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暑假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_第1页
【全国卷-暑假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_第2页
【全国卷-暑假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_第3页
【全国卷-暑假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_第4页
【全国卷-暑假作业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暑假作业】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 便是文学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 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 文学文本。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 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

2、关系,所以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 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 不是一般的认识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读 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 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

3、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 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感性现实的人。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 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 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 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 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等也因之成为文学

4、评论的基本 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就出现了 “扬杜抑李”的现象。而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我国 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 “贬鲁迅,赞 周作人”的怪现象。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曾经作为历史的作 品在当下的阐释中成为现在的文本。由此,民族文文学的传承、外国文学的借鉴不仅是描述、说明,而且 是当下文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作品中

5、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B.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 制和改变。C.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 知。D.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达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 “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 为清晰。B.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

6、足之处。C.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D.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 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 性,对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B.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 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C.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出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

7、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黑格尔的理论。D.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 义,就可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题。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骥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 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 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膘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 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 人郭奕念争

8、。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 自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 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 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 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望想于渭滨,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

9、并兼混一之威,五伯 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 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 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钱邑人品状,至楚,济日:“此人非卿所能目, 吾自为之。” 乃状楚日:“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日:“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日:“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日:“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日:“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释:傅岩:古地名。相传商

10、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太公望 吕尚。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骤 骑军事B.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骤骑军事C.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骤 骑军事D.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

11、后迁彳著作郎/复参石苞骤 骑军事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上古时开始流行,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B.经年,经过一年。 此处的“经年”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词义不太相同。C.世族,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和书香门第为世族。如,韩愈卢氏墓志铭中有“夫人本宗,世族之后”可谓佐证。D.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指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2、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楚出身官宦世家,其才学文章无与伦比,且性情爽朗超逸,但却常有凌侮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故在当地缺少美誉。B.孙楚自负才气过人,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虽然对其非常欣赏,也不得不公 布其罪状,将其停职处理。C.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 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D.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对其颇为推崇,称赞其才识突出,对孙楚悼念妻子诗作大加赞 赏,认为诗作情意深重,令人感动。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

13、,有所感悟。(2)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日:“当欲枕石漱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题。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我彳门究竟应该继承什么、 什么?如何 ,使戏曲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成为当代审美的独特风景?有人说戏曲的唱腔陈旧、节奏慢,跟不上时代浪潮,事实上现代人听戏曲可以让不少处在紧张生活中的人又重新寻找到那份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还有人说年轻观众不懂历史,对外来文化的兴趣超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有无数年轻人为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中所描写 的中国古人的生活倾心倾情。戏曲脸谱能成为时尚的服饰元素,好听的戏曲唱段仍旧被,综艺晚会上的戏

14、曲唱段更能引来不尽的掌声和心灵的 。戏曲能带给我们的应该还有更多。好听、好看的戏曲 作品,依旧能赢得观众的欢迎。()。戏曲在当代能不能受到欢迎。在于有没有好戏给大家看和听。如何切 合当代审美需求,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戏曲,需要戏曲人反思、反省、力行。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弘扬独辟蹊径风靡一时震动8 .发扬独辟蹊径风靡一时震颤C.发扬推陈出新广为传唱震动D.弘扬推陈出新广为传唱震颤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拥抱传统,渴望传统,是当代人普遍的愿望B.当代人普遍的愿望,是渴望传统,拥抱传统C.当代人普遍的愿望,是拥抱传统,渴望传

15、统D.渴望传统,拥抱传统,是当代人普遍的愿望10 .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戏曲,如何切合当代审美需求 B.如何切合当代审美需求,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戏曲 C.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切合当代审美需求 D.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切合当代审美需求)(3 分)(3 分),需要戏曲人反省、办行、反思。,需要戏曲人力行、反思、反省。,需要戏曲人反思、反省、力行。,需要戏曲人力行、反省、反思。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6分)提供更好的教育一直是各国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

16、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教育不够好的主要原因,于是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实践并未证明更多的教 育投入一定 ,教育机会和质量以及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并未同步提高。Coleman等( 1966)发现美国教育机会不均等对不同种族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因素不是生均教育经费, 教育财政投入并未产生。12 .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句子要简洁流畅,不超过 40个字。(5分)本报讯15日,江苏省“情系留守儿童,共享温暖阳光”文明实践集中行动启动。徐州、淮安、盐城、 连云港、宿迁等苏北五市文明办的负责人,以及陈红明、杨洪雨、姚士群、邹必新等“中国好人” “

17、江苏 好人”与留守儿童代表围桌而坐,共同开启温暖时刻。据统计,目前我省有17万余留守儿童,且主要分布在苏北五市。为了让孩子们过个欢乐的春节,活动 现场,“情系留守儿童,共享温暖阳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行动项目发布。“把爱带回家,幸福过大 年”关爱留守及困境儿童活动、“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智慧家长讲座、“有我在,不孤单”等53个行动项目,让留守儿童“过年有人陪”。活动现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好人志愿者与10名留守儿童关爱结对,10家社会志愿组织与10个村现场签订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协议。参考答案1.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表述不完整,作者的文本意图还应包括显现自我生活

18、的经验;B项,“此时读者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错,原文的意思是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之后,作者就不再控制和改变文学文本中的意图;C项,“不是对作者的认知”错,从原文“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可以看出也包含对作者的认知。2.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B项,“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错,文章只是列举了马克思对待文学评论的态度,也提到了黑格尔的 文学评论理论,但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3.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扬杜抑李”的现象,把意识形态作为基本观

19、念和普遍标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都说明评论 者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 律,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4.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孙皓”是人名,作“遗”的宾语,意思是“给孙皓”,是 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吴”是“吴国”,作“使”的宾语。意思是“出使吴国”,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项;“楚”是指“孙楚”,人名,作“迁佐著作郎”的主语,“迁”为谓 语动词,“佐著作郎”为宾语,意思是“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 除D项。5

20、.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后泛称世家大族和书香门第为世族”错, “书香门第”不是“世族”。6.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错,由原文“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武帝虽然不张扬他的罪过,但因他年少又轻贱 而受人指责,于是被停职埋没多年)”可知并未张扬公布其罪过。7. ( 1)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藏潜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出 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2)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仅很敬重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参考译文

21、:孙楚字子荆,是太原中都人。祖父孙资,曾是魏骥骑将军。父孙宏,曾任南阳太守。孙楚的才学文章(当 时的人)无与伦比,爽朗超逸高于同辈,多有凌侮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在当地缺少美誉。年纪到了四十多 岁,才开始参与镇东将军的事务。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国,将军石苞叫孙楚写信给孙皓。符劭等人到 吴国,不敢通报此信。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又参与石苞骤骑军务。孙楚既然自负其才气,对石苞很是 轻视简慢,刚来到时,拱拱手说:“天子叫我参谋你的军务。”因此两人从此有了隔阂。石苞启奏孙楚与 吴国人孙世山一起诋毁朝廷大政,孙楚也上表申述论理,纷争混乱了一年,事情尚未判明,又和同乡人郭 奕因事愤怒相争。武帝虽然不张扬他

22、的罪过,但因他年少又轻贱而受人指责,于是被停职埋没多年。初时, 参军多不尊敬其上司,孙楚既已轻慢石苞,于是制订了参军要尊敬上司的规定,这是从孙楚开始的。征西 将军、扶风王司马骏和孙楚旧时友好,起用他为参军。转任梁县县令,迁任卫将军司马。这时有龙出现于 武库水井中,群臣将要上表称贺,孙楚上奏道:“最近听说武座的水井中出现了两条龙,众臣中有人认为 是吉祥之兆而称贺,也有人认为并非吉祥而没什么可贺的,可以说是楚人已错,而齐人也不算对。龙有时 俯身潜藏于深泉,有时高入云端游于苍天,然而现在盘伏在坑穴水井中,与青蛙小虾同伍,难道预兆着管 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出现

23、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希望陛下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也托梦给在傅岩筑墙为奴的奇才,仰慕吕尚那样的高人、修建 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世俗的君子,并举荐明达(春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政务疑难、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不要拘泥于世 袭贵族,而一定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人中选拔。事实上,百战百胜的大势,兼并统一的威风,那是 秋 ) 五伯和韩信、白起所建的功勋;至于制定礼乐,阐明和弘扬道德教化,正是士人出力的时候。谨望陛下 择用我这个狂人的意见。”惠帝初年,任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去世。当初,孙楚和同郡的王济友好,王济 为本

24、州大中正,访找考察乡邑人士的品行表现,访问到孙楚时,王济对同僚说:“这人不是你所能了解的, 我自己来办。于是就评述孙楚道:“天才博识,格外突出,超出一般人。”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仅 尊崇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误说是“以山石洗漱以江 流为枕”。王济说:“江流不能枕,山石不能洗。”孙楚说:“所以说以江流为枕,是想洗净耳朵;所以 说用山石洗漱,是想磨砺牙齿。”当初,孙楚在因妻死服丧期满除去丧服后,写诗给王济看,王济说:“我 不明白文生于情,还是情生于文,但读此诗很令我伤感,增加了夫妇间的相互敬重。”8.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弘扬,发扬光大,多用于精神文 化等,此处选弘扬。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第二处,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 指继承文化遗产);结合文意“使戏曲在保持传统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