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吸收塔的设计1_第1页
丙酮吸收塔的设计1_第2页
丙酮吸收塔的设计1_第3页
丙酮吸收塔的设计1_第4页
丙酮吸收塔的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山东师范大学课 程 论 文(设计)题 目 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 课 程 名 称 化工设计 二 级 学 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化工一班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张其坤 设计起止时间:2016年11月01日至2017年01月01日 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设计参数:原料气组成:丙酮空气二元混合气体,丙酮含量8.5%(体积分数),进塔混合气温度为40,要求丙酮回收率95%以上年处理量:2000、2500、3000、3500、4000m3/h操作条件:连续常压操作年工作日:300天工作地点:临沂市吸收剂

2、:软水设计要求:(1)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字数在6000字以上(2)完成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吸收塔工艺条件图各一张 重要符号说明D塔径,m;DL液体扩散系数,/s;Dv气体扩散系数,/s ; ev液沫夹带量,kg(液)/kg(气); g重力加速度,9.81 m/s2 ; h填料层分段高度,m; HETP关联式常数; Hmax允许的最大填料层高度,m; HB塔底空间高度,m; HD塔顶空间高度,m; H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kG气膜吸收系数,kmol/(skPa); kL液膜吸收系数,m/s; KG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skPa); Lb液体体积流量,m3/h; LS

3、液体体积流量,m3/s; LW润湿速率,m3/(ms); 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n筛孔数目; N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P操作压力,Pa; P压力降,Pa; u空塔气速,m/s; uF泛点气速,m/su0min漏液点气速,m/s; u0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速度,m/s; U液体喷淋密度,m3/(h)UL液体质量通量,kg/(h)Umin最小液体喷淋密度,m3/(h)Uv气体质量通量,kg/(h)Vh气体体积流量,m3/h; Vs气体体积流量,kg/s; Wl液体质量流量,kg/s; Wv气体质量流量,kg/s; L液相速率kmol/G气体速率kmol/x液相摩尔分数; X液相摩尔比y气相摩尔

4、分数; Y气相摩尔比; Z板式塔的有效高度,m; 填料层高度,m。 希腊字母空隙率,无因次; 粘度,Pas; 密度,kg/m3; 表面张力,N/m; 开孔率或孔流系数,无因次; 填料因子,l/m; 液体密度校正系数,无因次。 下标 max最大的; min最小的;目录摘要 1 前言 1.1 设计任务 1.2 丙酮的介绍 1.3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2 设计方案的确定 2.1 工艺流程图的确定 2.2 丙酮回收工艺 2.3 水吸收工艺 3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3.1 基础物性数据 3.1.1液相物料衡算 3.1.2气相物性数据 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3.2 物料衡算 3.3 吸收塔工艺尺寸的

5、计算 3.3.1塔径的计算 3.3.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3.4 塔附属高度的计算3.5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3.5.1气体动能因子 参考文献 后记 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摘要:吸收是气液传质的过程,吸收塔设备是气液接触的传质设备,一般分为级数接触和微分接触两类。本设计采用微分接触。微分接触常采用液相分散,设计采用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本设计采用填料塔,料填塔是填料塔的核心和关键,它提供了塔内气液两项接触传质和传热的表面积,与塔结构一起决定了塔设备的性能。本设计计算流程由气液两项物性数据衡算到塔设备工艺尺寸计算,从而得出吸收塔的工艺计算。关键词:吸收/传质/填料塔/物据衡算/工艺计算

6、1 前言1.1 设计任务: 丙酮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1.2 操作条件: 混合气体的年处理量:3500m3/h(标准状态);混合气体组成:空气:0.915 丙酮0.085(均为体积分数);要求丙酮的回收率:95%;吸收剂:软水混合气温度:40 压力:101.325KPa工作地点:山东临沂1.3丙酮的介绍 丙酮作为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大量用于化工生产过程,特别是在制药工业和醋酸纤维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丙酮的沸点较低,挥发性强,所以丙酮发亮存在于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对废气中的丙酮进行回收,使其能达标排放,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可

7、以减少丙酮的消耗,节约运行成本。 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是化学制药行业和精细化工行业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溶剂。由于丙酮易挥发,在使用及生产过程中会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这既浪费了原料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对丙酮回收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4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液两相组成

8、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2 设计方案的确定2.1工艺流程图的确定丙酮-空气二元混合物中丙酮的吸收采用常规逆流操作,其中,选择进塔混合气温度为40,进塔吸收剂软水温度为25,在常压下进行操作。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2.2丙酮的回收工艺混合气体进入吸收塔,与水逆流接触后,得到净化气排放;吸收丙酮后的水,经取样计算其组分的量,若其值符合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则直接排入地沟,若不符合,待处理后再排入地沟。丙酮的回收工艺主要有丙酮深冷法、水吸收法和活碳吸附法。深冷法的冷量制取的成本较大而且回收率低,所以一般使用水吸收法和活碳吸附法。2.3水吸收工艺用的是水吸收工艺。吸收就是使混合

9、气体与所选择的液体充分接触,混合气中某一组份溶于液体中,而其余组分不溶或难溶于液体中,从而实现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分离。水吸收法是利用丙酮极易溶于水(与水任意比互溶)的性质来分离混合气体中的丙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经冷却后,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吸收剂(水)经冷却后从吸收塔顶部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混合气中的丙酮气被水吸收,形成稀丙酮溶液从塔底流出,不被吸收的空气从塔顶排入大气中。然后,稀丙酮溶液被送入蒸馏塔中进行蒸馏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丙酮重新进入生产系统中回用。3.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液相物料衡算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由化工原理查的25时水的有关数据如下:

10、密度为:L=996.95kg/m³粘度为:L=0.8937mPa·s =3.217kg/(m· h) 表面张力:L=71.94×10-³N/m =932342.4kg/h² 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L=4.608×10-6/h 3.1.2气相物性数据MVM=58×0.085+29×0.915=31.47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VM=(101.325×31.47)/(8.314×313.15)=1.23kg/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空气的粘度,查化工原理可知,40空气粘度为v=1.91*10-5

11、Pa·s=0.0685(kg/(m·h)40饱和水蒸气压强:P=7.37 kPa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当t=25时,该系统的平衡关系为:y=1.75x 即相平衡常数为:m=1.75E=mP=1.75*101.3=177.275(kPa)亨利系数H与相平衡常数m之间的关系:H=L/EMs当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较低时(x<0.05),亨利系数E与溶解度系数H间的关系可表示为:(M:溶剂的分子量,kg/koml ,可近似为水的密度)。溶解度系数为:H=L/EMs=996.95/177.32×18.02=0.312(kmol/(kPa·)3.2物料衡算1

12、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丙酮的摩尔分率为0.085近似取塔平均圧力为101.3 kPa,故当进料量为3500 m3/h时:混合气体量=3500/22.4kmol/h=156.25kmol/h混合气中丙酮量=156.25x0.085=13.28kmol/h 出塔混合气量=156.25-13.28+13.28x0.005=143.04kmol/h2. 混合气进出塔(物质的量比)组成已知:丙酮的摩尔分率为0.085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Y1=0.085/(1-0.085)=0.0929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Y2=Y1(1-)=0.0929×(1-0.95)=0.00464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

13、 V=3500×273(1-0.085)/22.4×(273+40)=124.6980(kmol/h)3. 吸收剂(软水)的用量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X2=0 ()=1.6626取操作液气比为: ()=1.5()=1.51.6626=2.4939 L=2.4939×124.6980=310.50(kmol/h)4. 塔底吸收液浓度 由 V(Y1-Y2)=L(X1-X2) 可得 X1=0.35443.3吸收塔工艺尺寸的计算3.3.1 塔径的计算因为塔底气液负荷较塔顶大,依塔底气

14、液相参数计算塔径。1. 泛点气速的计算气相质量流量为:Wv=3500×1.23=4270kg/h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Wl=L水=338.37×18=6090.67kg/h 根据贝恩-霍根关联式计算填料的泛点4 Lg()()=A-K()() 式中:泛点气速 m/s g:重力加速度 9.81m/s2 :填料总比表面积 m2/m3 ,:气相,液相密度 kg/m3 :液体粘度 mPa·s ,:液相,气相的质量流量 kg/hA, K:关联常数 由此式计算泛点气速误差在15%以内4 本任务中:g=9.81(m/ s2) 查手册得:=132.5(m2/m3

15、) =91% A=0.2044 K=1.754=1.23(kg/m3) =996.95(g/m3)=0.8937(mPas) =6090.67(kg/h)=4270(kg/h) = =3.3325(m/s)2. 操作气速 空塔气速由下面经验公式确定:液泛点是填料塔的操作上限,设计点的气速通常取泛点气速的50%-80% 所以, =0.7×=0.6×3.3325=2.3328(m/s)3. 塔径由D=知,D=0.7286m当年处理量最大为4000时,圆整到D=0.8m。4. 泛点率校核=4(3500/3600)/D²=1.9352m/s/=1.9352/3.3325&

16、#215;100=58.07(在允许范围内)5. 核算径比 =800/38=21.05>8 (满足阶梯环的径比要求) 查手册得:阶梯环的径比要求:>8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的散装填料,可取最小湿润速率 =0.08(m3/m·h) =132.5(m2/m3) =0.08132.5=10.6(m3/m·h) 12.1>10.6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800mm合理 ,满足鲍尔环的径比要求。3.3.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 脱吸因数 =1.75×0.03544=0.0620 =0 脱吸因数为: =1.75×12

17、4.6980/310.50=0.70282.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 =6.35723.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 查手册得:=40(dyn/cm)=518400(kg/h2)4 4.液体质量通量为: =6090.67/(0.785×0.8²)=12123.15(kg/(m2·h) = =0.31125.气膜吸收系数 气体质量通量为: =4270×1.23/(0.785×0.8²)=10369.03(kg/(m2·h)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0.0524(kmol/(m2·h·

18、kPa)6. 液膜吸收系数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 =0.5410(m/h)7.填料层高度由= 查手册得:=1.45 则:=0.0524×0.3112×132.5×1.451.1 =3.25(kmol/(m2·h·kPa) =0.5410×0.3112×132.5×1.450.4 =25.83(1/h) =58.07%>50%由:=1+9.5(0.5358-0.5)1.4×3.25=3.27(kmol/(m2·h·kPa) =1+9.5(0.5358-0.5)2.2×

19、;25.83=25.99(1/h) 则:=2.33(kmol/(m2·h·kPa) 由:=1.05(m) 由=1.05×6.3572=6.675(m) 填料层的设计高度一般为:=(1.2-1.5) =1.2=1.2×6.675=8.018(m)设计填料层高度为:8m查表对阶梯环填料,m则 h=8×800=6400mm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8000mm故应将填料层分成两段,每段高为4.0m3.4 塔附属高度的计算塔上部空间高度,可取为1.2m,液体再分布器的空间高度约为1m,底液相停留时间按4min考虑,则塔釜液所占空间高度为:6090.67/(99

20、6.78×3600)=1.697×10-3(m/s)0.810(m)则塔总高度为2.2+8=10.2(m)3.5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填料塔的压力降为: (1) 气体出口压力降:取气体出口接管的内径为360mm,则气体的进出流速为: =9.56m/s 则进口压力降为:56.21Pa 出口压力降为:28.10Pa(2) 填料层压力降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0.04565 查手册得:=116 纵坐标为:=0.0777 查图得:=509.81(Pa/m) 填料层压降为:=509.818=3924(Pa)(3) 其他塔内件的压力降其他塔内件的压力降较小,在此可以忽略。 因此,吸收塔的总压力降为: 56.21+28.10+3924=4008.31Pa3.5.1气体动能因子 吸收塔内气体动能因子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气体动能因子, :气体流速, :气体密度, 因此:=2.587 气体动能因子在常用的范围内。 从以上的各项指标分析,该吸收塔的设计合理,可以满足吸收操作的工艺要求。参考文献1、盖恒军;江燕斌;钱宇;章莉娟;李焕锡;萃取和溶剂回收系统的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