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原理_第1页
城市设计原理_第2页
城市设计原理_第3页
城市设计原理_第4页
城市设计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填空题(24*1)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 工程产品型 、 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 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 、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 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 可度量 和 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 建筑物 、 构筑物 、 道路 、 广场 、 绿化(包括水面) 、 小品 等。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 景物 、 景感 、 主客观条件 。二、名词解释(5*4)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

2、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3.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4.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5.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三、简答题(7*6)1. 城市设计的目

3、的(7分)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

4、筑结合。(如采用柱廊、绿化等)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4. 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5.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价(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6. 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

5、景观效益与功能7. 步行商业街的 空间序列模式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演进空间。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高潮空间。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后叙空间。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一般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四、论

6、述题(14)1. 城市广场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别广场的设计要点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道路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一般为步行。5、宗教广场。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

7、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息、娱乐广场的作用。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布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一、填空题(20*1)1. 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2. 城市景观组成元素 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3. 城市设计过程 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4. 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5. 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二、名词解释(4*5)

8、1.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3. 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4. 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三、简答题(6*7)1. 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

9、和城市环境质量。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2、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城市规划:目的: 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 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

10、人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建筑设计: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3. 城市设计元素土地使用 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开放空间 使用活动组织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4. 城市设计特征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3、有时间-空间概念4、有鲜明的地方感5、政策性较强5.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

11、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6.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诱导法:依据使

12、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7. 步行商业街的分类完全步行街。没有任何车辆,供商店的货用车辆只在背街或步行街两侧的交通性道路上行驶。 “定时式”全步行街。在全天中规定时间内或星期天、节假日为完全步行街,其它时间允许通行车辆。 公交步行街。只允许公交车辆(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及专门的公共电瓶车等)通行,但不许停车,其它车辆移到周围平行的街道上行驶。半步行街。以步行交通为主,但仍有少量车辆进入,这些车辆主要为商店送货服务的,限制车速。四、论述题:(18)运用所学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来谈一谈

13、校园景观如何建构? 从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设计要点、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来回答。一、填空题(24*1)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 工程产品型 、 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 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 、社区设计 。3. 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4.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严肃性原则 、 弹性原则 、 阶段性原则。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 可度量 和 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 建筑物 、 构筑物 、 道路 、 广场 、 绿化(包括水面) 、 小品 等。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 景物 、 景感 、 主客观

14、条件 。二、名词解释(5*4)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3.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4.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5.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

15、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三、简答题(7*6)1. 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

16、-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如采用柱廊、绿化等)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4.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5.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 (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价 (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6.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舒适性原则 城市审美原则 生态环境原则 因借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整体

17、性原则7.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强调旋律和节奏。考虑街道对景。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城市街道与街巷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出入口处等是设计的重点。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与趣味性注意视域的开放。四、论述题(14)1.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并举例 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视差法:利用

18、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 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一、填空题(25*1)1. 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 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2. 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严肃性原则 、 弹性原则 、 阶段性原则。3. 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 可度量 和 不可度量标准 。4. 城市设计过程 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5

19、. 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6 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7.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 保护、再开发 、开发。二、名词解释(4*5)1.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 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3. 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4. 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

20、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三、简答题(5*7)1. 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2. 城市设计元素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3. 城市设计特征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3、有时间-空间概念4、有鲜明的地方感5、政策性较强4.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

21、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5.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舒适性原则 城市审美原则 生态环境原则 因借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整体性原则四、论述题(20)1.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并举例 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22、。 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二、简答题(每

23、题10分)1、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2、城市设计的元素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边界要明确,创造积极空间,避免消极空间。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情味。4、城市设计的特征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3、有时间-空间概念4、有鲜明的地方感5、政策性较强5、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舒适性原则(2)、城市审美原则(3)、生态环境原则(4)、因借原则(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6、街口建

24、筑布置形式(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如商店、旅馆)相对集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 (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 (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 (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 (5)、将街角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不准有任何车辆进出或停留。三、论述题(25分)城市设计成果评价标准雪瓦尼教授把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两类:可度量标准和不可度量标准。 可度量标准: 自然环境标准 气候、阳光、地理、水、地形等 建筑形态标准 高度、体块、退后红线、容积率 绿地率、色彩、材质

25、、风格等不可度量标准 不可度量标准是评价形体环境对人的美学、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是只能作出定性结论的标准。 便利性。主要指交通及视线的可达程度。如地段在城市中的位置、标志性、道路的走向、形式、机动车道的距离、停车场、安全及视觉条件等。 多样性。指使用性质和活动内容的种类、持续时间、活动支持等。可读性。指空间界面对空间的界定程度、积极空间的创造、环境格局的可读性、形象性等易于阅读和理解。 灵活性。指城市环境为使用者提供的使用机会和潜力、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多样性,进一步发展的可持续性。 愉悦性。是从美学角度对环境的评价。如空间舒适性、视觉趣味和人情味,环境优美、尊重自然等。个性。指空间环境、建

26、筑形式的特征,环境的历史性和地方性等一、名词解释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城市设计的元素(10分)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2、城市设计的原则(10分)1、

27、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3、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多功能性。布置商业、游憩、绿地、水面、儿童游戏场、小型影剧院等; 多空间型。地上与地下结合、线状与广场结合等; 有大量的街头家具。包括公共设施(电话亭、报摊、布告栏、公共候车廊亭、钟塔、停车场、饮水台、垃圾箱等)、路灯和装饰用灯、各种水体、标志牌、雕塑、座椅、儿童游戏场、人行道护栏等等。4、街道空间设计要点(10分)1、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2、强调旋律和节奏。3、考虑街道对景4、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5、城市街

28、道与街巷的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的出入口处等都是设计的重点。6、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与趣味性7、注意视域的开放5、步行商业街的 空间序列模式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演进空间。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高潮空间。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

29、;-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后叙空间。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一般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6、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10分)(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三、论述题(25分)图底关系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中都有应用。利用其理论可分析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空间建设的主与次、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空间的界面、空间的形状与比例以及空间与建筑的关系等。一、名词解释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

30、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二、1城市设计的原则(10分)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5、按功能

31、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2、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10分)(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3、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10分)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32、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4、街口建筑布置形式(10分)(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如商店、旅馆)相对集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5)、将街角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

33、不准有任何车辆进出或停留。5、城市广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0分)1、广场情趣区别。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广场,应有不同的情趣要求,如: 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地段的广场,要创造出人能停留、观赏建筑物或特定景色的环境条件。 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要创造适于居民采购、散步和闲谈的环境,体现出商业的繁荣情景。 居住区内的广场,应创造出安静、舒适、安全的交往空间。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生活地带。 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 。为使广场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应做到: 强调广场的装饰性; 强调公众的“可达性”; 满足城市生活的多功能要求 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诸如可供民间发

34、起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小型集会、街头演出以及街头绘画、雕塑、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使用。 3、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 利用地方“特产”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如济南泉城以泉雕为广场主题。 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作雕塑、壁画、地面纹样等装饰广场。 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栽种当地特有的树木、花草等。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 在现代广场建设中,传统的四面为交通环路环绕成为一种中心孤岛式的广场减少了,趋向于把广场绿地布置在主要建筑前面或一侧,或位于建筑群之间,或串连在步行商业街之间,以不被交通穿破,有的甚至完全与汽车通路隔开。 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人工手段很多,绿化较少看起来干巴巴的广场减少了,代替

35、的考虑人们休息交往需要,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广场已由平面的、构图均称的布置,逐渐转变为空间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空间型广场。 城市中心广场已逐步向功能综合化、交通立体化和环境舒适化方向发展。 现代广场在布局、尺度、空间组织等内容和形式上是以人的使用要求和活动作为参数的。向小型化、个性化、多层次和相对私密感方向发展。 重视利用公共建筑前、桥头、街道汇合处,路边角地等小面积空地设置小广场。三、 论述题从设计主题、设计功能组成、空间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来谈一、名词解释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

36、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二、1城市设计的元素(10分)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2、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的做法(10分)1、相似和谐2、对比和谐3、渐次变化4、通过某中连续体5、拉大新旧建筑

37、间的距离3、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10分)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

38、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4、街道空间设计要点(10分)1、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2、强调旋律和节奏。3、考虑街道对景4、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5、城市街道与街巷的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的出入口处等都是设计的重点。6、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与趣味性7、注意视域的开放5、步行商业街的 空间序列模式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演进空间。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高潮空间。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

39、广场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后叙空间。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一般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三、论述题从设计主题、设计功能组成、空间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来谈一、 名词解释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

40、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城市设计的成果工程产品型 图示成果为主,文字成果为辅 政策过程型 文字成果为辅,图示成果为辅二、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边界要明确,创造积极空间,避免消极空间。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情味。2、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多功能性。布置商业、游憩、绿地、水面、儿童游戏场、小型影剧院等; 多空间型。地上与地下结合、线状与广场结合等; 有大量的街头家具。包括公共设施(电话亭、报摊、布告栏、公共候车廊亭、钟塔、停车场、

41、饮水台、垃圾箱等)、路灯和装饰用灯、各种水体、标志牌、雕塑、座椅、儿童游戏场、人行道护栏等等。3、步行商业街的形式(10分)街道式一般街道式。只在两端出入口处加以处理,以禁止或限制车辆出入。两端封闭式。进出街道的视线,用商店立面等封闭,在入口处布置咖啡店、花店、小旅店等,以使商业街两端都有活跃气氛。Z形或折线形式。设两个主要出入口,有步行者专用休息绿化地。Z形或折线形的目的是使视线在两端封闭。船形式。商业街结合小广场平行商业街。适用于规模大的中心地区,在每条街的尽端都常有广场相连。区块式商业中心。适用于规模更大的中心地区,其中有多条商业街、巷纵横交错,使之无明显的街道形式。此外,还有地下商业街

42、、室内步行街等。4、街口建筑布置形式(10分)(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如商店、旅馆)相对集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5)、将街角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不准有任何车辆进出或停留。5、城市广场的分类(10分)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道路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一般为步行。5、宗教广场。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息、娱乐广场的作用。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