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绪论名词解释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 、_ 、_ 和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 有机物质 生物 水分 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 和_ ,或_ 和_ 。(自然肥力 人工肥力 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 、_ 、_ 和_ 。(水

2、肥 气 热) 问答题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名词解释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

3、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土壤颗粒可分为_、_、_和_4个不同等级。(

4、石砾 砂粒 粉粒 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 和_ 两大类。(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 、_ 和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 简单的盐类 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和_3大类。(砂土 壤土 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和_。(新鲜的有机物质 半腐解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和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 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和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 胡敏素 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

5、大于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的土壤为黏土。(50 30 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时(B)。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6、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

7、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

8、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缓冲容量:土壤溶液改变一个pH单位所需要的酸量或碱量,一般用酸碱滴定方法来测定。 土壤反应的指示植物:对土壤酸碱性反应很敏感的作物,称为土壤酸碱指示植物。 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与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度:土壤中的有机质与矿物质颗粒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颗粒的程度,一般用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含碳量占土壤总碳量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形式)来表示。 填空题土壤胶体是指颗粒在_的土壤颗粒。(0.10.001m) 土壤胶体分为_、_和_。(有机胶体、无机

9、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_和_。(同晶替代、矿物晶格断键) 土壤酸的来源是_。(活性酸、潜在酸) 土壤酸有_和_两种。(碳酸盐、重碳酸盐) 一般来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_时,土壤保肥能力差;大于_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强。(10 cmol/kg 20cmol / kg) 当交换性钠离子占土壤交换性阳离子_时,土壤物理性状会出现恶化。(15%)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变化规律是_。(南酸北碱) 使土壤呈酸性的主要成分是_和_。(H+ Al3+) 单项选择题: 土壤胶体是(B)。B 很小的土壤颗粒 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B)。B 团聚在一起 土壤吸附阴离子的结果是

10、(A)。A 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被土壤颗粒吸附的离子(B)。B 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 如果向土壤加入钾盐,土壤溶液中浓度增加的是(D )。D 钙离子 蛭石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A)。A 同晶代换作用 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C )。C 几乎相等 向土壤加入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土壤的pH值会(C )。C 没有明显变化 问答题: 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答:土壤胶体从形态上可分为无机胶体(也称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胶体即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机胶体主要由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和无定形氧化物组成,有机无机胶体是由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粒通过物理、

11、化学或物理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各种复合体。 土壤胶体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 答:土壤胶体不仅表面积很大,而且带有大量电荷,因而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 土壤吸附如何分类? 答:按吸附的机理和作用力的性质可将土壤的吸附性能分为机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5种类型,按照吸附的离子种类可分为阳离子吸附和阴离子吸附。 简要说明土壤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答:交换反应是可逆的,交换反应是等当量进行的,交换反应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土壤的离子吸附作用是指土壤胶体颗粒通过把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在胶体微粒的表面上的作用,具体来说是在扩散层,分为阳离子吸附和阴离子吸附。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溶液

12、中的离子将胶体上吸附的离子代换下来的作用,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作用,主要是阳离子交换作用。 说明土壤离子吸收和交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吸附性强的土壤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均强,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强。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的组成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反应。土壤酸碱性与土壤的盐基饱和程度有关,一般盐基不饱和的土壤,土壤胶体上有较多的致酸离子Al3+和H+,使土壤呈酸性反性;而盐基饱和的土壤一般呈中性或碱性。土壤胶体上吸附了大量的交换性阳离子,从而使土壤对酸和碱具有缓冲能力。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胶体

13、凝聚和分散的特性受土壤胶体上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的影响很大,而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分散直接关系到土壤的结构性。 说明土壤酸碱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Fe、Mn、Zn、Cu、Mo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其它养分元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土壤酸碱度与微生物的活性及种群分布密切相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农业上一般通过向土壤施用石灰来调节土壤酸度,施用有机肥料、硫磺、硫化铁、生理酸性肥料、石膏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碱度。 网上教学活动计划土壤与肥料的网上教学活动计划分为6次,把每章的学习要点和练习题提供给大家, 练习题按照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来出,全部附有答案。希望对同

14、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期末有实时网上答疑。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以及课程的日常答疑回答同学的问题。第五章 土壤的水气热 名词解释 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或永久萎蔫点。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呼吸:土壤通气性主要反映土壤向大气排出CO2和大气中的O2进入土壤,因此用土壤呼吸表示土壤通气性的强弱。 墒:土壤有效水分的经验判断。 土壤导热率: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每秒流入单位面积土壤断面(1cm2)的热量,单位是J/(cms) 土

15、壤导温率:在常温和常压状态下,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流入单位面积土壤断面(1cm2)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温度所发生的变化,单位是cm2/s。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变化一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是J/(g)或J/(cm3)。 土壤有效水:指作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其含量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萎蔫系数的差值,最大量是田间持水量与土壤萎蔫系数的差值。 旱作农业:是指在有限降水条件下,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也称集雨农业、水保型农业和雨养农业。 作物需水量:大面积农田上生长的无病虫害的作物,当土壤水肥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作物达到高产潜力

16、值的条件下,作物叶面蒸腾、棵间土壤蒸发、组成作物体和消耗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水量总和。 填空题 填空题: 土壤水分类型有_、_、_和_。(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重力水)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有_、_、_和_。(重量法 容积法 贮量法 相对含水量) 土壤水分运动包括_和_两种。(液态水运动 气态水运动) 根据土壤水分含量与其吸力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_。(水分特征曲线) 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发一般分为_、_和_3个阶段。(大气控制阶段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 扩散控制阶段) 我国水资源短缺可分为_、_、_和_4种类型。(资源性 水质不良性 设施性 工程性) 一般土壤含水量越高,空气含量就

17、_。(越低) 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_。(小) 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或_。(最大吸湿量 吸湿系数) 重力水的含量取决于土壤_孔隙的数量。(通气) 土壤毛管水分为_和_,前者的最大值称为_,后者达到最大值时称为_。(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田间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 作物对水的需求存在_和_两个关键时期。(临界期 日最大耗水期) 年平均降雨量_的地区为干旱地区, _为半干旱地区。(<250 mm 250550或600 mm) 选择题 土壤水吸力相同时( B )。 B 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 D )。 D 根据土壤情

18、况而定 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 B )。B 逐渐降低 停止供水后,土壤水蒸发损失的速度( B )。 B 最迟很快,以后逐渐减慢 一旦表层土壤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B )。B 比较少 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 B )。 B 经常变化 旱作农业的关键是( D )。 D 充分利用降雨 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 D )。 D 比较稳定,变化慢 问答题说明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特性。 答:土壤水分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土壤颗粒具有很大表面积,在其表面可牢固地吸附一层或数层水分子,这部分水称为吸湿水,其含量称为土壤吸湿量。当大气相对湿

19、度达到100%时,吸湿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或称为吸湿系数。 当土壤颗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壤颗粒仍然可以吸附水分,并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称为膜状水,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就是毛管水。根据地下水与毛管水是否连接,可将毛管水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两种。毛管悬着水是指没有与地下水连通时,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其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毛管上升水是指由于地下水借毛管引力的作用,从下向上移动,并保持在毛管中,其最大值称为毛管持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

20、水量时,如果继续供水,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都将充满水,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饱和含水量,超出田间持水量的水就是重力水。 哪些水属于土壤有效水?经验判断将土壤墒情分为哪五类? 答:土壤有效水是指作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当根系的吸水能力大于土壤水的吸力时的土壤水是有效水。吸湿水与土壤颗粒之间的吸附力远远大于作物根的吸水力,所以是无效水。水膜外层的膜状水根系能够吸收,所以部分膜状水是有效水。毛管水也是有效水,但重力水由于不在土壤中存留,对作物而言是无效水。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 说明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匮乏

21、的特点。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1/4,每亩占有水量为世界的3/4,约有一半以上的旱地得不到灌溉,是世界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短缺可分为4种类型:资源性缺水;水质不良型缺水;设施型缺水;工程性缺水。我国农业水资源匮缺有以下几个特点: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占国土面积69%的山区、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难度大,缺水严重;降雨集中,年际之间变化大,可利用水量少,旱涝灾害频繁;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接近世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三倍,很难进一步提高利用率;水质差、水污染严重;水分利用率低。 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 答:(1)开源、节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减少输水

22、损失,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劣质水和工农业污水的资源化和有效利用。(2)加强管理:加强法制宣传;建立水源保护区,狠抓“三废”治理;统一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商品化,鼓励建立农业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3)农业耕种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培育抗旱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合理灌溉。 请介绍有关旱作农业的情况(区域、措施)。 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从东北通辽开始,经河北张北、山西雁北,经宁夏固原和甘肃陇中的定西,直到西藏拉萨,总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47%52.5%,降雨60%以上集中在69月份,而且年际之间

23、变化很大。 旱作农业的基本思想是尽量保蓄和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其措施包括选育抗旱品种,耕作上的耕、耙、耱、中耕,种植制度上的间作和套作,以及地膜覆盖、土壤保水剂的应用等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推广抗旱保墒的耕作技术;培肥地力;培育优良品种。 有些什么措施调节土壤温度? 答:农业上常通过调节土壤固、气、液三相的比例,特别是土壤水分和空气的比例,达到调节土壤温度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设置风障和防风林,修造阳畦及大棚,用地膜、作物秸秆、草席等覆盖地面,土面增温剂、耕作、排灌、改土等。 第六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及分布 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

24、种沉积体。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水、风等的机械作用,将岩石破碎成碎屑,但化学成分并不发生任何变化,也称机械崩解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空气(主要是CO2和O2)和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和沉淀、水化与脱水、水解与中和、氧化与还原作用的总称。 生物风化作用: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沉积体:岩石风化的产物大部分被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也叫沉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质。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

25、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岩石或达到成土母质的一定深度。 土体构型:指剖面上不同土壤发生层的组合,也叫土壤剖面构型。 土壤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类型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呈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土壤区域地带性:同一气候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性分布的现象。 填空题: 地壳的主要化学组成为氧、硅、铝、铁等,其中_占近一半,_占近1/4。(氧 硅) 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_、_和_3大类。(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_、_和_。(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26、导致岩石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有_、_和_等。(温度的变化 水状态的变化 风的吹蚀)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_、_、_和_及其与之相反的作用。(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包括_、_和_。(易溶于水的盐类 粘土矿物 残积体) 常见的土壤发生层有_、_、_和_。(耕作熟化层 有机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_和_两种。(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单项选择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是由( D )风化而来。 D 原生矿物 岩石一旦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 D )。 D 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 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母质,主要是( D )的结果。 D 各种风化作用的综合

27、作用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B )。B 生物 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明显差异在于( D )。 D 有明显的发生层次 土壤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主要是由于( A )。 A 气候的变化 问答题: 说明土壤母质的来源。 答:土壤母质是指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土壤母质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产物,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比例构成的集合体,矿物是指具有比较均匀的化学组成成分、一定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地壳的矿物种类按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种,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硅酸盐类、碳酸盐类、氧化物类和氢氧化物类、硫酸盐类、磷酸盐类等。地壳的岩石按生成方式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28、和变质岩3大类。 岩浆岩是指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一定的深度或喷出地表后,冷凝所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再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指沉积岩或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等作用下,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剧烈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 说明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 答: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岩石的风化、搬运、沉积的过程,也就是岩石中的矿物变化与新矿物形成的过程。岩石被风化的快慢一方面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决定于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等等。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质等发生根本性

29、的变化。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冰、风等的机械作用,将岩石破碎成碎屑,但化学成分并不发生任何变化,也称机械崩解作用。物理风化产生的产物颗粒比较粗,多为砂和石砾,有效养分含量低。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空气(主要是CO2和O2)和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与沉淀、水化与脱水、水解与中和、氧化与还原等作用的总称。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矿物中的一些元素损失掉,另一些元素富集,从根本上改变矿物,形成完全新的矿物,即粘土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生物风化导致风化产物养分富集、有机质含量提高,从而更适合

30、生物生长繁殖。 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易溶水的简单盐类物质,形成粘土矿物,形成风化残积体。 土壤分布有哪些规律? 由于成土因素在地理上的规律性变化,土壤分布也存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性。土壤地带性就是土壤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性,一般包括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3种。 土壤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呈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土壤区域地带性是指同一气候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性分布的现象。 第七章 土壤利用和管理 名词解释: 中低产田: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每公

31、顷产量为基准,低于平均值20%以下为低产田,处于平均值±20%以内的为中产田,二者一起就称为中低产田。 盐化土壤: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盐类物质总量超过2gkg-1,就视为盐化土壤。 碱化土壤:土壤的pH8.5,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例(碱化度或钠化率)超过5%,称为碱化土壤。 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土壤污染:指进入土壤中的物质或生物,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并对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生危害。 土壤退化: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土壤,导致养分不平衡,有害物质累积,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作物产量降低,最严重的导致土壤沙漠化、次生盐碱化等。 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

32、失,是指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等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填空题: 我国的耕地约有_为高产田,约有_为中产田,约有_为低产田。(29% 30% 41%) 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_、_、_、_和_等地区。(北方旱农地区 黄海海平原 三江平原 松辽平原 江南丘陵地区) 红壤低产的主要原因有_、_、_、_、_和_等。(酸 瘦 粘 板旱 浅) 低产水稻土一般都有_土层。(潜育化) 表层土壤的可溶性盐的含量_,为_土壤,如果_,为_土壤。(大于0.2% 盐化土壤 大于0.6% 或2% 盐土) 土壤污染分为_、_、_和_等类型。(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生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33、) 土壤退化最严重的是_和_。(土壤侵蚀 土壤沙漠化) 第七章单项选择题 中低产田指的是( C )。 A 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 B 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 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D 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中低产田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是土壤( D )。 A 养分含量低 B 过黏或过砂 C 降雨少,干旱 D 多方面的因素 在红壤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是( D )。 A 黏土矿物增多 B 养分流失 C 有机质累积 D 铝相对增多 第七章问答题 问答题: 什么是中低产田?中低产田低产的原因是什么? 答:中低产田是指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亩产为基准,低于平均亩产20%以下为低产田,处于平均亩产20%

34、±以内的为中产田,二者一起就称为中低产田。 中低产田的低产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坡地冲蚀、土层浅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少、土壤质地过粘或过砂、土体构型不良、易涝或易旱、土壤盐化、过酸或过碱等;人为因素包括盲目开荒,滥砍滥伐、水利设施不完善,落后的灌溉方法,掠夺性经营、导致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简要说明中低产田的改良的一般途径。 答: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说明红壤类土壤低产的原因及其改良措施。 红壤类土壤包括红壤、黄壤和砖红壤。红壤类土壤的低产原因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酸、

35、瘦、粘、板、旱、浅。红壤类土壤的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 说明低产水稻土低产的原因、分类及其改良措施。 答:低产水稻土主要是由于土壤的水、热不协调所造成的。一般将低产水稻土分为4大类型:冷浸田、粘结田、沉板田、泛酸田。 冷浸田低产的原因主要包括4个方面:温度过低、土烂泥深、有效养分含量低、毒害物质多。冷浸田的改良一般采用开沟排水,落干晒田,以改善土壤的水、热、气状态,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结构,消除有毒物质等措施。 粘结田大多发育在页岩和石灰岩上,土壤质地特别粘重,土壤结构性差,遇水成块不易破碎,易旱,易

36、涝。粘结田的改良一般采用客土掺砂的办法,改善土壤质地,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 沉板田是土壤质地过砂或粗粉粒过多,水耕后土壤颗粒迅速沉降,造成淀浆板结,影响水稻移植和扎根。沉板田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并且土壤保蓄性能差,容易漏水漏肥。改良利用措施包括客土掺粘,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保蓄能力。 反酸田的改良措施包括引淡水洗酸;在水稻生长期间保持一定的水层以压酸,但应注意勤换水;施用石灰中和酸;客土垫高田面以降低表层土壤的酸度;种植绿肥,大量施用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 说明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答:盐碱土实际上包括盐土、盐化土壤、碱土和碱化土壤。盐碱土的特点是“瘦、死

37、、板、冷、渍”。不同的盐类物质对作物的危害程度差异很大,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许多植物形成了对盐碱的抵抗力。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包括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化学改良等。 说明土壤沙漠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答:导致土壤沙漠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恶烈的自然条件是基础,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是条件。防治土壤沙漠化必须以防为主,治理为辅。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的种树,宜草的放牧,宜耕的种植作物。充分

38、利用降雨,推广抗旱保墒和节水灌溉技术。建立防护林带(网),降低风速,改善小气候。 土壤沙漠化是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要我们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的沙漠化。 什么是土壤侵蚀?说明土壤侵蚀的原因及其治理。 答: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是指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等力量的作用下,主要是水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引起土壤侵蚀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降雨强度、降雨量、地形的坡度、地表覆盖状况等;人为因素包括掠夺性经营,滥砍滥伐,破坏自然植被等。 水土流失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综

39、合治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提高全民意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恢复植被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种草护坡、覆盖地表、等高种植、免耕、少耕、间作套种等耕作技术,修筑梯田是最常用而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土壤侵蚀在农业用地中不可避免地在发生着,如果是林地就好得多了,农业用地特别要注意防治土壤侵蚀。 第八章 作物营养原理 名词解释: 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而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

40、入细胞内的过程。 根外营养: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称为根外营养。 根际:指距根极近的区域,一般只有1cm,此区域的土壤性质与远离根的土壤差异很大,此区域的土壤称为根际土壤,而远离根的土壤称为非根际土壤。 质外体:是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可以使养分横向运输。 共质体:是由细胞的原生质组成,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相邻细胞连成一个整体,使养分横向运输。 填空题: 作物大量营养元素有_、_和_,中量营养元素有_、_和_,微量营养元素有_、_、_、_、_、_和_。(N P K Ca Mg S Fe Mn Cu Zn Mo B Cl) 根据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小

41、,作物可分为_、_和_3种类型。(高效型 中效型低效型) 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_、_和_。(接触交换 质流 扩散) 根据是否直接消耗代谢能量,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分为_和_。(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作物被动吸收养分是通过_和_来实现的。(细胞膜内外离子的浓度梯度杜南扩散) 进入根系的养分,极少一部分_,大部分_。(被根系就地同化利用,运输到其它器官) 对于整个根系来说,养分首先进入_,然后进入_,主要是由于_的阻隔,养分不能直接到达中柱。(质外体 共质体 凯氏带) 根外营养也称_。(叶面营养) 作物营养一般有_和_关键时期。(临界期 最大效率期)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首先到达_,然后才_。(

42、根的表面 进入细胞膜内部) 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_,而长距离运输依靠_。(胞间连丝 叶面蒸腾) 一般说来,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_,表明该营养元素是_;而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_,表明该营养元素是_。(较老的器官 可被作物再利用的营养元素 幼嫩的器官 不能被作物再利用的营养元素) 单项选择题: 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就是( B )。B 具有选择性 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C )。 C 能够使某些特有缺素症消失的一类营养元素 所有作物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是( D )。 D 微生物比较多 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很大影响,但主要影响( B )。 B 养分的主动吸收 叶片也

43、能够吸收养分,并且利用率很高,所以为了获得高产和高效,应该( B )。 B 经常喷施叶面肥 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内,其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度( D )。 D 随生育阶段而变化 问答题: 什么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生长有哪些必需的营养元素? 答:判断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为:这种元素对所有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缺乏时作物就不能完成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缺乏这种元素时,作物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而且只有补充这种元素,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其它任何元素都不能起此作用;这种元素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通过改善环境起间接的作用。符合这3个条件的营养元素目前发现的有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

44、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有钙、镁和硫;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锌、铜、锰、钼、硼和氯。 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是什么? 答:构成作物体内的结构物质和生命物质,结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生命物质指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加速作物体内代谢活动;对作物有特殊功能,如参与作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调节细胞透性和增强作物的抗逆性等。 介绍土壤中的养分到达根表面的途径。 作物根系的分生区是吸收养分最强烈的部位,离分生区越远吸收能力越弱。离根尖10cm以内的根段是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部位。 根际是指距根极近的区域,一般只有1cm,此区域的土壤性质与远离根系的土壤差异很大,此区域

45、的土壤称为根际土壤,而远离根的土壤称为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较好的物理结构,有利于养分向根运输。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土壤要多10100倍,有些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根系吸收养分离子包括两个过程:首先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到达根的表面,养分离子进入根表面有3个途径:即离子接触交换、离子扩散和质流。 离子接触交换是指根表面上吸附的离子与生长介质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介质中的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过程。 离子扩散是指土壤溶液中离子利用土体与根系表面之间存在的浓度差,向根系扩散并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质流是指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而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介绍

46、养分进入根内部的途径。 养分由根系表面进入细胞质膜内有两个途径:即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说明养分是如何在作物体内运输和分配的。 答: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一部分被根系的细胞同化利用,大部分经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输送。养分从表皮细胞进入皮层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称为养分的横向运输,又称短距离运输,包括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养分经木质部输导组织向地上部的运输,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又称长距离运输,其动力来自根压和地上部叶片的蒸腾作用

47、。 作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氮、磷、钾、镁等在韧皮部移动性大的养分可以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从而被再利用。 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答:包括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酸碱反应、离子之间的相助作用及拮抗作用等。 离子的拮抗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抑制另一离子被根系吸收的作用。 离子的相助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另一种离子被根系吸收的作用。请介绍作物的根外营养。 答: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与根系营养相比,叶片营养见效快、效率高,是补充作物营养物质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微量元素,叶面喷施效果非常好。 说明作物

48、营养的阶段性以及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 答: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称为作物的营养期。它包括各个营养阶段,这些营养阶段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都不同,这就是作物营养的阶段性。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些养分的要求绝对量虽然不多,但缺乏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危害,即使以后补充也很难纠正或弥补,这个时期就是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对某些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多的时期,这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所吸收的养分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这个时期就是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土壤

49、肥料学网上教学活动文本1、养分归还原理 土壤中的养分贮量是有限的,随着作物每次收获,必然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为了恢复、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亦即向土壤施肥。 2、最少养分原理 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多种养分,但决定产量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此时继续增加其它养分的供给,不仅不能提高产量,而且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3、报酬递减规律 在合理的施肥量范围内,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实际报酬)却逐渐减少。此时只有更换新的品种,或采取其它新的技术,才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报酬。 4、因子综合作用原理 作物产量是养分、水分、品种、管理等多

50、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其中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同时必须重视各因素之间积极和消极的相互作用。 5、科学施肥的依据 科学施用肥料首先要以上述4个施肥理论为基础,以高产、优质、高效、无污染、改良培肥土壤为目标,不仅要根据肥料的性质、作物营养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土壤肥力、栽培制度(地膜覆盖下的科学施肥、不同轮作制度和间作套种的科学施肥)、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等因素。 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将土壤养分分为速效养分、缓效养分和无效养分;根据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将土壤养分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矿物态和有机态。 6、施肥量的确定方法 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51、、目标产量配方法、田间试验配方法、计算机推荐施肥方法、营养诊断方法等。其中目标产量配方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田间试验配方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营养诊断方法包括土壤诊断法和植株诊断法。 肥料效应方程是指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 相对产量是指不施该肥料时作物的产量占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产量的百分数。 7、肥料的科学管理 肥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混合使用,甚至可以与除草剂、农药等混合使用。有些肥料如碳氨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有些肥料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容易产生结块,肥效降低,所以在肥料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主要避免高温高湿的条件。 8、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N:P2O5:K2O为1:0.5:0.5比较经济合理,应增加硅和锌肥的用量。各种作物施肥的具体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和作物吸收养分量等因素灵活确定。 9、小麦配方施肥技术 N:P2O5:K2O为1:0.5:0.5比较经济合理,肥料利用率也最高。小麦对锰有良好的反应,在石灰性土壤和南方一些酸性土壤上使用锰肥效果很好。一般把肥料的13作基肥,另13作分蘖肥,最后13作为穗肥。 10、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N:P2O5:K2O为1:0.5:0.7比较经济合理,平播比套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