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消化与吸收_第1页
第6章-消化与吸收_第2页
第6章-消化与吸收_第3页
第6章-消化与吸收_第4页
第6章-消化与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的的消化液及其作用消化液及其作用吸收吸收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课程知识提纲知识回顾:消化系统知识回顾:消化系统 消化消化 定义定义: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类型:消化的类型: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机械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概述吸收的概念

2、吸收的概念被分解的小分子通过肠粘膜被分解的小分子通过肠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伸展性大伸展性大 紧张性紧张性 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对电刺对电刺 激不敏感激不敏感一一 般般 特特 性性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电电 生生 理理 特特 性性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50-5060mV, 60mV, 形成原因主要形成原因主要 是是K K外流外流, , 其次有其次有NaNa-

3、K-K泵泵 的周期性活动的周期性活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慢波电位慢波电位: :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的电位波动, , 其频率较慢其频率较慢, , 故称为慢波电位或慢波故称为慢波电位或慢波( (Slow Wave), ), 又称为基本电节律又称为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起自纵形、环形平滑肌间的起自纵形、环形平滑肌间的CajalCajal间质细胞,间质细胞,并与其形成缝隙连接。其机制由于并与其形成缝隙连接。其机制由于NaNa+ +泵活动的周期性改泵活动的周期性改变。变。 胃的慢波胃的慢波3 3

4、次次/ /分钟分钟, , 十二指肠为十二指肠为1212次次/ /分钟分钟. . 波幅为波幅为1015mV, , 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 . 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 产生在慢波基础上产生在慢波基础上, , 一个至数一个至数个个; ; 时程较长时程较长(1020ms), , 幅值较低幅值较低. . 去极相去极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流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主要是Ca2, , 也有也有Na). .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咀嚼咀嚼

5、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吞咽吞咽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胃的运动胃的运动 作用:作用: 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主要形式主要形式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 1. 概念概念 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直接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直接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 原动力:胃运动原动力:胃运动 2. 2. 排空速度排空速度 流体固体流体固体糖蛋白质脂肪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排空时间为混合食物排空时间为4646小时小时More slowly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胃内容物胃内容物扩张胃扩张胃壁内神经丛

6、反射和迷走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胃运动加强,胃排空加速;胃运动加强,胃排空加速;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促促胃液素释放胃液素释放胃的运动增强,胃排空加速。胃的运动增强,胃排空加速。胃排空促进因素胃排空促进因素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 肠胃反射:肠胃反射: 十二指肠内容物十二指肠内容物酸、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反射性反射性抑制胃运动抑制胃运动排空减慢排空减慢肠胃反射肠胃反射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运动的方式运动的方式1. 1. 紧张性收缩;其它运动的基础紧张性收缩;其它运动的基础 2. 2

7、. 分节运动:环形肌收缩分节运动:环形肌收缩3. 3. 蠕动:蠕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运动形式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蠕动蠕动排便排便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近中性、低渗、水(近中性、低渗、水(99%99%)、粘蛋白、唾液淀粉酶、)、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溶菌酶 作用:作用:1.1.湿润与溶解食物,引起味觉湿润与溶解食物,引起味觉2.2.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分解淀粉为麦芽糖3.3.冲洗口腔,清洁冲洗口腔,清洁4.4.溶菌酶杀菌溶菌酶杀菌5.5.排泄(碘化钾、铅、汞)排泄(碘化钾、铅、汞

8、) 调节: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的完全是神经反射的唾液的成分和作用唾液的成分和作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胃的分泌胃的分泌贲门腺贲门腺泌酸腺泌酸腺幽门腺幽门腺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 G细胞、细胞、D细胞细胞外分泌腺外分泌腺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胃的腺体细胞胃的腺体细胞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pH 0.9-1.5、1.5-2.5L/day1. 1. 胃酸(盐酸)胃酸(盐酸)基础胃酸分泌:基础胃酸分泌:05 mmol/h盐酸最大分泌量盐酸最大分泌量:盐酸盐酸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盐酸的分泌机制:盐酸的分泌机制:H+来源于来源于代谢水,代谢水, H+-K+ATP酶转运酶转运.

9、. 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盐酸的分泌盐酸的分泌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胃蛋白胃蛋白酶原酶原H+胃蛋白酶胃蛋白酶(pepsinpepsin)蛋白质蛋白质 ,胨和少,胨和少量多肽量多肽pH2.03.0由主细胞分泌由主细胞分泌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 可有效可有效保护保护胃粘胃粘膜。特点:粘度大,膜。特点:粘度大, 表面表面pH为为2.0, 上皮细胞面上皮细胞面pHpH为为7.0。 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第二节

10、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v 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v 分子量:分子量:6 6万万v 成分:糖蛋白成分:糖蛋白 v 作用:促进作用:促进VitB12的吸收的吸收内因子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内因子内因子分泌示意图分泌示意图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消化酶消化酶 由腺泡细胞分泌由腺泡细胞分泌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PHPH约约7.8-8.6 ;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胆囊胆汁:颜色变深,PHPH约约7.0-7.4

11、,胆汁,胆汁 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1. 1.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 2. 2. 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3.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 A,D D,E E,K K)的)的吸收吸收4. 4. 促进胆汁自身的分泌促进胆汁自身的分泌. . 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小肠内腺体:小肠内腺体: 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腺 (Brunner gland)和和 小肠腺小肠腺(crypts of Lib

12、erkuhn )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碱性、碱性、H7.6H7.6, 等渗,等渗, 1 13L/3L/日日 消化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消化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和刷状缘上,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和刷状缘上,含多种消化酶,多种消化酶, 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消化。续消化。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吸收吸收Absorption第三节 吸收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第三节 吸收v口腔、食道:不吸收口腔、食道:不吸收v胃:胃: 少量水分和酒精少量水分和酒精v小肠:小肠: * *十二指肠、空肠十二指肠、空肠-糖、蛋白质、脂肪糖、蛋白质

13、、脂肪 消化产物的大部分消化产物的大部分 * *回肠回肠- 胆汁、胆汁、VitBVitB1212v大肠: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大肠: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部位主要部位: :小肠小肠吸收部位和途径吸收部位和途径第三节 吸收v吸收面积大:环形皱襞,绒毛,微绒毛吸收面积大:环形皱襞,绒毛,微绒毛- - 600600倍倍v小肠长(小肠长(4 45m m),),食物停留时间长:食物停留时间长:3-83-8小时小时v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v食物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食物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第三节 吸收小肠内主要

14、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第三节 吸收吸收途径:吸收途径: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 ,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吸收机制: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吸收机制: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主动转运、胞饮吸收部位和途径吸收部位和途径第三节 吸收糖类吸收形式糖类吸收形式单糖单糖葡萄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果糖果糖第三节 吸收血血肠腔肠腔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ATPG糖的吸收糖的吸收第三节 吸收葡萄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顶端膜顶端膜基底侧膜基底侧膜继发性主继发性主动转运动转运易化扩散易化扩散糖的吸收糖的吸收第三节 吸收氨基酸氨基酸二肽、三肽二肽、三肽顶端膜顶端膜基底侧膜基底侧膜继发

15、性主继发性主动转运动转运易化扩散易化扩散Na+-Na+-氨基酸氨基酸Na+-Na+-肽肽同向转运体同向转运体婴儿婴儿入胞入胞出胞出胞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第三节 吸收脂脂 肪肪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胆固醇酯胆固醇酯卵磷脂卵磷脂三酰甘油水解酶三酰甘油水解酶脂肪酸脂肪酸甘油甘油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脂肪酸脂肪酸胆固醇胆固醇磷脂酶磷脂酶A A2 2溶血卵磷脂溶血卵磷脂脂肪酸脂肪酸第三节 吸收第三节 吸收脂肪吸收入淋巴脂肪吸收入淋巴 Na Na+ + : : 主动主动 Fe Fe2+ 2+ : : 主动,亚铁主动,亚铁 (HCl(HCl和和Vitamin C)Vitamin C)

16、 Ca Ca2+ 2+ : : 主动主动 (Vitamin D (Vitamin D 和和 HCl)HCl)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第三节 吸收 水的吸收水的吸收9L9L空肠空肠回肠回肠结肠结肠5-6L5-6L2L2L400-1000mL400-1000mL第三节 吸收 Na+顶端膜顶端膜基底侧膜基底侧膜组织间隙组织间隙钠泵钠泵Na+Na+-Na+-有机溶有机溶质共转运质共转运Na+-Cl-Na+-Cl-同向转运同向转运Na+-K+Na+-K+、 Na+-H+Na+-H+逆向交换逆向交换经水相通经水相通道扩散道扩散第三节 吸收Cl-,HCO3-顶端膜顶端膜基底侧膜基底侧膜组织间隙组织间

17、隙Na+-Cl-同向转运同向转运Na+-H+逆向交换逆向交换ClCl- -Na+HCO3-CO2第三节 吸收铁铁食物食物血红素铁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肌红蛋白FeFe3+3+FeFe2+2+易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易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可溶可溶胃酸胃酸VitCVitC与铁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与铁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促进促进FeFe3+3+转变为转变为FeFe2+2+第三节 吸收顶端膜顶端膜基底侧膜基底侧膜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转运蛋白转运蛋白FeFe2+2+血红素血红素入胞入胞酶酶运铁蛋白运铁蛋白受体受体运铁蛋白运铁蛋白与移动铁蛋白结合与移动铁蛋白结合FeFe2+2+- -运铁蛋运铁蛋白

18、复合物白复合物与脱铁铁蛋白结合与脱铁铁蛋白结合铁蛋白铁蛋白第三节 吸收 钙钙顶端膜顶端膜基底侧膜基底侧膜组织间隙组织间隙钙通道钙通道CaCa2+2+与钙结合蛋白结合与钙结合蛋白结合钙泵钙泵NaNa+ +-Ca-Ca2+2+交换交换出胞出胞膜囊泡膜囊泡第三节 吸收维生素维生素水溶性水溶性脂溶性脂溶性依赖于依赖于NaNa+ +的同的同向转运体向转运体依赖混合微胶粒依赖混合微胶粒VitBVitB1212依赖内因子依赖内因子第三节 吸收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 功能的影响功能的影响第四节

19、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的神经支配胃肠的神经支配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外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血管消化道壁的消化道壁的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壁内的神经丛胃肠壁内的神经丛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胃肠激素(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有生物活

20、性的化学物质。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道的分泌腺胃肠道的分泌腺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种类:种类:4040多种,多种, 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 总和,总和, 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 器官;器官;形态:大部分呈锥形。形态:大部分呈锥形。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胰岛胰岛 A A细胞细胞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B B细胞细胞 胰岛素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胰岛、胃、小肠、结肠 D D细胞细胞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胃窦、十二指肠胃窦、十二指肠 G G细胞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I I细胞细胞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K K细胞细胞 抑胃肽抑胃肽 S S细胞细胞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小肠小肠 MoMo细胞细胞 胃动素胃动素 回肠回肠 N N细胞细胞 神经降压素神经降压素 胰腺、胃、小肠、大肠胰腺、胃、小肠、大肠 PPPP细胞细胞 胰多肽胰多肽 分布部位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分泌激素 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第四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调节其它激素释放,抑胃肽有很强调节其它激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