)m。A、0.1 B、0.2 C、0.5 D、138. 冲击电流一般用于浪涌保护器的(A)试验。A、级B、级C、级D、以上都不是39. 浪涌保护器(SPD ) 是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A)。A、非线性元件B、压敏电阻C、放电管D、熔断器40. 垂直接地干线宜选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其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D)mm2。A、6 B、16 C、25 D、5041. 机房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宜选用多股
32、铜芯导线,其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B)mm2。A、6 B、16 C、25 D、5042. 设备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铜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A)mm2。A、6 B、16 C、25 D、5043.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D)mm2。A、25 B、50 C、100 D、15044. 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B)mm2。A、25 B、50 C、100 D、15045.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在各个位置安装时,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应短直,其总长度不宜大于(A)。A、0.5m B、0.8m C、1m D、1.5m46. 接地装置与室内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导体截
33、面积,铜质接地线不应小mm2,当采用扁铜时,厚度不应小于mm。(C)A、75,4 B、50,4 C、50,2 D、25,247. 金属罐体应作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并应沿罐体周边均匀布置,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A)A、18m,10 B、18m,30 A、30m,10 A、30m,3048.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具有的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B)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A、0.05欧姆 B、0.03欧姆 C、0.1欧姆 D、0.3欧姆49. 当供电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
34、必须采用(B)接地系统。 A、TN-C-S; B、TN-S; C、TN-C; D、局部TT。50.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m。( C )A、0.2 B、0.1 C、0.5 D、0.851. 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线用色。(C)A、浅绿 B、白 C、浅蓝 D、红52. 建筑物内220/380V配电系统中用电设备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应(B)。 A、类; B、类; C、类; D、类53. 下列情况下,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是 C 。 A、 具有区或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B、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C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D
35、、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15m及以上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54. 电子信息系统楼层配线柜的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 C mm2。 A、6 B、10 C、16 D、3555. 作为引下线的结构柱内的主筋(12)利用数应不少于( C )根。A1 B2 C4 D656. 信号线SPD的标称放电电流(雷电通流量)不小于( A )。 A:3kA B:5kAC:10kA57.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网格的尺寸为 (A )A:5m5m或6m4m; B:10m10m或12m8m;C:20m20m或24m16m58. 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流从接闪器尽快散逸到大地,以避免高电位
36、反击和跨步电压危险。因此对接地装置的要求是( C )。A.足够小的接地电阻 B 接地体的形式和长度 C.良好的散流能力 D.形成环行接地网59. 由压敏电阻元件组成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属于(B)电涌保护器。A、开关型 B、箝压型 C、复合型 D、高能量型60. SPD两端连线应短且直,总连线长度不宜大于。(C)A、0.2m B、0.3m C、0.5m D、1m61. 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并导走全部雷电流,以及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时,应划分为 A 。 A、LPZ0A区 B、LPZ0B区 C、LPZ01区 D、LPZ02区62. 当电子系统为兆赫级数字线路时,应采用 B 等电位连
37、接,系统的各金属组件不应与接地系统各组件绝缘。 A、S型 B、M型 C、S-M型63. 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小于( B )。A.10m B.5m C.20m D.8m64. 当加油加气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器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C)。A.30 B.10 C.4 D.16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接地装置的主体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应 ( C )。A.1 B.2 C.4 D.1066. 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所在建筑物对直击
38、雷的防护应符合( C )A.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B.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C.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D.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67. 为减少线路感应雷击电磁脉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D )A.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 B.设备屏蔽C.静电屏蔽 D.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68. 埋设人工接地在土壤中的深度不小于0.5m,并宜在地面敷设一层砾石。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B )A. 湿度 B. 预防跨步电压 C.防腐蚀 D.增加接触69.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 2.5 m,其间距宜为 ( A )。A.5m B.3m C.2.5m D.1.5m70. 各类防雷建筑
39、物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材料为铜材时,最小截面应为:( A )A:16mm2B:25mm2 C:35mm2 D. 10 mm271. 安装在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或靠近进线端的电涌保护器(SPD)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是不小于( C ) 的铜芯线或与其等效。A10 mm2 B.4 mm2 C. 6 mm2 D. 25 mm272. 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行导体应连接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 C )m连接一次。A. 3 B. 10 C. 5 D. 873. 地闪是指 。(A )A、云与大地相接触的放电现象 B、不与大地相接触的放电现象C、云内电荷间的放电现象 D、云际间电荷
40、的放电现象74. 影响土壤电阻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D)。A、电解质 B、 密度 C、温度 D、湿度75. 闪电定位的典型方法是 C 。A、在一个或两个测站上使用交叉环形天线阴极射线定向仪 B、在一个或两个测站上使用交叉环形天线阴极射线定向仪 C、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使用交叉环型天线阴极射线定向仪 D、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使用环形天线阴极射线定向仪76. 由于雷雨云中正电荷中心极高,因此很少发生 。(B)A、云内放电 B、云间放电 C、正地闪 D、负地闪77. 闪电按其发生的空间位置可分为 。(A)A、云闪、地闪 B、云际闪电、云间闪电C、云闪、地闪、球闪 D、地闪、球闪78. 雷电感应的主要防护措
41、施是 。(A)A、进行等电位连接 B、安装接闪杆C、打雷时拔掉电器的电源插座 D、安装电涌保护器79. 雷电波的直接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设备的 和由于冲击能量太大的热击穿。(A)A、过电压击穿 B、感应电压击穿 C、过电压击穿 D、电流击穿80. 地闪的峰值电流出现于下面哪个阶段?(B)A、梯式先导 B、回击 C、箭式先导 D、间歇阶段81. 向下负先导负地闪具有_和向上回击,云中负电荷中心与大地和地物间的放电过程,具有负闪电电流。(A)A、向下先导 B、向上先导 C、箭式先导 D、梯式先导82. 金属尖端放电的早期研究表明,即使尖端不高,在雷暴和降雨的强_中,也能产生可观的电流,但是,在晴天
42、中却需要很大的尖端高度才能产生放电电流。(A)A、电位梯度 B、电流梯度 C、电压梯度 D、电阻梯度 83. 是将云中荷电中心的电荷,输送并贮存在先导通道中的持续电流。(D)A、回击电流 B、地闪电流 C、连续电流 D、先导电流84. 雷暴可以自行再生或在同一整体系统内产生类似雷暴单体,这一过程称为 。(C)A、移动过程 B、平流过程 C、自传播过程 D、强迫传播过程85. 雷暴天气时,以下家中哪种物品最可能易遭受雷击损害?(D)A、电磁炉 B、电冰箱 C、微波炉 D、电话机86. 地闪过程释放的电荷量最有可能是 。 (A)A、几十库仑 B、几百库仑 C、几千库仑 D、几万库仑87. 以下说法
43、正确的是 。 (D)A、云闪一般中和正电荷 B、地闪数大于云闪数C、闪电的热量很大 D、闪电的功率很大88. 云闪与地闪比值与 无关。(B) A、雷暴日 B、下垫面 C、纬度 D、云的厚度89. 球状闪电对物体和周围物体有吸引性,如当其吸引到金属物体上时,它通常 。(C)A、以这些物体为圆心作圆周运动 B、垂直这些物体移动C、沿这些物体移动 D、沿这些物体相反方向移动90. 接闪杆及其衍生的各种室外雷电防护系统实际上是一种 。(C)A、防雷系统 B、避雷系统 C、引雷系统 D、消雷系统91. 地闪功率是指 所产生的峰值功率。(B)A、梯式先导 B、回击 C、预击穿过程 D、初始流光过程92.
44、先导总是起始于 处。(A)A、电场强度高 B、电场强度低 C、正电荷 D、负电荷93. 雷暴持续时期是指一年中 。(C)A、雷暴天气的总天数 B、连续出现雷暴天气的最大天数C、初雷日与终雷日之间的天数 D、雷暴可能发生的天数94. 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中,一方面冰晶与雹粒互相碰撞,相互摩擦增温,另一方面当水滴冻结时有潜热释放,产生 。(C)A、碰撞起电机制 B、感应起电机制C、温差起电机制 D、湍流电碰并起电机制95. 雷暴是一种伴有冰雹、大风和雷电等多种天气现象的 天气过程。(C)A、行星尺度 B、大尺度 C、中小尺度 D、天气尺度96. 雷暴的单站定位系统是利用闪电电磁场相位差和闪电天、地波到
45、达的 原理制作的。(D)A、距离差 B、波长差 C、脉冲差 D、时间差97. 地闪电流包括 。(A)A、先导电流、回击电流、连续电流、后续电流B、先导电流、扩散电流、传导电流、连续电流C、先导电流、连续电流、扩散电流、回击电流D、先导电流、闪电电流、回击电流、后续电流98. 雷暴云的识别唯一判据是:是否有 。(A)A、闪电 B、强降水 C、冰雹 D、强风99. 仅表示的是一种雷暴活动发生的月份,它粗略地反映全年雷暴活动的年分布和强弱程度。(A)A、雷暴季节 B、平均雷暴季节 C、平均雷暴持续期 D、年雷暴月100. 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从雷电流进入人体的路径区分,主要有 。(C)A、直接雷击和
46、跨步电压两种B、直接雷击、跨步电压和接触雷击三种C、直接雷击、跨步电压、接触雷击和旁侧闪络四种D、直接雷击、跨步电压、接触雷击、旁侧闪络和空气传导五种101. 对于云地闪之比的特征,下面哪个表述是正确的 ?(A)A、随纬度减少而增加 B、随纬度升高而增加C、随经度减少而增加 D、随经度升高而增加102. 地闪回击电流具有单峰形式的 波形,电流波形的前沿十分陡峭,而电流波形的尾部变化则较为缓慢。(D)A、方波 B、正弦波 C、谐波 D、脉冲波103. 云层带正电荷对地放电称为正闪电,云层带负电荷对地放电称为负闪电。正闪电时正电荷 ,为正值,正闪电的电流比负闪电的电流 。(A)A、由云到地,大 B
47、、由云到地,小 C、由地到云,大 D、由地到云,小104. 在积雨云内,由云内大尺度上升气流使云不同部位荷不同极性电荷的机制称为 机制。( B )A、温差起电 B、宏观起电 C、 扩散起电 D、 微观起电105. 闪电过程是一个放电过程,闪电时产生的 就是云中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中和或与大地的正负电荷相中和的过程。(C)A、强电压 B、强电阻 C、强电流 D、强电势106. 云地闪之比与 无关。(D)A、年雷暴日 B、云的厚度 C、 纬度 D、经度107. 闪电频数是指单位面积上和单位时间内发生闪电的数值,云起电机制假设中,高度高的雷暴比一般高度的雷暴产生的闪电频数 。(B)A、低得多 B、高得多 C、略低 D、没有定论108. 跨步电压的大小是防雷与接地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安全指标,下面各因素不会影响跨步电压的是 。( D )A、接地体深度 B、土壤电阻率 C、雷电流幅值与波头陡度 D、接地电阻值109. 下列对压敏电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压敏电阻自身寄生电容较小 B、压敏电阻动作响应速度快 C、压敏电阻通流容易比较大 D、压敏电阻特性非线性程度高110. 压敏电阻的伏安特性可以分为三个区,下列那一个不属于其中之一。(B)A、小电流区 B、大电流区 C、限压工作区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