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涛,44,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_第1页
张晋涛,44,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_第2页
张晋涛,44,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_第3页
张晋涛,44,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_第4页
张晋涛,44,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色化学 题目: 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 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 2013级应化2班 姓名: 张晋涛 学号: 130703021244 完成日期: 2016 年 1 月 4 日浅谈文学中的化学现象姓名:张晋涛 班级:13级应用化学2班 手机号庭住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碾槽洼村摘要:五千年华夏文明渊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纷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百花齐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熟知的化学现象,而这些化学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到了我们的文学中,令我们的文学更加妙趣横生。关键词:古代;文学;化学;联系1 引言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的

2、长河中汉字文化表现的尤为耀眼,诗经与先秦散文,楚辞与汉赋,魏晋文学与南朝文论,以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一串串的文字符号,勾勒出了中华文化无可比拟的文学艺术瑰宝。但是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熟悉常见的化学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到了文学中,令我们的文学更加妙趣横生。2 文学中的化学现象2.1 成语中的化学现象所谓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约定俗成的,有着特定含义、结构形式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其包含了透彻完整的思想内容,富意深刻,生动形象,简炼明了,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长期细致观察,反复认真地琢磨的结晶,有相当一部分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

3、,其中当然也包括化学知识的领域。2.1.1 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水滴之小,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呢?这是因为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CO2)。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见图3),生成了一种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随水冲去,久而久之,滴水的地方就形成了凹陷,甚至穿孔,屋檐下的青石板,常有此现象。风景区的石笋和钟乳石,就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长期冲刷而成的。 图1 碳酸钙分子结构式 图2 碳酸氢钙分子结构式 CaCO3+H2O+CO2=Ca(HCO3)2 图3 水滴石穿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1.2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

4、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即最高境界。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一般火焰是红色的,这是因为一般的燃料都含有碳元素(C),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不完全,部分没有燃烧的颗粒,在高温下灼热发出红光。如果可燃物纯度高,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时火焰成青色(见图4),这时温度达到了最高,比喻最高境界。2C+O22CO (氧气不充足) C+O2CO2 (氧气充足)图4 炉火纯青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1.3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见图6)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叫三硫化二砷(As2S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橘黄色晶体。可用来制颜料或褪色剂。古人写错了字,就用雌黄碾成的粉末,

5、用水调成糊状,吐在错字上,待干后重写。可见雌黄也可作为一种涂改剂。说话的时候总是三番五次改,不就是随口胡说的么? 图5 三氧化二砷结构式 图6 雌黄2.1.4 刀耕火种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火种者,用火烧去草。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烧后的草木灰含钾(K)5-12%、钙(Ca)5-25%、磷(P)0.5-3.5%,是一种高效钾肥,除了供给土壤钾磷等多种元素外,还可降低土壤酸性,对小麦、油菜、红薯、烟草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别小看“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学肥料的应用。2.1.5 点石成金用手指一点就使石头变成了金子的术法。通常指将原来的内容稍加改动

6、,使文章更有新意、妙处。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点石成金的传说,甚至各成流派。不过,数千年来,不论是东方的炼丹师还是西方的炼金术士都没有成功,点石成金一直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因为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点石成金终成现实。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Hg)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Fm,一百号元素)。1980年美国科学家又用氖(Ne)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Bi)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Au)。让普通的“石头”成为会发光的“金子”,前人的梦想终成现实。2.2 熟语中的化学现象1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来自民间

7、口语或名人名言,或古代书面语,亦或是借用外语。2.2.1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万物总是相生相克,一个事物总有另一个事物可以降伏它。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豆腐的制作方法说起。豆腐是这么制作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MgCl2),石膏是硫酸钙(CaSO4),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由此可以看出

8、,卤水点豆腐有一物降一物的意思。卤水的学名为盐卤,用卤盐水熬盐后,剩下的黑色液体即为盐卤,是氯化镁、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钠(NaCl)的混合物,这也是它能要人命的原因。吃豆腐没事是因为豆腐内的盐卤含量非常低。 图7 硫酸钙分子结构式 图8 硫酸镁分子结构式2.2.2 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真正的金(Au)是不怕高温加热的,而且越炼越亮。金的熔点高到一千多度,而且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氧化,而其他金属如铁(Fe)化学性质没有金稳定,所以容易被氧化而变黑。2.2.3 雷雨发庄稼雷雨过后,土壤中的养分增多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一句农谚。打雷的时候空气

9、中氮气(N2)和氧气(O2)受到雷雨的电击产生一氧化氮(NO),最后在土壤中成为庄家需要的氮肥(见图9)。由雷电导致的固氮作用是地球上氮盐天然合成的主要途径,氮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营养盐,在工业时代之前,农业不使用化肥,雷雨天降水中的氮盐相当给农作物施了一次肥,能促进其生长。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图9 雷电固氮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3 古代诗词中的化学2 中国古诗词卷帙纷繁,浩如烟海,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古人们通过诗词来描绘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并寄寓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化学是严谨的,诗歌是浪漫的。这

10、两者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人类历史上,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精美的诗歌中却屡见不鲜。古人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2.3.1 石灰吟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作石灰吟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千锤万凿出深山原料来源。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将石灰石敲碎,然后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要留清白在

11、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 +H2O图10 石灰吟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于谦的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刚正不阿的崇高情操,也体现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陶冶人美好情操的人文精神。2.3.2 烟火诗宋代赵孟頫曾作烟火诗一首: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街红。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这首诗描写的是烟花燃放时似桃红柳絮纷扬,如流星划破夜空的壮观场面。诗中化学知识很多。焰火在化学领域中通称称为焰色反应,

12、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的化学现象。我们所知道的几种常见金属中钠盐发黄光,锂盐显红光,钡盐是绿光,而镁、锌等金属粉末则会发出耀眼闪亮的白光。当烟火中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时,燃放出来的礼花真真正正是万紫千红。而烟花发出的清脆爆炸声,则是黑火药的作用。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成分是硝石(KNO3)、硫磺(S)及木炭(C),当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就会发生剧烈反应(见图11)。黑火药是由古代的道士在炼制丹药时候无意中发明的,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表述为: S + 2KNO3 + 3C3CO2 + K2S + N2图11 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如今火药已不仅仅是应用在烟火上

13、了,在军事行动乃至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有着广泛的应用。2.4 小说中的化学元末明初时,小说的萌芽就开始崭露头角,明清小说取代了元曲成为了当时时代的文学主流。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尖刻辛辣的历史批判和深刻的文学意蕴是文章的特点,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2.4.1 西游记3 西游记中有那么一段情节描写了唐僧一行西去取经时路过女儿国的故事。饮河水而生的尽是女儿,这一情节看着着实荒诞,然而不得不令人惊奇的是现实中确有类似的事发生。曾在广东有某一山区的村寨里,数十年连续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这样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会变成女儿国了吗?人们求医问药甚至拜神求佛却毫不济事。有位风水老儿声称是龙脉被截

14、断了,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过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后来,地质队回到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发现是先前探矿时,钻机把地下含铍(Be)的泉水引了出来,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提高,形成了铍污染。长时间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生女不生男的现象发生。当水源通过治理又恢复纯净后,在“女儿国”里又开始有出男孩生了。 图12 自然界中的Be晶体2.4.2 三国演义4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征讨南蛮时曾有过一段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捉住孟获七次,但七次都因孟获的不服而将其释放。其中在第四次释放孟获后,孟获逃至秃龙洞,秃龙洞的秃龙大王便扬言要借用四个毒泉来消灭蜀军。四个毒泉中有一个“

15、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的哑泉”。不久蜀军先锋王平率军士探路时因天气酷热,人马都饮用了哑泉之水,回营后果然遇上了军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的危机,诸葛亮对此毫无办法。幸运的是,孟获的兄长指点蜀军众将士饮用了安乐泉里的水,终于又转危为安。一些当代化学家听闻这则故事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一事情的实地进行考察研究,最后发现其实哑泉的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铜(CuSO4),而人喝了含有铜盐的水就会中毒,进而引起口齿不清、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而死。而在安乐泉中的水里则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饮用了含铜盐的水后又饮用大量含碱盐的水,其中一部分碱会中和胃酸,另一部分碱则会在胃肠中与硫酸铜发生离子反应,即:Cu2+2OH-=Cu(OH)2 图13 铜盐与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致使原来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后不会被吸收,因此又具有解毒作用。 图14 硫酸铜晶体 图15 硫酸铜分子结构式3 总结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人类进步的足迹能从远古行至今日,可以说和化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而文学则是我们生活中所有美的集成,发现化学之美,我们只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参考文献1 赵亮.化学与文学之间的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