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乐清民俗_第1页
浅谈乐清民俗_第2页
浅谈乐清民俗_第3页
浅谈乐清民俗_第4页
浅谈乐清民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俗学与生活论文题 目: 浅谈乐清民俗 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 20 日 一、乐清简介在温州的东南部的一隅有一个海湾,叫乐清湾,它的西岸就是我的家乡乐清。 乐清市地处浙南丘陵地区沿海小平原,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琯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智仁乡赵家辽村,与台州市相邻。 乐清市经济发达,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南部柳市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低压电器之都,温台模式的发源地 。北部雁荡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获“世

2、界地质公园”称号 。 乐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光照适宜。乐清本地绝大多数属古代福建移民。方言主要有四种,县西瓯语柳市话、县城瓯语乐清话(城关)、县东瓯语虹桥话、北部属于台州黄岩方言区,一般以清江为界。其中柳市话使用人口约五十万,通行于柳市平原和洞头县部分岛屿。因温州是瓯江流域最大城市,所以在外瓯语又被误统称为温州话。二、乐清传统民俗节日习俗乐清节日习俗与浙江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重要的节日。 除夕和春节过年对乐清人来说大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吧。从年关将近开始就有冬至吃汤圆、晒酱油肉和

3、鳗鲞、捣年糕等。农历廿四以后,家家户户要祭灶、掸新、贴春联。廿九、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分岁酒”,也就是年夜饭,然后长辈向晚辈分发压岁钱。初一凌晨,每家每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新年的第一顿饭上要放上一些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初二初三开始探访亲友、去邻居家串门等。 但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地简单化和社会审美的变化,虽然向长辈叩拜行礼、穿大红新衣等习俗已经渐渐地弱化,但是大家对过年的期盼和对新

4、一年的美好寄望还是不变的。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迎灯是传统习俗,乐清各地有各式各样的灯样,大多模仿动物形象制成,主要的灯有:龙船灯、档龙、滚龙、鱼灯、马灯、长龙、走马灯、抬阁等。其中,档龙由一截截厚(俗称档身)薄(俗称档板)相间的狭长木料,以木雕戏曲人物的座柄为栓联结起来,屈伸自如。档的两头分别装有镂雕、浮雕和漆绘兼施的龙头龙尾。档板上装灯笼和旗杆,杆顶系三角小旗和铜铃。档身下装木柄,供人握持负行。凡山区都盛行“板凳龙”,以芙蓉最著名。板凳龙与档类似,但没有精致的雕刻。另外鱼灯通常以十二盏组成一队,俗称“十二化龙”。鱼灯是依照江海中几种常见的鱼制成,纸糊篾骨,以彩色绘鳞,下装木柄,供握持

5、负行或舞蹈。舞蹈所表演的是模仿鱼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泅水动作。这种灯散见于全县各地。除了上述几种灯外,还有蒲岐的闹琼花和蒲岐、下湾等地的舞狮、高跷等。 三月初十集市白石三月初十集市始于宋元,盛于清,史籍记载最先见于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市。”九都即白石一带。会市期间,约五平方公里的市场上,布幔鳞次栉比,货摊纵横交错;赶市者铺天盖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吆喝声、喇叭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现代的乡村农贸大画屏。每到农历三月初,白石集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人山人海。特色饮食民俗 素面 从古到今在南塘,乐清人们平常都有吃素面的习俗.素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老人祝寿、生日、

6、妇女生小孩时都以此为主食。由于该食品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等功效,故又称“长寿面”。我市各县均有“素面”加工,乐清素面历史足有好几百年,素面的特征是细如银丝,洁白柔韧,口感好。外来亲朋好友来乐清走亲访友,主人一般都会煮碗素面给他们品尝。 乐清素面的用途颇广,如做月子吃姜糖面,伤风吃葱白面,生辰吃长寿面。此外,送月里羹、对周礼、祝十礼、祝寿礼以及供养佛等,所用都是此种面。一些有名气的手工素面都要提前好几个月预定,甚至有流传着八九月的素面质量最好,许多老顾客会早早地为自家要坐月子的媳妇定下素面。 糯米饭 糯米饭也是温州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作为早饭,但温州人对糯米饭的喜欢使得很多地方的糯米饭经营变成全

7、天时。 糯米饭在温州的吃法可以说更为简单方便。糯米饭从蒸笼里出笼只要按照个人口味不同加料就好。一般分为两种:肉汤加油条,只要取适量油条末撒在糯米饭上,然后浇上事先熬着好的肉汤就可为大家奉上一晚地道的温州糯米饭了;还有一种吃法:直接在出笼的糯米饭撒上白糖,这种吃法对应了南方人好糖。这种吃法也是别有风味。糯米饭这两种极为简单的吃法表明了当地人的朴素,不失营养又简练快捷。 番薯黄夹 番薯黄夹也称番薯皇夹,外形类似于蒸饺,由新鲜番薯及番薯粉制作而成,外皮软糯可口、金黄剔透,故得以此名。其发源于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一说发源于象阳镇(今柳市镇辖区)经百年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温州名小吃之一,与灯盏糕、油渣、

8、鸭舌等齐名。 松糕 松糕是浙江温州市汉族传统名点,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闻名中华。大多数传统松糕是以糯米、红糖、肥肉为原料,配以红枣、核桃仁、桂花做馅。棕色的六棱形松糕刚出炊出来时冒着袅袅的热气,表面上有红枣和桂花的点缀,里有亮晶晶的肥肉和核桃的夹馅,香气扑鼻。松糕是温州地区订婚、结婚送给亲戚的伴手礼。大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

9、,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龙船灯在当地民间活动中的流行,不断推动着细纹刻纸的发展,刻纸的内容从单纯的几何图案发展到现在的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刻工也越来越精细。艺高者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 52 条细线,一幅碗口大小的细纹刻纸要10 多天才能刻成。构图一般以中间为主题,四周配以花纹。图案有正字形、人字格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等,采用粗、细和疏密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规整有序,带有节奏和对比韵律的美感。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瓯江流域民俗文化三要素,这种丰厚的民俗文化环境养育了许多大师级的民间艺人。已故著

10、名艺人陈朝芬身怀绝技,被剪纸艺术界尊称为“中国第一刀”。由陈朝芬刻制,柯拯明设计的九狮图、双鱼是中国艺术界最为精细的刻纸代表怍,也是剪纸艺术品的绝唱之作。 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 被誉为“浙江三雕”。黄杨木雕又是一种立体圆雕艺术, 作品主题突出, 造型生动, 雕刻细腻,层次分明,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 颇具独到之处。而且, 从事黄杨木雕制作的匠师们, 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他们既要能够把握传统技艺文化的内涵, 又要能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技巧,巧妙、熟练地进行造物活动。经过他们的努力探索和创造, 使黄杨木雕作品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 黄杨木雕技艺在不

11、断地完善。但是, 无论环境或现代工具如何演变, 黄杨木雕的技法始终以手工雕刻为主要手段。这些技法, 极具民间的纯朴性, 更具自身的哲理性。 乐清黄杨木雕这一集文化艺术和物质生产于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 正以它惊人的创造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抒写着不朽的篇章。 蓝夹缬 蓝夹缬技艺是汉族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流传于温州苍南、乐清、瑞安等地。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 制作时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蓝夹缬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

12、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纹样以戏曲人物为主,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为研究戏曲以及民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作好的蓝夹缬主要用作被面,是流传地民间婚嫁必备用品,和生活密不可分。当年几乎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染坊,较为富有的地区甚至1个村庄就有2家。当地民谚用“嫁囡儿连一床夹花被也冇(没有)”,讥讽人家嫁妆贫寒、礼数不全。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汉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对乐清民俗的感想 改革开放后乐清经济发展迅速,90年代便跨入综合实力百强县,人们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