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淇县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卷淇县一中教科处命题 (2016.3.3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试卷自己留存。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 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2、”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 )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贵族 D、雅典的执政官2、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促进雅典城邦发展3、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4.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5.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

3、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险入绝境”是指 ( ) 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6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 )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C、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 D、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7、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8古代

4、雅典主要政治体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 B、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 C、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 D、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9、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雅典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是( ) A 、 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 B 、 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 C 、 改进水渠灌溉系统 D 、 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10、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禁止粮食出口 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 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5、”。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 )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A、 B、 C、 D、1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变法顺应了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14、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 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6、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5、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 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 ) A、加速井田制瓦解 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17 、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六虱”,因“而 在思想文化领域“燔诗书而明法令”,从“六虱”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 ) 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诸子百家学说18 、商鞅主

7、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 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19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2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2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 ) A、整顿吏治 B、汉化政策 C、实行府兵制 D、颁布均田令22、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

8、 了 ( )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2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24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25、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 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 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

9、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6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 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 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27. 从社会发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改革事件最符合这一标 准的一组是( ) A、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 B、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C、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D、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28.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

10、要是因为改革( )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2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30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革除北宋时弊, 主张改革。其改革主张的核心是( )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31. 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究固宜少”。这表 明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主要是( )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

11、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32. 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 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33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

12、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34 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 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 B、拥护变法的人 C、反对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35、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36王安石改革措施中,对民众有一定缺陷的措施是 ( )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蓦役法 均输法 A、 B、 C、 D、 37. 下

13、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 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38. 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 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简化仪式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 B、 C、 D、39、利马窦来华传教,当时传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是( ) A、天主教 B、加尔文宗 C、路德宗 D、东正教40、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A、加尔文宗 B、路德宗 C、英国国教 D、胡格诺派第II卷(共40分)41、阅读材料:(12分)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

14、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诲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

15、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2) 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三)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3分)(四)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

16、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2分)42、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顾内则不能无以在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愢愢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何故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民举息于豪民,今之贫民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材料三:(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材料四:(王安石说)“臣以为,苛能摧制兼并

17、、理财不患无财。”材料五:(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 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结合北宋中期的背景,概括说明王安石采取以上措 施的目的及与苏辙意见相左的原因。(6分)(2) 根据材料五回答: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为此 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7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18、,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一)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6分) (二)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三)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3分)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1-5 C D B A B 6-10 D D D D A11-15 B A B D C 16-20 B B C B A21-25 D B A C D 26-30 B D A D A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